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必读的10大经典佛经是什么?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经典佛经语录经典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经典佛经语录 篇一
经典佛经语录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1、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4、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5、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7、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8、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9、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10、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11、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1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13、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4、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15、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16、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17、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18、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1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20、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21、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22、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2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4、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2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26、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27、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28、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29、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3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3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32、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3、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34、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35、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36、所作福德,不应贪着。
37、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38、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39、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4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41、缘起法身偈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2、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43、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44、见色起淫心,报之在妻女。
45、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46、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47、拘那含牟尼佛偈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48、毗婆尸佛偈 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49、七佛通诫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50、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佛经经典名句语录 篇二
1. 不管路有多遠、自己的能力有多少,都能隨分隨力盡量去達成目標,此即「毅力」。
2. 苦幹象徵毅力和耐力,要成就大業,必須擁有苦幹的精神。
3. 人所以缺乏力、勇氣,是因為好逸惡勞、玩物喪志。
4. 恆心、毅力能如「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難與阻礙都能突破。
5. 人要克服難,不要被難克服。
6. 有力量去愛心 或被愛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7. 人生在世,不能无所事事、慒慒懂懂而虚度一生,应发挥我们的良知良能,造福人群。
8. 人一旦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精神就会萎靡不振,生命也就失去意义。
9. 我們要安分守己,守住清淨無為的心,讓心時時寂靜。
10. 人應時時「居安思危」,莫等「危時方思安」
12. 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开口动舌、举手投足无不是罪。
13. 只要缘深,不怕缘来得属;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遥远。
14. 有愿放在心里,没有身体力行,正如耕田而不播种,皆是空过因缘。
15. 死是生的开头,生是死的起点。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本来就在一个循环中。
16. 要把握做好事的因缘,一旦因缘消逝,想做就来不及了!
17. 寧靜最美,安定最樂。
18. 以媽媽心愛天下的眾生,以菩薩的智慧教育子女。
19. 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粒種子開始。
20. 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
21. 美滿的人生,不在物質、權勢、名利及地位,而在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情誼。
22. 所謂看開人生,不是悲觀,而是積極樂觀;不是看破,而是看透。
23. 所謂看開人生,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能及時行善;也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什麼都知足
24. 人生幾十年的成就,都是由每一天的言行累積而成。所以,要照顧好每一天的言行。
25. 要培養一分清淨無染的愛。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回收,就不會有煩惱。
26. 有所求的愛,是無法永久存在的。能夠永久存在的,是那分無形、無染且無求的愛。
27. 愛要濃淡合宜,像清茶淡香;若是太濃,則苦得喝不下。
28. 與人相處要去除我執,擴大心胸,客客氣氣,互讓互愛。
29. 人生多病!身體四大不調是病,家人吵嚷不和是病,社會動盪不安也是病。
30. 想要家庭吉祥、和睦,就應該常常起歡喜心,天天為自己的家祝福。
31. 社會型態源自於家庭教育,家庭熱育源自於個人修養。
