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指导(精选13篇)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指导 篇1
〖课文分析〗
本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课文第1自然段整体概述东汉时代的青年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第2~5自然段描述薛勤针对陈蕃“扫天下”的人不“扫一室”的观点,阐述了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陈蕃的感悟。 课文以“扫一室”寓意平常小事,以“扫天下”寓意轰轰烈烈的伟业。一般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成就大事往往需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本课用词精确,如:“薛勤一边与他寒暄,一边随意地走进了陈蕃的书房。”“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寒暄”、“随意”、“着实”这些词的运用都恰到好处,非常准确。课文中这样的词还有不少。有些句子表述非常简洁。如:“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却很懒散,……”“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前半句话的意思与后半句话的意思正好相反,中间用“但”字把两部分内容连接,形成语意的转折。 〖要点提示〗 1.读课文,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教学建议〗 1.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时间,但故事仍然有现实意义。大事与小事的关系究竟应该怎样看呢?教师可以在课前做调查,听听学生心目中的小事与大事是什么,他们是怎么对待小事的。 2.课文是个有机的整体,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路,试着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理清课文的顺序。然后以议代读,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探究事物之间的联系。陈蕃错在哪里是正确理解这篇课文的关键,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细读三、四自然段,抓住“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这句话重点议论,从对陈蕃屋子的环境描写中感知陈蕃的懒散之极;再深入讨论他的话语,认识他的思想根源:“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是不必花心思的,这只是举手之劳,日常之事,因而他还有点糊涂的得意。结合“笔下生花”中“陈蕃和我”的话题,列出发言提纲,在小组内阐述自己的观点。 3.理解课文的第5自然段,以读代讲,出示句子:“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句子的反问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学生应在反复的朗读中学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4.课后小结可结合“日积月累”中的阅读内容让学生结合名人名言说说学习后的收获。引导学生积累。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指导 篇2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根据《后汉书·陈蕃传》的第一节内容改编的。故事的内容耐人寻味,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主要讲了东汉时代,青年人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成就大事,往往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其中“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明白心存大志必须从小事做起,连一间小小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哲理。感受大与小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围绕这个教学的重、难点,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谈论生活当中的大事与小事,目的在于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此外《“扫一室”与“扫天下”》这个课题本身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因此开课伊始,让学生理解课题意思以后,然后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或最想搞明白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把他们并排放在一起?“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特别的含义?而这正是我们课堂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教师可随机板写下来,以此来组织下一步的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安排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了解学生掌握读音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为众多个多音字的读音,需要纠正读音并巩固加强。)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大体内容。 (了解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进一步展开下面的教学。) 三、精读课文,感悟故事内容 (一)研读3、4自然段,探讨陈蕃的思想根源 1.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合作、交流,议一议陈蕃这个人。 3.全班交流。(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陈蕃的做法和想法两个方面,即结合课文的3、4自然段,有理有据、有条有理地谈论、评说。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顺势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实现认识上的升华。) 学生谈到第三段的内容时,可要求学生划出描写陈蕃书房情景的句子,结合句子谈感受。教师要利用好这个句子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从生活态度、生活习惯等方面谈不屑于做小事带给人是不爽甚至是厌烦的感觉。依次来训练学生透过事物现象看本质,提高评判事物的能力。 学生谈到第四段的内容时,可指导学生先划出陈蕃对打扫房间不以为然的三个词语:满不在乎、理直气壮、很有些得意,让学生结合陈藩的话谈谈他是怎样想的? 他认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不能把精力、心思浪费在无谓的小事上,做小事的人是成就不了大事业的。顺势解决了“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二)研读描述薛勤的语句和段落(重点是第五自然段),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 (学生把握了“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之后,在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入探讨“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 1.薛勤和陈蕃的想法一样吗?他是如何看待陈蕃的言行的? (这个话题是学生愿意探究和表达的,教师关键要指导学生理解好第五自然段的两组句子。) 第一组句子: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这个句子表述了两层意思:陈蕃从小就有大志,即志存高远,但连打扫房间这样的小事都不愿意做,又怎能做成大事,实现志向。) 第二组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这是一个反问句。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肯定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同时通过对比体会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更强烈。) 2.帮助学生提炼认识 帮助学生逆推,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实现高远的志向,必须从小事做起。要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研读第六自然段,体验陈蕃的内心活动 以第六自然段为过渡,创设问题情境: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如果你是陈蕃,你怎样品味薛勤的话,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更易于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更深入地去理解、感悟薛勤讲的“一间小屋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大与小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认识 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4、5自然段,深化对“扫一室”与“扫天下”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五、课外拓展,搜集相关的名言或故事,扩充对“大与小”辩证关系的认识 六、小练笔 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写应该做好哪些小事,为将来做好大事打下基础,做好准备。也是学生对自己收益的一个总结。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指导 篇3
一、说教材:
这是《课标》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第十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大与小”,是想通过对比,告诉我们一些生活中的道理。本文是本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故事简短却意味深长,意在告诉学生:凡事从小事做起,做好了小事将来才能做大事。
二、说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
2.通过学习课文,明白“要想做成大事,就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的道理。
3.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学会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三、说教法:
通过学生自学,然后进行当堂测评或者集体解疑,巩固自学,从而让学生逐渐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从人物引出其故事,从而引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目标学习。
(三)三次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在三次自学中,掌握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结果,明白文章所要讲述的道路。
自学提示一:
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课后生字词。(5分钟)
自学结束,当堂测评。 测评主要采取:
1.采用听写考察生字词语。
2.采用认读词语方式。
3.说说词语的意思。
自学提示二: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说说陈蕃是个怎样的人?
