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与反思

佚名 15 0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与反思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与反思(精选15篇)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与反思 篇1

  武汉市万松园小学 童燕

  [情景说明]

  《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一篇能给人带来心灵震撼的文章。成百上千条小鱼被海水送上了海滩的浅水洼里,小男孩的做法让我们震惊,小男孩身上折射出的“珍爱生命”的品质令我们感动。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男孩对小鱼的在乎,体会生命的珍贵,从而进一步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教学重点是启发学生从文本中、从想象中、从朗读中感受生命的珍贵。

  我在优质课比赛中有幸听了两节《浅水洼里的小鱼》,两位教师不但对教材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而且面对来自现场生成的动态资源——“老师,我觉得小男孩这个办法不好”(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的处理也迥然不同。第一位教师面对“意外”,避而不见,让精彩悄悄溜走;第二位教师则巧妙地运用这一珍贵资源,使课堂大放异彩!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精心预设能使教师更好地调控富有变化的动态课堂,而课堂上出现的精彩的生成又促使教师灵活地调整预设思路,课堂因此充满生机。下面我们来看看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断。

  [教学实录]

  [片断一]

  (面对“意外”,避而不见)

  师:同学们听到海浪的声音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关注小鱼的命运。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你们读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生:我们知道了浅水洼里有很多小鱼。

  师:小鱼在浅水洼里痛苦地挣扎,如果你是这条小鱼,你会怎么呼救呢?

  生:救命呀!

  生:快点来救我呀!

  师:我们来通过朗读感受小鱼的困境。

  (师引读这一段。)

  师:它们遇到小男孩,小男孩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读1-6自然段,把小男孩怎样做的画下来。

  生: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拾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师:你们能不能一边读,一边像小男孩那样做一做?

  生:能。

  (生边读边演。)

  师: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很累。

  生:老师,我觉得小男孩的方法不好,这么多鱼,一条条的扔,扔不完的!

  师(一愣,若有所思):是吗?

  师:谁能再把这句话读一读,体会他的心情?请你坐下来再想一想。

  (生一脸困惑,不情愿地坐下来……)

  [片断二]

  (巧妙运用这一资源,灵活调整教学思路)

  (一)体会“鱼儿在乎”。

  师:请大家看屏幕(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但是先去掉了小男孩图样,不加音乐)谁来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浅水洼里有许多鱼。

  师:是呀,(教师指点大屏幕)在一望无际的沙滩上有许许多多的浅水洼,浅水洼里有鱼呢。课文是怎么介绍这浅水洼里的小鱼的呢?让我们自己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生: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师:我刚才就在观察大家,发现同学们读着读着,有的皱起了眉头,有的好像在想什么。请问浅水洼里的小鱼怎么了?

  生:被困在水洼里了。

  师:是呀,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此时,它们会想起谁呢?

  生:大海。(许多学生也同时附和着)

  师:是呀,大海就是鱼儿的家。

  生:还会想起亲人们。

  生:还会想起它们的同伴。

  师:是啊,如果它们还在大海里,它们肯定会跟它们的同伴一起快乐地游玩呢。

  生:还有它们的爸爸妈妈。

  师:是呀,想不想看看鱼儿以前在大海里快活地生活的情景呀?(播放鱼儿在大海快乐生活的录像片)

  生:兴奋地看着录像,嘴里不时发出惊叹声。

  师:刚才大家都在说:“呀,多快乐呀!真幸福呀!”可是这样的生活已经慢慢离它们远去了。它们现在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呀?

  生读: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师:我听出来了,你有点难受。

  (生齐读这一句,体会鱼儿难受的心情)

  师:更糟糕的是——

  生: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师(指点大屏幕上的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我们刚才看到这浅水洼里不是有水的吗?小鱼怎么会干死呢?

  生:水会被沙子吸干。被太阳蒸干。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字吧。(点句子中的“蒸”出示“蒸”字)谁认识?

  生:蒸。

  师:能给这个“蒸”字来找个朋友吗?

  生:蒸干、蒸死、蒸发、蒸汽

  师:是呀,大家再来看一看这个字的下面有——(课件:四点底变红)

  生:(齐)四点底。

  师:你们可知道,这四点底是从火变来的。(课件把四点底变成火)哎,沙滩上哪有火呀!

  生:太阳很热,像火一样。

  师:太阳确实是很热很热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在水洼里,温度越来越高,越来越高,(课件出示整个字慢慢地变红了。)小朋友们,你觉得这时的小鱼会感受到什么呢?

  生:热。

  师:真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走近水洼来看看。(课件出示浅水洼,水在变少)水越来越少,越来越少。(音乐想起)小鱼儿,你们怎么了,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生:它想它们的家乡。

  生:会想它的朋友。

  师:还会说什么呢?

  生:它会说我好倒霉。

  生:它会说我很后悔。

  生:我很悲伤。

  师:它们真希望——

  生:小鱼会说:“希望我能早一点回到大海。”

  师:这是小鱼此时的心声呀!它多么希望有人来救它呀!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吧!谁来读?(出示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生:(沙哑着喉咙)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师:多可怜的小鱼呀!你真能体会小鱼的心情。

  师:小鱼都会干死。它们的爸爸妈妈,它们的兄弟姐妹会想些什么呀?

  生:他们会很想念这些小鱼。

  师:是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吧。

  (生齐读。)

  师:看来,被困的每一条鱼儿,是多么盼望着能回到大海里去呀!(板书“鱼儿”)

  (二)感受“男孩在乎”。

  师:(指点板书,激动地)同学们,浅水洼里的小鱼,谁在乎呢?请大家把书本翻到132页,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到第六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并和学生一起讨论。)

  师:谁来告诉大家,还有谁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呢?

  生:小男孩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

  师:你们同意他的意思吗?

  生:同意。

  师:你们从哪儿发现小男孩是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的?

  生:因为他把小鱼扔回大海。

  师:(指点大屏幕)观察真仔细。我们也看到了,原来这位同学是从图上看出来的。小男孩在干什么?

  生:扔鱼。

  师:是呀,小男孩扔鱼的这一动作可以看出小男孩是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的。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写了小男孩在扔鱼呢?

  生: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师: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在扔鱼呢?

  生:“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师: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生: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课件出示句子)

  师:请女同学把这句话读一读。

  (女生读。男生看。)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懂两句话。)

  师:是呀,小男孩不停地捡鱼、扔鱼,看得出小男孩是很在乎这些小鱼的。我们来看看小男孩捡的鱼多吗?

  生:多。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请大家自己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生自由读。)

  生: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我倒是听出来了。

  生:最后“这一条”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

  师:小眼睛观察得真仔细呀!连躲在后面的这个省略号都被你发现了。(课件把“……”显红)哪位同学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所有的人都感觉到小男孩捡的鱼是很多很多的。

  生: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到最后一个“这一条”就嘎然而止)

  师:我听出来了,你到这儿呀,(指着大屏幕)小男孩捡的鱼就完了。

  生: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念得很重,停顿好久)再接着念。

  师:我听出来了,你比她多了一点点。我也想来试一试,看看老师有没有把这个省略号给念出来了,可以吗?(边读边用手势辅助朗读,到最后一个“这一条”有一种止扬的味道。

  (生七嘴八舌地说读出来了。)

  师:想不想像老师这样来读一读呀!大家试试看。

  (生认真练着,教师巡回指导。多种形式的练读。教师用手势帮助他们朗读,学生读出了鱼“多”的味道。)

  师:从这里看出小男孩捡的鱼多。刚才我们听到那个男小朋友还把一个词语念得很重。是哪个词语呀?

  生:是“不停”。

  师:是的,这个词语也有看出小男孩捡的鱼多。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点吗?

  生:能。他不停地捡鱼、扔鱼……(强调了“不停”)(学生掌声响起)

  师:老师感谢你。那么上面的句子呢?你能读好吗?

  生:能!

  师:那好,请所有的男同学一起来读读吧!

  (男生齐读。)

  师:是呀,小男孩捡的鱼真多!小男孩捡的鱼那么多看得出小男孩真的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

  生:我觉得小男孩的这个办法不是很好,那么多鱼他能捡得完吗?

  师:(赞许地)我和你的想法一样,所以我也忍不住走过去对小男孩说:“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是捡不完的。

  (老师举起“成百上千”这张词语卡片,生读词语。)

  师:我想问一问我们二(1)班一共有多少孩子呀?

  生:42人。

  师:哦,那么多呀!能不能说“成百上千”呀!

  生:不能。

  师:如果把我们学校的所有班级的孩子都合起来那就可以说“上千”了。大家想想看,有那么多那么多的鱼儿被困在浅水洼里,小男孩能捡完吗?

  生:不能。

  师:他知道吗?可是他——(手指着大屏幕示意学生读)

  (生激动地读着。)

  师:多么用心的、多么可敬的小男孩呀!他明明知道浅水洼里的鱼儿是捡不完的,但他还在捡呀!说明小男孩是真的非常非常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呀!(板书:小男孩)同学们,既然浅水洼里有那么多小鱼,小男孩一个人是捡不完的,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能捡得完呢?

  生:那个小男孩可以请其他的人也来帮忙。

  师:是的。这真是个好方法。

  生:请爸爸妈妈帮忙。

  生:我一个人一天就能捡完。

  师:你觉得小男孩一个人还是能捡完,是吧。可能开始的时候那几条鱼非常的幸运,还活着就被小男孩救起了,可后来,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

  生:那些小鱼就会被干死。

  师:所以,只要我们在沙滩上的人你捡、我捡,刚才那位小朋友说叫爸爸妈妈来捡,叫同学们一起来捡,就能把它们捡完了。学到现在,老师又想再次问问大家了:“浅水洼里的小鱼,谁在乎?”(指点板书)

  生:小男孩在乎。

  师:是的。除了小男孩,还有谁在乎吗?

  生:没有了。

  师:(手指板书)小鱼在乎吗?

  生:在乎。

  师:你在乎吗?(手指学生)

  生:在乎。

  师:我呢?

  生:在乎。

  师:看来,所有爱小鱼的人都在乎。(板书:……在乎)

  (三)拓展升华。

  师:是啊,生命只有一次。当我们看到小鸟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时候,(放课件)当我们看到藤儿在奋力往上爬的时候,当我们看到笋芽儿不知不觉地拱出了地面(放课件)当我们看到花儿不知不觉地开放了(放课件)我们会充分感受到无论是人,还是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都是有生命的。我们的世界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的生命,才变得生机勃勃,五彩缤纷。最后,送小朋友们一首诗,这是老师读完这课课文后自己写的。

  (播放音乐:教师饱含感情朗读诗歌)

  每天清晨,当我们听到小鸟在歌唱,那有多好;

  每到河边,当我们看到小鱼在游戏,那有多好;

  每到之处,鲜花盛开,小草碧绿,那有多好;

  生命只有一次,

  小鱼在乎,小鸟在乎,花儿在乎,我也在乎。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珍惜生命吧!

