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佚名 38 0

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体验教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篇1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潜意识里认为学生是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教师对教学反思要注意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篇2

  周末我有幸参加了明阳天下拓展训练中心举行的为期两天的团队拓展培训——一场智慧与体能的培训。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心理素质的考验上,需要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心理极限。

  参加完拓展训练我感触很深,主要是因为拓展训练是非常有意义的训练。其主要特点有:

  (1)主动性。培训强调主动参与。

  (2)寓教于乐。将培训变成乐趣而不是压力,最终达到主动体验、主动学习的目的。

  (3)学用一致。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和场所,使学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边用。

  (4)活泼创新。活动设计节奏明快,学习环境中动感以及视觉效果。 (5)相互支持的环境。培训创造的学习环境能让学员敞开心扉、相互信任、忠实反映实际情况。因而培训不但能够使学员更进一步认识自己,也可使借此与其他人建立更具有意义、彼此支持的互动关系。 (6)以学员为中心。课程设计思路从学员的角度出发,使学员在活动中自我学习,并将之内化为一种思维与行为习惯,进而用于就业和今后实际工作中。

  中国古代哲人曾说过: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研究也证实:“阅读的资讯,我们能学习到10%;听到的资讯,我们能学到15%;但所体验过的事,我们却能学习到80%”。

  的确,相较其他培训和学习方式而言,体验式培训(experiential training)(从学员或受训者的角度看就是体验式学习)具有寓教于乐和效果持久两大优势,且适应了当今时代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回归自然的需要,因而,他成为当前各级各类教育培训的新时尚,使成千上万的人趋之若鹜,还被冠以“成人演绎的'寓言”之名。

  所谓体验式培训,就是通过个人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然后在培训师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总而言之,凡是以活动开始的,先行后知的,都可以算是“体验式培训”。

  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女儿有幸赶上了教学改革的好时代,从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读,学生记,一下子过渡到学生探究性学习,说实话,我着实担心了好长时间,生怕女儿适应不了,成绩大幅度下降,所幸有老师的宏观调控,运筹帷幄,期中成绩还算稳定。据前段时期,我女儿的参与式学习,浅谈几点体会,有不当之处,请老师见谅。

  一、学习积极性更高了

  和女儿每天聊得最多的是谁当小老师,怎样上课,怎样写题纲,怎样把课上好,要准备那些材料,要如何做好学习内容衔接,怎样把握时间等问题。看着女儿兴奋的脸,说不完的课堂趣事,我感到女儿对学习的兴趣愈来愈高了。

  二、树立了健康的竞争意识

  前几天,女儿她们要举行演讲比赛和课堂主讲评选,在好胜心极强,表现欲极高的年龄阶段,女儿一面想参赛展示自己,一面与同学出谋划策,共同探讨参赛的技巧,看着她们的认真劲,我为她们有那种健康的竞争意识感到欣慰。

  三、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参与式学习中的小组互助学习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精神。组员间荣辱与共,互助前行,在学习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让习惯了依我为中心的独生子们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树立了我帮人人,人人帮我的思想。

  四、提高了学习能力

  爱思考,勤提问是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让孩子有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能让孩子“乐学”的好方法。

  五、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以学习者为中心参与式学习培养了孩子的学习习惯。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课前预习,掌握相关的学习知识,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孩子每天自觉完成既定任务,并积极查阅资料,有时上网了解,并煞有介事的摘抄下来,看电视时间少了,学习时间多了,玩的时间少了,看书的时间多了,使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女儿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代表我的家人向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没有老师的辛劳,就没有女儿的进步,没有老师的诲人不倦,就没有女儿的健康成长,没有老师新的教学理念,就没有女儿快乐的学习。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谢谢您,老师!”

