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近年来,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大学生心理品质,提升大学生认识挫折、应对挫折、承受挫折的能力,教育部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推动挫折教育规范发展。教育部相继印发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规范化建设发展。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整体教学计划,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
二是建设课程体系,把挫折教育融入课堂教育教学。重视课程主渠道建设,不断拓展课程教育平台,将挫折教育纳入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扩大挫折教育工作覆盖面。据悉,各地各高校普遍开设包括挫折教育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将其纳入必修课范畴,而且还开设多门公共选修课并融入新生入学教育等教育教学环节。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对挫折教育的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注重典型培育与示范引领,不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工作专业化发展。
四是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挫折教育良好氛围。加强包括挫折教育在内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部署,推动包括“5·25”心理健康节在内的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五是推进队伍建设,提升挫折教育工作水平。加强应用型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和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建设,注重业务培训与专业指导,不断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水平。各地各高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职人员配比逐步扩大,许多高校已经达到师生比1:4000的基本标准,有的还达到了1:3000。目前全国共设有心理学本科专业点82个、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点311个、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9个,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加快提升高校心理育人质量。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挫折教育相关政策落地落实。加强组织管理、评估督查,推进政策落地落实,促进各地各高校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挫折教育。优化体系构建。我们将进一步督促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台账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挫折教育内容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全面统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增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育人合力,进一步完善挫折教育体系。推动配齐建强。依据2018年7月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继续推动解决各地各高校在队伍配备、投入保障、课程建设等制约性的短板问题,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且每校至少2名的要求配齐建强,推进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挫折教育课程和内容)公共必修课的全面开设,健全心理健康和挫折教育课程体系。加强评估督导。推进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评估检查,以及心理育人方向高校思政工作平台和项目的考核评估。
二是完善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方法与手段。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现实困难等危险因素或隐患的筛查排查,力求对高危学生做到早发现、早识别。加强心理问题学生的筛查和早期干预。在近800万大学生试用基础上,深入研究分析,构建可信度高、可靠性好的高危学生筛查标准,提高筛查判别精准度。进一步推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及测评系统的全面应用,把“一过性”的新生普查转变为常态化的心理健康动态测评,强化对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危机的筛查和及时干预,力争更好地防患未然。加强对重点学生的帮扶和相关案例研究。开展心理咨询案例督导与重点案例的研讨分析,提高心理干预的实效;征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成功典型案例,促进经验分享和干预能力提高。加强心理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有关规律的研究分析,增强预防预警能力。加强心理危机识别能力建设。组织专家编制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指南,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识别学生心理危机的能力和意识。依托大数据信息技术,加强对学生风险行为信号的辨识和预警,进一步筑牢防范心理危机的“防火墙”。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和后备队伍的培养力度。切实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加强专家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等专家智库的运作机制,强化专家智库作用发挥,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促进科学化发展。加强专职队伍建设。依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创新发展中心等,面向全国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培训、示范培训等,引领各地各校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队伍业务水平。鼓励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评估及继续教育,开展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的建设及培训,提升队伍业务能力。加强兼职队伍建设。通过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和学生骨干队伍系统化培训,使他们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有力补充,充分发挥辅导员和学生骨干队伍在关心帮助学生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学科评议组、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心理学人才培养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推进心理学等学科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构建挫折教育合作共同体。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进。强化家校协同。推动家庭教育法律制度的实践与研究,加强家校协同,发挥学校在学生和家庭之间的桥梁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指导家长正确教导孩子。加强医校合作。推动各地各高校与当地精神卫生机构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畅通学生转介就医通道,增强医学专业力量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作用。借力社会服务。引进具有相当资质和胜任力的社会专业机构,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挫折教育,加强沟通监管,确保服务质量。发挥社区及社会机构的协同和支持作用,优化学生成长环境。
标签: #教育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