  (在音乐声中完成板书:画上两只手)

  ……

  [教学反思]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一对矛盾,预设是教师的预先设置,是相对静态的;生成是学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识、技能,是相对动态的。在教学中最忌把教师预先埋伏的答案,或者教师预料中的结果作为学生的生成。不过,我们虽然无法预设到一切,但总可以尽可能多的预设一切,课前精心预设,教师才能更好地调控没有把握的课,才能使课堂上出现的精彩的生成,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以上两位教师截然不同的预设很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为什么第二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更精彩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这位教师在预设时做到了“新、巧、活”三个字,从而成功地处理好了预设与生成这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

  一、使用教材——新。

  精心预设首先体现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这也是新课标反复强调的。叶老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必须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进行学一篇带多篇的训练,从而“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很欣赏第二位教师的做法,她在精心预设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男孩对小鱼的在乎,体会生命的珍贵,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如果不深钻教材,就会象第一位老师那样把第二段(2—6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分析小男孩扔鱼时的动作来体会小男孩救小鱼时的急切心情,这样一种常规教法,比较老套,而且这样教学,学生似乎还不能深刻理解小男孩的这一行为。可贵的是,第二位老师打破了常规,把文章的第一段(1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极度渲染,为什么她要这么处理教材呢?我想是因为第一段写成百上千条小鱼困在水洼里,生命危在旦夕,就是在这危急的情况下,小男孩挺身而出,援救那些小鱼,正是有了这种特定的情境,小男孩的行为才更让我们震惊,令我们感动。所以第二位老师对教材的大胆处理非常高明,令人耳目一新。

  二、创设情境——巧。

  精心预设还体现在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体验。创设的情景并不等于学生的学习情景,只有当学生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去体验了、感悟了,正如常言所说的入情入景了,我们才能称之为学习情景。如第一位老师执教的片断中,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这条小鱼,你会怎么呼救?由于学生还未能深入地理解第一段,因此还不能完全融入其中去体验,而且很快就被老师以训练为主的学习所取代。第二位老师则精心设计,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之中,如播放鱼儿以前在大海里快活生活的录像,学生兴奋地看着录像,嘴里不时发出惊叹声,接着老师一声叹息:“可是这样的生活已经慢慢地离它们远去了,它们现在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学生通过两个情境的对比体验,体会到小鱼的心情,再读“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就能读出难受的样子。再如,用课件出示浅水洼,水越变越少,音乐响起,老师动情地说:“小鱼儿,你们怎么了,你们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此时学生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鱼,师生完全融入到情景之中,一个学生在朗读“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时几乎是沙哑着喉咙,红着眼睛读的。

  三、即兴预设——活。

  课堂教学同时也是一个富有变化的动态生成系统,是一个不断前进发展的环境。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随着学生生成状态的不同,教师要启动课堂教学机智,及时进行即兴预设抓住来自现场生成的动态资源,使课堂大放异彩。在片断一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拾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一句时,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我觉得小男孩的这个方法不好!他这样是拾不完的。这本是一个可使课堂绚丽多姿的亮点,可惜老师先是一愣,若有所思,随后不加理睬,仍顺着预先设计的教学继续下去,因而失去了一个大好的机会,其实学生的这个想法对于课文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它内涵丰富,直接关系到课文主旨的揭示:小男孩的这个方法的确不太好,不但自己累,效果也不大好,但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恰好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为小男孩很在乎那些小鱼,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虽然自己一条条地扔,的确累,但是为了尽快救那些小精灵,他已经顾不了许多了,至于学生所说的更好的方法,也正是课文要延伸拓展的,那就是让更多的人都和小男孩一起关爱生命。在片断二中老师重拾这一珍贵的教学资源,灵活调整预设思路,她先是赞许地点点头说:我和你的想法一样,我也想对小男孩说:“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是拾不完的。”接着她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成百上千”的含义,用手指着大屏幕说:“他明明知道浅水洼里的鱼儿是拾不完的,但他还在一个劲儿地拾呀!”从而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从小男孩身上折射出的“对生命无限珍爱”的光芒,然后她又问学生有什么好的方法才能拾得完呢?学生说了很多方法,教师总结说:“只要我们在沙滩上的人你捡,我捡,叫爸爸妈妈来捡,叫同学们一起来捡,就能把它们捡完了。”最后老师进一步拓展升华:“看来,所有爱小鱼的人都在乎!”正是老师这一精彩的动态生成使课堂出现了高潮,老师、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发出夺目的光芒。可见,这位老师面对着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发挥”能够来个“精彩应对”,这也恰恰是她“正在预设”或“将要预设”的结果。老师的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使课堂更加绚丽多姿。

  比照两个案例,我感触颇深:其一,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精心预设,面向全体学生,备教材,备学生。其二,教师对于学生在学文时的即时质疑,应高度珍视,敏锐捕捉,善于利用。其三,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生机盎然。

  [专家点评]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主体,是知识文化的创造者,是课程的开发者。”课程改革也对教师角色重新定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现实的课堂中,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方案静心与学生对话时,学生常会给我们以毫无准备的意外。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质疑,课堂上教师的处理方式有三种:一是冷处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沿着原有思路教学;二是热处理,不加分析,拿来即用,随意改变原先的教学思路;三是温处理,先是肯定其参与意识,再作冷静分析,确定应对方案,或堵或疏,或截或导,灵活调整原有的教学思路。“老师,小男孩这个方法不好!”这个想法对于课文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利用价值,它直接关系到课文主旨的揭示。可惜在案例一中,教师维持原来的思路,以冷处理方式待之。这个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被教师漠视了。在第二个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想象,表达自己的见解,释放丰富的情感,从而有效地利用了动态生成资源,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判定一种教学是不是有“法”,关键是看它有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活生生的人,只有真正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的教学,才是有“法”的教学。(邹京华)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网络教研中心论坛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与反思 篇2

  [情景说明] 

  《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一篇能给人带来心灵震撼的文章。成百上千条小鱼被海水送上了海滩的浅水洼里,小男孩的做法让我们震惊,小男孩身上折射出的“珍爱生命”的品质令我们感动。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男孩对小鱼的在乎,体会生命的珍贵,从而进一步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教学重点是启发学生从文本中、从想象中、从朗读中感受生命的珍贵。 

  我在优质课比赛中有幸听了两节《浅水洼里的小鱼》,两位教师不但对教材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而且面对来自现场生成的动态资源——“老师,我觉得小男孩这个办法不好”(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的处理也迥然不同。第一位教师面对“意外”,避而不见,让精彩悄悄溜走;第二位教师则巧妙地运用这一珍贵资源,使课堂大放异彩!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精心预设能使教师更好地调控富有变化的动态课堂,而课堂上出现的精彩的生成又促使教师灵活地调整预设思路,课堂因此充满生机。下面我们来看看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断。 

  [教学实录] 

  [片断一] 

  (面对“意外”,避而不见) 

  师:同学们听到海浪的声音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关注小鱼的命运。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你们读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生:我们知道了浅水洼里有很多小鱼。 

  师:小鱼在浅水洼里痛苦地挣扎,如果你是这条小鱼,你会怎么呼救呢? 

  生:救命呀! 

  生:快点来救我呀! 

  师:我们来通过朗读感受小鱼的困境。 

  (师引读这一段。) 

  师:它们遇到小男孩,小男孩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读1-6自然段,把小男孩怎样做的画下来。 

  生: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拾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师:你们能不能一边读,一边像小男孩那样做一做? 

  生:能。 

  (生边读边演。) 

  师: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很累。 

  生:老师,我觉得小男孩的方法不好,这么多鱼,一条条的扔,扔不完的! 

  师(一愣,若有所思):是吗? 

  师:谁能再把这句话读一读,体会他的心情?请你坐下来再想一想。 

  (生一脸困惑,不情愿地坐下来……) 

  [片断二] 

  (巧妙运用这一资源,灵活调整教学思路) 

  (一)体会“鱼儿在乎”。 

  师:请大家看屏幕(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但是先去掉了小男孩图样,不加音乐)谁来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浅水洼里有许多鱼。 

  师:是呀,(教师指点大屏幕)在一望无际的沙滩上有许许多多的浅水洼,浅水洼里有鱼呢。课文是怎么介绍这浅水洼里的小鱼的呢?让我们自己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生: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师:我刚才就在观察大家,发现同学们读着读着,有的皱起了眉头,有的好像在想什么。请问浅水洼里的小鱼怎么了? 

  生:被困在水洼里了。 

  师:是呀,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此时,它们会想起谁呢? 

  生:大海。(许多学生也同时附和着) 

  师:是呀,大海就是鱼儿的家。 

  生:还会想起亲人们。 

  生:还会想起它们的同伴。 

  师:是啊,如果它们还在大海里,它们肯定会跟它们的同伴一起快乐地游玩呢。 

  生:还有它们的爸爸妈妈。 

  师:是呀,想不想看看鱼儿以前在大海里快活地生活的情景呀?(播放鱼儿在大海快乐生活的录像片) 

  生:兴奋地看着录像,嘴里不时发出惊叹声。 

  师:刚才大家都在说:“呀,多快乐呀!真幸福呀!”可是这样的生活已经慢慢离它们远去了。它们现在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呀? 

  生读: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师:我听出来了,你有点难受。 

  (生齐读这一句,体会鱼儿难受的心情) 

  师:更糟糕的是—— 

  生: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师(指点大屏幕上的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我们刚才看到这浅水洼里不是有水的吗?小鱼怎么会干死呢? 

  生:水会被沙子吸干。被太阳蒸干。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字吧。(点句子中的“蒸”出示“蒸”字)谁认识? 

  生:蒸。 

  师:能给这个“蒸”字来找个朋友吗? 

  生:蒸干、蒸死、蒸发、蒸汽 

  师:是呀,大家再来看一看这个字的下面有——(课件:四点底变红) 

  生:(齐)四点底。 

  师:你们可知道,这四点底是从火变来的。(课件把四点底变成火)哎,沙滩上哪有火呀! 

  生:太阳很热,像火一样。 

  师:太阳确实是很热很热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在水洼里,温度越来越高,越来越高,(课件出示整个字慢慢地变红了。)小朋友们,你觉得这时的小鱼会感受到什么呢? 

  生:热。 

  师:真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走近水洼来看看。(课件出示浅水洼,水在变少)水越来越少,越来越少。(音乐想起)小鱼儿,你们怎么了,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生:它想它们的家乡。 

  生:会想它的朋友。 

  师:还会说什么呢? 

  生:它会说我好倒霉。 

  生:它会说我很后悔。 

  生:我很悲伤。 

  师:它们真希望—— 

  生:小鱼会说:“希望我能早一点回到大海。” 

  师:这是小鱼此时的心声呀!它多么希望有人来救它呀!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吧!谁来读?(出示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生:(沙哑着喉咙)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师:多可怜的小鱼呀!你真能体会小鱼的心情。 

  师:小鱼都会干死。它们的爸爸妈妈,它们的兄弟姐妹会想些什么呀? 

  生:他们会很想念这些小鱼。 

  师:是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吧。 

  (生齐读。) 

  师:看来,被困的每一条鱼儿,是多么盼望着能回到大海里去呀!(板书“鱼儿”) 

  (二)感受“男孩在乎”。 

  师:(指点板书,激动地)同学们,浅水洼里的小鱼,谁在乎呢?请大家把书本翻到132页,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到第六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并和学生一起讨论。) 

  师:谁来告诉大家,还有谁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呢? 

  生:小男孩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 

  师:你们同意他的意思吗? 

