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教学计划

佚名 43 0

《除法》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除法》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除法》教学计划

《除法》教学计划1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有理数乘法法则。

  2。内容解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代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与有理数加法法则类似,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给出这种规定要遵循的原则是“使原有的运算律保持不变”。本节课要在小学已掌握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数乘正数(或0)的规律在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时仍然成立,那么运算结果应该是什么”的结论,从而使学生体会乘法法则的合理性。与加法法则一样,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的法则,也要从符号和绝对值来分析。由于绝对值相乘就是非负数相乘,因此,这里关键是要规定好含有负数的两数相乘之积的符号,这是有理数乘法的本质特征,也是乘法法则的核心。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

  (2)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在进行两个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能按照乘法法则,先考虑两乘数的符号,再考虑两乘数的绝对值,并得出正确的结果。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归纳过程。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的区别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本课要以正数、0之间的运算为基础,构造一组有规律的算式,先让学生从算式左右各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并得出规律,再以问题“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为引导,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规律下,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个负数相乘各应有什么运算结果,并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总结出规律,进而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规定的合理性。上述过程中,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什么叫“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等,都会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教师应该在“如何观察”上加强指导,并明确提出“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看规律”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 我们知道,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三类。按照这种分类,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类的角度考虑,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正数乘正数、正数与0相乘、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

  设计意图: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由此引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几种情况,既复习有关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又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

  问题2 下面从我们熟悉的乘法运算开始。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3×2=6,

  3×1=3,

  3×0=0。

  追问1:你认为问题要我们“观察”什么?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

  如果学生仍然有困难,教师给予提示:

  (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左边都有一个乘数3。

  (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设计意图: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为通过合情推理,得到正数乘负数的法则做准备。通过追问、提示,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

  教师: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3×(—1)=—3,这是因为后一乘数从0递减1就是—1,因此积应该从0递减3而得—3。

  追问2:根据这个规律,下面的两个积应该是什么?

  3×(—2)= ,

  3×(—3)= 。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构造算式,加深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追问3: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正数乘负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设计意图:先得到一类情况的结果,降低归纳概括的难度,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3观察下列算式,类比上述过程,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3×3=9,

  2×3=6,

  1×3=3,

  0×3=0。

  鼓励学生模仿正数乘负数的过程,自己独立得出规律。

  设计意图:为得到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做准备;培养学生的模仿、概括的能力。

  追问1: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你认为下面的空格应各填什么数?

  (—1)×3= ,

  (—2)×3= ,

  (—3)×3= 。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追问2 :类比正数乘负数规律的归纳过程,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负数乘正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追问3: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种情况下的结论有什么共性?你能把它概括出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已有的讨论过程,自己得出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并进一步概括出“异号两数相乘,积的符号为负,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既使学生感受法则的合理性,又培养他们的归纳思想和概括能力。

  问题4 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3)×3= ,

  (—3)×2= ,

  (—3)×1= ,

  (—3)×0= 。

  追问1:按照上述规律填空,并说说其中有什么规律?

  (—3)×(—1)= ,

  (—3)×(—2)= ,

  (—3)×(—3)= 。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负数乘负数的结论。因为有前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学生能独立完成。

  问题5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自己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课堂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看教科书。

  追问:你认为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如果有困难,可先让学生看课本第29页有理数乘法法则后面的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归纳乘法法则,明确按法则计算的关键步骤。

  例1计算:

  (1)

  ;(2)

  ;(3)

  。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教师说明:在(3)中,我们得到了

  =1。与以前学习过的倒数概念一样,我们说

  与—2互为倒数。一般地,在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追问:在(2)中,8和—8互为相反数。由此,你能说说如何得到一个数的相反数吗?