2.“扫一室”和“扫天下”分别是指什么?(6分钟) 自学结束后,引导掌握课文结构,总结板书。
自学提示三:
再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陈蕃为什么不打扫屋子?薛勤对
陈蕃的话有什么看法?用“——”划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7分钟)
通过质疑,强化朗读,加深理解课文中心。 (四)句子精讲练习:
体会反问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课后练习:
小练笔:陈蕃沉思起来,你认为他会想些什么?从那以后他
又是怎么做的?( 题目自拟,续写故事。)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指导 篇4
之二
于洪敏
教材简析: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2、细读课文,理清层次,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通过学习,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受到“任何远大的目标都要从小事着手”的教育。
教学重点:
1、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准备:
与教学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那么这些事小吗?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度,视情况决定人数。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
①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记号。
②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①(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②(2-5)薛勤告诫陈蕃,不扫一室是扫不了天下的。
③(6)陈蕃的感悟。
(梳理课文顺序,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为契机,相机进行。)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1、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会谈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懒散”……,引导学生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尽数找出)
2、相机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3、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4、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指名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7、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找课文答案或交流查找资料。
四、总结课文,提高认识。
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是呀,要想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从小事一点一滴积累。那些课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课桌、位洞脏点不要紧;考上清华大学是大事,平日的学习是小事……的同学们,现在你们还认为小事可以不计吗?
五、布置作业 :
1、仔细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陈蕃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写,在下次语文综合实践时交流。
板书设计 :
“扫一室”与“扫天下”
(平凡小事)(轰轰烈烈的伟业)
陈蕃 不扫 只扫
↑(告诫) 从小事做起
薛勤 不扫 更 不能扫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指导 篇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扫一室”与“扫天下”》说课稿 设计者:王静娴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扫一室”与“扫天下”》。现就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课时安排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小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是根据〈后汉书.陈蕃传>的第一节内容改编的。故事内容耐人寻味,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主要讲了东汉时代,青年人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你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成就大事往往从第一件小事做起;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这个实际,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大与小的辩证关系,为后面的理解奠定基础。其次,要让学生读文后交流,感受,在交流中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再次,通过分析“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联系自已的实际说说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进而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最后,引导学生感悟反问句的意思,为本单元后面课文铁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技能目标 1. 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2.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3. 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二) 情感态度目标 熟读课文,讨论交流,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 ,理清思路,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五课时安排 本课计划二课时完成 ,我将教学的是第二课时,目标为: 1. 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 感悟反问句的意思。 3. 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设置悬念 1、 说说你对“小事”与“大事”的看法。 2、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都已养成预习课文,并做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的习惯,让他们借这个机会把预习中对课题的不解和想法说出来,有利于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提高质疑能力的同时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初读课文。 1、 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小组内交流。(结合自己的笔记。) 3、 小组代表发言。 4、 默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与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即让他们充分地读,并与同桌、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知”与“不知”,从而对课文的感知与理解打好基础。都说:只有有所感才能有所得。我想在学习课文中,也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更多。) 三、学习课文。 1、 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段落来读一读。 2、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特别含义?(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3、 抓住课文中的有关词句来读。(可以多形式读,教师也可范读,指导朗读。) 4、下面这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怎样表达? 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设计意图:这是一篇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较容易,这时让他们找出重点段来也不难,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问题,围绕这个主轴让学生去品读词句来体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四、口语表达:陈蕃和我(可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陈蕃的看法,再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薛勤的话后,陈蕃会深思些什么?薛勤的话有什么道理?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志向及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自己是怎样做的,还可以谈谈自己的不足之处或对自己的启发)。 五、布置作业: 1、如果你是陈蕃你会怎样做。 2、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是什么。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王静娴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2.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3. 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二.情感态度目标 熟读课文,讨论交流,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 ,理清思路,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学准备: 与教学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放录音《特殊的考试》。 2.学生听后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被录取了”?(目的引出大与小) 3.板书——“扫一室”与“扫天下”,并齐读两遍。 (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老师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这些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开火车,其他同学跟读。 