  生:同意。 

  师:你们从哪儿发现小男孩是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的? 

  生:因为他把小鱼扔回大海。 

  师:(指点大屏幕)观察真仔细。我们也看到了,原来这位同学是从图上看出来的。小男孩在干什么? 

  生:扔鱼。 

  师:是呀,小男孩扔鱼的这一动作可以看出小男孩是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的。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写了小男孩在扔鱼呢? 

  生: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师: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在扔鱼呢? 

  生:“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师: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生: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课件出示句子) 

  师:请女同学把这句话读一读。 

  (女生读。男生看。)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懂两句话。) 

  师:是呀,小男孩不停地捡鱼、扔鱼,看得出小男孩是很在乎这些小鱼的。我们来看看小男孩捡的鱼多吗? 

  生:多。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请大家自己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生自由读。) 

  生: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我倒是听出来了。 

  生:最后“这一条”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 

  师:小眼睛观察得真仔细呀!连躲在后面的这个省略号都被你发现了。(课件把“……”显红)哪位同学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所有的人都感觉到小男孩捡的鱼是很多很多的。 

  生: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到最后一个“这一条”就嘎然而止) 

  师:我听出来了,你到这儿呀,(指着大屏幕)小男孩捡的鱼就完了。 

  生: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念得很重,停顿好久)再接着念。 

  师:我听出来了,你比她多了一点点。我也想来试一试,看看老师有没有把这个省略号给念出来了,可以吗?(边读边用手势辅助朗读,到最后一个“这一条”有一种止扬的味道。 

  (生七嘴八舌地说读出来了。) 

  师:想不想像老师这样来读一读呀!大家试试看。 

  (生认真练着,教师巡回指导。多种形式的练读。教师用手势帮助他们朗读,学生读出了鱼“多”的味道。) 

  师:从这里看出小男孩捡的鱼多。刚才我们听到那个男小朋友还把一个词语念得很重。是哪个词语呀? 

  生:是“不停”。 

  师:是的,这个词语也有看出小男孩捡的鱼多。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点吗? 

  生:能。他不停地捡鱼、扔鱼……(强调了“不停”)(学生掌声响起) 

  师:老师感谢你。那么上面的句子呢?你能读好吗? 

  生:能! 

  师:那好,请所有的男同学一起来读读吧! 

  (男生齐读。) 

  师:是呀,小男孩捡的鱼真多!小男孩捡的鱼那么多看得出小男孩真的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 

  生:我觉得小男孩的这个办法不是很好,那么多鱼他能捡得完吗? 

  师:(赞许地)我和你的想法一样,所以我也忍不住走过去对小男孩说:“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是捡不完的。 

  (老师举起“成百上千”这张词语卡片,生读词语。) 

  师:我想问一问我们二(1)班一共有多少孩子呀? 

  生:42人。 

  师:哦,那么多呀!能不能说“成百上千”呀! 

  生:不能。 

  师:如果把我们学校的所有班级的孩子都合起来那就可以说“上千”了。大家想想看,有那么多那么多的鱼儿被困在浅水洼里,小男孩能捡完吗? 

  生:不能。 

  师:他知道吗?可是他——(手指着大屏幕示意学生读) 

  (生激动地读着。) 

  师:多么用心的、多么可敬的小男孩呀!他明明知道浅水洼里的鱼儿是捡不完的,但他还在捡呀!说明小男孩是真的非常非常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呀!(板书:小男孩)同学们,既然浅水洼里有那么多小鱼,小男孩一个人是捡不完的,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能捡得完呢? 

  生:那个小男孩可以请其他的人也来帮忙。 

  师:是的。这真是个好方法。 

  生:请爸爸妈妈帮忙。 

  生:我一个人一天就能捡完。 

  师:你觉得小男孩一个人还是能捡完,是吧。可能开始的时候那几条鱼非常的幸运,还活着就被小男孩救起了,可后来,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 

  生:那些小鱼就会被干死。 

  师:所以,只要我们在沙滩上的人你捡、我捡,刚才那位小朋友说叫爸爸妈妈来捡,叫同学们一起来捡,就能把它们捡完了。学到现在,老师又想再次问问大家了:“浅水洼里的小鱼,谁在乎?”(指点板书) 

  生:小男孩在乎。 

  师:是的。除了小男孩,还有谁在乎吗? 

  生:没有了。 

  师:(手指板书)小鱼在乎吗? 

  生:在乎。 

  师:你在乎吗?(手指学生) 

  生:在乎。 

  师:我呢? 

  生:在乎。 

  师:看来,所有爱小鱼的人都在乎。(板书:……在乎) 

  (三)拓展升华。 

  师:是啊,生命只有一次。当我们看到小鸟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时候,(放课件)当我们看到藤儿在奋力往上爬的时候,当我们看到笋芽儿不知不觉地拱出了地面(放课件)当我们看到花儿不知不觉地开放了(放课件)我们会充分感受到无论是人,还是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都是有生命的。我们的世界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的生命,才变得生机勃勃,五彩缤纷。最后,送小朋友们一首诗,这是老师读完这课课文后自己写的。 

  (播放音乐:教师饱含感情朗读诗歌) 

  每天清晨,当我们听到小鸟在歌唱,那有多好; 

  每到河边,当我们看到小鱼在游戏,那有多好; 

  每到之处,鲜花盛开,小草碧绿,那有多好; 

  生命只有一次, 

  小鱼在乎,小鸟在乎,花儿在乎,我也在乎。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珍惜生命吧! 

  (在音乐声中完成板书:画上两只手) 

  …… 

  [教学反思]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一对矛盾,预设是教师的预先设置,是相对静态的;生成是学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识、技能,是相对动态的。在教学中最忌把教师预先埋伏的答案,或者教师预料中的结果作为学生的生成。不过,我们虽然无法预设到一切,但总可以尽可能多的预设一切,课前精心预设,教师才能更好地调控没有把握的课,才能使课堂上出现的精彩的生成,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以上两位教师截然不同的预设很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为什么第二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更精彩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这位教师在预设时做到了“新、巧、活”三个字,从而成功地处理好了预设与生成这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 

  一、使用教材——新。 

  精心预设首先体现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这也是新课标反复强调的。叶老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必须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进行学一篇带多篇的训练,从而“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很欣赏第二位教师的做法,她在精心预设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男孩对小鱼的在乎,体会生命的珍贵,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如果不深钻教材,就会象第一位老师那样把第二段(2—6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分析小男孩扔鱼时的动作来体会小男孩救小鱼时的急切心情,这样一种常规教法,比较老套,而且这样教学,学生似乎还不能深刻理解小男孩的这一行为。可贵的是,第二位老师打破了常规,把文章的第一段(1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极度渲染,为什么她要这么处理教材呢?我想是因为第一段写成百上千条小鱼困在水洼里,生命危在旦夕,就是在这危急的情况下,小男孩挺身而出,援救那些小鱼,正是有了这种特定的情境,小男孩的行为才更让我们震惊,令我们感动。所以第二位老师对教材的大胆处理非常高明,令人耳目一新。 

  二、创设情境——巧。 

  精心预设还体现在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体验。创设的情景并不等于学生的学习情景,只有当学生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去体验了、感悟了,正如常言所说的入情入景了,我们才能称之为学习情景。如第一位老师执教的片断中,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这条小鱼,你会怎么呼救?由于学生还未能深入地理解第一段,因此还不能完全融入其中去体验,而且很快就被老师以训练为主的学习所取代。第二位老师则精心设计,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之中,如播放鱼儿以前在大海里快活生活的录像,学生兴奋地看着录像,嘴里不时发出惊叹声,接着老师一声叹息:“可是这样的生活已经慢慢地离它们远去了,它们现在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学生通过两个情境的对比体验,体会到小鱼的心情,再读“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就能读出难受的样子。再如,用课件出示浅水洼,水越变越少,音乐响起,老师动情地说:“小鱼儿,你们怎么了,你们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此时学生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鱼,师生完全融入到情景之中,一个学生在朗读“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时几乎是沙哑着喉咙,红着眼睛读的。 

  三、即兴预设——活。 

  课堂教学同时也是一个富有变化的动态生成系统,是一个不断前进发展的环境。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随着学生生成状态的不同,教师要启动课堂教学机智,及时进行即兴预设抓住来自现场生成的动态资源,使课堂大放异彩。在片断一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拾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一句时,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我觉得小男孩的这个方法不好!他这样是拾不完的。这本是一个可使课堂绚丽多姿的亮点,可惜老师先是一愣,若有所思,随后不加理睬,仍顺着预先设计的教学继续下去,因而失去了一个大好的机会,其实学生的这个想法对于课文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它内涵丰富,直接关系到课文主旨的揭示:小男孩的这个方法的确不太好,不但自己累,效果也不大好,但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恰好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为小男孩很在乎那些小鱼,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虽然自己一条条地扔,的确累,但是为了尽快救那些小精灵,他已经顾不了许多了,至于学生所说的更好的方法,也正是课文要延伸拓展的,那就是让更多的人都和小男孩一起关爱生命。在片断二中老师重拾这一珍贵的教学资源,灵活调整预设思路,她先是赞许地点点头说:我和你的想法一样,我也想对小男孩说:“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是拾不完的。”接着她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成百上千”的含义,用手指着大屏幕说:“他明明知道浅水洼里的鱼儿是拾不完的,但他还在一个劲儿地拾呀!”从而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从小男孩身上折射出的“对生命无限珍爱”的光芒,然后她又问学生有什么好的方法才能拾得完呢?学生说了很多方法,教师总结说:“只要我们在沙滩上的人你捡,我捡,叫爸爸妈妈来捡,叫同学们一起来捡,就能把它们捡完了。”最后老师进一步拓展升华:“看来,所有爱小鱼的人都在乎!”正是老师这一精彩的动态生成使课堂出现了高潮,老师、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发出夺目的光芒。可见,这位老师面对着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发挥”能够来个“精彩应对”,这也恰恰是她“正在预设”或“将要预设”的结果。老师的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使课堂更加绚丽多姿。 

  比照两个案例,我感触颇深:其一,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精心预设,面向全体学生,备教材,备学生。其二,教师对于学生在学文时的即时质疑,应高度珍视,敏锐捕捉,善于利用。其三,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生机盎然。 

  [专家点评]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主体,是知识文化的创造者,是课程的开发者。”课程改革也对教师角色重新定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现实的课堂中,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方案静心与学生对话时,学生常会给我们以毫无准备的意外。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质疑,课堂上教师的处理方式有三种:一是冷处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沿着原有思路教学;二是热处理,不加分析,拿来即用,随意改变原先的教学思路;三是温处理,先是肯定其参与意识,再作冷静分析,确定应对方案,或堵或疏,或截或导,灵活调整原有的教学思路。“老师,小男孩这个方法不好!”这个想法对于课文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利用价值,它直接关系到课文主旨的揭示。可惜在案例一中,教师维持原来的思路,以冷处理方式待之。这个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被教师漠视了。在第二个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想象,表达自己的见解,释放丰富的情感,从而有效地利用了动态生成资源,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判定一种教学是不是有“法”,关键是看它有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活生生的人,只有真正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的教学,才是有“法”的教学。(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与反思 篇3