32.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33. 千里之路,必須從第一步開始;聖人的境域,也是自凡夫起步。
34. 要提起就完全提起,要放下就全心放下。
佛经智慧语录 篇三
佛经的经典励志语录
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2、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4、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5、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6、所作福德,不应贪着。
7、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8、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9、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1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1、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1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13、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4、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15、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16、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17、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18、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1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20、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21、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22、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2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4、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2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26、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27、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28、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29、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3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佛经文艺唯美语录 篇四
净空法师(1927年2月15日——),俗名徐业鸿,一九二七年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庐江县。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及佛学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学习经史哲学以及佛法,获得深刻启发,不仅熟通佛教各派经论,对于儒学、道家和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学说,也广泛涉猎。于众多典籍中,对佛教净土宗着力最多,附佛外道成就也最为辉煌。
曾任澳洲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格里菲斯大学、南昆士兰大学荣誉博士,印尼夏利悉达亚都拉回教大学荣誉博士,澳洲净宗学院院长、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董事主席。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净空法师立身处世不变的原则。“仁慈博爱”,“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是他讲经教学纯一的主旨。“诚敬谦和”、“普令众生破迷启悟、离苦得乐”则为其生命中真实的意义。
净空法师经典佛经语录
1、布施,不是说你布施的钱愈多,你将来得到的愈多,不是这样的。布施是看你的心跟力,你的心真诚,你的心恭敬,布施钱财虽然很少,得的福报很大,不可思议!如果你布施的钱财很多,你的心并不恭敬,并不真诚,你得的福报反而很小。
2、布施供养,帮助别人,佛教我们一个原则,尽心尽力,不可以超越自己能力之外。我没有钱,我去借钱来布施,这不可以,为什么?你已经有负担了,你就有过失了。我自己在生活上有多余的,我生活苦一点,我能过得去,我能够节省一块钱,这一块钱功德就不小。
3、学佛人平时修一切善法,绝对不求现在的善果,不求这个福,修福不愿意享受这个福报,愿意在什么时候享?留到临命终时享。为什么?临命终时不生病,神智清楚,正念分明,佛号念得清清楚楚,这是大福报。
4、意有三种恶业,贪心、嗔恚、愚痴;反过来是三种善业,不贪、不嗔、不痴。我们要成就自己,不修十善怎么行?佛在经上常常叫着“善男子、善女人”,与十善相应,你才是善男子、善女人;与十
善不相应,善男子、善女人你不但没份,将来果报在三途!口有四种恶业,妄语是说话不诚实,存心骗人;两舌是拨弄是非,说人家坏话;绮语是花言巧语,诱惑众生;恶口,说话很难听、很粗鲁;反过来就是四种善,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
5、身的恶业有三个,杀生、偷盗、淫欲;反过来就是身的三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你看这个标准多么简单!这个标准的境界浅深广狭,完全看你自己的善根、因缘、程度。
6、佛法重在行。解是手段,行是实质,你能解不能行,你一生所修学的全都是福德,没有功德;能解又能行,福德就转变成功德。
7、什么是开光?一尊新的佛像塑成了,启用典礼的时候,把佛像供养的意义跟大家说明白,这就是开光。譬如阿弥陀佛代表无量觉,我们见到这个佛,我们就觉而不迷,觉就是光!见到释迦牟尼佛,释迦是仁慈,牟尼是清净,你就想到,开自己的光,我对自己要清净,对别人要仁慈。
8、每天不一样,这个我们现在还做不到,我们现在充其量只能做到每个星期都有进步,进步的幅度有高有低,最低的限度也有一点小进步。心愈来愈清净,业障愈来愈少,智慧愈来愈增长,这样修学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离苦得乐、法喜充满。
9、什么是业障?业障是起心动念。业障消除了是什么现象?心是平静的,我们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不会分别,不会执着,不会起心动念。
10、我们自己得到了,知恩报恩,我们要怎样报佛恩?我们要帮助佛弘法,推广佛陀的教学,让一切众生都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这就是报佛恩。
11 俗话常讲“好事多磨”,为什么多磨?因为嫉妒你的人太多了,你想做好事,他偏偏障碍你,不让你做圆满。
12 六道凡夫,说实在话,嫉妒心很重,看到别人有好处,自己心里就很难过。他不晓得,别人有功德,他不肯随喜,他嫉妒障碍,加以破坏,那个罪过是无量无边了。
13 古人讲“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小人天天嫉妒障碍,有没有破坏别人?没有。嫉妒障碍,是损自己的德、折自己的福,这个伤害太大了!你说冤枉不冤枉?
14 别人有功德,绝对不可以嫉妒、绝对不可以障碍,因为你嫉妒障碍,这个结罪不是对他一个人,而是对整个社会、对一切众生,这个罪过很大!
15 嫉妒,这是严重的障碍,种种罪业就从这里产生,必须要把它拔除!用什么方法?用“随喜”。随喜,这个功德无量无边,它能破我们的嫉妒障碍烦恼。
16 佛教给我们,看到别人做利益众生、利益社会的事,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帮助他、成就他;万一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帮助他,我们也要生欢喜心,赞叹他的善行、赞叹他的好事。
17 佛常常给我们说:“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破坏别人,就是伤害自己。”所以,嫉妒障碍别人,不但折自己的福,还折自己的寿,聪明人决定不干这个傻事!
18 反之,如果我们能“随喜”,这个功德就大了!你要知道,别人有功德,如果你懂得随喜,成人之美,你的功德,就跟他的功德一样大!这又何乐而不为?
