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优秀3篇)

佚名 47 0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优秀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里是小编给大伙儿整编的《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优秀3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一)单元目标

1、学习默读。

2、勾画关键语句,在喜欢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

3、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的思路。

(二)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

1、概括牧羊人的精神。

2、默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勾画,标出段落层次。

3、练习默读,了解课文结构,感知课文内容,弄懂大意。

4、结合具体描写理解人物形象。

5、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

6、通过课外写作,体会故事主旨以及牧羊人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目标确定

1、默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2、感知课文内容,弄懂大意。

3、理解人物形象。

4、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思考牧羊人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2分钟)

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同认识一个人。这个人是——(生齐答:植树的牧羊人。)好,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一位植树的牧羊人做了什么事情?请默读课文,勾画出表示时间的语句、描述牧羊人的语句、描写高原情况的语句。

2、学生默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

(二)理清结构(10分钟)

1、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归纳总结,屏显答案。

2、师:请依据PPT上的情节概括,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

3、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归纳总结,屏显答案。

(三)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

1、师:作者叙述了高原的变化,是为了展示牧羊人的形象。请以“他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说说,你觉得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在回答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并提醒要结合具体的描写。

3、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4、大家齐读首尾两端,感知牧羊人的形象。

(四)理解主题(10分钟)

1、教师出示资料,提问:你觉得这篇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归纳总结,屏显答案。

3、女同学读课文,男同学读资料,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3分钟)

你要采访的对象是不是一位“种树”的人呢?请你修改你的提问提纲,进行实际采访,然后为你采访对象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4分钟)

1、师:请大家回忆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并说一说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3、师:艾力泽·布菲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物,而是作者虚构出来表达七里香的小说人物。首先,他是一个普通人,创造了伟大的事业,以一己之力把不毛之地变成富裕的村庄,这是人类精神与肉体力量的体现。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运用这种力量,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就能改造恶劣的环境,为人类造福。这是作者的信念,通过艾力泽·布菲这个形象表现了出来。其次,牧羊人始终默默无闻,不求名利和回报,人们享受到了他的赐予,却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二)小组讨论(15分钟)

1、师:现在进行分小组讨论:我们今天如何学习牧羊人的精神?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三)学生展示(20分钟)

1、教师指名学生展示上节课所写的短文。

2、教师进行主持、纠错。

(四)布置作业

修改自己的采访稿,将它写成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示

1、 理解并积累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线索,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难点

1、 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

2、 细心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

3、 抓住议论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导入新课

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着奶和蜜的田园,今天,让我们走进《植树的牧羊人》,看看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资料助读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本文节选自《植树的男人》,《植树的男人》是他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作出了贡献。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2、 整体感知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二、深入文章梳理思路

1、本文记叙了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荒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1913年6月,“我”第一次到这里旅行,看到荒凉的景象,在“我”找水时,邂逅了牧羊人,并在他的小屋留宿,知道了他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得知牧羊人除橡树外还种了山毛榉、白桦树,“我看到了溪水。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老人,这里重新充满生气,变得富饶。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

⑴叙事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极富感染力,字里行间含蓄着作者的深情;结构严谨,行文中注意前后对比、照应。

⑵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首段的议论起到了总领全文,点题的作用,并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结尾的议论既照应开文,又给主人公以高度评价,立意深远,使文章主题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3、赏析下列句子。

⑴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我”在处境非常困难时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

⑵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 -个坑。然后,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一颗橡子,再仔细埋上泥土。

运用动作描写,“轻轻地放”“仔细埋”生动传神地写出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种树的认真,也含蓄着“我”对“牧羊人”的敬佩。

“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试分析有什么作用?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棵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放”“仔细埋”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作了铺垫。

“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牧羊人”为什么不让我帮他呢?

不让我帮他挑选橡子,一是因为我是借宿的客人,是对我的关照,更主要的是怕我挑选的橡子不够好,担心种下后不能发芽生长。

三、课堂小结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最终会被改变。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全文,勾画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品读精彩句段,感知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精神,领会人物行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法国高高的阿尔卑斯山,有一片茫茫的不毛之地。这里曾经有一些泉眼,可是早就干涸了,这里只留下了一些倒塌的房屋和几乎没有生命迹象的废墟。然而有一位老人却默默地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植树的牧羊人”。

二、整体感知

1、积累知识

(1)积累重点词语

干涸(hé)坍塌( tān )戳(chuō)酬劳(chóu)山毛榉( jǔ )白桦树( huà )

薰衣草( xūn )废墟( xū )不(毛)之地刨(páo)根问底沉默(寡)言

(2)积累重要词义

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

干涸:干枯,没有水。

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

2.初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

明确:通过我的回忆,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地植树造福众人的故事。

3、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的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勾画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明确

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一个人住在石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再见牧羊人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林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最后一次相见87岁,年事已高;住在自己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貌。

4、分享与疑惑

(1)我的收获与分享

(2)我的疑惑

预设:标题,段落首尾,结构,人物的补叙,人物的精神……

标签: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设计 #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