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我的母亲教案(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老舍自然朴实的语言,体会从生动的细节中流露出的母爱;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从语言上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母亲勤俭诚实,吃苦耐劳,待人宽容的优秀品格,体味自己得到的母爱。
2.通过探讨母亲对作者的“生命教育”,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亲情观。
学习重点
把握母亲的精神品质。
学习难点
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问题导学法
学习过程
(一)播放歌曲《母亲》
(二)课文导入。
师: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无数可歌可泣的母亲,有她们伟大而无私的爱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母亲”就是歌曲中所唱的那个“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的人。上节课我们已经介绍了作者,疏通了字词,并初读了课文,理清了脉络,这次课我们就细读课文,深入的挖掘一下文章的内涵。
法国作家漠泊桑说过:“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母亲的时候。”请问:老舍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提醒:同学们浏览的时候用笔在每一自然段前标出序号并适当的圈点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学生活动:四人一组互相合作:(1)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特征的语段或语句;
(2)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理解的母亲形象。
学生一:文章第三自然段写道“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学生二:第八段写道“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
第十段“好客的习性”。
第十一段“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
师:这两位找得很准确,其他同学还有自己的理解吗?还有其他地方能体现母亲的性格吗?
学生三:还有第十一段“她宁吃亏,不逗气”。
师:(鼓励)很好,很细心,在文段的中间也能准确的找到。请大家继续补充!
学生四:第十二段开头“母亲并不软弱”。
师:同学们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找到了以上说的那些句子,这些句子从各个角度来阐释了母亲伟大的性格,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出示投影)
勤俭诚实 做事认真 (第8自然段)
热情好客 (第10自然段)
乐于助人 不怕吃亏 (第11自然段)
软而硬 善良坚强 (第12自然段)
师:性格“软而硬”的母亲,在生活中善良的让人心痛。默默地注视着母亲,我们可能会从母亲身上挖掘出更加不一样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会让作者终身受益。
(板书:母亲形象——伟大的性格)
《我的母亲》 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细腻的语言风格
2、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地情感
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勾划关键词句,品析含义,体会文章细腻的语言风格
难点: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地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文体
播放配乐诗,引入课题《我的母亲》,请同学在题目前加一个动词,表现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忆)这篇文章的题材是——回忆性叙事散文
板书:回忆(思念)
二、检查预习,概括情节
1、文章是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
明确:背儿赏灯 讲述小说 陪儿落泪 深夜做鞋
2、指导学习方法,布置学习任务
勾画:描写人物的语言
品析:最具表现力的词语
批注:我的阅读感受
三、细读文本,感受人物
1、跳读“背儿赏灯”的段落——欣赏母亲的“美”
明确:“微笑”、“蹑手蹑脚”、“好几次”等词语 —— 活泼、欢悦、柔和、青春(可爱的性格)
(学生默声跳读,勾画描写母亲的语言,圈出最具表现力的词语,训练信息提取能力)
板书:可爱
2、听读“讲述小说”的段落,——探讨母亲的“泪”
明确:挥泪痛哭——艰辛命运的共鸣(能干的才具)
(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勾画描写母亲流泪的语句,圈出最概括流泪状态的词语,结合补充材料分析母亲流泪的原因,训练学生结合补充材料分析文本的能力。
板书:能干、惋惜
3、演读“陪儿落泪”的段落——感悟母亲的“泪”
(1)学生先跳读勾画描写母亲流泪的语句,圈出最概括流泪状态的词语,结合上下文分析母亲流泪的原因。)
明确:饮泣吞声——望子成龙的期盼 (严格的慈爱)
(2)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后集体演读,训练学生通过朗读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能力)
演读: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板书:慈爱、感念
4、默读“深夜做鞋”
(学生默读,勾划描写“我”心里活动的语句,圈出圈出最具表现力的词语,理清作者的情感线索。)
明确:居然、眼巴巴、歉疚、不安等词语 —— 回报母亲的奉献(努力的精神)
板书:奉献(劳苦)、歉疚
四、回顾文本,探究主旨
1、回顾四个记忆片段,这是母亲对爱的 ?
