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小编帮大伙儿分享的《牧童》教案【优秀6篇】,欢迎借鉴。
牧童优秀教案 篇一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词句、插图),斗牛图;学生:搜集画家的作品,预习课文。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画家?知道他们画过什么画吗?把你课前搜集的画家作品拿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一、比较发现,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写课题:
画家牧童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猜猜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1:老师把画家写的大,牧童写的小,我猜是因为牧童年龄小,画家年龄大。
生2:我觉得是画家本领大,会画画,牧童只是会放牛,所以就写的小。
师:课文中的画家是谁呢?这位唐朝著名的大画家戴嵩,师板书:和和一个小小年纪的牧童之间还有故事呢?
(教师随机导入新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21课,齐读课题:画家和牧童。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师:请小朋友认真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师:请你把生字在课文中连成词句(教师可提醒:与你的同位互相读一读。)
(听老师说,小朋友要边连词边读,待会儿老师要走到你们中间,看看哪个小朋友连的又对,读的又好,你就是我们班的记词小专家。)
(教师出示生词,并请学生上台领读词语。)
教师小结过渡:我们班的记词小专家还真多!如果你想成为朗读小明星的话,你就得把课文读好!有信心吗?
三、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小朋友知道怎么默读课文吗?
生:不用手指着读,不出声音在心里读。
师:老师再给你一条建议,请小朋友一边读一边想:大画家戴嵩是怎么画这幅斗牛图的?
四、以读代讲,体验情感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教师可结合学生读的有关大画家戴嵩画这幅斗牛图的语句,出示句子。教师有意识的范读。)
师:小朋友,你们也试着读读。(学生自由读。)
教师指名读。(以评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画家的高超技艺。)
师评:大画家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画得多认真,技巧多高超啊!你真是一名朗读小明星!
学生互评(略)。
(教师结合学生的评价进行评价:你这样读,我们就好像看见了大画家在那儿认真地画画。你也是一名朗读小名星。鼓励大家一起读一读。)
过渡:教师可在学生读完后,接着叙述: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小朋友,你往下读一读吧。(学生自由朗读三、四自然段。)
2.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指名读。
(请学生读商人的话。)师:商人说戴嵩画得太像了!是绝妙之作!该怎么读?你再读一读。
教师评价:这样读大家好像看见了这幅画,画得太像了!这样读才是称赞别人!把这个词画下来。(学生标画出:称赞。)
(教师结合学生读教书先生的话,引导学生互评。)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大家想对他说什么?
教师随机评价:这样读在家感觉到这幅画真的活了一样,画得太棒了!这样读才是赞扬别人!把这个词画下来。(学生标画出:赞扬。)
(2)师:你从画下来的`这两个词中发现了什么?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和这两个词意思一样的另一个词。(夸赞)
教师小结:这三人词都是夸赞戴嵩画得好!再去课文中读读这些夸赞戴嵩的话。
师:书上说纷纷夸赞啊,怎么才两个人在夸赞呢?(引导学生想象还有戴嵩的朋友,家人、过路的人、大官等等许多人都在夸赞戴嵩的画,画得逼真,像活了一样。)
教师小结:原来这么多人都在夸赞戴嵩,才叫纷纷夸赞啊,看来这个画家还真了不起,这斗牛图画的还真像!(教师板书:了不起)
3. 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师:可是就在这时,(出示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个小牧童挤进来了,大声喊:画错啦!画错啦!
教师适当点评: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并提出让学生读牧童的话。
教师指导学生读牧童的话。(像炸雷一样的声音怎么读?你再读一读。)
教师再请一名学生读。(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小牧童是挤进来的,而且声音很大。
师评:你真是有爱读书的孩子,人们都在那儿夸赞他,你这样一读我们就知道了,人们都惊呆了,真像炸雷一样!
(2)师:再看看图,人们有什么表现?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有的人瞪起了眼睛,有的人翘起了胡子,有的人还伸着脖子,他们在想:怎么会画错了呢?
(3)师:可是戴嵩的做法真出人意料!他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到底戴嵩的画错在哪里呢?快去书中读一读吧。
师:(教师在黑板上贴斗牛图)谁能当一当小牧童帮大画家改改他的画?
(学生上台边说边改。教师与改画的学生交流:你画的真好,这样才是斗牛啊!大家再来读读牧童的话,都做一个了不起的小牧童!)