佛经的励志语录 篇五
1) 觅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2)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3) 一切众生心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4)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5) 心莫作放逸,圣法当勤学,如是无忧愁,心定入涅盘。
6) 一切恶莫作,当奉行诸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
7) 譬如蜂采花,不坏色与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违戾他事,不观作不作,但自观身心,若正若不正。
8)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摄一月,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9) 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是佛极至说。
10) 无念之念,生无生相,住无住相,异无异相,灭无灭相,非思虑计度所知,惟洞彻法源者,颇测齐彷佛,未易与缠情缚识者语也。
佛经文艺唯美语录 篇六
1) 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盘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
2) 真心无相,不来不去,生时性亦不来,死时性亦不去,湛然圆寂,心境一如。
3) 不识自心是真佛,不识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远推诸圣,欲求佛而不观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坚执此情,欲求佛道者,纵经尘劫,修种种苦行,如蒸沙作饭,只益劳尔
4) 过去诸如来,只是明心底人。现在诸圣贤,亦是修心底人,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
5) 能悟自性无字真经,即一切经论皆成注脚矣。
6) 直了上无佛果可求,求无众生可化,是名为至佛地。
7) 见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处世曰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
8) 顿悟法门,以无念为宗,妄心不起为旨。以清净为体,以智为用。
9) 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10)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11)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12)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13)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14)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15)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16)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17)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18) 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9)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20)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净空法师经典佛经语录 篇七
经典佛经
佛经的'经典名句,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真谛,其中的道理只有用心去参透才能懂。
经典佛经
1、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2、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3、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4、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5、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6、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7、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8、世出世间思维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9、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10、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11、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12、千悟万悟悟不到,原来一句佛名号。
13、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14、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15、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16、一切皆为虚幻。
17、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8、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19、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21、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22、一切皆为虚幻。
23、不可说,不可说。
24、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5、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6、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27、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28、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9、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30、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31、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32、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33、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34、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35、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36、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37、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38、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39、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40、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4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2、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43、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44、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45、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46、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47、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48、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49、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50、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51、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52、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53、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54、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55、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56、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57、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58、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59、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60、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61、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