明确:表达和期待(学生表达的意思相近即可)
2、通过首尾的段落,这是儿子对爱的 ?
明确:感念和歉疚(学生表达的意思相近即可)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追念的感激吗?
出示文章第八段删减内容:“我也觉得,像我的母亲这样被埋没葬送掉的女子不知有多少!”
明确:推母爱以爱我民族与人群
五、美文赋诗,余音袅袅
(将文章改写成一首散文诗,配乐朗诵,结束教学)
《我的母亲》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
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
3、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
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一、导语设计
现在“中国妈妈”这个词在美国高中成了贬义词。华裔家庭的高中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感受是:“中国妈妈”特别爱攀比,永远是以别人为标杆,然后让子女去达成自己心中的目标;而白人家庭的高中生认为“中国母亲”像一只老母鸡,一直用翅膀保护着孩子,在家里什么事都要她说了算。
时至今日,伟大的中国母亲难道就变成了这幅模样,听起来就是一个虚荣心很强、又十分专制的女人。
那么,“中国妈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堂课就让我们通过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去认识一位典型的中国妈妈,来寻找你心目中的答案吧!
现在,我要隆重请出这位“中国妈妈”,她就是冯顺弟。冯顺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家的女儿,与许多旧时代的女子一样,从没有机会接受正式的学堂教育。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妈妈,却能够培养出一个一生拥有30多个荣誉博士学位的儿子,那个人就是胡适。那么先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中国伟大的学者胡适。
【胡适简介】(观看胡适简介的视频)
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胡适的确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那么,那个毫不起眼的中国妈妈冯顺弟是如何教育出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教学内容
1、昨天我要求大家阅读课文,并找出胡适对她母亲的评价。(提示:使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明确】恩师、慈母、严父、严师
2、在这些评语中,胡适称母亲“母”、“父”、“师”。“母”这个称呼无须解释,但为什么又称母亲是“父”,是“师”呢?
【明确】称母亲是“父”,是因为“我”很小的时候(三岁零八个月)就没了老子,母亲就得即当妈,又当爸。
称母亲是“师”,是因为母亲督促“我”学习,又训练我“做人”。
3、母亲是如何督促我学习的?
【明确】天大明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印证】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过渡】可见母亲非常重视“我”的学业,这在《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还有些相关的例证,在此我再为大家引一例:
【资料】
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了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胡适自传•四十自述》,第24页
【过渡】由此可见,母亲对胡适的学业是非常重视的,可说不惜“重金”在栽培胡适。母亲这颗望子成龙的心,古今都是一样的。想必同学们的妈妈也一定天天唠叨着:好好读书啊!看到你不理想的成绩,就千方百计地让你去参加各种补习班,甚至花大笔的钱,请家教给你进行一对一的补习。你是如何看待你母亲的这些言行的呢?
【过渡】我很能理解同学们的心情,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我也觉得母亲关心我的学习成绩胜过关心我。我感到她的关心让我非常苦恼。当然,现在我已经不这么看待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同一件事情的认识可能就会发生改变。这点胡适也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来看看,后来胡适是如何看待母亲对他学习上的重视的?让我们先一起来看中年胡适写在《四十自述》中的一段话:
【资料】
有一天,一件小事使我突然明白我母亲增加学金的大恩惠。一个同学的母亲来请禹臣先生代写家信给她的丈夫;信写成了,先生交她的儿子晚上带回家去。一会儿,先生出门去了,这位同学把家信抽出来偷看。他突然过来问我道:“糜,这信上第一句‘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意思?”他比我只小一岁,也念过《四书》,却不懂“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这时候,我才明白我是一个受到特别待遇的人,因为别人每年出两块钱,我去年却送十块钱。
——《胡适自传•四十自述》,第24—25页
可以说,由这件事胡适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那么现在你再好好回忆母亲的言行,是不是又多了一份对她的理解了呢?(留白)
4、母亲除了督促“我”学习外,还训练“我”做人。那么她是如何做的呢?