  设计意图:本例既作为巩固乘法法则,又引出了倒数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同时说明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与乘—1之间的关系(反过来有—8=8×(―1))。

  例2 用正数、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C,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利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1)你能说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2)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举例说明如何从正数、0的乘法运算出发,归纳出正数乘负数的法则。

  (4)你能举例说明符号法则“负负得正”的合理性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小结。

  作业:教科书第30页,练习1,2,3;第37页,习题1。4第1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判断下列运算结果的符号:

  (1)5×(—3);

  (2)(—3)×3;

  (3)(—2)×(—7);

  (4)(+0。5)×(+0。7)。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理解。

  2计算:

  (1)6×(—9);

  (2)(—6)×0。25;

  (3)(—0。5)×(—8);

  (4)0×(—6);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情况。

《除法》教学计划2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开学虽然不久,但通过课堂教学及学生的练习作业等反馈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两个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培养起来,甚至有一部分同学的纪律观念淡薄;

  (2)基础不够扎实,大部分同学的书写格式不规范,成绩不理想;

  (3)学习主动性欠缺,课堂上不喜欢动脑,回答问题的同学是少之又少,对于偶尔布置的一些课外作业很少部分同学才能完成;

  (4)学习了小数的乘、除法并检测之后,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约有10名同学名将小数的乘、除法与小数的加减法的对位混淆在一起;

  ②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的确定还不够清楚,有5人对于“0”的取舍还不够明白;

  ③口算训练仍需要继续加强,个别学生对于乘法口诀和简单的加减计算还会出现错误;

  ⑷有一半的同学对于将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掌握不灵活,尤其是乘法的分配律的使用更需要加强巩固;⑤关于列式计算及实际应用上,也有20名同学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欠缺,需要好好培养和辅导、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的性质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小数的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

  3、让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求取积、商的近似值。

  4、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为下个单元学习新的应用题做好准备、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如:教学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时,强调突出这是与整数乘、除法的法则基本一致,主要的不同就是小数点位置的处理;而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更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减运算奠定基础。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与掌握小数乘、除法的'意义与计算法则,熟练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与口算及一些简便运算。

  2、教学难点:在小数乘、除法运算中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能灵活运用简便算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单元评价要点

  1、考察学生的运算技巧与运算速度以及运算的准确度、;而且要学生自己是否能通过检验来考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评价学生对整数运算律具有的普遍意义的了解与推广到小数乘、除法中,对这些知识的加深理解和掌握程度、

  3、要考察开学一段时间以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提高,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尤其是大部分后进生愿意去学习和提高,教师需要如何去及时调节、

  六、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24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

  课时

  授课

  日期

  备注

  1、小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小数

  2、积的近似值

  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熟练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4课时

  1课时

  9、3—

  9、9

  1、连乘、乘加、乘减

  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

  4课时

  9、10—9、16

  1、小数除法的意义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一个数除以小数

  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熟练地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并及时检验。

  4课时

  3课时

  9、17—9、26

  1、商的近似值

  2、循环小数

  会用“四舍五入”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1课时

  2课时

  9、27—9、30

  1、循环节

  2、连除、除加、除减

  3、整理和复习

  灵活运用简便算法计算小数除法。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10、8—10、14

  单元测试

  测试情况

  反馈

  合计

《除法》教学计划3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乘除法,根据我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本学期教材上我是重新安排:数一数与乘法-→乘法口诀(一)→乘法口诀(二)→观察物体→分一分与除法→除法→方向与位置→时、分、秒→统计与猜测。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对我级学生掌握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如下图。

  第1单元测试统计及分析:

  评价内容

  占总人数

  的百分比

  理解乘法意义,体会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用学具表示乘法算式的意义。

  根据相同加数连加的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92%

  85%

  95%

  96%

  第2、7单元测试统计与分析:

  评价内容

  占总人数

  的百分比

  能运用口诀正确计算表内乘法。

  用画一画表示乘法算式的意义。

  能用一句乘法口诀正确计算两道有关的乘法算式

  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90%

  88%

  97%

  85%

  第3、4单元测试统计与分析:

  评价内容

  占总人数

  的百分比

  能运用口诀正确计算表内乘除法。

  用画一画表示加、减、乘、除法意义。

  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理解“倍”的意义。

  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94%

  73%

  96%

  80%

  85%

  70%

  根据以上的数据分析,学生都能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其次,学生能正确用2-9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和除法,但也有9%的学生是没有看清符号算错数的,典型错误例子:4÷4=16、20-4=5、8+8=64、14-7=2等。学生在动手操作能力,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就有待提高,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上要进行查漏补缺,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一定要让学生理解“要求,就是求。”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每分能正确口算8-9题),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体验乘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3、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上册●用乘法口诀做表内除法二年级下册

  ●2-9的乘法口诀及其应用●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

  ●除法的意义→●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除法(有余数)及其应用

  ●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及●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其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应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运用有关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难点:

  1、能熟练地口算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2、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乘除法问题。

  五、单元评价要点

  1、能否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2、是否能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两个除法算式,知道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3、在乘、除法混编的情况下,能否正确理解问题情境,选择相应的算法解决问题。

  六、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8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

  课时

  授课

  日期

  备注

  长颈鹿和小鸟

  (用乘法口诀求商)

  1、会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进一步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3、结合提出并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1课时

  20xx.11.17

  小兔安家

  (进一步体会除法意义)

  1、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意识。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1课时

  20xx.11.20

  计算练习课

  1、进一步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2、通过各种计算的形式,培养细心观察能力。

  1课时

  20xx.11.21

  通过学生平常的错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正确率。

  游乐场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游乐场的情境,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并会列式计算。

  1课时

  20xx.11.22

  练习五

  (综合练习)

  1、进一步巩固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提高口算能力。

  2、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加减乘除法联系。

  3、开放性的题目要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

  4、培养估算能力。

  2课时

  20xx.11.23-11.24

  单元测试

  1

  20xx.11.27

  测试情况

  反馈

  1

  20xx.11.28

  合计

  8

《除法》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这一节是学生刚开始经历有理数运算,是学生从现实世界和实例抽象出的过程,在具体的题目中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的一些规律,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今后学习代数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 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2. 能力目标

  通过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在乘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

  (1)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说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2)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难 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四、学情分析:

  知识背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和符号法则、

  能力背景: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预测目标:在有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有理数的乘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互动相结合。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请机情境,引入新课

  师: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小学学习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中进行的?

  生: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四则运算在非负数范围内进行的

  师: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

  生:符号问题,小学中都是非负数

  师: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

  生:负数问题,关键符号的确定

  (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总结)

  师:我们来看一下拦河大坝的图片

  (利用电教设备,给学生展示一幅某水库图画,激发学生观察、创设情境.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观察图中看到的景物进行联想回答下面的问题.

  教师活动:引入问题,出示图片

  师: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4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

  师:观察演示图画中水位的上升与下降,引导学生思考水位上升、下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写出变化量的计算式.

  师:若把水位上升记为正,水位下降记为负,几天前记为负,几天后记为正。那么4天后甲水库的水位变化量为?

  教师活动:老师出示意图学生理解其意义

  生:3+3+3+3=3×4=12(厘米);

  师:大家能由表示的计算式写出乘法的形式吗?

  (-3)+(-3)+(-3)+(-3)=

  生: 能,

  (-3)+(-3)+(-3)+(-3)=(-3)×4

  教师活动: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法.(板书)

  (二)、实践探索,揭示新知

  师:同学们请根据小学的知识计算一下:

  生:(-3)×4=(-3)+(-3)+(-3)+(-3)=-12.

  教师活动:打出讨论卡片,引导学生模仿上式,展开讨论.

  师:一个因数减少1时,积怎样变化?

  (由反馈进一步设问:)

  (-3)×4=_______;(-3)×3=________;

  (-3)×2=______;(-3)×1=________;

  (-3)×0=_______.

  教师活动:进一步出示两个负数的乘法算式,进行设问,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猜测其算式积的符号、值.

  师:(-3)×(-1)=_______;

  (-3)×(-2)=_______;

  (-3)×(-3)=______;

  (-3)×(-4)=________;

  师:同学们认真思考和互相讨论一下,然后归纳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归纳,并出示法则

  师:同学们根据讨论,猜测、归纳、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生: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师:有理数的乘法从哪两个方面理解(由学生归纳)

  生: 1、符号 2、绝对值

  (三)尝试应用,反馈矫正

  4.师:下面我们来做一做(例题讲解,出示例1.)

