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分数(通用15篇)
分数乘分数 篇1
《分 数 乘 分 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
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掌握积与因数的关系,能灵活运用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判断。
3、极度热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难点: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10页
2、计算
4/9× 4 = 7/15×5= 8×9/20=
3、我能辩对错。(对的打“ ” ,错的打“ ” )
1)、求1/6的5倍和求5个1/6的和列式都是1/6×5。 ( )
2)、分数乘整数是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
3)、4/21×3=4×3/21=4/7 ( )
4)、2根1/4米长的铁丝比1根1米长的铁丝长。 ( )
二、合作探究:
例1、工人师傅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3/4小时粉刷多少呢?
小结: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例2、4/5千克的1/2是多少千克? 7/12小时的4/7是多少小时?
小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例3、0.5×1/7= 21/3×1/5=
小结:1、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小数乘分数,先把小数化成( ),然后按( )的方法进行计算。
2、分数乘分数,这里的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计算时先把带分数化成( ),然后按( )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学以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
1)、2/3×1/4表示( );
5/6×2/3表示( );
2)、分数乘分数,应该 ( )乘( ),( )乘( ),能约分的可以( )再乘。
3)、一根木棒长7/8米,它的2/7是( )米。
4)、一个长方形的宽是3/7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2、计算
7页
3、列式计算
1)、2/5千克的3/4是多少千克? 2)、 24的5/12的1/5是多少?
4、动手画一画
1)、用线段图表表1/2千米1/4。 2)、用图形表示1/3千克的一半
5、解决问题
1)、要修一条长3/4千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1/8,第一天修了多少千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4/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分数乘分数 篇2
教学内容:《 分数乘分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 数学第十一册 第2单元第2课(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本课时是第1小节分数乘法计算的第二个层次的教学,学习分数乘分数,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去理解和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记住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比较困难。另外学生容易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混淆,所以要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区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3.养成计算仔细、书写规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理念:
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最近胡老师家在装修房子(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提出问题:装修工人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4小时可以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2.学生列式解答:1/5×4=4/5 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刚才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算?
4.揭示课题: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乘分数”。(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用它表示这面墙,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是怎样涂的。
2.师: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小组讨论一下,1/5的1/4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3.师:从纸上可以看到,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
4.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小结: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再把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就是这张纸的1/20。所以,1/5×1/4=1×1/5×4=1/20(板书)。
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1/5×3/4表示什么?(表示1/5的3/4是多少)你能涂色表示1/5的3/4吗?
2.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有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5×4=2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1/5×3/4=1×3/5×4=3/20(板书)。
3.想一想: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归纳的出: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师: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吗?介绍蜂鸟的相关知识,出示例4。
2.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3.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反馈计算过程,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重点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4.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
5.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分数乘分数 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直观图示,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推理的能力。
3、经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在学校举行的“小手艺展示”活动中,王芳同学获得了“编织能手”的称号。她每小时能织1/4米长的围巾,根据这一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每小时能织1/4米)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师根据本节课所需选择性地板书。
2小时能织多少米?
1/2小时能织多少米?
2/3小时能织多少米?
[学生如果提出的时间较大时教师就顺势改成2小时;如果学生提出其它问题,教师就说老师来提一个,将问题引过来]
师:要求2小时、1/2小时、2/3小时织多少米?该怎样形式?为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关系列式。
[学生可能列出:1/4×2、1/4×1/2、1/4×2/3]
师:同学们真棒,不但自己提出了问题,还会根据“每小时织的米数×织的时间=织的总米数”这个数量关系来列式,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这三道题。
二、探究研讨,学习新知:
教学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1、教学1/4×2:
(1)师:先来看1/4×2,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可能说:
1/4的2倍是多少?
2个1/4是多少?
(2)师:求2小时能织多少米,就是求1/4米的2倍是多少?你能通过画图或用纸条表示出它的意思吗?
学生操作,抽生前台展示。
[学生如果不能准确地表示,教师再引导说明。]
[师:怎样表示1/4米呢?假设用这个纸条表示1米,1/4米就是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用阴影表示,这就是1小时织的,2小时织的呢?让学生表示两份。]
2、教学1/4×1/2:
(1)师:1/4×1/2表示什么意思,谁有想法?