【明确】a.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b.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重点)
5、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我”做人上的训导。是极其严格的,胡适对母亲的评价中有两个词语也都出现了“严”字。那么,你能理解母亲的“严”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母亲对“我”要求严格,也是一种爱的表现,希望我上进,养成良好的品性。
【过渡】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确实是一种爱的表现,严中透出的是爱,那么母亲对我的爱还有没有别的的表达方式?
【明确】慈中透出的爱。
【事例】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
▲从这句话可见母亲早早就醒来了,但是她不会吵醒我,想让我多睡一会而儿。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说明母亲一直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悔:母亲只想教育我,但看到我因此害了眼翳病,非常的懊恼。
急:我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内心焦急、发愁。
真用:有点出乎意料的味道,“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这只是听说而已,并没有科学的依据,母亲为了医我的眼翳病,已经到了什么都愿意尝试的地步了,她肯用自己的舌头添我的病眼,这其中饱含了多少的爱啊!
【总结】由此可见,母亲真的如文中所说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6、胡适的母亲是这样教育他“做人”,你的母亲又是如何教育你“做人”?你从中感受到她对你爱了吗?
【过渡】我们刚才所谈到的这些的管教,都可称之为“言传”,通过言语来教育我们。那么除了“言传”这种方式外,文中的母亲还有没有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教育“我”呢?
【明确】身教
这种“身教”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
【明确】母亲处理家庭事务来体现的。
5、母亲在家中是什么什么身份?
【明确】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过渡】文中介绍比较简单,大家可以结合以下资料来进一步了解母亲在家中的身份。
【资料】
(母亲)十七岁嫁到胡家,是父亲的第三个妻子。父亲前妻有六个儿女,那时我的大哥大姐都已长大,大姐比母亲大七岁,大哥也比母亲大两岁。父母结婚后第二年,生下我。我才三岁零八个月时,不幸父亲就病逝了。母亲二十三岁开始守寡,独自撑持家道中落、经济困窘的门户,忍辱负重,倍费辛劳,终年四十六岁,一直守了二十三年的寡。
6、由此我们可以想见,这个家肯定不好当,不仅因为母亲是个寡妇,而且还是个年亲的后母。那么,她曾面临过哪些家庭状况呢?(提示:用较简洁的语言概括。)
(如果时间有限,就采用直接出示的方式)
【明确】
情况一:“家中经济本不宽裕”,大哥还“吸鸦片烟、赌博”“到处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时,母亲不仅要“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而且最为烦难的是还要打发大哥招致的一大群债主。
情况二:大嫂和二嫂“常常闹意见”,也对母亲“闹气”,这时她们“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
情况三:无正业的浪人五叔,“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
7、在面对家中这些情况时,母亲是如何处理的?由此“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情况一:母亲是如何对待大哥这个败家子的?
【引】面对这样的败家子,你会以什么态度对待他?
【引】母亲又是怎么做的呢?
【明确】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总结】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情况二:母亲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
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我母亲只忍耐着,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便不起床,轻轻的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
事事:说明在每一件事上,母亲都很留心、很容忍,没有例外。
格外:程度副词,表示这种容忍已经超出了一般程度。
总是:说明母亲在对待我和大哥的女儿时,待遇上从来是一视同仁,而发生争执后,永远更加偏袒她。
从不、不:说明母亲非常大度,即使嫂子让她受了气,她也不会怪任何人。
只:副词,表示限制,说明母亲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做的就是容忍。
【总结】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情况三:面对五叔的侮辱,母亲是怎么做的?