62、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63、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64、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65、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66、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67、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68、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69、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70、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71、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72、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73、世出世间思维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74、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75、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76、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77、千悟万悟悟不到,原来一句佛名号。
78、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79、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80、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81、一切皆为虚幻。
82、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83、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84、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85、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86、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87、一切皆为虚幻。
88、不可说,不可说。
89、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0、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91、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92、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93、人生有八苦 www.gaokaobaba.com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94、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95、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96、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97、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98、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99、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100、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佛经的经典励志语录 篇八
佛经的励志语录
1、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2、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3、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4、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5、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6、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7、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8、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9、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10、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11、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12、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13、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14、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5、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16、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17、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18、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19、说一句谎话,要编造一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20、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一官端正的人。
21、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22、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23、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24、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5、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26、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27、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8、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29、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30、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31、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32、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33、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34、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35、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36、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37、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38、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39、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40、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41、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42、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43、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44、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45、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46、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47、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48、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49、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50、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51、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5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53、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54、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经典佛经语录精选 篇九
1) 对境心常不起,举足皆是道场。
2) 佛与众生不二,众生自作分张。
3) 法性本来空寂,不为生死所绊。
4) 烦恼即是菩提。
5) 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无住。
6) 迷现量则惑苦纷然,悟真性则空明廓 徹 。 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该摄内外,能广能深,非有非空,不生不灭,求之不得,弃之不离。
7) 透水月华,虚而可见;无心镜像,照而常空。 虽即心即佛,唯证者方知。然有证有知,则慧日沉没于有地;若无照无悟,则昏云掩蔽于空门。
8) 但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知。然迷悟更依真妄相持。若求真去妄,如避影以劳形,若体妄即真,似处阴而影灭。若无心妄照,则万累都捐,若任运寂知,则众圆起。
9) 语默不失玄微,动静岂离法界。
