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的散文随笔,我们几乎一眼就能看出培根对于功名的追求和男权视角。读培根的《培根随笔》和其他的书,最正确的态度也许还得用那句老话概括,叫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培根随笔好句好段摘抄【最新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培根随笔摘抄 篇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不是已经道出了其中的道理吗?要写好作文,首先要让学生拥有一定“活水”。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活跃文思。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儿童课外阅读日益显出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经验,阅览书籍往往盲目而随意,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开展经典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应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教)白话文○www.(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 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常常给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是不能低估的。
2. 以身作则。课外时间,老师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老师还应经常经 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了,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 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老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阅读的氛围。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应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挂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 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目、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 讲。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步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讲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 写。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创建文明城市”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净畅宁美你我他》《新斗门,新城区》《我们的文明城市梦》等。
3. 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持之以恒,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孩子们在活动中爱读书,善读书,在读书中增长见识,在读书中积淀人生。
4. 展:(1)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读、杂志或期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2)摘抄展览。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别是在不能摘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精品欣赏屋”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期其美的效果。
培根随笔摘抄 篇二
1、惯于作假其实只是一种因软弱和不动脑筋而促成的狡猾,并不是高超的策略 。
2、美貌倘若生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惭形秽,远自遁避了。
3、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4、人们喜爱谎言,不仅因为害怕查明真相的艰难困苦,而且因为他们对谎言本身具有一种自然却腐朽的爱好。
5、幸运的时机好比市场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误,它就将掉价了。
6、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人堕落毁灭!
7、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不是在我们的背后。
8、金钱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碍;因财富之于品德,正如军队与辎重一样,没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碍前进,有时甚至因为照顾它反而丧失了胜利。
9、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10、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11、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12、状貌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适宜并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状貌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图画所不能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者。
13、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14、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
15、过于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
16、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
17、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
18、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要美好得多。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喜剧和悲剧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却常常招来不幸。它有时象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象那位复仇的女神。
1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培根随笔摘抄 篇三
关键词:阅读;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093-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传统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机械地抄写,简单地背诵,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妨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创新的园地,必须首先解决现今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中存在的几种问题。
1.“一刀切”的问题。教师常常不顾学生具体差异,不管有些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另一些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学生所作无用功较多。
2.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布置较多。教师往往让学生花大量时间来抄写一些课堂上应该掌握甚至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作业含金量极低,不仅浪费了学生时间,还禁锢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对作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3.读写训练随意性较大。有些教师没有把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纳入语文作业常规,而只在课本知识学习暂告一段落时临时地、突然地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练笔。致使学生心理上、生活上缺乏作业准备,技能上缺乏积累,因而只能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教师的突然袭击,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要改变作业布置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其前提是教师要树立好三种观念。
1.学生是主人的观念。学生不仅仅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更毫无疑问应是自己作业的主人,课外作业则更应是学生的自留地。学生只有真正获得了自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地、有创造性地耕种它。这比起不切实际的“一刀切”作业来,必然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要在思想上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把驾御课外作业的自交还给每一个学生。
2.作业即自学观念。当今世界,知识庞杂,而我们的课时有限,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是传授知识,作业只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那只能教出一批知识面狭窄、目光浅薄的学生。所以说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打好基础,课后才是运用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也就是说,作业决不能只为课堂拾漏补缺,作业该是实打实的学生自我充电、自我发展的自我学习过程。
3.大语文教育观念。语文无处不在,而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其内容是何其有限,所以说教材只是例子,而教学是要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真正学会学习。因而我们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认识语文教育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作业则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让学生跳出语文课本,到语文知识的大海中去遨游。
教师如果能树立好正确的观念,就能采取正确的策略,改革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课外作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帮助学生明确三种思想。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作业的主人”、“作业即自学”、“语文无处不在”,而“作业即自学”则是三种观念的核心。要让学生从传统的“作业即按老师的要求巩固课堂上已经学过的知识”这一认识误区中走出来,明白作业是为了提高能力自身能力,作业过程完全是自我学习过程。这样学生就能避免逃避作业、应付作业等无效劳动。
2.培养学生养成三种习惯
培根随笔摘抄 篇四
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呢?徐老有条重要的学习经验:不动笔墨不读书。他还告诉学生说:“读书不要贪多图快,要仔细研读”,还说:“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全抄不如摘抄。”可见他是非常重视写读书笔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多指导和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训练学生勤用手中笔,一要用笔勤点圈,加深对生字佳句的印象;二要用笔勤批注,帮助理解新词难懂的意思;三要用笔勤摘录,摘抄词语、谚语、警句、写景状物的句子,表达细腻感情的语段,积累语言资料;四要用笔勤记疑难,以求甚解;五要用笔勤写体会、写心得、写读后感、写观察日记,提高读写能力,我们把这些作法叫做“笔下五勤”。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的大脑犹如知识的仓库,善于写读书笔记的人,他的知识经过整理、消化,能有条理的储蓄起来,日积月累,头脑里就有随时可支取知识的财富,而且随着知识的增长,智力也在发展,于是写文章、分析事理的能力,也就无形中增强了。
第二,要训练学生的“口而诵之,默而识之”的能力。
古人读书大约为两种:一是首摇身随,放声吟唱,叫“诵读”;二是踱步庭堂,默看无声,叫“默读”。“诵读”而振神,“默读”而揣意。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勤读书,才能有收获。当今读书方法甚多,根据教学中的实践,把它归纳为四句话,一是读名家名篇,学名家名著必精心,也就是反复推敲,认真思考,仔细琢磨,以吸收其营养;二是朗读警句、佳作必动情,对警句、佳作不能平淡一念而过,必须有表情地朗读,并动之以情感,这样才能入神的理解和领会文章所表达的内涵;三是默读典范作品必熟记,读到情文并茂的典范文章,一定要求学生“默而识之”,并反复多次,直到背诵熟记为止;四是粗读一般性文章,要求做到:弄清全文大意,学到某一方面的风格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