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补充:母亲之所以非常生气,是因为对于一名年轻的寡妇,在当时来说捍卫名节是很有必要。)
这些文字都说明母亲在这件事情上态度认真严肃,绝不允许别人侮辱自己的名节。
【总结】表现了母亲的“刚气”,说明母亲的性格中有“柔中带刚”的一面。(“刚气”,刚强的脾气,这里就是指不愿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过渡】母亲嫁入胡家30年,23年是在守寡。她做后母、后婆、后奶奶,她生活的艰辛确实如同胡适所说“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但是正是在这痛苦的生活中,胡适看到了母亲身上的优秀品质——宽容、善良、容忍、温和而又“刚气”。在潜移默化中,母亲教会了胡适该怎么做人。那么,胡适是如何评价母亲对自己的影响的呢?
【明确】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总结】母亲让胡适养成了宽容、善良、体谅的品性。
【过渡】胡适的这些品性在他的言行中都得以体现,我们来看以下几则资料:
胡适与鲁迅
胡适与鲁迅相识北大,先是朋友,后来因为思想与政见的不同,导致他们最后分道扬镳。鲁迅当年骂胡适,是尽人皆知的,但是,胡适则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不反击,不回应。鲁迅去世之后,胡适不仅没有说过一句恶话,相反还说了不少公道话。胡适曾在书信中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早年的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
胡适有一句名言:“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胡适还说过:“人家骂我的话,我统统都记不起了,并且要把它忘记得更快更好!”
【总结】由胡适的上述言行,我们可以看到胡适身上宽容、善良、体谅的良好品性,也进一步看到母亲对于胡适的确有非常深的影响。
8、胡适的母亲对胡适而言既是慈母,也是恩师,他“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那么你在为人处事当面有没有受到你母亲的影响?
三、结语设计
这堂课,我们谈了胡适的母亲,也谈了我们自己的母亲。尽管我们的母亲与胡适的母亲已经相隔将近一个世纪。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母亲对子女的要求、对子女的教育、对子女的爱总有着相似的地方。
当我们谈了这么多“中国妈妈”后,你对“中国妈妈”的理解与华裔家庭的高中生、白人家庭的高中生还一样吗?你心目中的“中国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下,请同学们把你对“中国妈妈”这一词语的思考写在练习簿上吧!
【推荐阅读】
《胡适自传》
【板书】
我的母亲
胡适
恩师慈母严父严师
督促“我”学习训练“我”做人
(严中有爱柔中有刚)
养成宽容、善良、体谅的品性
《我的母亲》 教案 篇四
一、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2、 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三、 教学安排:2课时。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关于母亲的作品,歌曲诗词等。让学生回忆有关母亲题材的作品。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允许孩子哭出声音来,对这样的母亲,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2、 了解胡适及他的母亲:
胡 适(1891—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904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 1910年赴美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1912年转文学院,修哲学、文学。 1915年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是杜威。从此一生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 1916年开始与在美同学讨沦,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当议》,1917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 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五四运动以后,思想逐渐趋于保守。1928年受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1931年回北大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2年5月创办《独立评论》。 抗战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到美国,次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馆长。1958年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五次院士会议,为欢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结束时,因猝发心脏病逝世。
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时胡传年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
二、 整体把握,感知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 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再次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3、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 “催”去上学;
B. 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4、根据我们刚才的阅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把本文的提纲列出来
一、 介绍我的小时侯的情况
二、 回忆我的母亲
三、 感谢母亲,结全文
四、合作探究
1、 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
明确: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
文绉绉的
大人们鼓励我装成先生的样子
除了一次演文角儿,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快乐
喜欢看书
只学得了读书、写字;
反对我学吹笙、吹笛、不允许我画画
小结: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那你的呢?让学生童年的趣事)
2、 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明确: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3、 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
明确:
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4、 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学生讨论,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感谢母亲。
5、 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