  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篇4

  12月21日,是我们xx培育站吹响的又一集结号,虽然这次去灌南xx小学路途比较遥远,且天又上雾,但是这都没有影响大家参与活动的热情。而且xx校园的朴实,xx师生的热情,xx背后的故事,让人对这所学校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今天听了姚老师、xx凤几位老师的课,并聆听了王校长的讲座,收获很多。姚老师的课似流水、如春风;朱老师的课别具风格;刘老师的课比较秀气;周老师的课轻松活泼。几位初上道法公开课讲台的新手,首先勇气可嘉,优点亮点也可圈可点。对于我自己的'课,我有以下不足:

  1.对教学语言没有精心、细心准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有些随意性,特别是出现了读错字音的情况,这简直就是低级错误。二是重复啰嗦,不够精炼简洁。

  2.课堂突发问题的处理上还显得不够灵活。如在让学生读自己的调查表,学生们都不愿意主动与大家分享。我没能灵活的运用教学机智,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当然学生的“冷场”,也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

  3.对准备的教学资料没有认真钻研、挖掘,比如观看“扇枕温席”视频后,学生说出“黄香思念逝去的母亲”,这让我很惊讶,因为我自己都忽视了这些小细节,这让我感动很惭愧。

  4.没有把握好课堂的时间节奏,让一节那么冗长。一是有的环节的内容没有精炼,安排的多了;二是看到学生还想发言,没有灵活的将教学引入下一环节,最后使教学时间延长了。

  这次活动后,我一直在想:道法课到底怎么上?情境,对话,活动,到底怎么有效结合?这让我想起刘东云上的《大家排好队》,当时王校长对这节课很是褒奖。我在自己学校那边上公开课,就是“翻版”刘东云的课,可教研员却说我对教材理解不深、钻研不够,书上的资源没有用起来。就像《感恩父母》这节课,我觉得都是以情境体验展开的对话,可是该怎么处理会更好?虽说道法课程是活动性比较强的,但是,我们该怎样给学生的心灵、情感留下一些深刻的烙印?我不知道以后的研修活动是不是都是这样的方式:自己研课——上课——简单的评课。我最期待的其实是在我们前进的路上有一盏灯,让我们明白一节优秀的道法课是什么样的,教学资源该怎么整合,教学情境该怎么创设,教学活动该怎么设置,让我们的脑子里有一种清晰的方向感。

  我一直认为,不管什么课程,不管什么课堂,不管什么方法,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在学生的心灵里、情感上留下一些深刻的东西。而情境体验是最好的方法。情境不贴合学生实际,体验怎能深?体验不深,无话可说,又怎能开展多层面的对话?就如教学《大家排好队》,也许很多老师都通过情境画面让学生知道要“礼让”,但是“该怎么礼让”这样的细节又有谁去关注?是让“病老弱残孕”站在自己前面,还是自己让出位置站到队的后面?这些真正帮助学生导行的细节,我们可能都忽视了。

  所以,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的去研究《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它的内涵、外延太丰富了!

  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篇5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初中思想品德课强调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与实践中建构知识,感悟人生,培养能力,树立基本的是非善恶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

  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体验性活动教学的体会。

  一、思想品德课中应用体验性活动教学的必要性

  1、与新课程理念一脉相承。体验性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通过学生的身体性活动,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观的感受、体会、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课程实施方法。思品课采用体验性活动教学,符合思品课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有利于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改变了教师的话语霸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显然与新课程的标准、宗旨等是一脉相承的。

  2、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体验性活动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他们的主体积极性,让他们在主动体验中认知所学内容,使认知内容与个人心理产生“共鸣”,使学生切实感悟认知对象的价值和认知内容的.涵义,进而自觉地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既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更让学生在体验中认知,在认知中感悟,从而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体验性活动教学的操作与实施

  1.阅读自学,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

  阅读自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课前读、课中读和课后读三步。课前读即自读,它是按教师的要求三读课文:一是细读,了解全课的基本内容;二是概读,了解和提炼本课的知识体系;三是疑读,找出不理解的知识点并设问。自读完以后,学生对所读内容会产生自悟,并对将要教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就有了主动权。当然教师必须对课前学生自读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在上课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在恰当时机对重难点进行课中读即引读,在引读前,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融入情境中读书,学生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看、耳听、脑想,把文中情境在大脑中想像、再现、领悟,使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心境统一起来,找到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学生对所读内容就会产生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用恰当的方式及时引导,学生的疑问就解决了。然后,学生再把本课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在一定程度上学会运用,来验证所学知识。经过自学阅读,学生基本上能把别人、前人的知识消化吸收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通过在实践中运用,还可能有所创新发展。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在体验中构建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2.情境体验,感悟知识的探究乐趣