  例1:计算

  1、9×6 2、 (-9)×6

  3、3×(-4) 4、 (-3)×(-4)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

  解:1、9×6=54

  2、(-9)×6= -(9×6)= -54

  3、3×(- 4)= -(3×4)= -12

  4、(-3)×(-4)= +(3×4)=12

  教师活动:教师进一步强调上面的解题过程中,体现了符号与绝对值两个方面的内容

  练一练P44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练习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利用法则,先确定符号,再求值,教师板演第(1)小题,其余3题,鼓励学生操作,指名学生模仿教师进行讲解.(有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总结)

  师:有理数的乘法分哪两步?

  生: 1、确定符号

  2、绝对值相乘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下另一个题目(讲授互为倒数概念,并举例讲解.出示例2)

  例2 计算

  1、8×1/8 2、(-4)×(1/4)3、(-7/8)×(8/7)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

  解:1、8×1/8=1

  2、(-4)×(-1/4)= +(4×1/4)=1

  3、(-7/8)×(-8/7)=+(7/8×8/7)=1

  师: 什么叫做互为倒数?

  生: 乘积为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师: 注意0没有倒数

  师: 倒数与相反数类似也是成对出现的,

  倒数能用运算来叙述吗?找几对试一试

  P46 练一练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练习

  师:议一议,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0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

  例:3计算

  (1) (?4)×5×(?0.25); (2)

  解(1) (?4)×5 ×(?0.25)

  =[?(4×5)]×(?0.25)

  =(?20)×(?0.25)

  =+(20×0.25)

  =5

  = ?1

  师:事实上,小学里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师:现在我们来比较下列式子P44

  教师活动:在含有负数的乘法运算中。让学生主动投入验证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推出运算律公式。

  学生活动:学生在做一做中总结感受验证的过程

  师:你能得到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吗?

  生:能;

  师:能说出运算律的公式吗?

  生: 交 换 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师:我们来应用一下好吗?

  生:好!

  例4计算

  (1/2+5/6-7/12)×(-36)

  解:原式=[1/2+5/6+(-7/12)] ×(-36)

  =1/2×(-36)+5/6×(-36)+(-7/12)×(-36)

  =-18+(-30)+21

  = -48+21

  =-27

  另解:原式=1/2×(-36)+5/6×(-36)-7/12×(-36)

  = -18+(-30)+24

  = -48+21

  =-27

  说明:在师的引导下,先由学生自己思考,然后教师总结并给出解答参考: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投影)

  师:做完了就完了吗?

  生:做完了

  教师活动:最后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四)小结

  1、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的(正数)的乘法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

  3、小学所学的乘法的有关运算律及相关技巧能否用到有理数的乘法中来?

  (教师可向学生提问: 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五)、作业:课本P50 1、2、②④ 3、③④

  八、教学反思:有理数乘法的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也能很快融会贯通,只是计算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练习过程中我一一指正,并提出要求,针对学生加减运算中的薄弱,在乘法中加入加减运算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自己总结经验,牢记结论,做到在简单的运算中不失分。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基本计算能力薄弱,导致所学知识掌握不牢,每道题目都要进行详细的解答和板书,从而浪费了很多时间,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学生解题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设计上,一节课很难练习多个题目,容量总是提高不起来,导致学生的视野狭窄,由于学生的自觉性很差,不可能自己去找题目做,因而熟练程度很低,我感觉只有加强课后练习和辅导,才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的能力。应该把推导的过程留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作用,不要代替学生思维和推导。

《除法》教学计划5

  知识目标:

  初步体验等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与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知道把一个数每几个分一份,分成几份。初步建立一个数里面有几个表象。

  活动准备 小棒、图片、苹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小熊家里来了四个客人,小熊非常高兴,拿出12个苹果热情招待客人,可是小熊不知道该怎样分好,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帮小熊吧。

  (二)小组讨论怎样分公平合理(分的一样多)

  (三)实践操作分的`方法

  1、用12块小圆片表示苹果想想怎样分一样多动手摆一摆。

  2、小组交流各自分的步骤方法

  3、交流汇报:分的方法。 一个一个地分,分完为止。 一盘一盘地分,每盘分两个,刚好分完。

  4、如果现在有15个梨子,想把这些梨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么分?)