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对文章采用这种朴实的语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包含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多久了”其中“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酒浆母亲的辛苦写得淋漓尽致。再如“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万分之一。”这句话写得极为苍凉,将母亲的凄凉生活景况的定性力透纸背,令人读来潸然泪下。其次,文章是用童年回忆童年往事的,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母亲在自己成长历程中对自己的影响而说说自己的母亲。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对爱我们的父母应多些理解和体谅。我们应有一颗感激的心,并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四、 小结: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侯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我们也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
《我的母亲》 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的:
1、体会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
2、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怀念之情。
3、认识中国妇女的优良传统美德并使之发扬光大。
二、教学重点:学习老舍先生回忆散文的写法和谋篇布局的精巧。
三、教学难点:对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有名的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月芽儿》《茶馆》《我这一辈子》是谁的作品吗?对了,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20世纪著名的现代作家,他的作品曾被译为二十多国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舍先生讲述的他的母亲的故事。
请同学们先浏览一遍课文,把生字词找出来,查字典解决,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练习(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能说出其意思):
殷勤 揣在怀中 撮土 挨打 掂量 丧事
殷红 揣摩 一撮子 挨家挨户 惦念 廿位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讲出文中叙述了母亲的哪些事,理清思路,学生概括,老师归纳总结。
参考:母亲的身世;
母亲的出嫁、生“我”;
母亲的勤俭持家;
待人接物,为人处世;
保护儿女;
爱子情深;
母对儿的理解、牵挂;
儿对母的想念;
儿对母的哀悼、感激和怀念。
齐读最后一段一起感受一下作者的感情。加深对这种感情的理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痛及对母的感激、怀念。
2、文中所叙述的事例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
参考:反映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吃苦耐劳、勤俭、爱清洁、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能忍让、不怕吃亏、坚强、勇敢
(软而硬的性格)爱子情深、无私
第二课时
三、探究研读
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母亲身世的叙述在全文来说有什么作用?
母亲既非大家闺秀,又非小家碧玉,而是出生在穷苦农家,所以她从小就能吃苦,她的出生和小时候艰苦的生活也培养了她热爱劳动的习惯,造就了她坚韧、吃苦耐劳的品格,所以这些叙述为下文写母亲的勤劳、“软而硬的性格”埋下了伏笔。
2、文中“母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母亲的呢?谁来说一说,这位母亲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母亲形象的?
比如这句“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这是通过什么来写母亲?对母亲的手的描写反映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母亲的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不可磨灭的记忆,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母亲的手,通过这些细节来表现母亲热爱劳动,勤劳能干,不怕吃苦的优良品德,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劳动妇女优良的传统美德。
3、再看还有哪些细节表现了母亲的性格特点的?又分别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母亲形象的?
学生举例并说明其所用的描写方法。如第十一段有这样一段描写:“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这里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以“笑”、“愣”、“叹”、“递”等字写出了母亲神态的变化及感情的变化,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虽依依不舍却不曾挽留的深沉、内敛而含蓄的爱。这些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的手法,都细致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从某些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此外,还有心理活动描写,外貌描写,这些也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法,也叫做细节描写。
4、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以感人的笔墨刻画了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像一部纪录片一样记录了这位母亲感人的人生历程。同时,在这位母亲的人生路上也有作者的`足迹。因为其中也穿插了作者自身的经历和感想,即在写法上有叙述,也有议论、抒情。作者不仅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还写了母亲的性格对“我”的深刻影响。再次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有哪些语句写出了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
“从这里,我学会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样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
5、作者在文中写道:“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母亲对我进行的是什么样的“生命的教育”?
参考:母亲不识字,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她给“我”的教育不是语言上的,而是行动上的。不是通过言传而是通过身教,她在生活中默默地影响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习惯、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给予“我”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6、谈一谈你学完这篇课文后有何感想。
引导和结语:母亲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她辛辛苦苦地抚养我们长大,默默地奉献着无私的母爱,温暧着我们的心,教我们学习做人,学会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母爱,感谢母亲、尊敬母亲、关心母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报母亲!不仅要尊敬自己的母亲,也要尊敬天下所有的母亲!