(2)学生交流:
[可能出现:
生1:1/4的1/2倍是多少?师解释:我们通常所说的倍数一般都是2倍、3倍……而1/2比1小,不够1倍,所以我们一般不这么说。
生2:1/2个1/4是多少?师引导:1/2比1小,不够1个一个呀!]
师:这两位同学非常棒,都是运用迁移的方法根据1/4×2的意义来说的,那么到底表示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画图或折纸来分析一下,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行吗?
(3)学生动手操作。
(4)学生交流。
[对于出现的几种情况,只要解释正确教师就预以肯定。]
师:刚才同学们解释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但如果不解释,是不是就有点看不明白了,关键是大家没有首先清楚地表示出1/4米,我们一起来画一画。
师再示范一次操作的过程。
3、教学1/4×2/3:
(1)1/4×2/3表示什么意思?
(2)生交流:表示1/4的2/3是多少?师:是不是这样,我们再画图来验证一下。
(3)学生交流。
4、小结:
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两道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一个数乘分数。通过刚才的操作,谁来说说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交流。师生概括:一个数乘分数,可以看作是求这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板书: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练习:
下面的算式表示什么?(算式在大屏幕上出现)
1/3×1/3,1/4×2/5,3/4×1/5,3/4×2/9
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1、师:同学们对意义理解的很好,那么1/4×1/2和1/4×2/3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交流。
师:想一想,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交流:得出:两个分数相乘,积的分子是两个因数分子相乘的积,分母是两个因数的分母相乘的积。
[学生交流时,师结合示意图,详细讲解分数乘分数积的分子和分母乘出的过程。]
2、师:应用刚才的发现,计算1/4×1/2,1/4×2/3。
学生独立计算。
订正时注意让学生了解有不同的约分方法,可让学生自己选择。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师:王芳8/15小时织了多少米?怎样列式?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请大家独立计算。
分数乘分数 篇4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记住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让学生理解算理难度就比较大了。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我主要是突出了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观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首先在复习中,我先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然后通过直观演示,依次折出长方形纸条的1/2,再取1/2的1/4和3/4,并让学生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初步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用语言概括,初步渗透了无限的思想;然后让学生猜想1/21/4=?由于学生已有了分数乘整数的基础,所以不难猜出:1/21/4=1/8,接着就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感受分数乘分数为什么是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方法,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体验到结果都相同,再借助教材中“讨论”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算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类似几道题的“折一折、想一想、算一算”,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小结分数乘分数的方法。
教学中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推理等活动,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通过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存在问题:
1.课上的很快,因此准备得有些匆忙,没有做过多准备,使得在练习和折纸验证猜想的环节花去了很多无谓的时间,直接导致后面练习十分匆忙,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语言不够精练,没有很好调动学生,导致活动中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小。
3.讨论1/21/4,1/23/4的结果这一环节处理的不好,现在想来是否可以直接出示算式,然后放手让学生用不同方法去讨论结果,再去猜想算法。
分数乘分数 篇5
[片段一]
师: 1/4×1/2你们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出它的答案呢?
生:能。
师:请同学们听清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你的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生:(尝试计算答案,探究算理)
师:(巡视,指导)
师:许多组想出了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据学生汇报:化小数板书;折纸请他生再演示;汇报算式先放一放,最后请学生说说理由)
组1: 1/4=0.25,1/2=0.5,所以0.25×0.5=0.125=1/8,我们认为答案是1/8。
组2:可以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这样一共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所以是1/8。
(师:这种方法你听懂了吗?这个8是怎么来的?
组3:按他的想法来说,是折出来的,先平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2份,实际上是把这长方形分成了8份。)
组4:(边说边画):我们用的是线段的方法,画一条线段作为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再把这一份平均分成2份取一份,就是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
师:以1/4×1/2=1×1/4×2=1/8为例,你为什么能用4×2呢?(课件呈现)
[片段二]
师:像1/4×1/2,大家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果工作1/3小时可以铺设这块地面的几分之几?3/4小时呢?现在你能不能解决了?谁来汇报算式?(课件呈现)。
师:听清要求,我们分工一下,1、2组研究第一个算式,3、4组研究第二个算式,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思考一下。
生:选择探究算理及其结果。
师:巡视,指导。
师:许多组想出了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我们先请选择第一个问题的同学汇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汇报。
师:这题你们为什么没有化小数去解决。
生:不能化有限小数。
师:所以化小数去解决是不是对所有的分数乘分数都适用呢?(生:不能)所以化小数去解决分数乘分数有一定的局限性。
师:我们再请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同学汇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
[片段三]
师:从刚才的推算中,我们已经得出了1/4×1/2=1/8、1/4×1/3=1/12、1/4×3/4=3/16,是不是我们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都需要这样推算呢?(生:不是)
师:那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分数乘分数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桌讨论,汇报:
(板书)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积的分母。
[反思]
1.“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是否需要?