  5、分组用小棒分一分,摆一摆,互相说说是怎么分的一样多。

  (四)拓展性练习 第1题:用小棒操作,并把结果填在方格内 第4是:让学生用学具具体摆一摆,探索不同的排法,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五)作业 我们班有几个人,如果第排4人,我们班的同学可以排成几排?

《除法》教学计划6

  设计理念

  1.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本课注意降低了对运算的要求,尤其是删去了繁难的`运算。注重使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本的运算技能。

  教学目标知 识 与 技 能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运算。

  过 程 与 方 法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有理数除法法则。

  难点(1)、商的符号的确定

  (2)0不能作除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2.叙述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二、自主学习计算:

  1.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除法法则:

  问题:

  一个数与2的乘积是-6,这个数是几?你能否回答?

《除法》教学计划7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过渡引入

  1、根据题意,判断谁是单位1,并写出各题的数量关系。

  (1)故事书本的2/5 等于连环画的本数。

  (2)梨重量的 7/8 是840千克。

  (3)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2/3 。

  2、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4/5 ,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根据题意与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根据题意,启发学生: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写出数量关系式。

  体重× 4/5 =体内水分重量

  师引导:这道题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该怎样求?能不能根据上面的等量关系式,设未知数,再列方程求出?

  (4)学生尝试练习方程解答,个别板演,教师点评。

  解:设这个儿童体重千克

  × 4/5 =28

  =28÷4/5

  =35

  答:这个儿童体重35千克。

  (5)让学生自己检验,分两步检验

  ①把=35代入原方程,左边=35× 4/5 =28,右边=28,左边=右边,所以=35是原方程的解。

  ②35千克的 等于28千克,正好是水分的重量,所以35千克符合题意。

  (6)说说解题思路。

  2、迁移类推,尝试学习(教学例2)

  (1)读题,明确条件和问题。

  (2)引导题意和线段图对比。

  ①题中有两个量相比较,需要画两条线段来表示两个量的数量关系。

  ②题里的已知条件“裤子是上衣价格的 ”明确把上衣的单价看作单位“1”。

  ③根据题里的数量关系怎样表示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上衣的价格× 2/3 =裤子的价格

  ④学生解答,教师巡视点拨。

  8.课堂练习

  1、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教师点评。

  2、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修了35千米,占全长的 5/8 ,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

  3、明德小学六年级有女生25人,正好是三、四年级女生人数的1/4,三、四年级女生有多少人?

  9.作业安排

  10. 自我问答

  这节课学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和前面的内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联系紧密。应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衔接。先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量率对应关系及解题方法。准备题也紧紧围绕这一知识点进行,自然引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而且从复习到新知识都重视学生从线段图入手,找准对量关系去解题。使学生画图规范、正确理解题意,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教学例题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由学生自己画图、找量、率对应关系,而且重点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不足:复习引入时间过长,题型类似,缺少变化; “分数除法的意义”渗透不足。应让学生围绕例题多说量率的对应关系和算理,增加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加深记忆,更好的理解题意,掌握解题方法。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除法》教学计划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把握试商和商的书写位置。

  3、解决问题: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情感与态度: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学会试商。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正确判断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关键: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作用,通过计算过程的探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铺垫知识

  1、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同学们,还记得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在生活中,要用到除法的机会多吗?你有没有遇到过?举个例子说说。

  2、看图发现并解决问题。

  (1)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与除法有关的问题吗?请你说一说。

  学生提出问题:

  ①92本连环画,平均分给5个班,每班能分到几本?