2.学生自由出声读课文。 3.请学生分别朗读课文. 4.学生评价朗读。 5.提问“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实际上,你们所谈到的都与课文2——5自然段有关系,也就是课文的重点段,请你默读这几段,想一想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品味感悟,激发思考 1.从课文哪可以看出陈蕃很懒散? 2.出示句子: 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4.你认为陈蕃这样做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 5.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满不在乎”,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6.读并肯定陈蕃说的话是反问句并将改为陈述句,感悟反问句的语气比陈述句语气强烈。 7.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指名学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8.揭示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大事与小事。 9.那么陈蕃听了薛勤的劝诫表现出了怎样的神态? 10.出示最后一句话并提出沉思是什么意思? 11.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陈蕃错在哪?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实现远大的志向,必须从小事做起。要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师把这两句名言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用它时刻提醒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的每一小步,这样才能迈出人生的一大步。 五.布置作业: 1.编一个陈蕃和我的故事。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陈蕃:只做大事看不起小事“扫一室”与“扫天下” 成就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 薛勤:要想成就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学生也很容易理解的课文。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去抓住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谈对课文的看法。语文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生活就是最好的语文素材,而语文的外延也就是生活的外延。学生的学习都是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用他们的眼光去看待学习,有时候,他们的看法会比我们更全面,也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惊喜。 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舍弃了讲,确切地说,是舍弃了对课文的讲,而把更多的时间让给了他们,让他们多读,多讲,多体悟。我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焕发出学习的活力;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更多,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评《“扫一室”与“扫天下”》 宋文洁 王静娴老师执教的《“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十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叫陈蕃,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薛勤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文章故事简短却意味深长,意在告诉学生,凡事从小事做起,做好了小事,将来才能做大事。课文不长,但可挖掘的点很多,整节课,王老师主要抓住陈蕃与薛勤二人对“扫一室”与“扫天下”的不同观点入手,简化教学环节,进行适度引领,引导学生 走进、走入文章。从文章句子中去品味“大与小”的关系。 这节课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 1、老师语言亲切,教态大方,有条不紊,各个环节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课开始,老师让学生就课题质疑,并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哪些是大事,哪些是小事,在学生谈了自己的看法后,通过板书让学生初步感知“大”与“小”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3、突破教学顺序,采用变序的学方法。在课中,老师紧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通过读书讨论,引导学生从文本找依据,读懂陈蕃与薛勤二人对二者关系的不同看法。利用重点句来辐射全篇文章。先由陈蕃的话,引出对“志存高远”一词的理解,然后在了解了陈蕃观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陈蕃居室的一段)让学生明确:思想能指导行动,陈的居室之所以肮脏,污浊,是与他思想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老师还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通过语言渲染,引导学生理解“满不在乎”、“理直气壮”等词语,使句与句的理解“不显山,不露水”,但却有效到位。 4、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陈蕃对“大”与“小”的不同看法,老师特意设计了朗读的训练点,先用课件出示这段话:“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为了让学生体会陈蕃对“大”与“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让学生体会陈蕃在说这番话时是怎样一种心态,让学生大胆地设想,并通过边做动作边朗读来体现自己的独特感受。 5、教学过程中,板书精练简洁,突出中心。开课伊始故意最后写“与” 字,让孩子看题质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后总结归纳“小事不为大事难成”。让这八个字,成为学生指路的明灯,成为学生处世的座右铭。但是,本节课仅让学生懂得“小事不为,大事难成”还不够,还应让学生学习陈蕃“少年有大志,存高远”的优点,让学生看到他小小年级,,就喜爱读书的难得。通过课文最后一句话“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让生思考:他可能会沉思些什么?他今后会有怎样的行动?使学生认识到陈蕃有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也正靠这种勇气和决心,陈蕃后来才有所作为,做成了一番大事。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指导 篇6
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懂得“要想做成大事,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2.能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体会反问句在语意表达上的作用;体会转折句式的用法;体会作者有条理有顺序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体会作者有条理有顺序的写作方法。三、教学准备: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后思考题。2、教师:制作与教学相关的课件。四、教学流程:(一)复习回顾,整体感知1、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板书:陈蕃 薛勤) (二)深究细读,品味感悟 1、师:概括得好。那么这篇课文中的两个人物都是怎样看待“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呢?快速浏览课文,勾出相应的句子。(学生勾画句子)2、抽生汇报后,老师引生读句:陈蕃认为——;再引读:薛勤认为——(生读后抽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同样是“扫一室”与“扫天下”,两个人却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为什么?我们先来看看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就知道他为什么那么认为了。快速找出课文哪一段有介绍。(第1段)4、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陈蕃是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东汉时代,有个青年叫陈蕃,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却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 5、生汇报,师小结:抓住重点词或句子概括段意是很好的方法,以后要多尝试。再引导:什么叫“志存高远”? 那么“懒散”又是什么意思? 师再引:人志向远大又喜好读书是好事还是坏事?而生活懒散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这句话中前半句说优点,后半句说缺点,意思发生了转变,中间就用—— “但”字把它们连接起来的。大家读一读,再体会一下。(生读句子)在这句话里,如果把“但”字去掉,还有哪些词可以替代它呢? (可、可是) (生每换一个词,师都让其放到句子里读一读,看是否通顺,同时体会转折的意思。) 老师读句子,认真听,仔细体会:看看作者重点要强调的是前半句的意思还是后半句的意思?所以,你在说话和写话时,前后意思发生了转折就可以用“但、可、可是”把前后句子连接起来,而且要把自己强调的意思放在关联词的后面。(生齐读句子: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却很懒散。)6、引生细究:课文中从哪里能具体地看出陈蕃的“志存高远”、“喜好读书”和“生活懒散”呢?认真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相应的句子。(“志存高远”用“——”、“喜好读书”用“﹋﹋”、“生活懒散”用“”,生画句子,师巡视。)7、交流点拨: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进行如下点拨:(1)感受陈蕃的“生活懒散”: 师:哪些句子是说陈蕃生活懒散的? 生读出画的句子——屋子里乱七八糟,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上面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师:默读这段话,看看自己能完成这道填空题吗?作者先概括说陈蕃的屋里 ,然后,分别从 、 、 三个方面具体介绍,最后,总述“屋里不仅 , 。”可见,这段描写是按照 的顺序写的。师再引:屋子很乱,可薛勤看这间屋子却很有顺序哟。