  情境体验是教师根据特定的教育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像再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和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手段,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借助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特定氛围中,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情感之弦,引起学生认识的共鸣和发展。

  (1)运用音乐、诗歌、图片、视频等手段优化教育环境,创设视听情境。

  (2)运用小品、表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利用角色体验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3)运用想象创设情境,在想象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当学生没有相应的经验,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建立一种与教学有关的情境,进而让学生进入这个情境进行体验学习。

  (4)运用心理测试,加深学习心理体验。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再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既感到课堂中的丰富多彩,又感到生活的无限美好,把抽象的、死的、发生或形成于昨天的知识、事件、人物赋予生命活力,把可能、未来、遐想引进课堂,使课堂这个正在进行的“现在”在师生的合作体验中能够包纳“过去”与“未来”,从而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知识的意义,师生一同思考、一同活动的快乐,在心灵上把学习看成是快乐的事情。

  三、实践活动,内化知识的情感价值

  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仅立足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的活动,如书报的阅读、资料的收集整理、观察记录、制作广告词、调查报告等。二是群体的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兴趣小组、合办板报、召开主题班会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验到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激发了求知欲望,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活动教学的反思

  体验式活动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各种体验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人人动脑、动口、动手,运用各种感官,开动大脑机器,使思维活跃起来,语言丰富起来。这样,学生优良的品格才能张扬,能力才能提升,个性才能开发,素质才能全面发展。

  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篇6

  一、音准、节奏训练在课堂合唱教学中的体验

  小学合唱教学要求声音优美、和谐统一,教学中的音准与节奏是合唱教学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识谱能力,还要加强歌曲的音准训练和节奏训练,从而为合唱教学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音准的训练,提高学生听觉能力,增强耳朵的敏感度。我首先培养学生对音高的记忆,循序渐进地训练,在多听的基础上,听唱结合。班级合唱音准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一个长期练习、积累的过程,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有耐心、有恒心,不断摸索出更多更好的方法,这样学生的合唱才会生动、精彩!

  节奏训练也是体验式合唱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节奏感、节拍感是学生所应具备的音乐技能。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音乐技能。学生感受体验音乐,首先需要感知其音乐节奏,通过节奏去认识音乐、感受音乐,养成良好的节奏感,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如歌曲《夏夜》,优美的音乐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让我们也一起来模仿一下它们愉快的歌声吧。蟋蟀的声音(0XXXXX),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的声音应该轻一些。在这样的音乐情境下,解决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难点,就感觉轻松愉悦,并且能用轻巧活泼的声音演唱,情感也得以体现。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节奏,掌握音准,我在合唱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相应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音乐、掌握节奏。

  二、旋律学唱

  在课堂合唱教学中的体验合唱教学中的学唱方法有很多,那么究竟如何能让学生声音更好听,歌曲表现更准确呢?正确地咬字、吐字,这是歌曲学唱中重要的基本功。学生清晰的咬字吐音,用“圆音”、“纯音”在体验式的合唱学习中学会唱歌,进而形象表现歌曲情感、发挥出歌曲感染力。例如在合唱训练中,我用“lu”稳定声音,还通过图片、动画等效果让学生感知、体验歌曲的情感,通过歌曲的内容教育孩子们想象生活的美好,需要自己的努力,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美好。这种体验式教学更好地拉近师生距离,孩子们更愿意听,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合唱中声音的训练。

  一开始我引导学生唱歌要像说悄悄话一样,想象一个人站在远方听自己唱歌,把声音传过去,学会运用气息,快速吸气、缓慢呼气,但不要虚,放松喉咙,引导学生想象口中像含了一口水,使声音明亮集中,让学生演唱时做到“轻声”“高位”,感受到美的熏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二声部的合唱训练声音要保持统一均衡,必须培养学生在合唱中相互倾听,学生演唱时认真倾听其他声部,能不断提高调整自己声部音准的能力,达到准确、和谐、均衡的音准效果,形成完美的音乐形象,以获得音乐的美感,身心得到愉悦。