  ②140本故事书,平均分给5个班,每班能分到几本?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指名学生说说解决的方法,并根据回答板书算式。

《除法》教学计划9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二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解决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有机地体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材中的“主题图”是每个单元数学知识信息呈现的“窗口”,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和丰富和背景资源。本单元的“主题图”以学生最熟悉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场景,呈现了“用盆花布置校园”、“篮球比赛”、“跳绳活动”等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的身边,密切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这部分知识的亲切感。同时,把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购书、郊游、买花等等,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开展学习,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2.创设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教材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摆图片、探索规律)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内容的设计有一定的弹性,且形式多样。

  教材应当满足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内容的设计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弹性。本单元教材选取每个学生都熟悉的素材来开展教学,这样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参与学习的经验和基础。在教学素材的组合上,既充分考虑了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呈现方式的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同时又照顾了学生学习个性的需要,使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突破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2.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教学。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用5课时进行教学。

  20xx年10月

  课题:除法的意义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P49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

  2、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3、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开展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表内除法竖式。

  教学准备:主题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导入: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同我们一块儿学习数学知识已经有两年多了。今天,他们又要带我们去哪儿呢?请同学们跟着去看看吧!(出示第49页主题图的挂图)原来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场面真是热闹非凡啊!认真观察,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2、学生充分自由地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分小组解决主题图中的数学问题。

  (1)观察主题图,解决数学问题

  刚才同学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具体。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情境场面。根据这个场面来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把它解答出来。

  (2)小组活动。

  (3)分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二)教学例1

  (1)创设故事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5/5=3(组)

  (4)学习表内除法竖式。

  ①除法算式除了15/5=3这种横式的表示方式,还可以用竖式表示。

  ②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③让学生联系横式认识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④请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⑤想想:上面的15和下面的15是同一个意义吗?

  ⑥让学生快速记忆各部分名称。

  (三)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1、操作探究“篮球比赛”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篮球比赛”中有21个同学,5人分成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同学们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看看可以正好分完吗?

  2、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

  21个同学,5人分成一组,可以分成4组后,分不完了,还剩1人。这种现象就是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3、你能说说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种现象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请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7/336/425/5

  2、我会算

  你会写、会算哪些竖式?在本子上愿意写几道就写几道,同桌相互检查。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谈一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除法》教学计划10

  一、教材说明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加大了教学步子,例题从原义务教材的16个减少为6个,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1)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四、教学难点

  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的方法。

  五、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时,要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数量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意识。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死记硬背。教学时,我们要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口算、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

  六、课时安排:

  (1)口算除法2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10课时左右

  (3)整理与复习2课时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百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小棒,智慧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20×4=30×7=120÷3=320÷8=

  2.估算:81÷8≈122÷4≈

  3、同学们对学过的口算和估算方法掌握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口算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光明小学要开运动会了,同学们都在忙着布置会场,为了把会场装点得更漂亮,学校特意买了一些气球,准备分发下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题)

  (1)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回答)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生列式:80÷20=

  (2)学生先独立思考口算方法,然后组内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口算方法。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再和同桌说一说。

  (5)估算:83÷20≈80÷19≈

  指名回答,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做一做:(口算,并说出想的过程)

  60÷20=40÷20=80÷40=

  62÷20≈43÷20≈80÷38≈

  分气球的问题我们解决了,学校还有120面彩旗准备分发下去,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学生列式:120÷30=

  (2)你能利用我们刚才学的口算方法,计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吗?

  生汇报得数,并说出是怎么想的。

  (3)估算:122÷30≈120÷28≈

  同学们,你们这么快就把分气球和分彩旗的问题解决了,真了不起!

  3.小结:

  对比例1(1)(2)两题有何相似之处?

  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整十数除整十数和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口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

  (1)20×3=60÷20=

  (2)60×4=240÷60=

  在口算第一组式题的基础上,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关系?