来,我们一起随薛勤走进屋子有顺序地看看: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屋子里——乱七八糟,桌子上 ——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上面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陈蕃的屋子怎么样?(也太脏了,而且还很乱。) 师引:默读这段描写,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屋子里乱七八糟,打上着重号。然后,抽学生来汇报,相机让学生用读表现自己的体会。师:老师来读,闭上眼睛,随老师的读到陈蕃的书房看看,体会作者描写顺序,感受书房的脏乱。师(小结):这么脏乱的书房让我们感觉到陈蕃确实——生活懒散。这么懒散的生活习惯可大大出乎薛勤的意外,所以文中说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2)感受陈蕃的“志存高远”。 师:有哪些句子是说陈蕃志存高远的? 生读画的句子:一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出示相应文字课件。) 师:他究竟有多大的志向?(理解“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这是一句反问句,意思不变,你能改成陈述句吗?(生答后师小结板书:不扫 只扫)同样的意思,可作者为什么要用反问句呢?(男生读原句,女生读改后的陈述句,体会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小结:对,反问句更能表达出陈蕃的志向远大,表现他一心要扫天下的决心。(试读、抽读、齐读) (3)感受陈蕃的“喜好读书”。 师:哪些句子是说陈蕃喜欢读书的? 生读画的句子——陈蕃见客人到来,就从自己的书房里出来接待。 师引: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师:还有吗? 生读画的句子: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师引生说出理由。 (4)师(小结):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懒散得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你是陈蕃父亲的朋友——薛勤,看后你心里会想什么?会怎么做?看看书中怎么写的,用读来回答老师。8、体会薛勤的观点(1)引读5自然段,问:薛勤的观点是——(出示课件: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你是薛勤,你来对陈蕃说。(抽读,师随机评:我听出了你的急切,我听出了你的担忧。)这也是一句——反问句,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薛勤的急切的心情强烈的语气。(齐读)老师引:这句话意思不变,你能改成陈述句吗?(相机板书:不扫 更 不能扫)师:这里还有一句话表现了薛勤对陈蕃的担忧,“听着陈蕃这样的回答,薛勤心里暗想:——” (出示句子: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这也是一句——反问句, 你能意思不变,能改成陈述句吗?师:你看,作者为了鲜明地表达薛勤和陈蕃对 “扫一室”与“ 扫天下”的看法,三处运用反问句。来,让我们再在读中体会体会。(读4、5自然段)男同学读陈蕃的话,女同学读薛勤想的和说的,老师读叙述的句子。9、展开联想,了解陈蕃。1、师:听了薛勤的一番话,陈蕃会有改变吗? 齐读最后一段,他又会怎么做呢? 2、师:陈蕃听了薛勤的劝告后成就自己的大事业了吗?(生摇头,表示不知道。) 我们来看一个小资料。(出示课件:陈蕃,东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曾担任过太守、太尉、太傅等职。从政数十年,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e],被世人称为“不畏强御陈仲举”。) 看来,陈蕃真的成就了他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如果当初他不做身边的平凡小事,就难以成就日后的大事业。(三)明白道理,拓展积累 1、师:现在我们再回到课题,“扫一室”仅仅指打扫一间屋子吗? 那么“扫天下”呢? (板书:平凡小事 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课题中的两个词语都隐含另一个意思,所以加了——引号。2、师:“扫一室”“扫天下”中间加个“与”字表明这课就是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我们把课题中的“与”字去掉,你能用关联词来说说“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吗?也可以说小事与大事的关系。(板书:不做小事,就难成大事;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 师:对,作者就是通过这个故事给我们阐明了大事与小事的关系,告诉我们:从小事做起。(板书)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把“他生活却很懒散”放在“但”后面重点强调?就是为了突出“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到今天,它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师:要成就大事,就得从小事做起——这是本课作者对“大与小”的思考,下面老师再送同学们几句有关大与小的名言——课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培养习惯,收获行为;培养行为,收获性格;培养性格,收获命运。(生自读再齐读。有时间,把三、四句写在语文天地第二题后面。)希望大家下来也像老师一样去收集这类名言警句,并记住它们,经常告诫自己、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五、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平凡小事)(轰轰烈烈的大事业)陈蕃 不扫 只扫 (告诫) 从小事做起薛勤 不扫 更 不能扫 不做小事 就难成大事 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指导 篇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7册第11单元。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用多种方法理解“寒暄”、“懒散”和“志存高远”的意思。 2.品读课文,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让学生懂得“要想做成大事,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3.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渗透转折句式的用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学习作者有条理、有顺序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之中。 教学准备:与教学相关的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看你们认不认识。(师写“室”。) 生:(齐读。)室。 师:“室”当什么讲? 生:屋子、房间。 师:说得对。接着看,(师在“室”前板书“扫一”。)可以连起来读一读。 生:扫一室。 师:“扫一室”什么意思? 生:打扫一间屋子。 师:这是我们经常做,也是很容易做的小事。再看,(师板书“扫天下”。)现在你们有疑问吗? 生:天下那么大怎么扫啊? 师:问得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扫一室”与“扫天下”。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又有什么问题? 生:“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 生:“扫一室”与“扫天下”这两个词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师:俗话说“学贵有疑”,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是一种好习惯。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师:老师知道你们刚才读了课文,可能有人还不太熟练,现在把课文再快速读一遍。注意,要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生自读课文。) 师:老师把课文中需要我们认识的和难读的词语都找了出来,(出示课件)看看谁能读准确。 (生开火车读词语,师相机指导难读或难理解的字词。如:“着实”要读准字音zhuo。联系上下文理解“寒暄”的意思等。生读完一遍词语后,师再随意指名读。) 师:认识了生字词。就可以顺利地读课文了。谁想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指名读课文。)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东汉时代,青年人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薛勤告诫他:连一问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师:概括得好。那么这篇课文中的两个人物都是怎样看待“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呢?快速浏览课文。 生:陈蕃认为男子汉大丈夫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不愿意去干打扫房间的小事。而薛勤却认为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师:看来,同样是“扫一室”这件事两个人却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为什么?我们先来看看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就知道他为什么那么认为了。快速找出课文哪一段有介绍。 生:第1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同时课件出示:东汉时代,有个青年叫陈蕃,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却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 师:谁想说说陈蕃是个怎样的人? 生:他是个志存高远、喜好读书、生活懒散的人。(课件相应词语变色。) 师:什么叫“志存高远”? 生:就是有很远大的志向。 师:那么“懒散”又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懒惰、散漫的意思。 师:人志向远大、喜好读书是好事,而生活懒散却不是好习惯。在一句话中前半句和后半句的意思或观点等正好相反时。中间就用“但”字连接。大家读一读,再体会一下。(生齐读句子: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却很懒散。) 师:在这句话里,如果把“但”字去掉,还有哪些词可以替代它呢? 生:可以换成“可”字。 生:可以换成“可是”。 生:可以换成“而”。(生每换一个词,师都让其放到句子里读一读,看是否通顺,同时体会转折的意思。) 师:课文中从哪里能具体地看出陈蕃的“志存高远”、“喜好读书”和“生活懒散”呢?能自己找找吗?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生画句子,师巡视。) 1.阅读课文。感受陈蕃的“生活懒散”。 师:哪些句子是说陈蕃生活懒散的? 生:我画的是——屋子里乱七八糟,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上面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 师:你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受? 