  《浅水洼里的小鱼》通过讲述一位先生和小男孩的对话,向我们勾画出一个小男孩尽力拯救那些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的感人场面。从两人的对话中,我们知道小男孩尽自己全部的力量挽救每一个小生命。小男孩的纯真、善良、对生命的珍惜,感人至深。

  在这节课中,我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都能通过阅读、理解,燃烧出思想的火花,这节课释放了孩子的情感,诵读比较到位。不足之处是在一些细小环节上如何有技巧地提问题能达到启发的效果还有待我的思索。我的教学目标就是想在引导学生们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重要。

  比如:究竟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这条也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在朗读3-6自然段时,出现次数最多的两个词就是:“在乎”,“这条”。对大海来说,这一条小鱼只是他的亿万分之一,而对于一条小鱼,生命是他的百分之百。体会“在乎”让学生感悟到不仅男孩在乎,小鱼在乎,每一个生命不论大小也同样在乎,他们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同样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乎,会有更多的生命会释放出灿烂的光彩。

  是呀,每一条都在乎!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与反思 篇4

  《浅水洼里的小鱼》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尽力拯救那些被暴风雨卷上岸来,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的感人场面。当我自己拿着教材朗读时,我被文章感动了,特别是那一句句稚嫩的“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更是使得我的心头一震。《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男孩对小鱼的在乎,体会到生命的珍贵,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那么怎么样让这些不经世事的孩子体会到这些呢?我让孩子们真正走进文本,愿意参与到救助小动物的行动中来,实现思想与思想的沟通,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让语文课堂成为具有人文趣味的乐园。

  本课教学时,我紧扣“在乎”一词,直接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小鱼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一句,引导学生感受小鱼的危险处境,感受小鱼对生的渴望后,让学生找出小男孩救小鱼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到动词的用法,体会小男孩救小鱼的辛苦,说明了小孩非常有爱心。在朗读中,让学生演一演小男孩捡鱼扔鱼的动作,在一次次的弯腰挥手中,让学生体验小男孩坚持捡鱼扔鱼的“难”。引起学生的好奇,小男孩这样做谁在乎呢?最后进行3—6自然段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表演体会小男孩捡鱼、扔鱼的辛苦,并有意识的“采访”,引导学生揣摩小男孩的心理,这一个个环节的教学,我引领着孩子深入文本,进入文本角色,让孩子与孩子们交流,让孩子与文中的角色交流,和谐、轻松地营造了一个多方位交流的平台,使合作学习更加地愉悦,使孩子们更加地积极主动。

  最后,在学生读悟了小男孩在乎浅水洼里的每一条小鱼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句式进行填空练习:这条____,这条也___!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所有的小鱼_____。学生借助这一练习形式,开动思维,展开想象。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与反思 篇5

  《浅水洼里的小鱼》课文内容平实自然,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但感人至深,发人深省。小男海的行动令人肃然起敬。通过语言和动作反映了人物心理和品质。在设计时,我着重在美美的言语和浓浓的情感二方面给学生打下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首先要有语文味,这就是要给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技能技巧,语文课程究竟干什么?教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本能,重点是学习动态言语的技能技巧,扎扎实实地让学生理解语言、品尝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言规律。给学生美美的言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识字,服务言语。如编儿歌识字、猜字谜,搞识字竞赛,抓规律识字等等。字义是识字的中心环节,在设计中,对“在乎”一词的理解,先让学生读读说说议议,充分理解了小男孩这样说这样做的原因后,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这是小男孩对自己的在乎,对自己的爱。“过不了多久”的理解也是注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进行教学,同时注重复习巩固,减少遗忘,抓好书写,力求美观。只有抓好识字教学,学生掌握言语才有一定的基础。

  2、抓想象,还原言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地整合课程资源,通过角色互换,把自己当作浅水洼里的一条小鱼,平等对话。想象小男孩在捡鱼、扔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想象自己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心情?会想些什么?被救后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引导学生透过感受结合文字进行大胆想象,并用个性的言语外化出来。

  3、抓多读,丰富言语。语文课要有琅琅的书声,古人把学习称为“读书”、“念书”,实在是抓住了语言学习的关键,只有“熟读”,才能“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是古人读书的经验之谈,至今仍有着一定的意义。语文课不能没有琅琅的书声,应该以读为主,通过读来解决语感的问题,通过读,读出我们想要讲的东西,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品评感悟及体味领会语言文字之美,用心灵和作者直接对话。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音、意外之境。在本课中,我紧紧抓住小男孩言行的句子,做到读从整体入手,有层次,读出个性化,读的形式多,角度多,最终使学生言语得到丰富,言语能力得到发展。

  小男孩善良、执着、可亲可敬的形象,走进孩子的心中,让他们去感悟、去思索。当然,教师的情感投入是至关重要的。请看设计:

  1、创设情景,铺垫情感。

  师导入:小朋友,哗哗涨潮了,小鱼儿随着海浪妈妈向着海滩跑,前面有很多小坑,躲在里面捉迷藏吧,“石头剪子布”大家玩得真高兴。退潮了,都记了回家,伸出脑袋找妈妈,呀,不好了,妈妈不见了,小鱼落在水洼里。情景的创设激发起学生对被困小鱼的担心,为下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铺垫,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动力。

  2、想象补白,强化情感

  这是情理交融的训练,它不仅包含着能力的训练、理性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它直接指向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使情感的浪潮得到更大的推动。它和情景创设相得益彰,使明理悟情交融,是感情朗读真情激荡。看下面的设计:

  现在大家就是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你们的心情怎样?(担心、着急、伤心等)不同的心情读出不同的感受。

  下面的沙子要吸,上面的太阳要蒸,本来就只有一点点的水,很快就要干了!时间紧迫,情况危急,这危难时刻,小鱼们,你们在想些什么呢?

  现在你就是那条被男孩救起,送回大海的幸运的小鱼,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通过几次想象补白,学生与小鱼的情感已融为一体,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强化感受,使学生对文本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产生共鸣,在共鸣中入情,在共鸣中动情,在共鸣中生情。

  3、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在学生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小鸟受了伤、顽皮的小兔子撞伤了自己的脚等,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爱心的机会,最后教师小结要保护动物、植物,送给学生一句话:“珍爱动物,就是珍爱我们人类自己。”这样又一次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使他们从小树立要保护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与反思 篇6

  这篇课文中小男孩的举动很令人感动,那么怎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深深体会到小男孩的感人之处呢?

  首先,我直接出示课题,让学生读课题设疑,结果学生读了以后,主要提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浅水洼?小鱼是怎么跑到浅水洼里的?浅水洼里的小鱼怎么了?所以自然地就引着学生开始看图了解浅水洼,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这三个问题,那么在理解时引着学生将自己的心情读出来,第三个问题在第一段学生已找出内容,小鱼太可怜了,那么如果你见到这个情景你会做什么呢?是看着它死掉?还是趁机全逮回家吃了它?

  在学生还未回答之时,让学生读下文,看你又了解到了什么,接着学生就开始读二到六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有很多学生就说那个小男孩做得很感人,那么他感人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再说,在说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学生读好,把感人读出来。

  再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小组练习分角色读,接着找几组同学来表演,在表演中,发现学生的表演读能力需进一步培养,叫了三个小组有两个小组都是读得虽很好,但与动作等一结合就乱了阵脚。

  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乡说说自己家乡的小动物,并说说自己怎么保护他,在这里我有个地方很困惑,很多学生学了这一课都说以后自己要保护小鱼,坚决不让自己的亲人再钓鱼,更有的同学还要保护小鸡、小狗之类的,看到他这样认识,真有点不知所措,劝也不是,但也有点过不去,这该怎么处理呢?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与反思 篇7

  匆忙的选课,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一次又一次地看课堂实录,细细地琢磨文中的每一句话,似乎到处都是训练点,当第一次把所有的闪光点聚在一堂课时,如自己所料一堂课40分钟根本就不够用,于是又进行了精挑细选。在其他班试了三次课,教案、课件修改了三四次,每一次都要忍痛割爱,最后终于在刘宪华老师发的课件和教案的指导下确立了本次的教学过程,又在薛娟老师的帮助下梳理了教学流程,特别是过渡语的设计。当讲课的前一天晚上,我对着孩子和她爸完整地试讲了一遍后,看看时间还有5分钟的空余时,我悬着的心终于放松了一点点。如果每一堂课都像讲公开课一样精心的备课,课堂效率一定会提高的很快,但这需要更充裕的备课时间。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以文带文。我重点抓住小男孩救鱼的动作描写,让学生读、圈、悟,以体会小男孩的在乎以及爱护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然后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带文学习,以加深爱护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想法固然好,但是课堂上却状况连连,听写念词和课件不对照,中间的预设“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句话,想着学生找不到,最后我补充给学生,结果课堂上学生说了出来,但和我设计的顺序不一样,于是只能进行临时的课件放映调整,使我的心情又紧张了几分。接下来的补充填空,“这条__________,

  这条也________,还有这一条,这一条……所有的小鱼____________。”学生被我的紧张所感染,也没有发挥好,有点冷场了,看着时间所剩无几,我心急如焚,却无所适从。结果课堂上我变得语无伦次,啰嗦繁杂,造成了严重的拖堂。下课了我的心情仍然久久无法平复。所以我在微信中感慨:课前紧张,课中口干,课后忐忑。

  经历了这次课堂的历练,优点有:

  1、对学生进行了阅读方法的引导,画句子、圈词语、感情读句子,并把方法及时在以文带文中进行运用。

  2、加强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我觉得用重读词语、去词师生对读的方法,学生读书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3、学生能以诗的形式谈感受是我没有想到的,可见只要学生能深刻体悟文本的情感,便能自然而然出人意料的流露出来。

  但更多地暴露了缺点:

  1、缺乏课堂机制。心理素质太差,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足,这一切,究其原因是因为囊中羞涩,需要加强学习,而读书、博览群书是最好的学习。

  2、在课堂设计上还不够大刀阔斧,比如课堂上的“一边……一边……”在本课可以不用练习,因为学生基本上都已掌握。今后要紧扣教学重难点,对教学过程删繁就简,一课学生有一得就行了。

  3、在备课时要充分备学情,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总之,我觉得每个人的课都应有自己的特色,只要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活动中学习,去领悟知识的真谛,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课。一句话,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与反思 篇8

  课上,通过课件演示“蒸”字由黑变成红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字义,为什么沙滩上有火?感受小鱼此时的情感。

  在课上我准备了几只小鱼模型,让学生上来体验救小鱼的过程,弯腰,捧起,送回大海(贴在黑板上)学生重复了五次。让他谈感受。(学生说有些累)通过创设此情境,让学生体会这个动作小男孩,要重复上百次,上千次……让学生从做中感受小男孩执着的精神,善良的品质。

  2、想象补白,强化情感

  想象直接指向学生的内心世界,并推动着情感。

  现在大家就是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你们的心情怎样?(担心、着急、伤心等)不同的心情读出不同的感受。

  下面的沙子要吸,上面的太阳要蒸,本来就只有一点点的水,很快就要干了!小鱼就要干死了。时间紧迫,情况危急,这危难时刻,小鱼们,你们在想些什么呢?