  三、歌唱表演在课堂合唱教学中的体验

  合唱作为一种音乐表演形式,除了以歌曲的内容和音乐本身来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外,声音与表演也是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体验式合唱教学。让学生在歌唱表演时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首先领会歌词的意境,用声音表现歌曲的.情感,并充分熟悉旋律,才能有创造性的演唱。学生用心歌唱时,丰富的情感也会产生不同的声音,用声音体现不同情感,愉快时是明朗的声音,忧伤时是暗淡的声音,幸福时是甜美的、柔和的……

  例如二部合唱歌曲《送别》,我着重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学习加以感受、体验音乐之美,用抒情优美的歌声表达依依不舍的诚挚情感,唱好二声部歌曲。这首歌曲速度较慢,长句较多,要求气息够足,歌曲中出现的附点和几个大跳音阶地方,我多次示范和教唱,要求学生声音要抒情优美,连贯含蓄,以情带声,感受二声部音乐的和谐美。“演一演”的体验式合唱教学。小学生都有其“好动”的性格,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歌曲、表达对音乐的喜爱,孩子们的律动、歌表演,使得课堂合唱有美感、更有趣味。学生边唱边表演,体会歌曲中季节变化的微妙,感受生活的美好,学生自助设计与表演,能让他们较自信地表演唱,充分发挥对歌曲的体验与表现。这样既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也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体验式的合唱表演,是以二声部的演唱为主,学生除了要掌握和熟练运用发声的规律,还要在音量、音色、音准和协调性上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训练,每位学生演唱歌曲时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展现出纯净优美的声音,进而使合唱更加和谐、完美。

  综上所述,合唱教学对小学生音乐素养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拉进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提高课堂合唱教学的实效性。在合唱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合唱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合唱教学,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音乐课堂有趣、丰富,孩子们也会越来越喜欢音乐课,越来越喜欢唱歌,体验式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在歌曲学唱中得到提升。课堂合唱教学由于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音乐老师任重而道远,希望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能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合唱的魅力

  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篇7

  十二年前,我还是一名懵懂的小学生;十年后,我已经走进学校的讲台上开始实习,在做实习教师的这段日子里,经历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对小学语文教学和小学班主任教学工作有了深刻的感悟。富有收获而有意义的实习生活让我万分珍惜,有些不舍,有些依恋。这份责任,这份感悟,这些收获,是我人生的另一个新的起点。

  在实习中收获的经历和感受,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体会了当老师的快乐,也结识了我人生旅途中的又一位重要的良师―使我尊敬又感激的周俊芬老师!也收获了一颗颗可爱的童心,更是一个宝贵的回忆。

  似水流年,十年光阴,转瞬即逝,然回忆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告诉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十二年后的今天,我再次走进小学校园,不同的是角色的转换。

  当我怀着激动和希望走进我的实习地方――鄂尔多斯市万佳小学时,看到那迎风飘扬的国旗。看到那美丽的校园,看到那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时,种在我心底的梦想发芽了,一个声音告诉我:要想成为一名快乐的实习老师,就必须“爱学生、爱老师、爱校园”。也许就是这微不足道的爱吧,才使这一个多月的日子从我手中飞快地溜去。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我的实习进行总结和感悟:

  一、谈谈我对小学语文教学实习工作的感受

  要用一个字来描述小学语文教学――难。在改作业当中发现学生“善于”混用字词,本着教学的严谨性,我都一一记录了下来。终于周老师把宝贵的机会给我了。在她的引导建议下我第一次走上了讲台。说实话预设和生成有很长一段距离,就这么一个阅读课,被我上的一点都不成功。由于我的引导失误孩子们回答问题犹犹豫豫,我知道他们断然是听的懵懵懂懂。我无奈的望着指导老师,眼神里流露出救助的渴望。下来周老师负责任的悉心指导,除了给予我肯定之外还对我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使我顿时从泥潭里跳了出来。那一刻,对周老师的钦佩之心不言而喻。当天马行空般的幻象皆化为泡沫之时,而我的心里却涌现出一种莫名的欣喜……

  任何事情都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更何况是刚开始呢?对于我的'第一节课因为自己经验实在不足以随机应变,课堂上的师生融洽关系并没有体现出来,显得支离破碎。

  通过听周老师的指导及听课我发现自己的问题:

  第一,缺乏自信。一旦出现问题就六神无主,最后把眼光落在指导老师身上。

  第二,没有读透文本,重点把握不突出,内容不精练。这无疑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大忌。