生:陈蕃的书房也太脏了,而且还很乱。 师:这一段主要介绍了陈蕃书房的脏和乱,那么把这段话改成这样好不好。(出示句子:屋子里很乱,桌子上有书和杂物,上面有灰尘;地上有垃圾,墙壁上有蜘蛛网,屋里肮脏,空气污浊。) 生:这样写不好。虽然也在说屋子的脏乱,但是写得不具体。 生:这样写让人看不出到底哪脏,哪乱了。 生:原文中说“桌子上满是灰尘”,—个“满”字可见灰尘之多。可是改后,就不能表现出灰尘多了。 生:还有,地上有垃圾,表现不出垃圾到底有多少;墙壁上有蜘蛛网,是多是少,也不明确。所以还是原文好。 师:说得好。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把书房的脏乱写具体的呢?首先,先写对这间屋子的总体印象是—— 生:乱七八糟。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上面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 师:(小结。)这段话有条理、有顺序、形象具体地表现出书房的脏乱,从而突出陈蕃生活的懒散。以后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学习作者这种写作方法。 师:现在我再请一名同学读读这段话,要表现出书房的脏乱来。(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2.阅读课文,感受陈蕃的“志存高远”。 师:这么懒散的生活习惯可大大出乎薛勤的意外,所以文中说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有哪些句子是说陈蕃志存高远的? 生:我画的是一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出示相应文字课件。) 师:这一段你读懂什么了? 生:陈蕃只是一心想成就大事业,不愿意做打扫屋子这样的小事。 师:陈蕃一心想成就大事业,对打扫屋子这样的小事不屑一顾。他认为即使不清扫屋子也不妨碍他日后干大事。所以我们在读陈蕃的话时要带着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要带着满不在乎的语气读。 师:好。那你们谁愿意试一试? (指名读。第一名学生读得不到位,师做了范读,然后请想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 3.阅读课文,感受陈蕃的“喜好读书”。 师:哪些句子是说陈蕃喜欢读书的? 生:我画的是——陈蕃见客人到来,就从自己的书房里出来接待。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从这句话能看出在薛勤到来之前陈蕃就在书房看书,他的书房都那么乱了,他还能呆得下去,说明他很爱读书。 生:老师,我还从一个地方能看得出来。第3段说,他的书房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也能看出他每天在书房呆的时间很长,有可能边吃东西边看书,所以也能看出他喜好读书。 师:这么喜好读书的人,又有如此远大的志向。可以说是一个人才啊!可是生活上他却很懒散,让薛勤看到后感到他的做法很不妥当,那么薛勤又是怎么想,怎么说的呢? (指名读第5自然段。) 师:薛勤的观点是—— 生: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师:如果这句话意思不变,还可以这样说——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不能去扫天下的。 师:你觉得这两个句子哪个表达得更好,为什么? 生:我认为原句好,因为它语气表达的强烈。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好,那我们再读读原句,体会一下这种强烈的语气。(生齐读。) 师:这里还有一个问句,你能意思不变,也换一种说法吗? (出示句子: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 生: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是不能做成大事的。 师:看来薛勤在心里暗暗佩服陈蕃的同时,也看到了他的不足。薛勤不愿看到自己朋友的孩子空有大志,而日后一事无成,所以才语重心长地劝陈蕃。那我们就再读读他俩之间的对话好吗? 生:好! 师:男同学读第4自然段,女同学读第5自然段。 (生分段朗读。) 四、联系生活,明白寓意 师:听了薛勤的一番话,陈蕃会有改变吗? 生:他会有改变的。因为文中说,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薛勤的话很有道理。既然是有道理的话,他一定会听的。 师:他会怎么做呢? 生:他会立刻收拾自己的书房。 生:今后他也会做一些生活上的小事。 生:他会从小事做起。因为在干好小事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能力,锻炼了意志,养成一种做事认真的好习惯,这样将来才能做好大事。 师:你们觉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 师:让我们把赞许的掌声送给他,好吗? (生鼓掌。) 师:陈蕃听了薛勤的劝告后成就自己的大事业了吗?(生摇头,表示不知道。) 师:我们来看一个小资料。(出示介绍陈蕃的资料,师读:陈蕃,东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曾担任过太守、太尉、太傅等职。从政数十年,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e],被世人所称赞。) 师:看来,陈蕃真的成就了他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如果当初他不做身边的平凡小事,就难以成就日后的大事业。 五、总结课文。提升认识 师:现在我们再回到课题,“扫一室”仅仅指打扫一间屋子吗? 生:是指生活中的平凡小事。 师:那么“扫天下”呢? 生:是指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师:课题中的两个词语都隐含另一个意思,所以加了引号。 师:刚才还有一位同学提到“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是谁呀?(师指名刚才提此问题的同学来回答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 师:所以有一句名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课件出示句子,生齐读。) 师:最后老师再送同学们一句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齐读。)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迈出一小步。就不能走到千里之外;不积累小的河流,就不会有大江大海。 师:希望你们能用这句名言时刻提醒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小步,这样才能跨越出人生中的一大步。 评析: 刘老师的课堂教学温婉中透着灵动,洒脱中不失严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似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师生以文本为依托展开了一场心灵的对话,没有烦琐的分析,没有支离破碎的讲解……有的是学生对文本和精神的重构,这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本色回归。正像崔峦老师说的那样“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一、巧妙设疑,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而“扫一室”与“扫天下”的辩证关系正是本文的重难点。因此。课堂伊始刘老师紧紧抓住题眼。由“室”依次引出“扫一室”与“扫天下”。刘老师引领学生通过读、画、议,感受陈蕃志存高远,不屑“扫一室”的“大丈夫”思想,和薛勤“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语重心长”。在品味咀嚼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逐步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殊含义。整节课设疑入手,释疑收尾,首尾呼应,既保持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又彰显了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和发展性。这不是简单的原点回归,而是在原点基础上的升华。学生从开课时“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到结课时“只有做好平凡小事,才能成就轰天伟业”的思想提升,正是在主动的探究中形成和发展的。 二、加强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标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点在刘老师的课堂教学中随处可见。亮点一,“但”字的换词处理。刘老师先让学生明确句意的转折,接着“可是、但是、而”等词语的替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陈蕃“志存高远”的优点和“生活懒散”的缺点之间的矛盾,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使主人公陈蕃的形象进一步丰满,为下文深入理解他不屑“扫一室”的性格特点打下伏笔。亮点二,句群的比较。在学习第三段时刘老师去掉“满是、到处、不少”等修饰成分,让学生与原文对比哪种写法更好?在比较中学生感受作者的用词精当,领悟把内容写具体的科学方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机结合。亮点三,反问句的训练,体现层次性。刘老师通过“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和“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不能去扫天下的”的句式对比,让学生体会语气的强弱,领悟反问句的特点与作用。紧接着教师又出示另一反问句,由学生转成陈述句,自然是水道渠成。亮点四,朗读训练,扎实有效。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 “读中理解,读中感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刘老师紧紧抓住“满不在乎、理直气壮、得意”等词语,通过品读、范读、悟读、有表情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体悟陈蕃不愿做小事的糊涂思想和胸怀大志的自命清高。学生读出了词语的色彩,读出了词语的温度,更读出了词语背后丰富的意蕴。整节课语言与精神同生共构,相得益彰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指导 篇8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那么这些事小吗?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度,视情况决定人数。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
①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记号。
②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①(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②(2-5)薛勤告诫陈蕃,不扫一室是扫不了天下的。
③(6)陈蕃的感悟。