  现在你就是那条被男孩救起,送回大海的幸运的小鱼,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通过几次想象补白,学生与小鱼的情感已融为一体,体验角色的

  心理活动,强化感受,从而产生共鸣,在共鸣中入情,在共鸣中动情,在共鸣中生情。

  3、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在学生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小鸟受了伤、顽皮的小兔子撞伤了自己的脚等,你会怎么说,怎么做?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爱心的机会,最后教师小结要保护动物、植物,送给学生一句话:“珍爱动物,就是珍爱我们人类自己。”这样又一次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使他们从小树立要保护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与反思 篇9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反思

  让语文课堂成为人文关怀的天堂——执教28《浅水洼里的小鱼》反思

  雷丽珠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感觉、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沟通,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才能让语文课堂成为人文关怀的天堂。

  11月26日西北片的教研活动中,通过执教28、〈浅水洼里的小鱼〉后,我深深地感悟到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应该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开放、自主的学习时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哈姆雷特”都不尽相同,因为每一个读者都给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赋予独特的情感色彩。同样,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体验,学生们也是不尽相同的。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围绕两处重点句(1)“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2) “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让学生初读、细读、精读、品读,并采用多种方式,如小组读、自由读、指名读、示范读等,让学生逐层深入地体会文章,品析语言,达到个人的情感与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于是学生悟出第一句要读出鱼多,就得把“也许”和“甚至”读得重一些,后半句又要比前半句稍强调一些。第二句的朗读更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孩子说:“想到小鱼就快要死了,我心情很难过,我想怀着难过的心情读。”有的学生说:“被海浪抛弃在浅水洼里的小鱼,现在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它多可怜呀!我想读出可怜的语气。”还有的学生说:“想着一条条小生命就要这样消失,这是多悲伤的事,我想怀着悲伤的心情读。”……这就是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珍视这份体验,让学生富有个性化地朗读,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行为。

  二创设心灵交流的平台。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个体之间是有差别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时空,创设心灵交流的平台,让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有“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人。在教学2—6自然段时,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课件展示小男孩捡鱼、扔鱼的画面,引导学生向小男孩质疑,先把自己要提的问题告诉小组长,然后小组长代表全组同学向小男孩提问。。有的小组问:“小男孩,浅水洼里这么多鱼,你捡得完吗?”有的小组问:“你为什么要把们扔进大海,而不带回家呢?”还有的小组问:“捡不完的鱼,你为什么还不停地捡,到底谁在乎呢?”……这这个环节的教学,教师引领着孩子深入文本,进入文本角色,让孩子与孩子们交流,让孩子与文中的角色交流,和谐、轻松地营造了一个多方位交流的平台,使合作学习更加地愉悦,使孩子们更加地积极主动。

  但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遗憾,例如: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较雷同,有的小组提出的问题价值性、探讨性不大,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引导者的我没有把握好机会引导学生概括、归纳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研究,使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所降低,这跟个人的教育机智和课堂的驾驭能力有直接的关系,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三、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

  关注学生需要是语文课堂教学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在教学中要力求创设教学生机,努力实践“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2—6自然段的合作学习中,我让各小组向小男孩提问之后,让各小组自由选择解疑的方式,可通过朗读、讨论、边读边议、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课堂上反映出学生们非常乐衷,极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

  在课后实践环节的设计中,“怎样才能让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珍爱每一个生命呢?”有的学生说:“写宣传标语。”有的学生说:“做公益广告牌。”还有的学生说:“我们组成一个环保小卫队。”……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方式,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在这“人性流淌”的氛围里,相信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浅水洼里的小鱼》反思

  本课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不停的将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仍向大海。虽然是捡不完的,但他在在尽力地捡着。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时,深深的被小男孩执着的行为所感动。如何让我的学生也感动呢?我抓住 “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仍回大海。”这一句,让学生反复的朗读、体会。最后我再设置情境,一遍又一遍的引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到小男骇重复着几十次,几百次,甚至几千次做同样的一个动作,不叫累,不喊苦,一心想救小鱼的爱心让人肃然起敬。听着学生的激情朗读,我欣慰极了。这堂课的朗读尝试,让我体会到以读、悟为主线,在读中理解重点的词句和内容,使阅读真正的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反思(汇报课)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3 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天空是小鸟的家,泥土是花朵的家,大海是小鱼的家。瞧,小鱼在大海的怀抱里多快乐啊!(出示课件)

  1、看着这美丽的画面,你想说什么?

  2、小鱼们在大海的怀抱里和爸爸妈妈兄弟姐妹们一起,多么幸福!可是,有一天,大海涨潮,小鱼伴随潮水一起涌上了岸,不久,潮水退去看,有许多不幸的小鱼却留在了沙滩上的浅水洼里,变成了一条条浅水洼里的小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板书课题

  读课题,什么是浅水洼呢?

  二、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浅水洼里的水又浅又小,被困在浅水洼里的鱼,他们的命运如何呢?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枫叶宝宝,并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标出小节号。

  2、检查生字词。

  3、“在乎”什么意思?在生活中谁在乎你?

  那你们知道大海中的小鱼最在乎什么吗?

  三、体会鱼儿在乎。

  1、鱼儿离不开水,不知那些被困浅水洼里的小鱼最在乎什么呢?自由读读第1自然段,并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反馈:读懂了什么?

  (1)、小鱼多。

  出示句子: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请小朋友们读读这个句子,哪些词写出了鱼多,用“△”标出。

  指导朗读。

  (2)、小鱼可怜。

  出示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① 用不了多么,火辣辣的太阳就会当空照,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 对啊,太阳越升越高,浅水洼里的水越来越少,也越来越热,一个个活生生的小生命用不了多久都将死去,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指导朗读)

  ③ 浅水洼里的小鱼们,你们现在最在乎的是什么?

  可见被困的每一条小鱼,是多么盼望着能活着回到大海去啊!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四、感受小男孩在乎

  1、小鱼儿在乎自己能好好的活着。课文中还有谁也在乎小鱼呢?(小男孩)

  从哪里看出小男孩在乎小鱼呢?轻声读读课文第2-6自然段,并用“——”划出。

  交流:

  (1)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① 你是怎样读懂的?  

  ② 请小朋友再去读读这句子,相信你们的体会会更深刻。

  ③ 多么有爱心的小男孩啊!让我们加入这个爱心行动中去吧!请小朋友起立,边读边加上动作。

  ④ 教师即兴采访:

  a、小男孩地捡鱼,扔鱼,多累啊!你停下来休息一下吧!

  b、小男孩,你为什么那么用力扔啊?

  c、你怎么走得这么慢?

  ⑤、这看似很简单的动作,做一次、两次可能不累,但是呀做几十次、几百次,甚至几千次会——(很累),累得——

  (2)、“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①还从哪些句子读懂小男孩在乎小鱼。

  ②你是怎样体会的。

  ③小男孩明知小鱼成千上百捡不完,仍然不放弃,多可贵啊!我们一起来读读

  (3)、“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仍进大海。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①你是怎样读懂的?

  ②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以条,这一条,这一条……看出小男孩在乎每一条小鱼,每一条小鱼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③从你们的言语中,我听懂了小男孩非常在乎小鱼,是因为——

  (出示句子:这条_________,这条也_________!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所有的小鱼_________。)

  自由准备,指名说。

  ④出示句子: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正因为小鱼在乎,小男孩在乎,你在乎,我在乎,所有有爱心的人都在乎,小鱼才能重回大海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让我们为小鱼们祝福吧!(齐读这句话)让我们怀着对小男孩的崇敬,读读这句话吧!(齐读这句话)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珍爱来读读这句话:

  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五、情感升华

  其实,在大自然中不光小鱼有自己的生命,一只鸟,一朵花,一棵草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来读读这首诗,相信你对生命会有更深的感悟。

  出示小诗:一条小鱼就是一条生命,捡一条小鱼就是挽救一条生命。小男孩这样做了,我们也会这样做的。我们的双手捧起的是沉甸甸的东西,这东西是世界上最美好、最珍贵的,她的名字就叫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当我们看到鸟儿在天空自由地飞翔时,当花儿开放时,它们都是有生命的,这个世界才边的如此精彩!

  学生自由读,并谈体会。

  六、写字指导

  小朋友们,小鱼们都回家了,我们把生字宝宝“乎”也要回田字格的家了。请来说说“乎”字在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指导书写:乎

  学生独立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       28、浅水洼里的小鱼

  小鱼            在        

  小男孩          乎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反思(汇报课)

  《浅水洼里的小鱼》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尽力拯救那些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的感人场面。文章的主要写的是一位先生和小男孩的对话,从两人的对话中,我们知道小男孩明知自己这样做无济于事,但仍尽自己的力量奋力拯救小鱼。文中的这个孩子纯真、善良、感人至深,通过学文,要让学生感受到男孩的善良。我在设计时,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情感点,并努力在两者之者架设一座桥梁。

  一、以“在乎”为切入点展开教学。

  在学生学习生字后,让学生谈谈“在乎”一词怎么理解,说说在生活中谁在乎你?并谈谈大海中的小鱼最在乎什么?接着通过读悟第一自然段体会鱼儿在乎自已好好的活着,读第2—6自然段感受小男孩在乎每一条小鱼。整堂课以“在乎”为切入点,以“在乎”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过程的思路清晰,对教材的处理较到位。

  二、创设心灵交流的平台。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个体之间是有差别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时空,创设心灵交流的平台,让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有“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理解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情景时,让学生想象,用不了多么,火辣辣的太阳就会当空照,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教学2—6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表演体会小男孩捡鱼、扔鱼的辛苦,并有意识的“采访”,引导学生揣摩小男孩的心理,这一个个环节的教学,我引领着孩子深入文本,进入文本角色,让孩子与孩子们交流,让孩子与文中的角色交流,和谐、轻松地营造了一个多方位交流的平台,使合作学习更加地愉悦,使孩子们更加地积极主动。

  三、有意识地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这种语言训练中提升发展。

  在学生读悟了小男孩在乎浅水洼里的每一条小鱼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句式进行填空练习:这条_________,这条也_________!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所有的小鱼_________。学生借助这一练习形式,开动思维,展开想象。有的说:“这条想回大海!这一条也想回大海……”有的说

  :“这条想活,这一条也想活……”还有的说:“这条是个小生命,这条也是小生命……”这样的设计和教学,既达到了对课文内涵、情感的理解、体会,与作者、文中的小男孩心心相印,产生共鸣,又在此基础上,启发思维想象,发展了语言。学生由此“一举多得”。这是有效的语文学习,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语文学习。

  当然,这堂课既有亮点,也有不足之处。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情感还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诵读还不够到位。我想,怎样在课堂中帮助学生挖掘课文的情感,体会字里行间中蕴涵的真情,还需要我再度去思索吧!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与反思 篇10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人文关怀的美文,教材前两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讲“我”在海边散步时看见有许多小鱼被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扔向大海。后四段通过“我”和小男孩的对话展现了小男孩“关爱生命,关爱弱者”的感人精神。课文内容平实自然,却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主题深入人心。

  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充分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本课教学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走进文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

  设计意图:

  紧紧围绕“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这句话展开教学,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个性化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感悟文本的不同阶段,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震动,引导学生的情感逐步深化。

  课时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节,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潜心会文,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个性化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初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品重点句、重点词来挖掘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引发学生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从而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今天老师给你们送上一份礼物,你们听到了什么?听海浪声。

  2、我们仿佛来到了哪里?播放课件,理解“浅水洼”。

  3、揭题,存疑:这些浅水洼里会留下什么?出示课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带着问题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字词检查。

  3、释疑: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捡、扔)

  4、从课文中找出这句话: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捡起里面的小鱼苗,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5、齐读这句,你有什么问题吗?(板书:??)