  第三,初出校园应该把自己的激情和风格释放出来,不能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浪费课堂时间。

  我深深了解自己,这一系列的问题并非紧张所致。要知道,我一直很向往讲台,很喜欢站在讲台上的感觉。其实,归根到底,备课不充分!说到备课,包括备课本、备老师、备学生。备课本是基础,吃透课本是灵活运用的前提。而最难把握的则是备学生,所以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思维差异、理解差异。最好在备课时预设两种情境,最佳情境和最差情境,两手准备,便能游刃有余。

  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听课。在指导老师的安排下我常常搬个小凳子跟她去听课,有时觉得听课不仅是一种享受,而且可能会产生意外的惊喜。怎样才能听出惊喜?我以为:耳听3分,手记2分,脑思5分,心想1分。此时若能听出新意,彼时定能讲出新意。后来才知道听课一定要听评课,那是精华所在。就在前几天周老师及办公室其他的老师给予我机会,我也可以参与他们的评课,兴奋珍惜之余,要特别感谢一下办公室的各位优秀老师。不嫌我是一个刚出校园的学生,居然也有发言权可以品评,从中我发现自己可以领略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各位老师的精华都在其中,从而在他们的身上,各位老师的评论中审视自己,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篇8

  一节课40分种,既可用于记忆和理解,也可用于分析、综合和创造性学习。体验式教学,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进行体验、思考、讨论,小部分时间留给教师进行指导和启发,符合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规律,促进了知识的有效转化。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的体验,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老师们常说政治难教,教学内容空洞且高高在上,其实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中自己的位置,变教师为导师,引导学生把镜头对准学生自己的生活,广开清泉之源,理论联系实际,自然教学内容充实而丰盈。叶圣陶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体验式教学方式有很多种,其中课堂辩论就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式教学方式。

  学生虽然年龄小,知识还不够丰富,但他们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时他们的知识、能力超乎教师的意外。为了上好辩论课,课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确立辩论题,如:父母是否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然后再确立正方和反方的同学,让同学们课后广泛收集有说服力的资料。上课时,先让正方、反方的同学集中一起发表言论,让他们各推出四位能说会道的.同学上台辩论,辩论时,老师可充当主持人,也可以请政治科代表做主持人。辩论切忌走过场,一定要像正规的辩论一样,要求学生认真对待。辩论课上,同学们不仅掌握了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下课时,同学们总是言犹未尽。

  总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验正是一条引源入文的好通道。学生的生活世界决定着他们生活的经历,促成他们产生各种生活体验,从而不断调整、完善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提升他们对知识的领会。

  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篇9

  20xx年7月,我很荣幸参加了融水县教育局举办的“参与式”教学培训。通过“参与式”教学培训我们得知:学生如果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体会,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创新﹑个性丰富的人。因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学校要提倡“微笑教育”,教师要用自己的神韵、语调等表达对学生的爱,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如何设计参与式活动过程呢?一般来说有三个环节: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

  一. 提出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与创设情境

  相结合是参与式学习中设计活动环节的首选方式。第一个环节设计成功了,后面的学习就顺利多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二. 探究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探究问题与讨论活动

  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环节、提升学习境界的常用方法。 三. 总结反思,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总结反思与开放性活

  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极好方式。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开放的.,学习思维是创造性的。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不断的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就会不断的强化学习动机,不断的发现新的知识,教师和学生共同获得发展。从课堂上,我发现,总结反思和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学习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好方式。

  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在彭州的一天创新式党课体验,以“做一次特教老师,感悟奉献最美”和“当一日环卫工人,感悟坚守最美”体验式党课教育为主题,将党课由说教式转变为体验式,把党员教育延伸到实践中去,教育引导我们广大党员感悟奉献美、坚守美,亲身体验、全方位融合,提高了党性教育的影响力,彰显了党性教育的感染力,增强了党性教育的聚合力。

  一,活化“情景式”生活载体。

  在“感悟奉献最美”党课上,党员同志们通过参观特殊教育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和特教资源中心等,了解到了特教的一些知识技能;通过聆听特教党员故事《我自豪,我是一名特教老师》和观看短片《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体味到特教老师的职业风采,也了解到了他们异常的.的艰辛与付出;通过当一次助教,实地观摩和亲身体验特教老师如何积极耐心的用心呵护每个孩子,激起了我们每个人思想和情感的共鸣,体会到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艰辛。