(梳理课文顺序,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为契机,相机进行。)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1、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会谈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懒散”……,引导学生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尽数找出)
2、相机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3、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4、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指名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7、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找课文答案或交流查找资料。
四、总结课文,提高认识。
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是呀,要想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从小事一点一滴积累。那些课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课桌、位洞脏点不要紧;考上清华大学是大事,平日的学习是小事……的同学们,现在你们还认为小事可以不计吗?
五、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陈蕃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写,在下次语文综合实践时交流。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平凡小事) (轰轰烈烈的伟业)
陈蕃 不扫 只扫
↑(告诫) 从小事做起
薛勤 不扫 更 不能扫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指导 篇9
《“扫一室”与“扫天下”》 教学反思
新教师培训是我们新教师起好步、开好头、少走弯路的学习平台。我们的培训有实践汇报课这么一个环节,我们容桂镇上11个新语文教师,商定由我作代表来上这节课。当时大家建议我上《一枚金币》,但我考虑到自己的教学进度,就选了《“扫一室”与“扫天下”》这篇课文。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在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发现了自己这堂课的以下不足: 第一,目标不够清晰。反映在有些目标条例是可以合并的,而且不应该自作主张的设立: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道德情感目标,这种设法是不符合教学实际的,所以更改为。1、能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2、熟读课文,讨论交流,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4、通过学习,受到“任何远大的目标都要从小事着手”的教育。 第二、复习课文过长。复习课文作为引入新课的一个方法,是可行的,但是过长的话就不恰当了。让学生复述课文,第一个已经复述得非常好了,就可以不要再找其他学生重复复述了。 第三、手势语欠缺。整堂课下来,极少有自己的手势语,这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遗憾,所以我得在这个方面努力,学好并用好手势语,增加语文课的生动性,增强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第四、激励学生不够。学生回答正确甚至精彩的时候,非常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扬,所以,我们在教学当中,及时表扬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光有表扬好不够,还得抓住表扬点,将激励做到实处。 第五、拓展延伸需改进。在让学生谈完自己的远大理想的时候,我忘记了让他们谈自己的想法和行动计划,这个时候引导他们将生活小事与远大理想结合起来,懂得从小事做起的道理,德育渗透的效果也许会更好。 总之,还有很多需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历练,逐步提高。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说明了凡事要从小事做起,不可忽视小事的道理。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能以读文为基础,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联系自身实际感悟这一道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开课伊始我采用由一滴水和一粒米引出两组惊人数字的小资料引入。一滴水和70年,一粒米和274年,让学生感到惊讶万分和不可思议,然后我马上让学生思考你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小小的一滴水、一粒米会变面这样两组惊人的数字呢?让学生先体会到大与小之间的关系,为学习本课作了一个铺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趣,自然地引出了本课。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引导学生细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陈蕃生活懒散?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陈蕃说的话,认识他的思想根源: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是不必花心思,是举手之劳,日常之事,因而他还有点糊涂的得意。在理解课文第五自然段,我以读代讲,出示句子: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句子的反问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及意思。最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收获,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1、整节课各个环节中始终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从开课时让学生说出、写出自己心目中的“小事”、“大事”到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对“大、小事”的感受等。旨在让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移情于课文,并将课文内涵及时内化升华。2、采用了探究式阅读的学习方式。以“你认为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引领全文,指引学生有目的地精读课文,并对重点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读为主的新课改理念。3、采用灵活多样的对话方式进行互动学习。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后对文章大意有了各自独特的感受,这时为他们创设交流的平台,在平等的讨论,激烈的辩论中大家各抒己见,一方面对文章进行梳理,深化对文章的感悟,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4、拓展阅读,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在读完主题课文后及时地推荐学生阅读有关的文章及名言警句,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背景,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意识及习惯,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指导 篇10
一、 说教材:
这是《课标》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第十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大与小。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体会、感受到大与小是相对的,也是密切联系的。从而让学生明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
二、 说导学方法:
这篇课文我继续采用“三读三问”教学法,准备用两课时教完。
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熟读课文,总结交流自己知道的内容,总结归纳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完成“三读三问”阅读教学法的前两个步骤(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
这节课我准备完成“三读三问”教学法的第三个步骤(想知道什么?)。导学目标是:
(一) 能结合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与小的关系;
(三)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与小的单元主题在这篇文章中的具体体现;
(四) 会用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朗读课文。
三、说导学过程:
(一)小组归纳,小组汇报;
(二)体会人品,指导朗读;
(三)小组反馈,拓展延伸。
四、说导学理念:
知识与能力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终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关注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并渗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从而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飞跃。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问题由学生提出,教师指导点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感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读书。
(二)
第二课时
导学设计
导学目标:1、能结合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与小的关系;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与小的单元主题在这篇文章中的具体体现;
4、会用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朗读课文。
导学方法:三读三问法;
导学重点:大与小的关系;
导学难点:单元主题在课文中的体现。
导学过程:
导语: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归纳了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的问题总结、归纳一下。待会儿由小组发言人来汇报(六个学习小组)。板书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一) 小组归纳,小组汇报
第六组
问题(1)课文中有四个反问句,其中三个是薛勤说出来的,只有一句是陈蕃说出来的,为什么要用反问句而不用其它句式呢?