  三、研读课文(第一节)

  1、自由读后质疑:为什么捡?为什么扔?

  2、轻声读后找一找答案。

  3、交流。

  4、再读第一节,从哪些句子看出小鱼很可怜,很危险?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5、交流。(读悟结合)

  句一: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哪个词语看出小鱼特别危险?特别可怜?你为站鱼担心、着急吗?能不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呢?)

  句二: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句三:用不了多久,浅水洼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用不了多久”会是多久?同学们,小鱼多可怜呀!火热的太阳马上就要升起,如果我,如果你,如果我们就是那浅水洼里的一条小鱼,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又会做些什么呢?)

  6、齐读第一节:让我们一起来关心关心这些小鱼吧。

  四、研读课文(第二节)

  1、出示: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2、读读,想想小男孩的哪些做法,让你特别感动?拿起笔,划一划,圈一圈,再和同学交流一下。

  3、交流:(读悟结合)

  4、创设情境:体验捡鱼的辛苦。

  5、谈捡后的感受。

  6、感悟小男孩的爱心。

  (1)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他有一颗怎样的心?

  我们通过朗读来夸夸他吧!

  (2)想像说话:小男孩听了又会怎么说?

  五、小结。

  案例反思: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本案例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充分挖掘课文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积极地和文本对话。

  一、师生平等对话,开放课堂教学。

  1、教师角色定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学习的管理者”,因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总是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教学需要我们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加强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融洽师生关系。本案例中,在研读第一节时,出示重点句: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让学生自主品读后,鼓励学生主动质疑:为什么捡?为什么扔?小男孩累了,但为什么还要捡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轻声读文找一找答案。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良好课堂氛围中自由探究、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个性和人文精神,树立起“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2、创设人文环境。

  创设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教学中,通过课件、音乐、讲述等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陶醉于人文精神之中。本案例在研读课文第二节时,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捡鱼扔鱼的辛苦。在情境的渲染中,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下,通过学习体验,使学生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与反思 篇11

  《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文中小男孩保护动物、关爱生命的举动读来很令人感动。作为第一课时,我将重点还是确立在识字写字与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上。整体来说,我觉得本课的教学有以下成功之处: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在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出了家的概念,“蓝天是白云的家,大树是小鸟的家”,并配之以图片,鲜明的色彩让学生们感受到有家的快乐。“那小鱼的家在哪儿呢?”自然引出鱼儿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生活的场景。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浪却将小鱼儿冲上了沙滩,困在浅水洼里不能动弹,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小鱼儿会怎么样呢?由此自然导入课文,让好奇心驱使孩子们主动对课文进行阅读。

  二、随文识字,扫清障碍

  在读文之前,我先把“扔”这个字出示了出来,因为这是前一课的生字,学生们还没学呢!认读正音之后再出示了“捡”,让孩子们做做动作,进一步加深对字义的了解,从而发现它们是一对反义词。接下来就要对课文进行初读了,我提出了具体要求,让孩子们自由读两遍,自读完后,我想知道学生们到底读得怎样,所以就开始指名分段读了。在学生读文的过程中,相机正音,对于段中出现的要会认的生字逐个想办法让同学们分清生字的音、形、意,将生字教学寓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识记。因为这一课当中有几个生字字形较复杂,不好识记,比如:蒸、死、继等等,而且读音需要特别的注意,如果集中认读,估计学生一口气要记住这么多的字有点儿困难,可能会出现认了这个忘了那个的情况,分散识字能够有效化解难点,在读文的同时认字,认字的同时学文,而不感到困难重重。

  初读完后,此时学生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大致了解,而且将文中难读的字、词、句都一一弄通读顺了,这就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生字的教学上,我注意到了逐层深入,步步落实,比较有效地落实了这一教学任务。

  三、读中感悟,回顾生字

  当然,课文读一两遍是远远不够的,接着,我再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进行第三遍读,目的一是为了与生字多次碰面加深印象,二是为了引发出学生的情感加深感悟。在这一遍遍地朗读中,我有意出示了几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句子及词语,为了不至于单调,我设置了一系列的情景,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比如:看图理解读,想象感悟读,配乐朗读,自读自悟,个别展示读等,在读中自然引发出学生的情感,加深他们对文章的感悟。慢慢地,孩子们都走进了文本,似乎与文中的小鱼儿同呼吸,共命运,所以在朗读时可以听出来每一遍都有所不同,一遍比一遍感情强烈,情感得到了升华。

  四、回归整体,指导写字

  课文读完了,我便出示了文中的几个重点句,将这些句子串联起来,构成文章的脉络。句子中有四个本节课要会写的字(“被”、“至”、“捡”、“乎”),由此,便又自然引入了写字环节中了。写字前,先整体认读了一遍,再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特点,有没有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让孩子们学会自主观察。让后我进行了范写,写的过程中提出生字的重点笔画,提醒大家注意。

  回想本节课,却也有很多的不足及遗憾之处,比如因时间关系我最后没有让孩子们再整体地将课文读一遍,如果能够从头至尾地再读一遍,我想效果可能会更好,这个只能放在第二课时再进行了;缺乏足够的教学机智,比如有个词“甚至”,学生特别容易读成后鼻音,以至于我越强调学生越容易出错,其实在这时我可以考虑发动同学之间的力量,让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纠一纠,这样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留给学生写字的时间太少,因为时间不充分了,所以我最后只让他们将生字在书上进行了描红,而《语文课程标准》中却提出每节课至少要留十分钟的写字时间,这一点儿,我还有待加强改进,注意在时间上的把握。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变化的动态生成系统,是一个不断前进发展的环境,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学生生成状态的不同,教师怎样启动课堂教学机智,及时进行即兴预设抓住来自现场生成的动态资源,使课堂大放异彩,还有待我探索。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够逐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地进行学习,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努力使之变成孩子们学习的天堂!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与反思 篇12

  [情景说明]

  《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一篇能给人带来心灵震撼的文章。成百上千条小鱼被海水送上了海滩的浅水洼里,小男孩的做法让我们震惊,小男孩身上折射出的“珍爱生命”的品质令我们感动。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男孩对小鱼的在乎,体会生命的珍贵,从而进一步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教学重点是启发学生从文本中、从想象中、从朗读中感受生命的珍贵。

  我在优质课比赛中有幸听了两节《浅水洼里的小鱼》,两位教师不但对教材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而且面对来自现场生成的动态资源——“老师,我觉得小男孩这个办法不好”(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的处理也迥然不同。第一位教师面对“意外”,避而不见,让精彩悄悄溜走;第二位教师则巧妙地运用这一珍贵资源,使课堂大放异彩!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精心预设能使教师更好地调控富有变化的动态课堂,而课堂上出现的精彩的生成又促使教师灵活地调整预设思路,课堂因此充满生机。下面我们来看看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断。

  [教学实录]

  [片断一]

  (面对“意外”,避而不见)

  师:同学们听到海浪的声音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关注小鱼的命运。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你们读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生:我们知道了浅水洼里有很多小鱼。

  师:小鱼在浅水洼里痛苦地挣扎,如果你是这条小鱼,你会怎么呼救呢?

  生:救命呀!

  生:快点来救我呀!

  师:我们来通过朗读感受小鱼的困境。

  (师引读这一段。)

  师:它们遇到小男孩,小男孩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读1-6自然段,把小男孩怎样做的画下来。

  生: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拾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师:你们能不能一边读,一边像小男孩那样做一做?

  生:能。

  (生边读边演。)

  师: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很累。

  生:老师,我觉得小男孩的方法不好,这么多鱼,一条条的扔,扔不完的!

  师(一愣,若有所思):是吗?

  师:谁能再把这句话读一读,体会他的心情?请你坐下来再想一想。

  (生一脸困惑,不情愿地坐下来……)

  [片断二]

  (巧妙运用这一资源,灵活调整教学思路)

  (一)体会“鱼儿在乎”。

  师:请大家看屏幕(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但是先去掉了小男孩图样,不加音乐)谁来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浅水洼里有许多鱼。

  师:是呀,(教师指点大屏幕)在一望无际的沙滩上有许许多多的浅水洼,浅水洼里有鱼呢。课文是怎么介绍这浅水洼里的小鱼的呢?让我们自己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生: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师:我刚才就在观察大家,发现同学们读着读着,有的皱起了眉头,有的好像在想什么。请问浅水洼里的小鱼怎么了?

  生:被困在水洼里了。

  师:是呀,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此时,它们会想起谁呢?

  生:大海。(许多学生也同时附和着)

  师:是呀,大海就是鱼儿的家。

  生:还会想起亲人们。

  生:还会想起它们的同伴。

  师:是啊,如果它们还在大海里,它们肯定会跟它们的同伴一起快乐地游玩呢。

  生:还有它们的爸爸妈妈。

  师:是呀,想不想看看鱼儿以前在大海里快活地生活的情景呀?(播放鱼儿在大海快乐生活的录像片)

  生:兴奋地看着录像,嘴里不时发出惊叹声。

  师:刚才大家都在说:“呀,多快乐呀!真幸福呀!”可是这样的生活已经慢慢离它们远去了。它们现在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呀?

  生读: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师:我听出来了,你有点难受。

  (生齐读这一句,体会鱼儿难受的心情)

  师:更糟糕的是——

  生: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师(指点大屏幕上的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我们刚才看到这浅水洼里不是有水的吗?小鱼怎么会干死呢?

  生:水会被沙子吸干。被太阳蒸干。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字吧。(点句子中的“蒸”出示“蒸”字)谁认识?

  生:蒸。

  师:能给这个“蒸”字来找个朋友吗?

  生:蒸干、蒸死、蒸发、蒸汽

  师:是呀,大家再来看一看这个字的下面有——(课件:四点底变红)

  生:(齐)四点底。

  师:你们可知道,这四点底是从火变来的。(课件把四点底变成火)哎,沙滩上哪有火呀!

  生:太阳很热,像火一样。

  师:太阳确实是很热很热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在水洼里,温度越来越高,越来越高,(课件出示整个字慢慢地变红了。)小朋友们,你觉得这时的小鱼会感受到什么呢?

  生:热。

  师:真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走近水洼来看看。(课件出示浅水洼,水在变少)水越来越少,越来越少。(音乐想起)小鱼儿,你们怎么了,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生:它想它们的家乡。

  生:会想它的朋友。

  师:还会说什么呢?

  生:它会说我好倒霉。

  生:它会说我很后悔。

  生:我很悲伤。

  师:它们真希望——

  生:小鱼会说:“希望我能早一点回到大海。”

  师:这是小鱼此时的心声呀!它多么希望有人来救它呀!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吧!谁来读?(出示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生:(沙哑着喉咙)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师:多可怜的小鱼呀!你真能体会小鱼的心情。

  师:小鱼都会干死。它们的爸爸妈妈,它们的兄弟姐妹会想些什么呀?