10) 悟寂无寂,真知无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融之中道。无住无着,莫摄莫收,是非两忘,能所双绝,斯绝亦绝,般若现前。
11) 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来具足。
12) 迷则人随于法,法法万差,而人不同;悟则法随于人,人人一致,而融万境。
13) 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处处认真,无一尘而非佛国。
14) 言穷虑绝,何果何因;体本寂寥,孰同孰异。唯忘怀虚朗,消息冲融。
15) 但识自心,恒沙法门,无量妙义,不求而得。
16)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17) 妄身临境照影焉,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真理相疏,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烦恼因心故有,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18) 马祖云:「悟自本性,一悟永悟,不复更迷,如日出时,不合于暗,智慧日出,不与烦恼暗俱,一心境界,妄想即除即是无生。法性本有,有不假修,禅不属坐,坐即有着,若见此理,真正合道,随缘度日,坐起相随,戒行增薰,积于善业,但能如是,何处不通。」
19) 证此(本性)之时,万象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俱备。
20) 佛法在日用处,行住坐卧处,吃(喝)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所作所为处。
21) 闭目不见色,内心动虑多,幻识假成用,起名终不过,知色不关心,心亦不关人,随行有相转,鸟去空中真。
22) 嗔心暴烈,不发则已,发则虽尽反以前所为,亦不暇顾及。
23) 俗眼既认一切对待者为实事,分别计较遂致牢不可破,此所以有贪嗔也。
24) 世间万事莫非对待,于此中,看破其莫非彼此相形而有,既皆相形之事,则是一切虚幻不实,有即非有矣;然而不无幻显现,非有而有也。顾既超乎其表,是为不着,不如是不能证绝对之性体,此大智也;随顺其中是为不坏,不如是不能救轮回之众生,此大悲也。
25) 当令心如虚空,超然尘表。虚如空者,不住相是也。 施不住相,福如虚空。
26) 不着能行所行之相,是即我法双空,并空亦空。由凡夫至究竟觉,其功行唯一离相而已。
27) 万缘俱绝者,一切法性空,一切处无心。
28) 舍一切烦恼是布施,与诸法无所起是持戒,与诸法无所念是忍辱,与诸法离相是精进,与诸法无所住是禅定,与诸法无戏论是智慧。
29) 清净无染是戒;知心不动,对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心清净时不生清净想,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是名为慧。
30) 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
31) 佛性不可思量测度见到,当下便见,拟思则差。
32) 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坐起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33) 高峰禅:「修行人如一人与万人敌,又如逆水行舟。」
34) 沩山禅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佛性本来是真如,不须再求真。
35) 妄本无体性,如人作梦,梦时非无,醒来了不可得。
36) 心本无作,道常无念。
37) 参禅人须下大疑情,心中有不决了处,须力争不可少存情面。
38) 赵州:「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自性无名,心佛众生,皆是假名。」
39) 司空本净禅师:「佛是虚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实,总是假名。」
40) 真性空寂,本自不生,今则不灭。
41) 古德云:「将山河大地转归自己,能如此,便有独立自由份,生死轮回,皆不相干。」
42) 真心空寂,无所不遍。
43)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44) 诸佛真语,以心为宗。众生信道,以宗为鉴。
45) 众生界即诸佛界。
46) 因迷而为众生。诸佛心是众生心,因悟而成诸佛。心如明鉴,万象历然。佛与众生,其犹影像。涅 槃 生死,俱是强名。
47) 四大如坏幻,六尘如空华。自心为佛心,本性即法性。
48) 知心无住,即是修行,无住而知,即为法昧。住着于法,斯为动念,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无所住,不染不着,如人有目及日光明,见种种法。
49) 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50)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
经典佛经 篇十
佛经大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
佛经大全
佛经大全之心经全文注音及翻译
guān zì zài pú sà 。
观 自 在 菩 萨 。(译文:观音菩萨)
xíng shēn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í 。
行 深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时 。(译文:深入的修行心经时)
zhào jiàn wǔ yùn jiē kōng 。
照 见 五 蕴 皆 空。(译文:看到五蕴:形相、情欲、意念、行为、心灵,都是空的)
dù yī qiē kǔ è 。
度 一 切 苦 厄 。(译文:就将一切苦难置之度外)
shě lì zǐ 。
舍 利 子。(译文:菩萨对学生舍利子说)
sè bù yì kōng 。
色 不 异 空。(译文:形相不异乎空间)
kōng bù yì sè 。
空 不 异 色 。(译文:空间不异乎形相)
sè jí shì kōng。
色 即 是 空。(译文:所以形相等于空间)
kōng jí shì sè 。
空 即 是 色。(译文:空间等于形相)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
受 想 行 识。(译文:情欲、意念、行为、心灵)
yì fù rú shì 。
亦 复 如 是。(译文:都是一样的)
shě lì zǐ 。
舍 利 子。(译文:舍利子呀)
shì zhū fǎ kōng xiāng 。
是 诸 法 空 相 。(译文:一切法则都是空的。)
bù shēng bù miè 。
不 生 不 灭。(译文:不生不灭)
bù gòu bù jìng 。
不 垢 不 净。(译文:不垢不净)
bù zēng bù jiǎn 。
不 增 不 减 。(译文:不增不减)
shì gù kōng zhōng wú sè。
是 故 空 中 无 色。(译文:因此空间是没有形相的)
wú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
无 受 想 行 识 。(译文:也没有情欲、意念、行为和心灵)
wú yǎn ěr bí shé shēn yì。
无 眼 耳 鼻 舌 身 意。(译文: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wú sè shēng xiāng wèi chù fǎ 。
无 色 声 香 味 触 法 。(译文:更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
wú yǎn jiè 。
无 眼 界。(译文:没有眼睛所能看到的界限)
nǎi zhì wú yì shi jie 。
乃 至 无 意 识 界 。(译文:直到没有心灵所能感受的界限)
wú wú míng 。
无 无 明。(译文:没有不能了解的)
yì wú wú míng jìn 。
亦 无 无 明 尽 。(译文:也没有不能了解的尽头)
nǎi zhì wú lǎo sǐ 。
乃 至 无 老 死。(译文:直到没有老和死)
yì wú lǎo sǐ jìn 。
亦 无 老 死 尽。(译文:也没有老和死的尽头)
wú kǔ jí miè dào
无 苦 集 灭 道 。(译文:没有痛苦的集合以及修道的幻灭)
wú zhì yì wú dé 。
无 智 亦 无 得。(译文:不用智慧去强求)
yǐ wú suǒ dé gù 。
以 无 所 得 故 。(译文:所以得到与否并不重要)
pú tí sà duǒ 。
菩 提 萨 埵。(译文:菩萨觉悟之后)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
依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故 。(译文:依照心经)
xīn wú guà ài 。
心 无 挂 碍。(译文:心中没有碍)
wú guà ài gù 。
无 挂 碍 故。(译文:由于没有碍)
wú yǒu kǒng bù 。
无 有 恐 怖。(译文:所以不恐怖)
yuǎn lí diān dǎo mèng xiǎng 。
远 离 颠 倒 梦 想。(译文:远离颠倒梦想 )
jiū jìng niè pán 。
究 竟 涅 盘 。(译文:最后达到彼岸)
sān shì zhū fó 。
三 世 诸 佛。(译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世诸佛)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
依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故 。(译文:依照心经)
dé 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
得 阿 耨 多 罗 三 藐 三 菩 提 。(译文:得到无上、正宗、正觉的 三种佛果)
gù zh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故 知 般 若 波 罗 蜜 多。(译文:所以说心经)
shì dà shén zhòu 。
是 大 神 咒 。(译文:是变幻莫测的咒语)
shì dà míng zhòu 。
是 大 明 咒。(译文:是神光普照的咒语)
shì wú shàng zhòu 。
是 无 上 咒。(译文:是无上的咒语)
shì wú děng děng zhòu 。
是 无 等 等 咒。(译文:是最高的咒语)
néng chú yī qiē kǔ 。
能 除 一 切 苦。(译文:能除一切苦 )
zhēn shí bù xū 。
真 实 不 虚 。(译文:不是骗人的 )
gùshuō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zhòu 。
故 说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咒。(译文:所以说心经)
jí shuō zhòu yuē 。
即 说 咒 曰 。(译文:其咒语曰)
jiē dì jiē dì 。
揭 谛 揭 谛。(译文:去吧,去吧)
bō luó jiē dì 。
波 罗 揭 谛 。(译文:到彼岸去吧)
bō luó sēng jiē dì 。
波 罗 僧 揭 谛。(译文:大家快去彼岸)
pú tí sà pó hē 。
菩 提 萨 婆 诃 。(译文: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