①把你最喜欢的一句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②读一读,体会一下看用那一种句式表达更好;
③说出自己的看法;
④课件展示反问句;
⑤小结归纳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1、变“?”为“。”;2、变否定语气为肯定语气(变肯定语气为否定语气);3、取掉疑问词。
⑥小结: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在文中用反问句更能表达人物的语气,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二组
问题(2)陈蕃到底错在哪里?
① 小组讨论,回答(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② 板书:小 大 小事 大事
③ 学生互相补充:
④ 板书:做大事 做小事
做小事就是做大事 做大事要从做小事开始
(二) 体会人品,指导朗读
①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课文中有两个人物,你更喜欢那一个,请用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朗读课文,给小组的同学听;
②小组推荐朗读;
③课件展示示范朗读。
(三)小组反馈,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大与小是相对的,小的东西会变大,大的东西也会变小,小事也就是大事,做大事要从做小事开始,做小事也就是做大事,不是吗?正因为课文中的陈蕃明白了薛勤话中包含的道理,所以陈蕃长大后才成就了一番“扫天下”的大业。请看:
① 课件展示(陈蕃的生平事件)
②课本104页语文天地中春秋时的荀子、三国时的刘备的话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告诉过我们同样的道理。请在课外阅读中,找一找类似的名人名言,或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积累写出自己的名言更好,读一读、背一背、说一说,仔细体会这些名人名言的含义好吗?
附1: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小 大
小事 大事
做小事 做大事
做小事就是做大事 做大事要从做小事开始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指导 篇11
教材简析: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十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叫陈蕃,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薛勤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2、细读课文,理清层次,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让学生懂得“要想做成大事,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3、学习作者用词的精确。理解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学习重点难点: 1、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理解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学习过程: 一、亲切交谈,导入新课 1、课前先和学生亲切交谈,交朋友。 2、由“朋友”引出陈蕃、薛勤的名字。(板书:陈蕃 薛勤) 3、读读这俩个人物的名字。(由于这俩个人物的名字,同学们经常读错,在此教师要指导多读) ⑴自读⑵抽读⑶齐读 4、(由这俩个人物的名字引出课文)其实,这两个朋友就在我们课本94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学生读,每人一段。其余同学认真倾听。 3、学生评价刚才这6个同学的朗读。 4、浏览课文,思考:这俩个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交流)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提出读书要求:认真读课文,可以边读边琢磨。读到情不自禁之处,我们还可以反复地读,细细地来品读;如果能拿笔简单地写写自己的读书感受,那就更好了! 2、学生自由读书。 3、畅谈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相机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 (一)理解陈蕃的书房很脏的句子。(第3段) 1、指导朗读。读出书房的肮脏,让学生体会到陈蕃生活的懒散。(板书:生活懒散) 2、引导学生理解“着实”一词的意思。思考:“着实”在这里还可以换成哪些词?(的确、确实)让学生明白换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二)理解陈蕃的话。(第4段) 1、用横线画出陈蕃说的话。 2、抽读(出示句子) “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 3、师范读。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根据学生的评价,老师相机指导) ⑴分句指导朗读。 ①理解“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这句话的意思。 启发学生用满不在乎的语气读读这句话。(自读、抽读) ②理解“大丈夫”的含义。 陈蕃既然认为自己是一名大丈夫,那么说起话来就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理解“理直气壮”的意思) 陈蕃理直气壮地说什么?(抽读)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板书课题中的“扫天下”) 从这一番话,你可以看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志存高远) ⑵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①学生练读。 ②抽读,评价。 ③集体展示(教师相机鼓励,把本课的气氛推向高潮) (三)薛勤的话(第5段) 1、面对着这样一位年少而有大志的青年,薛勤说了什么?(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2、抽读。思考:你为什么要这样读?(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来) 3、这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怎样表达?(训练学生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相机板书课题中的“扫一室”) (四)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1、学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总结:“扫一室”:平常小事;“扫天下”:轰轰烈烈的大事) 2、“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联系呢?(板书课题中的“与”。学生畅谈,相机板书:从小事做起) 3、谈谈你心目中的小事与大事分别是什么?学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小事? 4、教师总结:课下老师经常听有些同学谈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桌洞脏点不要紧;考上大学才是大事,平日的学习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不值得一做。现在你们还认为这种观点对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五)文章第6段。 想象薛勤走后,陈蕃想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拿笔写一写) 四、选读课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睟f分,边读边体会其中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交流收获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师小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要想成就大事,必须先要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正是因为懂得了这个道理,陈蕃后来成为了东汉著名的政治家;也正因为他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所以流芳千古,被世人所称颂。 六、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任选一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回家收集有关陈蕃的资料。 3、陈蕃和我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指导 篇12
一、教学目标