  生:他们会很想念这些小鱼。

  师:是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吧。

  (生齐读。)

  师:看来,被困的每一条鱼儿,是多么盼望着能回到大海里去呀!(板书“鱼儿”)

  (二)感受“男孩在乎”。

  师:(指点板书,激动地)同学们,浅水洼里的小鱼,谁在乎呢?请大家把书本翻到132页,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到第六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并和学生一起讨论。)

  师:谁来告诉大家,还有谁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呢?

  生:小男孩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

  师:你们同意他的意思吗?

  生:同意。

  师:你们从哪儿发现小男孩是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的?

  生:因为他把小鱼扔回大海。

  师:(指点大屏幕)观察真仔细。我们也看到了,原来这位同学是从图上看出来的。小男孩在干什么?

  生:扔鱼。

  师:是呀,小男孩扔鱼的这一动作可以看出小男孩是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的。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写了小男孩在扔鱼呢?

  生: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师: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在扔鱼呢?

  生:“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师: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生: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课件出示句子)

  师:请女同学把这句话读一读。

  (女生读。男生看。)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懂两句话。)

  师:是呀,小男孩不停地捡鱼、扔鱼,看得出小男孩是很在乎这些小鱼的。我们来看看小男孩捡的鱼多吗?

  生:多。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请大家自己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生自由读。)

  生: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我倒是听出来了。

  生:最后“这一条”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

  师:小眼睛观察得真仔细呀!连躲在后面的这个省略号都被你发现了。(课件把“……”显红)哪位同学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所有的人都感觉到小男孩捡的鱼是很多很多的。

  生: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到最后一个“这一条”就嘎然而止)

  师:我听出来了,你到这儿呀,(指着大屏幕)小男孩捡的鱼就完了。

  生: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念得很重,停顿好久)再接着念。

  师:我听出来了,你比她多了一点点。我也想来试一试,看看老师有没有把这个省略号给念出来了,可以吗?(边读边用手势辅助朗读,到最后一个“这一条”有一种止扬的味道。

  (生七嘴八舌地说读出来了。)

  师:想不想像老师这样来读一读呀!大家试试看。

  (生认真练着,教师巡回指导。多种形式的练读。教师用手势帮助他们朗读,学生读出了鱼“多”的味道。)

  师:从这里看出小男孩捡的鱼多。刚才我们听到那个男小朋友还把一个词语念得很重。是哪个词语呀?

  生:是“不停”。

  师:是的,这个词语也有看出小男孩捡的鱼多。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点吗?

  生:能。他不停地捡鱼、扔鱼……(强调了“不停”)(学生掌声响起)

  师:老师感谢你。那么上面的句子呢?你能读好吗?

  生:能!

  师:那好,请所有的男同学一起来读读吧!

  (男生齐读。)

  师:是呀,小男孩捡的鱼真多!小男孩捡的鱼那么多看得出小男孩真的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

  生:我觉得小男孩的这个办法不是很好,那么多鱼他能捡得完吗?

  师:(赞许地)我和你的想法一样,所以我也忍不住走过去对小男孩说:“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是捡不完的。

  (老师举起“成百上千”这张词语卡片,生读词语。)

  师:我想问一问我们二(1)班一共有多少孩子呀?

  生:42人。

  师:哦,那么多呀!能不能说“成百上千”呀!

  生:不能。

  师:如果把我们学校的所有班级的孩子都合起来那就可以说“上千”了。大家想想看,有那么多那么多的鱼儿被困在浅水洼里,小男孩能捡完吗?

  生:不能。

  师:他知道吗?可是他——(手指着大屏幕示意学生读)

  (生激动地读着。)

  师:多么用心的、多么可敬的小男孩呀!他明明知道浅水洼里的鱼儿是捡不完的,但他还在捡呀!说明小男孩是真的非常非常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呀!(板书:小男孩)同学们,既然浅水洼里有那么多小鱼,小男孩一个人是捡不完的,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能捡得完呢?

  生:那个小男孩可以请其他的人也来帮忙。

  师:是的。这真是个好方法。

  生:请爸爸妈妈帮忙。

  生:我一个人一天就能捡完。

  师:你觉得小男孩一个人还是能捡完,是吧。可能开始的时候那几条鱼非常的幸运,还活着就被小男孩救起了,可后来,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

  生:那些小鱼就会被干死。

  师:所以,只要我们在沙滩上的人你捡、我捡,刚才那位小朋友说叫爸爸妈妈来捡,叫同学们一起来捡,就能把它们捡完了。学到现在,老师又想再次问问大家了:“浅水洼里的小鱼,谁在乎?”(指点板书)

  生:小男孩在乎。

  师:是的。除了小男孩,还有谁在乎吗?

  生:没有了。

  师:(手指板书)小鱼在乎吗?

  生:在乎。

  师:你在乎吗?(手指学生)

  生:在乎。

  师:我呢?

  生:在乎。

  师:看来,所有爱小鱼的人都在乎。(板书:……在乎)

  (三)拓展升华。

  师:是啊,生命只有一次。当我们看到小鸟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时候,(放课件)当我们看到藤儿在奋力往上爬的时候,当我们看到笋芽儿不知不觉地拱出了地面(放课件)当我们看到花儿不知不觉地开放了(放课件)我们会充分感受到无论是人,还是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都是有生命的。我们的世界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的生命,才变得生机勃勃,五彩缤纷。最后,送小朋友们一首诗,这是老师读完这课课文后自己写的。

  (播放音乐:教师饱含感情朗读诗歌)

  每天清晨,当我们听到小鸟在歌唱,那有多好;

  每到河边,当我们看到小鱼在游戏,那有多好;

  每到之处,鲜花盛开,小草碧绿,那有多好;

  生命只有一次,

  小鱼在乎,小鸟在乎,花儿在乎,我也在乎。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珍惜生命吧!

  (在音乐声中完成板书:画上两只手)

  ……

  [教学反思]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一对矛盾,预设是教师的预先设置,是相对静态的;生成是学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识、技能,是相对动态的。在教学中最忌把教师预先埋伏的答案,或者教师预料中的结果作为学生的生成。不过,我们虽然无法预设到一切,但总可以尽可能多的预设一切,课前精心预设,教师才能更好地调控没有把握的课,才能使课堂上出现的精彩的生成,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以上两位教师截然不同的预设很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为什么第二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更精彩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这位教师在预设时做到了“新、巧、活”三个字,从而成功地处理好了预设与生成这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

  一、使用教材——新。

  精心预设首先体现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这也是新课标反复强调的。叶老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必须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进行学一篇带多篇的训练,从而“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很欣赏第二位教师的做法,她在精心预设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男孩对小鱼的在乎,体会生命的珍贵,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如果不深钻教材,就会象第一位老师那样把第二段(2—6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分析小男孩扔鱼时的动作来体会小男孩救小鱼时的急切心情,这样一种常规教法,比较老套,而且这样教学,学生似乎还不能深刻理解小男孩的这一行为。可贵的是,第二位老师打破了常规,把文章的第一段(1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极度渲染,为什么她要这么处理教材呢?我想是因为第一段写成百上千条小鱼困在水洼里,生命危在旦夕,就是在这危急的情况下,小男孩挺身而出,援救那些小鱼,正是有了这种特定的情境,小男孩的行为才更让我们震惊,令我们感动。所以第二位老师对教材的大胆处理非常高明,令人耳目一新。

  二、创设情境——巧。

  精心预设还体现在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体验。创设的情景并不等于学生的学习情景,只有当学生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去体验了、感悟了,正如常言所说的入情入景了,我们才能称之为学习情景。如第一位老师执教的片断中,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这条小鱼,你会怎么呼救?由于学生还未能深入地理解第一段,因此还不能完全融入其中去体验,而且很快就被老师以训练为主的学习所取代。第二位老师则精心设计,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之中,如播放鱼儿以前在大海里快活生活的录像,学生兴奋地看着录像,嘴里不时发出惊叹声,接着老师一声叹息:“可是这样的生活已经慢慢地离它们远去了,它们现在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学生通过两个情境的对比体验,体会到小鱼的心情,再读“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就能读出难受的样子。再如,用课件出示浅水洼,水越变越少,音乐响起,老师动情地说:“小鱼儿,你们怎么了,你们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此时学生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鱼,师生完全融入到情景之中,一个学生在朗读“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时几乎是沙哑着喉咙,红着眼睛读的。

  三、即兴预设——活。

  课堂教学同时也是一个富有变化的动态生成系统,是一个不断前进发展的环境。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随着学生生成状态的不同,教师要启动课堂教学机智,及时进行即兴预设抓住来自现场生成的动态资源,使课堂大放异彩。在片断一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拾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一句时,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我觉得小男孩的这个方法不好!他这样是拾不完的。这本是一个可使课堂绚丽多姿的亮点,可惜老师先是一愣,若有所思,随后不加理睬,仍顺着预先设计的教学继续下去,因而失去了一个大好的机会,其实学生的这个想法对于课文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它内涵丰富,直接关系到课文主旨的揭示:小男孩的这个方法的确不太好,不但自己累,效果也不大好,但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恰好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为小男孩很在乎那些小鱼,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虽然自己一条条地扔,的确累,但是为了尽快救那些小精灵,他已经顾不了许多了,至于学生所说的更好的方法,也正是课文要延伸拓展的,那就是让更多的人都和小男孩一起关爱生命。在片断二中老师重拾这一珍贵的教学资源,灵活调整预设思路,她先是赞许地点点头说:我和你的想法一样,我也想对小男孩说:“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是拾不完的。”接着她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成百上千”的含义,用手指着大屏幕说:“他明明知道浅水洼里的鱼儿是拾不完的,但他还在一个劲儿地拾呀!”从而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从小男孩身上折射出的“对生命无限珍爱”的光芒,然后她又问学生有什么好的方法才能拾得完呢?学生说了很多方法,教师总结说:“只要我们在沙滩上的人你捡,我捡,叫爸爸妈妈来捡,叫同学们一起来捡,就能把它们捡完了。”最后老师进一步拓展升华:“看来,所有爱小鱼的人都在乎!”正是老师这一精彩的动态生成使课堂出现了高潮,老师、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发出夺目的光芒。可见,这位老师面对着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发挥”能够来个“精彩应对”,这也恰恰是她“正在预设”或“将要预设”的结果。老师的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使课堂更加绚丽多姿。

  比照两个案例,我感触颇深:其一,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精心预设,面向全体学生,备教材,备学生。其二,教师对于学生在学文时的即时质疑,应高度珍视,敏锐捕捉,善于利用。其三,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生机盎然。

  [专家点评]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主体,是知识文化的创造者,是课程的开发者。”课程改革也对教师角色重新定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现实的课堂中,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方案静心与学生对话时,学生常会给我们以毫无准备的意外。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质疑,课堂上教师的处理方式有三种:一是冷处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沿着原有思路教学;二是热处理,不加分析,拿来即用,随意改变原先的教学思路;三是温处理,先是肯定其参与意识,再作冷静分析,确定应对方案,或堵或疏,或截或导,灵活调整原有的教学思路。“老师,小男孩这个方法不好!”这个想法对于课文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利用价值,它直接关系到课文主旨的揭示。可惜在案例一中,教师维持原来的思路,以冷处理方式待之。这个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被教师漠视了。在第二个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想象,表达自己的见解,释放丰富的情感,从而有效地利用了动态生成资源,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判定一种教学是不是有“法”,关键是看它有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活生生的人,只有真正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的教学,才是有“法”的教学。(邹京华)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与反思 篇13

  案例:

  课文伊始,赵老师以优美的语言和画面给学生创设学习环境:

  师: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在蔚蓝的大海时,你知道海里的小鱼们在干啥?(出示课件:海底世界,但没有鱼,出现了很多词语)小鱼去哪儿了?