在本节课的试教中,我采用了“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来进行教学。在课堂中,我发现学生猜测1/4×1/2,他们猜测的结果都是1/8。在验证环节学生纯粹停留在如何得出算式结果上,导致学生的思路大大受到限制。而在第二次教学时。我采用了“计算——汇报方法——归纳”的思路进行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中更为积极主动,学生在汇报方法时也体现了层次性。学生群体一:单纯从如何得出答案入手,但正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群体二:能初步从自己的探究中知道应该怎样算。
综上所述,“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的确在数学教学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对于部分内容的探究还是不适合的。
2.教师该如何从学生的发言中抓准本质?
课堂活跃了,学生发言就大胆了,自然而然课堂上各种不可预设的回答就出现了。作为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节奏、善于引导(归纳)学生发言,这样才不至于让有价值的问题流失,不至于让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变的无人理睬。
如:我在试教中,学生汇报了1/4×1/2=(1÷4)×(1÷2)=1÷8=1/8,我一开始并没有理解这位同学的这样做的理由。我马上问:“有谁明白这样做的理由吗?”为自己尽量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当然,即使我明白这样做的理由,也应让学生多思考、多说说,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参与度。
综上所述,我觉得善于从学生的发言中抓准本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必须从自身漫长的经历中去体验、感悟才能变得收放自如。
分数乘分数 篇6
本节课《分数乘分数》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内容,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算式,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2)、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3)、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积累认知。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的探索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好。
学生在计算分数乘分数时能根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对于计算过程的约分,部分学生的约分意识不强,如3的倍数,7的倍数,甚至更大质数的倍数,学生不知道约分,使结果不是最简,还要加强训练。
分数乘分数 篇7
听课随感:
以上是徐老师在进行《分数乘分数》这个教学内容中展开算理探索的主要步骤的教学片段。他的教学思路独特,简洁。出示几个简单的分数,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乘法算式并尝试计算,在有了多种方法算出答案后进行横向比较,得出“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与“化成小数进行计算”最后的得数是相同的,由此说明“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这种方法是可以计算。然后又通过纵向比较得出,“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的方法计算分数乘法不仅适合全部这种类型的计算,而且比较简便。紧接着徐老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画图来验证这种方法为什么可行,给予学生明确的探究目的,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与空间。与前一节课有着截然不同的探索步骤。
探索步骤的不同,是因为今天有了前一节课做铺垫。课一开始徐老师就展示了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然后就很自然地引出分数乘分数的一道题,让新知识与旧知识相联系,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上,发展新知识,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促使学生形成优化的认知结构。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就水到渠成,但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计算,恰恰是学生所不理解的,所以这才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徐老师采用了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画图验证”,从中也让学生有探究的需求,让我们刚刚得到的抽象知识用直观的图画,形象地展示、说明。这是一个学生主动探索、解释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着学生进行反复的验证,说明,解释,然后归纳,概括,最终反映出“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算法的真正含义,不光突破了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探究精神。最可贵的是,在懂得这个算理后,徐老师引着学生又回到起点,看看整数成分数的乘法,原来它也适用这种方法,使学生更加了解“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是反映计算分数乘法普遍规律的一般计算法则。
虽然学生要学的知识是前人发现的,书上写的明明白白,但对于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来形成,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接受,而必须以再创造的方式进行;作为数学教师也不能简单地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经历这个再创造的过程。由此可见,在新知生长点的教学环节中,留下适当“时空”,让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很必要。
分数乘分数 篇8
美国数学教学基本特点:
1: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难度比我国低一到两个年级;
2:重练习质量轻 练习数量,美国学生的作业负担很轻,尤其在数学,不会采用题海战,主要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学生数学学习。而且都是第二天课堂上完成头一天的作业,再上新课!