1.熟练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作过程中语言的简洁,用词的精确,感受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 3.通过讨论、交流、辩论等方式明白“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感受“小事”的重要性。知道“只有勤扫‘一室’,才能‘扫天下’”“心存大志要从小事做起”的道理。 4.通过扩展阅读,深化课文主题,丰富知识背景。 二、教材分析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易懂。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段,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陈蕃的情况,突出了它的两个特点:心存大志及生活懒散;第二部分为2至5段,通过薛勤与陈蕃的一番对话阐明小小的屋子都不打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第三部分为第6段,写陈蕃的感悟。 课文以“扫一室”寓意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以“扫天下”寓意轰轰烈烈的伟业,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成就大事必然要从小事做起,一件小事完成的好坏往往影响到大事的成败,从这个角度上想,可以说事情本来就没有什么大事小事之分,只要是该做的就是大事,“轰轰烈烈的伟业”与“平凡小事”之间应该画等号,甚至很多时候小事大于大事,因为没有小事的一步步积累就无所谓大事。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小事的重要性。 三、设计意图与设计思路分析 第一步,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在导课时可以从单元主题入手,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大事和小事是什么?这里如果让学生直接回答,学生可能不知从何说起,老师可以利用课件出示一些事情,如:实现理想、考上好的大学、捡起路边的纸花……让学生按大事和小事进行分类,然后进行补充。这一环节为接下来的讨论埋下伏笔。 第二步,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检查完生字预习情况后,学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使学生对课文结构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三步,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围绕“陈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展开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几个重点来品读讨论: a讨论:陈蕃的志向是什么?理解“扫天下”的意思。 b辩论:“扫一室”是大事还是小事? c通过前面的讨论辩论来体会“大事”与“小事”的关系。 第四步、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阅读“语文天地”中自读课文《少了一个马掌钉》,积累有关名言警句。 四、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容易理解,课文内涵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不让道理只停留在学生的嘴上,而是真正地指导学生的行为,我认为在教学本课时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实现理想、捡起地上的一片纸花、考上好大学、每天坚持锻炼身体20分钟、做好一次值日、写好一次作业)请大家将这些事情按大事小事分分类。 2.你心目中还有哪些事算大事,哪些是算小事呢?说一说,写一写。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自读课文,想一想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认为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 a当学生谈到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想一想陈蕃的志向是什么?算大事还是小事,理解“扫天下”的表层意思,并把它归到大事栏中,理解它的特殊含义。 b当学生提到,陈蕃生活很懒散,他的房间很乱时; (1)引导学生抓住“肮脏”、“污浊”以及“着实”、“不禁”等词来体会陈蕃房间的乱,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炼与巧妙。 (2)提问:陈蕃为什么不打扫房间?学生找到陈蕃的话“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指导朗读) (3)组织学生围绕“‘扫一室’到底是大事还是小事?”展开辩论,体会“扫一室”的特殊含义。 c你能给自己在开始时写好的“大事”“小事”再分分类吗?说说你的感受。(可以引用二年级学过的课文《特殊的考试》以及许多学生生活中的例子来说理。) 3.现在你想怎样劝劝陈蕃呢? a学生先列发言提纲,之后交流。利用这个环节,让学生将“心存大志也不能忽视小事,要从小事做起”这一道理内化。 b我们来看看薛勤又是怎样劝说陈蕃的呢?学生读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体会反问语气表达的力度。 (四)拓展阅读,深化主题 1.快速阅读“语文天地”中的《少了一个马掌钉》,讲了一件什么事?谈谈读后的感受。 2.课件出示名言警句,联系生活实际讨论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深化主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五、课后作业 以“我和陈蕃”为题,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学完这篇课文后的启发。 六、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说理文,通过讲陈蕃的故事说明了凡事要从小事做起,不可忽视小事的道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能以读文为基础,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联系自身实际感悟这一道理。根据课文内容及学情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设计: 1.整节课各个环节中始终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从开课时让学生说出、写出自己心目中的“小事”、“大事”到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对“大、小事”的感受等。旨在让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移情于课文,并将课文内涵及时内化升华。 2.采用了探究式阅读的学习方式。以“你认为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引领全文,指引学生有目的地精读课文,并对重点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读为主的新课改理念。 3.采用灵活多样的对话方式进行互动学习。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后对文章大意有了各自独特的感受,这时为他们创设交流的平台,在平等的讨论,激烈的辩论中大家各抒己见,一方面对文章进行梳理,深化对文章的感悟,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4.拓展阅读,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在读完主题课文后及时地推荐学生阅读有关的文章及名言警句,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背景,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意识及习惯,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指导 篇13
教材简析: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2、细读课文,理清层次,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通过学习,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受到“任何远大的目标都要从小事着手”的教育。 教学重点: 1、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准备:与教学相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实现理想、捡起地上的一片纸花、考上好大学、每天坚持锻炼身体20分钟、做好一次值日、写好一次作业)请大家将这些事情按大事小事分分类。 2.你心目中还有哪些事算大事,哪些是算小事呢?说一说,写一写。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自读课文,想一想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认为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 3、再读读课文,你觉得陈蕃的屋子怎样?画出有关的句子。 4、你喜欢这样的读书环境吗?说说理由。 5、就是这样一间屋子,来客薛勤有什么反应?课文怎样写薛勤,找出有关的句子认真读读,体会一下。 相机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6、你认为陈蕃不打扫屋子只专心读书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7、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8、全班交流。 9、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指名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10、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找课文答案或交流查找资料。 (陈蕃,东汉著名政治家,曾任太守、太尉、太傅等职,从政数十年,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被世人称为“不畏强御陈仲举”。 四、拓展阅读,深化主题 出示名言警句,联系生活实际讨论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深化主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行小事立大志
标签: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