师:这时,你想对牧童说什么?
教师相机小结:别看牧童年龄小,却敢在大画家面前提出自己的意见,又那么善于观察,多值得我们学习啊!(教师板书:敢提意见)从这儿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牧童!
师:这时,戴嵩听了小牧童的话,他会怎么说?怎么做?你想对大画家戴嵩说什么?
生:他会非常惭愧,会连连拱手感谢小牧童,我希望他能改掉这个错误。
教师小结:这么著名的大画家,却这么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多么令人敬佩啊!(教师板书:虚心)他也是个了不起的大画家。
教师出示戴嵩的《斗牛图》,学生观察。
教师总结:戴嵩虚心接受了小牧童的意见,改掉了错误,终于画出了名副其实的《斗牛图》。
五、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品质
师:小朋友,现在请你四人一小组,再读读周围的人、画家、小牧童的话,体会一下大画家和小牧童的了不起。(小组长分配角色)
六、交流体会,加深感受
师:请同学们课下将你知道的画家和他们所画的画相互交流。同时也想一想他们为什么画得好?
点评:
《画家和牧童》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教师引导学生在读(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语言、改(动手改画)中感受语言、画(动笔标画词句)中学习语言等方面,动了脑子,下了功夫,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课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师生在学习课文时,突出了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以师评、学生互评的评读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戴嵩作画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小牧童敢于提出反面意见的精神。在朗读指导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所表述的情境中,入情入境的文中人物的情感,进而创设了一种想读、爱读的读书氛围。
2. 动手标画,培养习惯。
《牧童》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
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
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牧童教学设计 篇三
一、喜欢画画吗?都知道哪些著名的画家?
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描写著名画家戴嵩的故事的课文。
1、齐读课题:发现了什么?想向老师提个什么问题?(画家和牧童)
2、是啊,为什么老师要将“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而把“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呢?猜猜看?
3、究竟老师该不该这样写呢?让我们一起研究完课文,也许我们就找到答案了。
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朗读一遍。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巩固生字书写。(考虑课件)
四、讲读理解课文。
1、整体感知,初识人物。
(1) 比一比,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课文再读一遍。要求:把文中出现的人物用 框出来。
(2)都写了哪些人?在这些人物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能简单说说为什么吗?
2、深入探究,研析人物。
(1)出示戴嵩《斗牛图》:仔细看看图片:你能从图上感觉出什么?
其实,戴嵩在画这幅《斗牛图》之前还画过一幅呢。那么,他是怎样画第一幅图的呢?读读课文,把描写戴嵩画第一幅《斗牛图》的句子用“ ”勾出来。
(2)研读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A、练读句子:读出了什么?
B、怎样读才能突出戴嵩的画技高超?
C、完成课后说话练习:“一会儿……一会儿……”
用上“一会儿……一会儿……”常常可以说明速度快,做的事儿多。D、再读句子。
(3)你还从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感受到戴嵩的高超画技呢?
“著名”、“一挂出来就……”“没有不……”“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此时此刻,你想对戴嵩说点什么?
(4)所以,当《斗牛图》一画成,人们纷纷称赞。
A、读读三四自然段:作者写了哪些人夸赞这幅画?
B、选一个人的话反复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出这个人要表达的感情?
C、抽读——评价——再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练读。
(抓“赞扬”“称赞”,突出商人、教书先生的不同身份)
D、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样赞扬?这么多人都在称赞,用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概括?(称赞——赞扬——纷纷夸赞)给自己选个角色,“纷纷夸赞”一下吧!
(5)在此起彼伏的夸赞声中,突然响起了一个“炸雷”般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
A、自读第五自然段。
B、这段话中出现了哪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戴嵩:谦虚、和气 牧童:勇敢、细心
C、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感受的人物的这些特点的?
D、选择一个人的语言,试读:能不能读出他说话时的语气来?
练读:牧童——“炸雷”:声音洪亮、刺耳、理直气壮;
戴嵩——和蔼、惭愧。
练读程序: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练读
(6)课件出示牧童的第二段话:(以句为单位出现)
A、牧童说了几句话?标出句序:1、2、3、4
B、他是怎样一层一层把意思说清楚,让大家口服心服的?