3:比较重视数学能力与数学思想的培养,教学内容比较生活化,因为在美国中小学教学中,大量的使用比如学生生活里面所遇到的以及课堂教学里面大家能接触到的例子来进行教学;比如,"现在有半杯糖均匀的洒在批萨上,现在来了三个小朋友,我们每个人能吃进多少糖?
4:教学形式多样化,他们教学最多的方式是让学生充分的去参与,让学生去做,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老师很少把这种答案直接的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练习,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发现数学知识,如游戏,比赛。
5: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课堂上比较自由,甚至可以走来走去,与我们要求学生规矩的端坐,完全不一样.学生会主动帮老师擦黑板!
分数乘分数 篇9
设计意图
《分数乘分数》一课是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整数、整数乘分数,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后进行学习的。分数乘法在掌握了法则以后,计算并不复杂,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力图体现“让学生自己提出、验证计算方法,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总体思路。
一、充分开放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整节课设计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提供了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引入阶段,在情景的支持下让学生自己提出并确定学习、研究的材料;展开阶段,分两个层次让学生提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来展示、证明自己的计算方法,使研究过程体现开放与自主,努力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交流与发展。
二、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联系,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分数乘分数》一课,从情景入手,把较复杂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设计成用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来展示和验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计算方法。课堂的“展开”阶段,从解决“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相乘”到“两个一般分数相乘”,力图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 ——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的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体现《课程标准》精神,促进学生探索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以“分数乘分数”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学大纲上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研究,推导“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展示交流。呈现多样化的算法,能较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研究的乐趣,即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方法的现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预设材料与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一、情境引入:
1、小明请小强到家里做客,请小强吃西瓜,先切了一半留给自己的父母,两人吃的各占了西瓜一半的一半,问小明吃了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师:该怎么列式 ( × )
前面我们学习的是整数与分数与分数相乘,这题都是分数乘分数,你能写出这样的算式吗?
2、观察这些算式,认为哪一些算式算起来会容易些?
二、探索算法:
(一)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
1、请学生选择几道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乘法算式,尝试计算。
2、汇报计算情况,提出计算方法。
3、举例说明或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4、小组内交流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5、组际交流。
6、小结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相乘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积的分母。
(二)一般分数相乘
1、小组合作探究:
(1)猜想一般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2)请举例验证。
(3)准备汇报。
2、组际交流
3、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积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用字母表示: × = (a≠0 c≠0)
4、沟通所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前还学过哪些关于分数的乘法?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1、学生独立写出几个算式。汇总到黑板上。
2、学生观察得出: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相乘。
1、学生选择几道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乘法算式,尝试计算。2、汇报计算情况,提出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积的分母)。
3、举例说明或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
4、小组交流个体学习情况
5、组际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1)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2)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
6、学生按要求活动。
7、组际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以)
(1)可以看作是
(2)画图:把长方形的纸先用阴影表示出 ,再表示阴影部分的 ,然后打开看一看得到的阴影是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3)化成小数计算。(能化成小数的)
1、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并了解学生的计算及验证情况。
2、教师指导和参与讨论。
分数乘分数 篇10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3、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感受画图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直观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长方形彩纸。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折纸
教师说明折纸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课件演示折纸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
二、种地问题
1、课件出示问题,根据题意出示图示。
2、提出问题(1),继续出示图,使学生明白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出算式,并结合图得出:
1/3×1/2=(1×1)/(3×2)=1/6.
3、提出问题(2),方法和过程同问题(1)。
三、总结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出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完成“试一试”的四道题。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3、“练一练”第3题。
4、“练一练”第4题。
5、“练一练”第5题。
由折纸引入学习活动,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分数乘法问题的准备。
结合课件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理解题意,明白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为总结计算方法作铺垫。
先让学生观察两个算式,自己总结方法,教师指导归纳,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交流。
分数乘分数问题的抽象描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其中的”指谁的?理解这个问题,学生就知道了是求1/4的2/5是多少。
通过面积计算,巩固分数乘法计算方法。
关注比较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抽象描述。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一次,再对折,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面积的几分之几?
生: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面积的1/4.
师: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的一半的几分之几?
生: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的一半的1/2.
师:也就是说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师边口述题意边出示课件。
师边口述题目边演示课件。
师: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怎样计算?
生: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1/3×1/2=(1×1)/(3×2)=1/6.