四、扩展延伸
找一些有关母爱的文章进行朗读并比较写法异同。
《我的母亲》教案 篇六
【积累与运用】
1、请按原文填空:
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_______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_______过我。_______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________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_______人,_______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这些词你陌生吗,试试标出它们的正确读音:
宽恕_______ 庶祖母_______ 筹备_______
吹笙_______ 摹画_______ 翳_______
3、读一读,想一想:下列加粗词在句中怎样解释更恰当:
①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考考你:
① “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
诸葛亮、刘备是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成语或典故吗?试写几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还知道里面哪些文角的名字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
史文恭、花荣是__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试说出与他们有关的回目或典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5、用自己的话概括以上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做人方面,母亲又是怎样训导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哪些地方看出母亲既是“慈母”又是“严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体会下列语句所包含的情感:
①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②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试用你的眼光评价一下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① “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② “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③ “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④ 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⑤ 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⑥ 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哭,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⑦ 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力气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⑧ 东家跑,西家串,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了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
⑨ 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叮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还没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长长的大路上,夕阳的余辉将娘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每走一步,娘都要咬一下嘴唇——娘分明疼啊!但娘为了省那五角钱车费,硬是咬着牙从十几里外的亲戚家一步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作伙食费啊!
⑩ 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⑾ 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⑿ 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⒀ 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了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11、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母亲_____________品质;她将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⑧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ww. _______。
14、文章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三次流泪的不同:第一次流的是_________的泪;第二次流的是__________的泪;第三次流的是____________的泪。
15、下面两题任选做一题:
① 第⑾段“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联系上文,揣摩此时“我”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第⑿段“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联系全文,试揣摩母亲灯下看照片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16、“可怜天下父母心”,读了以上两位母亲的故事,相信你定有不少感触。联系我们的生活,来关注我们的母亲吧。
【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混 管束 如果 如果 宽恕 体谅
2、shù shù chóu shēng mó yì
3、① “野蛮”在这儿并无贬义,是相对文静而言,是说孩子们淘气、顽皮、好动,在游戏中好冒险。
②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③ 这里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
4、① 《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火烧新野 桃园结义 白帝城托孤 徐庶 庞统 鲁肃 程昱 杨修 许攸等等)(此题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只要写得符合题意即可)
② 《水浒传》 答案举例:花荣大闹清风寨 小李广梁山射雁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阅读〗
(一)
5、主要写母亲对我的管教,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的训导。
6、母亲对我学习的督促是非常严格的,每天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7、在做人方面,母亲对我的管教则近乎严厉了,“每天天刚亮,把我叫醒”,反思头天的错误,认错。“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但行罚时,不许“哭出声音来”。因我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重重的责罚。
8、此题可概括叙述,也可答具体事例。如:母亲听了“我”一句轻薄的话后,重重地责罚我;“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充分表现了“我的母亲”既是“严师”又是“慈母”。
9、这些语句质朴、真切,饱醮感情,表现出母亲对“我”的挚爱,字里行间渗透着“我”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
10、评价可见仁见智,积极面消极面均可。可正面肯定母亲的教之严,简述理由;也可以辩证地看待母亲教子过于严厉,尤其是体罚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
11、文章主要记叙了母亲借钱供孩子读书的艰辛历程。
12、刚强 希望儿子也要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挫折
13、指“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14、离别 感恩 思念
15、① 答案从表现“我”对母亲的“感恩”或发誓报答母亲深恩上组织即可。
② 写出表现娘的喜悦和以儿子为骄傲的内容即可。
〖作文〗
16、提示:本次习作主要联系阅读有感而发,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母亲。不限写作形式,有感而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