画错了——为什么——指出错处——反问
C、你能不能改变这些句子顺序,但要让自己的意思跟牧童的意思一样。
可能有:4——2——3——1
1——4——2——3
2——3——4——1
2——3——1——4
3——2——4——1
五年级古诗《牧童》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比较的方式,记住“篙”“棹”的音形义。
2.有感情诵读古诗词。
3.通过想象,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将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改编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诵读,从中体悟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感受诗词独特的情韵。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板书“童年”,生齐读。)
师:有人说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七彩斑斓、令人难忘的童年,让所有人都怀念着,珍惜着,童年还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课件出示两首诗。)
二、学习《牧童》
(课件出示《牧童》。)
师:这首《牧童》让我想起了清朝诗人袁枚的《所见》,整首诗是多么有声有色,动静相宜。
(生初读古诗,把握基调。)
师: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指读,纠正读音。讨论“铺”与“横”的读音。教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让学生自己选择正确的读音。)
师:读了这么多遍,谁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说。)
师:吕岩,字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早年中过秀才,做过官,晚年隐居山中。后来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说吕岩得道成仙了。你们说,神仙吕洞宾为什么偏偏为牧童赋诗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东西吸引了他。再读诗歌,说说让神仙羡煞的究竟是什么。
(指名说。体会诗人情感,随机点拨:“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吹笛的随意、笛声的稀少,但足以表现牧童随意、随性的情景。“不脱蓑衣卧月明”,由“不脱”体会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读好句子。)
(齐读诗歌。)
师:这是怎样的一个牧童?
生:悠闲自在。
生:无拘无束。
生:无忧无虑。
…………
师:这真是美好的童年。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次齐读。
三、学习《舟过安仁》
师:谁知道杨万里还写过哪些古诗?
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生:《宿新市徐公店》。
师:今天我们学习他写的一首描写孩子的诗。同学们先读一读,并想想是什么吸引了诗人。(指读一二句。)
师:读准“篙”与“棹”,说说图上哪个是“篙”,哪个是“棹”。(生说。)
师:一船两小儿,普通渔民家,一撑篙,一划棹,本来也没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呢?(生说。)
师:河水轻泛波,两岸苇草茂。清风拂面来,小儿童心俏。小伙伴撑着篙,划着棹,撑着撑着,划着划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生说。)
师:怎样能读出杨万里恍然大悟,被孩子们的天真顽皮逗乐了的样子呢?(生说。)
师:杨万里这么爱写有关儿童的事,肯定是非常羡慕儿童。他羡慕儿童什么呢?
生:天真烂漫,调皮可爱……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童年是牧童无忧的笛声,童年是无雨张伞使风。你更喜欢哪个孩子?
2.你最喜欢的那一首诗里肯定有什么东西让你很动情,你最喜欢的那一首诗里或许有你童年的身影,你最喜欢的那一首诗里肯定有你难忘的场景,拿起笔,把你喜欢的那一首诗变成一片风景,一件小事。
3.交流点评。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画家的“著名”。 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
2、过程与方法:
品味词句以及人物的言行,通过朗读、想象,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人物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
教学难点:
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戴嵩是一位什么样的画家?
师:作为著名的画家,他的画受到了大家的喜爱。那他是怎么画画的呢?请大家读读第二段,找一找。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
1、出示: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A、找出两个表示画画技巧的词读一读
B、出示一幅画,指哪部分是浓墨涂抹,哪部分是轻笔细描?
C、“一会儿?一会儿”飘红,读句子体会戴嵩画的快。
D、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2、戴嵩画的也同样出色,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它们是怎么夸赞的呢?请你自由的读3、4段。
(1)读商人、教书先生夸赞的话。
A、围观的人是怎么夸赞的?
B、谁来扮演商人夸赞戴嵩的画?抓住“绝妙之作”指导学生朗读商人的话。
C、知识渊博的教书先生又有什么评价?指导朗读教书先生的话。
D、读带有“称赞、赞扬、夸赞”的三句话,体会到用到近义词可以使文章生动,积累三个近义词。
E、模仿书上夸赞的话,自己来夸夸戴嵩的画,再用上“词语加油站”里的词夸夸。
F通过大家的夸赞感悟“纷纷夸赞”的意思。
三、 读议结合,理解人物品质
1、看图思考:就在人们纷纷夸赞的时候,一个牧童挤了进来,他说了什么?