师:观察两道题的计算过程,分数乘分数,我们是怎么计算的?
生概括归纳。
师:大家用你们自己归纳的方法试着计算“试一试”的题目。
交流时说说计算方法和过程。
师:说说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师:丫丫吃了其中的2/5,是谁的2/5?
理解后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列式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注意学生比较的方法。对于好的方法给予表扬。并归纳总结比较方法。
集体订正。注意得数后面要有单位名称。
分数乘分数 篇11
今天,上课一开始,我便让学生计算分数乘分数,学生大部分都能做上,并且,我特别提了两个学困生做并说出计算过程,他们都能基本上说完整。于是,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拿出纸和笔进行画图练习,我首先让学生画一个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涂色其中的一份,又把这一份平均分成五份,再涂色其中的三份,让学生明白这三份用分数表示是3/5,并且是长方形一半的3/5,用乘法表示为1/2*3/5,再让学生看阴影部分,使他们知道这三份占整个长方形纸的3/10,从而得出1/2*3/5=3/10;接着,又用同样的方法得出3/4*3/5=9/20,这时再一次让学生分析计算法则,学生显得水到渠成,从课后的练习情况看,全班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分数乘分数了,只是在中午的家庭作业中,全班还有五个同学做错的比较多,而看其错误原因,还是由于这部分学生约分不会或者不熟练造成的,这几个同学错的比较多的还是最后结果没有化成最简分数,全班其他错的一题或两三题的也基本上是没有化成最简分数的原因,因此,如何让学生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反倒成了分数乘法的难题了。纵观这两节课我所用的折纸与画图方法学习分数乘分数教学,我班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分数乘法了,所以,我觉得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还是利于学生思维训练和能力发展的,并且学生有兴趣学习,感兴趣所以才能学的好,持之以恒,学生肯定能够对数学感兴趣并能学好数学的。
分数乘分数 篇12
今天教学了分数乘分数(例4和例5),在课前研究教材时就觉得不太好理解,因为例题中都有两个单位“1”, 比如画斜线的1份占1/2的1/4,此时的单位"1"是1/2,但是对于整个长方形来说是1/8,此时的单位“1”是一个长方形。
后面的1/2的3/4,以及对例5的两个算式的理解都是同出一辙。但要注意两者教学时的区别:例4是让学生从图中猜想(感知)出两个分数乘分数的结果。例5是让学生先猜算结果,再用图来验证。二者在教学中的顺序是相反的,但其目的都是让学生从图形直观感知进而理会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但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好像不能够充分理解,确实是太抽象了,虽然有图的辅助。分开来看都能理解——斜线部分是1/2的1/4,又是这张纸的1/8。但是为什么1/2的1/4就是1/8呢?这其间可是隐含着两个不同的单位"1"啊。学生能转得过来吗?单靠猜想感知行吗?教学时我是照书按步就班的教的,但有不少学生好像钻到云雾里去了。
为什么呢?怎么办呢?
原因很简单——太抽象了。
办法是有的——化抽象为形象:我们来看看练习九的第1题,与例题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例题是在数之间思考,练习中的第1题是在数量之间的思考。不要小瞧这一点变化,借助数量来理解就比例题数之间的理解要容易得多。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教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前面的几个例题都是借助具体的数量让学生理解算理的,而分数乘分数比前面的几个例题都复杂些,但是却摆脱数量而抽象成数,学生的思维难度陡增。为什么不借助数量呢?如果把例题转换成像练习九第1题这样的情境,学生会很容易列式,也比较容易理解算理。在此基础之上,再抽象成数,如例题式样的,学生学起来会好得多。]
分数乘分数 篇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的内容和练习二的5~11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
2.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2.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二、新课
1.教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教师: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与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有什么联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说得比较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最后,教师说明: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出示书上的两个例子.
×4 6×
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计算一道题.计算之前教师让学生思考:4和6分别可以看成分母是什么的分数?
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过程:
×4=×===2
6×=×===5
最后,进行简要概括,使学生明确以下两点:
(1)因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因此,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只要记住一条,即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2)具体计算时,碰到整数和分数相乘,可以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直接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不必把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
概括之后,教师把上面计算过程中的把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的过程用虚线框起来,并说明,以后在计算时可以不写.