  思考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

  2.争夺智慧星。

  3.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

  4.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

  小红的故事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她每天看1个小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谈体会,师总结)

《除法》教学计划11

  学习目标

  1.探索整式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只要求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并且结果都是整式)。

  2.理解整式除法运算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是会利用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

  难点是全面、准确地理解二个法则。

  学习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看一看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做一做

  1.计算:(1)-a7x4y3÷

  (2)2a2b(-3b2)÷(4ab3)

  (3)(2a+b)4÷(2a+b)2

  2.计算

  (1)(14a3-7a2)÷(7a)

  (2)(15x3y5-10x4y4-20x3y2)÷(-5x3y2)

  想一想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是很懂?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检测

  1.计算:

  (1)-a7x4y3÷

  (2)2a2b(-3b2)÷(4ab3)

  (3)(2a+b)4÷(2a+b)2

  2.计算

  (1)(14a3-7a2)÷(7a)

  (2)(15x3y5-10x4y4-20x3y2)÷

  (-5x3y2)

  应用探究

  1.计算:

  2.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108米,如果宇宙飞船以1.12×104米/秒的速度飞行,到达月球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3.一个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分别为4a(cm),3a(cm),2a(cm)。某种油漆每千克可漆的面积,问漆好这个模型需要多少油漆?

  堂堂清练习

  1.辨一辨

  (1)(12a3b3c)÷(6ab2)=2ab

  (2)(p5q4)÷(2p3q)=2p2q3

  2.计算与填空

  ①(10ab3)÷(5b2)=

  ②3a2÷(6a6)(-2a4)=

  ③()3ab2=-9ab5

  ④(-12a3bc)÷()=4a2b

  3.辨别正误:

  ①(am+bm+cm2)÷m=a+b+c

  ②(2x-4y+3)÷2=x-2y+3

  4.填空

  ①(15x2y-10xy2)÷(5xy)

  ②(4c3d2-6c2d3)÷(-3c2d)

  ③[3a2-()]÷(-a)=-3a+2b

  ④()(-2y)=4x2y-6xy2

《除法》教学计划12

  本单元教学内容:口算除法、估算和笔算除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多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以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意识与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笔算的方法,理解其算理。

  2.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想出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经历探究和交流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一些活动,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的基本方法。能达到正确、熟练。

  2.掌握除法估算的策略,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形成估算的习惯和意识。

  3. 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

  三、教学难点

  1.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竖式书写。

  2.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有关商中间或末尾的0的处理。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计算对整个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是在表内乘、除法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学生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本单元教材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后笔算的顺序编排的。这是因为:口算是最常用、最简单的计算方法,它是诸多运算方式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运算;估算和笔算的过程,是多次应用口算的过程。因此,把估算放在口算之后学习是顺理成章。估算教学并不是单一的计算技能训练,而在于让学生能够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因为培养估算意识远比培养估算技能重要。笔算除法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在笔算除法教学中,竖式书写是一个难点,笔算除法与笔算加、减、乘法的书写格式完全不同,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已有的经验已经不够用了。因此,在教学的开始,注意将学生的动手操作、课件演示与竖式书写过程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笔算除法的过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知道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有一个合理的演算顺序,并将计算方法与计算的道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理法交融。

  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如下:

  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与估算意识。

  4.逻辑地呈现知识要点,精心构建认知结构。

  5.体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五、教与学的建议

  1.口算除法。

  教材以运送水果和蔬菜为背景提供了4个小情境,让学生根据这些情境中蕴含的数学信息,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采取多种方法,激活学生存储的相关的口算经验,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新的情境中。在汇报交流中,反映出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考过程,体现算法多样化。

  2.加强估算教学。

  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不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常常会产生估算的需要,如果没有需要,估算的意义就无法体现。教学时,放手让学生交流,尽量让学生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策略,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适合的算法。此外,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用估算解决的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见到“大约”就认为是估算,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学生对于类似42÷2的简单算式能脱口而出,正是由于算式能直接说出结果,往往对学生竖式书写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时间与空间,或将学生的思维过程用课件展示出来,将学生动手操作与竖式计算的顺序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竖式书写演算顺序,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正确笔算除法竖式。再有,教材没有直接给出计算方法,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一般计算方法的抽象和概括,对于学有余力的班级学生,还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计算方法。