听了牧童这炸雷般的喊声,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2 、戴嵩是怎样表现的`?读戴嵩的话,读出和蔼的语气,通过句子对比(少了“很、请”),体会到戴嵩是个虚心的人。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自读第五自然段,找出牧童的话,读一读,,填一填:
3 、戴嵩到底错在哪里,读牧童的话,并填一填。
从牧童的表现,读出牧童是一个( )的孩子。
4、分角色朗读五、六自然段
5、小结:戴嵩虚心听取了小牧童的意见,以后每天都到乡村观察两牛相斗的情形,后来再次画了“斗牛图”,(课件出示) ,《三牛图》《归牧图》这两幅名画,也是他画的。
四、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画技高超并且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大画家戴嵩,还有一位大胆指出他人错误的小牧童,他们都很了不起,值得我们学习。,孩子们,再看看老师的课题,有需要改的地方吗?是啊,小牧童那样大胆那样了不起,我们可不能小瞧他,我们也要把“牧童”写大(修改课题字体大小)。
五、归类指导写字:
1、在这节课里,小朋友们说得这么好,读得这么好,相信你写字一定也很不错。
要写好字,首先得像小牧童一样细心观察,看看这四个字,
(课件出示“抹、挤、拱、批”)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都有提手旁,是形声字,左右结构。
都是左窄右宽。
3、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末”上横长,下横短。
板书设计:
画家 和 牧童
虚心细心
勇敢
《牧童》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因为一幅《斗牛图》,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段故事。画家的从善如流,牧童的大胆率直,是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现的两种品质。而这两种品质都蕴含于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描述之中。
教学设想:
一个距离学生一千多年的故事,怎样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那时那刻,那景那情,唯有将学生带入文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方能体验。所以,此课的教学思路,就是创设情境,师生同步进入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进入戴嵩作画的地方,进入不同的角色,去让故事重现,实现学生与文本最近距离的对话。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感悟不同人物不同时刻的心理想法。
2、从文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并有所启发。
学习过程:
一、联系学生实际,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
2、从了解学生的爱好出发,领会什么人才称得上是画家。
3、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知道什么人是牧童。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读书所得: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3、师生一起小结并板书:牧童批评画家。
三、创设情境,进行文本对话。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看画家的画好在哪里?
(学生汇报时,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一……就……”进行说话训练。另外还让学生体会其它反映画家画画得好的词:没有不、争着、大价钱)
2、指导学生对第一自然段朗读。要求:读了让人觉得画家的画确实画得好。
(学生练读,汇报读,师生互相评价)
1、学生读第二自然段,要求用笔画出描写戴嵩作画的句子。
(读,体会,谈:轻松、认真、速度快等)
2、围观的人什么反应?
(学生抓词抓句)
2、师扮演戴嵩,学生扮演围观的人,对戴嵩的画进行夸赞。
1、请一学生扮演牧童,其他学生帮助分析牧童该如何出场。
(抓出文中牧童的动作:挤、喊 语言:画错了!画错了!)
2、牧童出场,人们的反应如何?
(学生表演。师朗读: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人们一下子都呆住了。)
分析:为什么会呆住?
3、在人们呆住的时候,如果你是戴嵩,你心情如何?文中的戴嵩是什么态度?
(抓重点词“和蔼”,学生表演当时的戴嵩。)
4、请学生扮演牧童回答戴嵩的问题后,讨论:牧童的批评的对吗?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师借此机会阐明两点:
一,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从文中“传说”一词可以看出;
二,戴嵩是唐朝有名的画家,擅长画牛,画得栩栩如生,原因在于能认真观察,细心揣摩。
2、尽管戴嵩把《斗牛图》画错了,但文中两个主要人物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生分析人物的品质。在分析时师引导学生对头脑中具有相似品质的人进行回忆,再次整体感知。如:打碎花瓶的列宁、动手做做看的伊琳娜等。)
四、剧情表演,升华情感体验。
1、师生共同确定剧情需要的角色。
(在确定角色时,可以把围观的人根据课堂上的拓展多确定几个。)
2、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背诵或改编台词。
3、师生同台演出。
(师可选择一个没有台词的演员:戴嵩的朋友,进行台词编写,作为第一个人物出场,引导学生进行表演。)
4、师生评价首场演出,然后分小组表演。
五、知识拓展,丰富语文积累。
1、学习这篇课文,你获取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表)
2、学生互相交流课外搜集的其它画家及画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