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生豆芽

佚名 58 0

大班科学:生豆芽

大班科学:生豆芽(精选2篇)

大班科学:生豆芽 篇1

  大班科学:生豆芽

  一、  说教材

  抽到这个活动内容,我想起了前些日子发生在我们班里的一件事情,我让幼儿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布置我们的自然角,幼儿兴致特别高,第二天纷纷收集玉米、大豆、高粱、花生、绿豆等投放在自然角,午饭的时候,小朋友吃豆芽熬肉,大家都在安静的吃饭,东北角上的几个小朋友却在争论不休,我走过去询问才知道,他们在争论一个问题:豆芽是不是豆子变来的?如果是,那么硬梆梆的豆子怎么能长出牙来呢?当时吃完饭后,幼儿也曾就这个问题讨论过,而且还争得面红耳赤。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他们不仅仅满足老师所告诉的,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目前,我们班幼儿有植物种子发芽的经验,我打算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豆芽作为探索的对象,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通过开展活动“生豆芽”,让幼儿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豆子如何生根发芽,他们的生长与水、阳光存在什么关系,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

  根据新《纲要》精神,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这次活动的目标为:

  1、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

  2、帮助幼儿学习简单的植物实验的方法和技能。

  3、启发幼儿探索豆子生根发芽与水、阳光的关系

  这三个目标中蕴含了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打算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激发幼儿

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上,于是,在活动开始前,我要为每个幼儿准备好实验用的杯子,豆子,水等,指导幼儿泡豆子,让幼儿亲自参加探究活动,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发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欲望。而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自己观察豆子发芽的情况,并做好记录,然后我和幼儿一起分享豆芽的生根发芽情况,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使活动重点、难点得以有效突破。本活动的难点是:启发幼儿探索豆子生根、发芽与水和阳光的关系,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对比试验:两个杯子里分别放几粒豆子,其中一个杯子放水没过豆子,另一个杯子不放水,2天后请幼儿观察,从而得出结论:豆子生根发芽需要水。

  2、对比实验:两个杯子里分别放上豆芽,其中一个杯子在黑洞洞的纸盒里,另一个杯子放在阳台上,1天后观察,从而得出结论:豆子生根发芽后继续生长需要阳光。

  为了完成以上教育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一)、环境创设,与区域相结合

  为了让幼儿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我整合区域活动,根据教育目标,有机渗透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在区域中准备:科学区:投放杯子,豆子,水盆,海绵等,图书区:投放有关生豆芽的图书和图片。

  (二)、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种子发芽的知识经验

  (三)、物质准备:1、黄豆,绿豆,香豆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杯子,纱布和海绵 ,纸箱子,两个大盆。

  2、提前2天与幼儿一起泡豆子,并做观察记录。

  3、将两盆豆芽提前2天分别放在黑纸盒和阳台上,

4、关于生豆芽的课件。

  这些准备活动,一是为幼儿创设探究活动环境,提供可操作材料,让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二是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和重点,完成活动目标。

  二、说教法

  整个活动中始终体现纲要: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原则,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实验法: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试验,体验探究的乐趣。

  2、课件演示法:将泡豆子,豆子生根发芽,豆芽变绿等过程制成课件,让幼儿直观、生动、系统、全面的了解生豆芽的全过程。

  3、观察法:在实验中,引导幼儿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这些方法的运用,将克服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让幼儿通过试验,观察,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在快乐中习得知识,获得经验。

  本次活动采用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关注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乐于探究的科学习惯。

  三、说学法

  幼儿是

活动的主人,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结合本次活动的特点,我采用:1、实验探究法: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

  2、观察法: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幼儿亲自护理自己的豆芽,随时观察豆子生根发芽的情况,并用绘画或符号作记录。

  3、归纳法:幼儿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试验得出的结论

  这些方法的运用,幼儿能够用眼睛看,用嘴巴交流,用耳朵听,用大脑思考,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完成活动目标。

  四、说活动程序

  (一)、观察泡过的豆子  (6分钟)

  问题:1、这两盆豆子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结论:有水的那盆豆子发芽,豆子发芽需要水

  这一环节,幼儿在活动前就参与实验,有些幼儿有这方面的经验储备,可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新知识。

  (二)、观察放在黑纸盒和阳台上的豆芽  (6分钟)

  问题:1、纸盒的豆芽长的怎么样?为什么?