  4.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时,将估算与笔算有机结合。如教学238÷6,先让学生估一估,估出大致结果,然后用笔算求出准确商,将两次结果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用两种不同的算法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可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再有,教学中重点解决当被除数的前一位不够商1,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的难点,建议让学生先自主尝试,在理解算理的同时,进一步形成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

  5.除法验算。

  通过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感受验算的作用。进行验算时,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不同的验算方法。学生可以用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也可以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在运用乘、除法关系进行验算时,结合情境中每个数据表示的实际意义,更有利于学生对算式的理解。

  6.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利用教材“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概念。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先独立尝试,将简便竖式与不简便竖式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当商的某一位为0时,这个0一定要写,起占位作用;由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因此,写竖式时,用0作被除数可省略不写,写成简便竖式的书写格式。

  7.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这是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教学例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试算,再将学生不同的竖式情况进行板书,通过学生间汇报、交流,重点突出“十位不够商1,怎么办”?并让学生自己感受哪种写法更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的正确率。

  六、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1.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计算中。教学时,要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操作的习惯,从而主动探索口算、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2.把估算与口算、笔算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教学时,要结合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

  3.加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教学口算与除法验算时,充分利用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中,渗透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学生利用知识间的关系学习今后的知识等。

《除法》教学计划13

  说课流程:

  本课内容我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阐述: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设计理念;4.教学目标; 5.教法与学法;6.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小节《笔算除法》的第一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1.教材的特点、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它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通过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

  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连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二. 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储备要求,一是表内乘、除法,二是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三是“除数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因学习“除数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间间隔较长,应创设适当的情景,帮助学生复习与回顾。

  2.学生的能力结构分析:通过口算除法和“除数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学习,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了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学习了两年半时间的新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是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也习惯和喜欢上了这样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学时要注重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机会和时间。

  三.设计理念

  1.强化数学教学的人文性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数学教学应以数学知识、方法、思想为载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节课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的植树情境,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植树活动中也有数学,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2.在操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

  本节课教师提供操作活动的材料,把操作过程和笔算竖式结合起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突出数学教学的操作性、自主性和探究性。

  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的直观与简约美,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采用情景·问题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植树活动为情境线索,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以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如何解决问题为探究材料,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讨论等方式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

  2.学法: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以此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六. 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教学时,主要经历了以下五个流程:沟通旧知,建立联系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à自主探索,领悟算法à巩固新知,应用新知à回顾反思,深华提高。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27÷3 40÷2 240÷8

  (设计意图:勾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下面的新知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42÷2 52÷2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的植树情境,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劳动的教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2.(1)请你估计一下42÷2大约是多少?

  (设计意图:在笔算除法中嵌入估算,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形成先估算再笔算的习惯。)

  (2)如果要准确地计算42÷2你又是怎么想的?(揭示课题)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 42÷2=21

  尝试列竖式计算,边用小棒分一分,边自我检查,并分别指出4.2.1这三个数对应的小棒图。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试做,有利于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再操作小棒,结合操作过程自我检查,并分别指出4.2.1这三个数对应的小棒图,体现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2。教学例2 :52÷2

  (1)先估算,再师生共同摆小棒,边摆边讨论多余的1捆怎么办?针对竖式,讨论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接下去怎么写?为什么要把1和2合成12?并让学生分别指出4.2.1这三个数对应的小棒图,比较这里的4.2.1与例1的4.2.1表示的意义相同与否。

  (2)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

  3、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后的比较,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能在理解算理的同时,归纳出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新知,应用新知,

  1、填一填。

  1 □ □□

  ____ ____

  4)4 8 6)8 4

  4 □

  □ □□

  □ □□

  0 0

  2.辨一辨: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

  34 11 1

  ____ ____ ____

  2)68 6)96 5)60

  68 6 5

  0 6 1

  6

  3.赛一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p20 做一做 1

  4.用一用:p21练习四第3题

  (设计意图:“填一填”是一个模仿性的练习,“辨一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赛一赛”要求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正确计算,并尽量提高计算的速度,“用一用”既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又体现了“算用结合”的思想。)

  (五)回顾反思,深华提高

  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学了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感想?

标签: #《除法》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