  在“感悟坚守最美”党课上,我们参观了彭州市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垃圾填埋场,认真聆听了工作人员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方法和垃圾无害化处置流程。并且通过进行实岗体验,以环卫工人的身份在艰苦和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体验垃圾分拣、垃圾桶维修、消洒灭蝇三个环节,亲身感受到了环卫工人的辛苦和长期坚守的不容易。接着,我们聆听了工作人员讲解的平凡却有伟大的环卫工人的事迹,平凡朴实却又感人至深。还观看了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片《一等功臣的凡人凡事》,学习了解了周乐军通知扎根环卫、风险基层人生的经历。

  二,搭建“互动式”课堂载体。

  通过“一课一讲”“互动体验”的“课堂式”学习教育模式,所有学员现场观看学习讲解及影片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个人个人感悟,互相学习,并将每次学习后的感受感触写下。这样的互动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了党课教育的意义,更使我们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去积极参与每个环节,主动交流学习,主动分享心得。

  “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不平凡。”这是我本次党课学习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我真切感受到了不同岗位的艰辛和不同行业普通党员的责任意识、先锋意识。他们那种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精神和面对困难始终微笑面对的乐观,深深感染了我们每个人,使我们不由得对自身进行了深深地检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并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是我们党员感受党性、学习党性、激发党性的途径,更使我们增强岗位认同,激发内在动力的开始。

  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通过一段时间的对参与式教学理论的学习,对参与式教学我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把这些知识实施于课堂教学。现在我就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出来。

  新课改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体会,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创新﹑个性丰富的人。因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学校要提倡“微笑教育”,教师要用自己的神韵、语调等表达对学生的爱,创新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中,我们力求采用多种方式表扬鼓励学生,和他们一起讨论,共同学习,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让孩子们在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中参与教学。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参与”环境

  学生学习本来就应当是个能动的过程,可是很长时间以来,旧的观念传统看法以及某些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都使得学生学习很被动。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顺利的获取新知识。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有效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的确,自己发现的东西印象最深刻,也最易弄懂其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那种生怕学生少学了点什么,生怕忽视了某一点而不厌其烦地讲或重复的办法绝对是难以培养出创造性人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就应该改变以往的那种“一种脸、一张嘴、一个调、一支笔”的旧的呆板教学模式。要精心的备课,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考虑教法学法;教师由过去的“讲演者”变为“表演者”,学生由以前的“听众”转为“发言人”,教师成了学生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帮手。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参与意识极浓的氛围中情绪高涨,自己吸收消化知识,运用自如,不是能很有效的增强记忆力吗?师生双方不是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吗?我们作老师的又何苦唾沫飞溅、苦口哑嗓的一堂课“填鸭”呢?为什么不做个可爱的导演去组织引导学生自己活动呢?

  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保证从容参与

  在课堂40分钟内,要交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那么就要切切实实的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来,最大限度的'安排学生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重效果。一般的说,一堂课上每个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应当占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保证学生能从容参与。

  三、营造和谐的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及形式多样的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

  2、运用激励机制,创设自信的课堂氛围

  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学习初因,创造自信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奋发参与。

  3、加强情感交流,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极大的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走进课堂时面带微笑,用和蔼有神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就都能从目光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欢乐,从而以良好的心境参与到学习中去。

  4、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课堂讨论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所以课堂讨论能极大地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日常教学中,我往往是准备一些材料或提出一些热点问题,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有三人为一组的讨论或六人为一组的讨论,遇到焦点问题还可以进行辩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例如,学习关于刘翔的文章时,组织学生讨论“刘翔是体育明星还是体育英雄”时,学生们发生了争执。有些人认为他是一个明星,并没有做出像董存瑞、黄继光那样英雄壮举。因此,不是一个英雄。对于这些同学的回答和讨论,既要适当肯定,又要结合本文的学习,讨论英雄的含义,从而确定刘翔不仅是一个体育明星,更是一个体育英雄。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英语知识,而且还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课堂对话、短剧表演