然后,教师提醒学生:在计算时,也可以不把相乘的两数改写成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的形式,直接把整数或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数的分母进行约分.例如6×可以这样计算:
==5
2.做教科书第21页下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同时,了解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熟练程度.特别要注意在整数与分数相乘时,是否还有学生先把整数化成分数,然后再计算,以及对能直接约分的是不是都先直接约分了.在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可以有意识地让那些计算不太熟练的学生说一说,以加深他们对计算法则的认识.但是不必要求学生把计算法则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只要理解了意思,能正确地表达和运用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七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三道题的答案分别是:16×<16,×4>,×<.
如果学生说明理由有困难,教师可以进行启发:(指着第一、三小题.)
“这两道题的意义是什么?”(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都比1小,所以16×<16,×<.”
简单概括为:“一个数与一个小于1的数相乘,乘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2.做练习七的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然后指名说一说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第(1)题中的整数4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4相当于分子,只有当分子、分母有公约数时才能约分.把分子与分子进行约分,是错误的.第(2)题要使学生明确约分后,分子、分母都要分别相乘,不能相加.
3.做练习七的第9题.
教师说明要求:直接说得数,不说计算过程.
4.做练习七的第10题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教师可以提问:
“这两个算式的写法为什么不同?”(第一问是求21的是多少,第二问是求的21倍是多少,它们的意义不同,所以列出的算式也是不一样的.)
“比较一下这两道题的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说一说道理吗?”(第一道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小,是因为它的第二个因数比1小;第二道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是因为它的第二个因数比1大.)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思考练习七的第12*题.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七的第5、7题,第10题的第(2)、(3)小题,第11题.
分数乘分数 篇14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前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的长方形纸,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对它们进行操作,并引出新课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4 出现教材中的图形
然后问:画斜线部分是1/2 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由此明确:1/2 的1/4 是1/8 ,1/2 的3/4 是3/8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求1/2 的1/4 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
求1/2 的3/4 呢?
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
打开书p45完成
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学例5
(1)让学生说说23 ×15 和23 ×45 分别表示23 的几分之几?
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计算这两道题吗?
学生试做
订正完后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
(2)验证比较
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23
再画斜线表示23 的15 和23 的45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观察比较
3、归纳总结
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
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练习
1、完成p46的试一试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在计算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四、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推广
同学们,下面着几道题你回计算吗?
出示:2/11 ×3=
4×5/6 =
请同学们先完成p46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教师进行示范如p46
2、练习
完成p46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综合练习
1、做练习九的第1题
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2、做练习九的第3题
说出错的原因
3、做练习九的第4题
看谁算的最快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七、作业
练习九的第2、5题
教后记: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基本达到教学要求。
分数乘分数 篇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第1-5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
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的、的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口算,说说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
4× 7× ×4 ×12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教学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长方形纸,学生观察。
2、依次呈现长方形图,逐步提问。
(1)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出示斜线。问:画斜线的部分各占的几分之几?
追问:的、的又各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明确:的是, 的是。(板书)
3、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的呢
口答
4、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5、完成填空:
○= ○=
6、比一比:
这两个算式与以前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分数乘分数。
7、猜想:观察这2个式子,猜猜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么计算的?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直观图,逐步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不断的追问、交流中形成完善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获得独特体验,同时建立了初步的计算方法的猜想。)
(二)验证猜想。
谈话:这个猜想很有价值,对不对呢?我们还要举一些例子来验证。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
×= ×=
2、结合题意提问。
(1)说一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2)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学生完成填空。
3、操作验证:
(1)提出要求:请大家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的和的,然后观察一下结果和你猜想的得数一样吗?
(2)学生操作活动,一生板演,师巡视
(3)组织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三)比较归纳。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问: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2、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再在小组里交流。
3、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设计意图:计算方法的得出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则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试一试
1、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核对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三、方法推广。
1、出示:请用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 4×=×=
2、 提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3、 学生尝试解答完成填空。指名板演。
4、 追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2
1
5、说明: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教师示范:
3
2
×= 4×=
6、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照上面的样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四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2、完成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小时耕地公顷,就是求 公顷的是多少。
3、完成练习九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
4、完成练习九第4题
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最希望得到应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练一练”、“改错”“比一比”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新知,并学会反思,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五、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分数乘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设计意图:必要的学习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提升学习方法。)
六、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2题、第5题
六年级 <<分数乘分数>> 来自。
标签: #分数乘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