  2、阳台上的豆芽长得怎么样?为什么?

  3、这两盆豆芽为什么长得不一样?

  结论: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三、带幼儿一起分析豆芽的生根发芽情况  (5分钟)

  问题:1、豆子先生根还是先发芽?

  2、豆芽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观看课件:生豆芽  (8分钟)

  问题:豆子生根发芽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这一环节,生动形象的课件让幼儿系统的了解了豆子生根发芽的全过程,对这一科学知识有个全面感性了解,幼儿再结合自己动手泡豆子,观察豆子生根发芽的情况,还能直观形象的掌握这一抽象的科学知识。

  五、说活动延伸

  1、幼儿把自己泡的豆芽放在阳光下,继续观察,会发现豆芽变绿,了解阳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把豆芽置于真空中,继续观察,发现豆芽枯萎致死,了解植物生长与空气的关系。

  活动结束了,但活动内容并未结束。幼儿会进一步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会越来越浓。

  张红丽

大班科学:生豆芽 篇2

  活动目标:

  了解故事内容,感受并理解豆芽兵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

  学习豆芽兵遵守诺言,坚守职责的优秀品质。

  活动准备:

  挂图2号;《小朋友的书我长大了》;磁带及录音机。

  一颗香甜、诱人的草莓(实物)或贴图。

  活动过程:

  出示草莓贴图,说说这是一颗什么样的草莓?

  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并向幼儿提问:故事里把草莓称作什么?故事里讲到了谁?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开始至“山谷里又变得安安静静了”)。幼儿倾听,教师提问。

  谁想吃草莓?(大蚂蚁、大甲虫、蝴蝶姐姐、蜻蜓弟弟)是谁当乐酸妹妹的警卫?

  当它们吃不到草莓时,分别对豆芽兵说了什么话?豆芽兵是怎么回答的?

  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提问:

  酸妹妹有做呢样的香味与汁水?豆芽兵用哪些方法,克制住了自己,不吸草莓汁?

  就在豆芽兵想舔一舔酸妹妹时,它想起了谁说的话?这时。它又是怎么做的。

  使用《小朋友的书我长大了》第19~24页“豆芽兵和酸妹妹”幼儿观察图片,教师播放故事录音。

  讨论。

  豆芽兵有哪些想法和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找找我们的值日生中,谁也像豆芽兵一样,做事情时,不受干扰,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

  活动反思:

  《豆芽兵和酸妹妹》在这个故事中,作者把故事中的“草莓和豆芽”拟人化,塑造出各种拟人化的小动物形象,深受幼儿喜欢。

  故事里,当野草莓红的时候,小动物都想尝一尝酸妹妹,酸妹妹在豆芽兵的保卫下安全度过。当豆芽兵闻到酸妹妹酸酸甜甜的香味,看到鲜红欲滴的汁水的时候,豆芽兵也流下了口水。但是,豆芽兵通过各种方法克制住了自己,没有尝一口,甚至连闻都没有闻。

  这个故事中,应把豆芽兵那乐于助人、坚守岗位、终于职责、说到做到等这一中心思想贯穿整个故事,贯通与生活活动之中。不过从幼儿的反应来看,似乎这一中心思想有点偏离。故事中豆芽兵的思想没有很好的与孩子们产生情感共鸣。

  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对故事也很感兴趣,活动结束后幼儿也能够很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其实在这次活动中,我可以引导幼儿“如果你是豆芽兵,你会怎么做?”或许就这一个问题,在幼儿的换位思考下,我与孩子们之间的情感能够进一步的得到共鸣。

标签: #大班科学:生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