  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表明,课堂教学要从多方面给他们刺激,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开展对话短剧表演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画面解放出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优势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每节课前五分钟,我要求学生轮流做值日汇报,形式不限。可以对话、短剧表演,可以背诵,可以唱英文歌曲等等。一部分学生非常感兴趣,表演时准备了道具。这样一来,马上就搞活了课堂气氛,把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起来。

  (3)课堂竞赛

  学生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通过知识竞赛或其他内容的竞赛能使学生忘记学习内容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例如在教完一个模块时,我就进行背诵单词、课文比赛,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比赛等。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参与能力,是一种“双赢”。使学生在既有竞争又有娱乐的气氛下学习知识,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在课堂上,我们最大限度地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自主地学习。同时这方面的课外延伸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课堂内通过自主地学习获得了知识,在课外还应通过实践加以巩固和发展。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对此,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多渠道、多方面地加强学生自主的进行英语实践活动。

  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通过一段时间的对参与式教学理论的学习体会,对参与式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就自己的一点点认识总结出来。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和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素质教育倡导的学习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更加深入人心。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制度也开始建立。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从前有很大不同。参与式教学的整个过程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为中心展开的,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虽然设计了活动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但学习的“答案”却是开放的,是由参与者的自由行为、自主精神与合作态度等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它是发散的,多元的,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创造价值。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体会,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创新﹑个性丰富的人。因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学校要提倡“微笑教育”,教师要用自己的神韵、语调等表达对学生的爱,创新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中,我们力求采用多种方式表扬鼓励学生,和他们一起讨论,共同学习,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让孩子们在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中参与教学。

  自主探究是实施“主题式”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既是教学的基础,又是主体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亲自动脑﹑思维,亲自动手实践,动口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摆脱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零零碎碎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的应试教学。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和成功与否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前提的。在几乎所有的“参与式”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声,四人一小组,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过去了,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停下来,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仍然关注的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所以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计划。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老师要求小组汇报时,也应首先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个学生愿意说一说”变成“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是引导者,要深入到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参与式教学的设计方法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问题的设计

  参与式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活动,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活动,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出问题,如何陈述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能否激活学生的潜力,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顺利开展学习活动,能否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有关如何设计问题的实例:

  对策1:把抽象问题情境化,把复杂问题形象化,是教学问题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策2:由一个次要问题引出几个主要问题,也是教学问题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策3:设计悬念式教学问题,强化学生探究问题的注意力。设计一个悬念式教学问题,会强化学生探究问题的注意力,会使学生产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也是教学问题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活动环节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是参与式学习的灵魂,问题设计好了,就会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就会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果好的问题有好的活动过程作为载体,那就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可以把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到极致。

  如何设计参与式活动过程呢?一般来说有三个环节: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

  提出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与创设情境相结合是参与式学习中设计活动环节的首选方式。第一个环节设计成功了,后面的学习就顺利多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讲述在旅游活动中的见闻,写一篇描述自己见闻的文章时,老师把参与者按居住地分成 “都市组”、“县城组”、“乡镇组”、“村庄组”等几个小组,每组分别以蓝、绿、黄、红四册三角形导游旗为标志,开始“手拉手”旅游活动,各个组互相介绍导游家乡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风俗民情、主要特产、历史名人、神化传奇等,并做好记录,共同商讨,稍加修改,以第一人称连缀成一篇文章。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学习语文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语文学习的任务。

  探究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探究问题与讨论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环节、提升学习境界的常用方法。如,一位体育老师给学生上投掷课时,给操场里画了四个同心圆,一个比一个大,教师让学生沿着最大的圆一个跟着一个站了一圈,给每个同学发一张报纸,同学们拿到报纸后,面向圆心站好,听哨声后,想办法使劲把报纸投掷到小圆心里去,看谁投的远。学生们有的把报纸折成方块,有些揉成了团,有的捏一下,有的使劲用脚踩一下,比较看那种方法掷的远,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最佳的投掷要领,这样使学生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获得了发展。

  总结反思,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总结反思与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极好方式。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开放的,学习思维是创造性的。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不断的探究问题,不断的总结反思,不断的强化学习动机,不断的发现新的知识,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共同获得发展。从课堂上,我们发现,总结反思和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学习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好方式

  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经过这几年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第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

  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第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

  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标签: #体验教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