  生:小鱼还在睡觉呢!

  师:原来都藏到生字娃娃里了。你们会读吗?

  点评:赵老师把词语复现放在大海里,既美观有生动,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生(齐读)

  生1:读词(读得特别专心,比以前大有进步。)

  师:你很在乎这次发言,所以你读得很棒。

  点评:第一次提到在乎一词,让学生感知在乎的含义,也让这个原本学习困难的学生懂得在乎学习。

  课件放大在乎一词,学生齐读在乎三次。

  师:在家里谁在乎你?

  生1:爸爸妈妈在乎我,他们非常关心我的身体、学习,希望我什么都好。

  生2:在家里,爷爷奶奶在乎我,因为他们最疼我。

  师:在学校里谁在乎你?

  生3:老师在乎我,老师最关心我们,张老师很在意我们的学习,王老师很关心我们的身体。

  师:你们知道在大海里,谁在乎海妈妈?

  生1:小鱼儿在乎海妈妈。

  生2:海龟在乎海妈妈。

  生3:大鲨鱼在乎海妈妈。

  生4:大海里的所有动物都在乎海妈妈,因为他们生活在海妈妈的怀抱里。

  点评:通过三个具体问题:在家里谁在乎你?、在学校里谁在乎你?、在大海里,谁在乎海妈妈? 让学生对在乎的理解一步一步地深入,没有刻意的解释,没有勉强的说教。

  师:有一天晚上,一阵巨浪把小鱼送到了海滩上的潜水洼里,它们成了浅水洼里的小鱼。读课题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很担心,担心浅水洼里的小鱼怎么才能回到大海。

  生2:我很难过,难过它们的遭遇。

  ……

  反思:

  在具体环境中理解在乎,学生不知不觉中说出了在乎的含义,很在意、很关心、很疼爱等等。这是本课的亮点,老师处理的非常好。因为整篇课文围绕的就是在乎一词。正确理解在乎,把握在乎在文本中的含义和重要性,这对整堂课的学习来说,是点睛之笔,是灵魂所在。可惜的是,赵老师没有很好的利用它,只是让它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课后,我找了赵老师交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当学生说完在乎一词后,我可以这样引:是啊,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知道在乎别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是谁在乎谁呢?读过课文的小朋友肯定都知道,还不知道的小朋友,请赶快再读读。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知道谁在乎谁了,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就回到了本真,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自主的、真实的。接着说,我们知道小男孩很在乎小鱼,到底小鱼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此时,创设一个情境(课件辅助):昨天晚上,刮起了很大的台风,大海汹涌澎湃,巨浪一层一层往岸边拍打,海里的小鱼挡不住巨浪的侵袭,被它带到了沙滩上,台风过去了,海浪平静了,可是可怜的小鱼回不来了,他们被留在了沙滩的浅水洼里,成了一群浅水洼里的小鱼。这时让学生读课题,问:你此时心情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了感受,也便会产生新的体验。在这一刻,你就是这群可怜的浅水洼里的小鱼,你会说什么?相信这样的创设对文本的理解会更深刻,学生的回答也会更深入,更精彩,更真心,对接下来小男孩的举动也就会更理解,更赞同。

  最后,小男孩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学生已经进入情境之中,就像自己置身于海边捡着小鱼扔向大海,就这样不停地叨念着这一条在乎,这一条在乎,这一条在乎……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帮助小男孩捡完这浅水洼里的小鱼,让他们回到海妈妈的怀抱,重新获得自由和快乐。此时本课的主题保护动物、珍爱生命也便升华了,孩子们纯真的爱心也就可以圆满地画上。

  感悟:

  我们在乎一堂课的设计水到渠成,我们更在乎学生的学习体验水到渠成。课堂是生成性的,我们在乎充分的预设,我们更在乎把握好阅读课堂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验。语文是一门可以享受的课程,语文课堂是学生思维翱翔的殿堂,而我们老师则是引领他们翱翔的同伴,与他们同喜同悲,同游同乐,适当的时候给他们指明正确的方向。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与反思 篇14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艺术需要丰富多彩,熠熠生辉,科学则需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教课既要生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热爱文本;更要严谨——教给学生准确无误的知识。备课,是教师走进文本的第一步。教师首先要读懂课文。拿到课文后,我总是先要读上几遍,读准确字音,读通每个句子。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得更好。率先垂范,学高为师。读课文不但要读通,还要读熟,做到烂熟于心。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走进文本,把握课文的经脉,掌握课文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好多时候,一个巧妙的教学主意,往往就产生于对文本的熟悉。教师还要读懂课文。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文本是教学的材料与载体,对文本中的各个元素,理解可以有所不同。然而,凡属主流的,本质的,重要的东西必须准确把握,毫不含糊。《浅水洼里的小鱼》体现出小男孩对生命的热爱珍惜,这就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感悟理解。教师这个时候不要一味的给学生灌输你所理解的思想,要让学生自己得出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

  当贝利踢进第1000个球的时候,记者问他,这1000个球当中,哪一个踢的最精彩?贝利回答:“下一个!”其实,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对于那些优秀的教师来说,精彩的课永远是“下一课”。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在备课时,教师要不断的调整。用同一个教案去教不一样的学生,其教学效果敢是迥然不同的。课堂教学会由于教学对象,时代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往往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可谓瞬息万变,这也要求教师适时调整自己的备课。《浅水洼里的小鱼》可在最后设计一个拓展性的作业,“小鱼回到大海以后会怎么样?作者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捡小鱼扔进大海里吗?”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一段话。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语文教师要备好课,就应博闻强记,通古晓今,需有“知学”。要当一个语文教师不算太难,而要当好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实属不易。“用一生的时间来备课”是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前提!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与反思 篇15

  《浅水洼里的小鱼》反思

  这篇课文的感悟部分,即教材处理部分,我几乎完全按照作者的思路,很自然地步步导入,像这样的课文,我觉得应该这样,如涓涓流水,细细道来,很多语文课都应这样上的。我自己感觉,这节课有两处新的生成,值得我回味:一处是课始,在字词热身时,读到“在乎”一词,我问学生:在家谁在乎你呀?在学校呢?然后出现小鱼在大海里游的画面,问道:“如果把“在乎”这个词放进大海里,你又想怎么说?学生回答:小鱼在乎大海。“在乎”这个词是本课的重点,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在说话中自然地理解“在乎”的意思,为后面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多可怜的小鱼啊!它们又会遭遇怎样的命运呢?从而激起学生对小鱼的情感。另一处,课尾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小鱼形状的卡片上,对课文内容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归结;然后通过“爱的小诗”练笔,潜移默化中深化了本课的主题——珍爱生命。听着小朋友们激情的朗读,我欣慰地看到了他们那一颗颗善良的爱心,那对自然界所有生命的满腔珍爱。

  《浅水洼里的小鱼》反思

  秀城实验钧儒小学   陈金燕

  《浅水洼里的小鱼》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尽力拯救那些被暴风雨卷上岸来,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的感人场面。文章的后半部分主要写的是一位先生和小男孩的对话,从两人的对话中,我们知道小男孩明知自己这样做无济于事,但仍尽自己的力量奋力拯救小鱼。文中的这个孩子纯真、善良、感人至深,通过学文,要让学生感受到男孩的善良。语文课要富有情感,要让丰富的情感激荡于课堂。我在设计的时候就以小男孩怎样对待浅水洼里的小鱼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小男孩的善良、执着、可亲可敬的形象,要走进孩子的心中,让他们去感悟、去思索。

  这是我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的第一堂汇报课,在同年级老师的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我的这一堂汇报课。在这一堂课中,我自认为上得还可以,而且还有几个亮点之处。

  1、想象补白,深入情感。

  这是一堂第二课时的课(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

  想象直接指向学生的内心世界,并推动着情感。

  在复习第一段时:多么可怜的小鱼啊!如果你就是这条即将面临死亡的小鱼,你多么渴望……(救救我啊!我想回家,我想见到爸爸妈妈等)让学生感受小鱼当时的心情。

  看到这些重回大海的小鱼,小鱼会怎么说?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条被小男孩送回大海的小鱼,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通过几次想象补白,学生与小鱼的情感已融为一体,体验小鱼的心理活动和感受,从而产生共鸣,在共鸣中入情,动情和生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设身处地为小鱼着想,从中体会到小鱼的难受。极大的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尽情地去说,尽情地展示自我。

  2、创设情景,强化情感。

  在课上我让学生上来体验不停地捡鱼、扔鱼的过程,弯腰,捧起,扔回大海,学生重复了几十次。接着让学生谈感受。(学生说累)通过此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小男孩做这个动作,要重复成百上千次……让学生从做中感受小男孩执着的精神和小男孩的纯真、善良的品质。

  3、加强读文,以读激情。

  这篇课文情感鲜明,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对小鱼的怜惜之情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引起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为此,我在教学上,充分利用了情境的展示来体会小鱼的心情,引起孩子们对小男孩的心情的了解,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齐读、小组读、个别读、老师范读、配动作表演读等。比如在配动作演读时,先划出小男孩捡鱼的动作词,再让学生出来表演捡鱼的动作,这点做得非常好,既让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在乎,又可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缓和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老师在范读时,特别要把省略号的意思读出来,并给学生适当的评价,让学生互评,提高朗读水平,以读促理解,让学生读得声声有色,有滋有味。

  但是,毕竟我是新教师,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一对矛盾,预设是教师的预先设置,是相对静态的;生成是学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识、技能,是相对动态的。正因为,我对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所以对课堂中生成的东西不知该如何处理。

  这堂课中我的中心问题是:“小男孩是怎样对待浅水洼里的小鱼的?”按照我的设想,学生回答的应该是:“他走的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他们仍回大海。”可学生的回答却是:“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这样一来,我就只能按照学生的回答,先上这一部分,等这一部分讲完之后,再回过头来上之前我所设想的那部分,所以导致这部分讲得有点迂回,且用时过长,以致最后的生字部分时间不够,听起来有点仓促。如果我能在设计时,把问题设计得更明确些,那么这样的问题就不会出现了。课堂中随机生成的东西是不可预测的,如何处理好课堂随机,这关系着整节课的成败。

  还有我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当我出示“我会读:一条小鱼就是一个生命,捡一条小鱼就是挽救一个生命.小男孩这样做了,小女孩这样做了,我们也这样做了.那稚嫩的双手捧出的是沉甸甸的东西,这东西是世界上最纯洁\最美好\最珍贵的,它的名字就叫爱。小朋友们,让我们也加入他们的行列,行动起来吧,珍惜生命,保护动物。”让学生跟着我一起读的时候,学生的反应并不是那么的强烈,而是很轻地跟着我齐读。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与我的设想差那么多?仔细想来,其实是我的研读还不够,学生还亲身体会到小男孩对小鱼、对生命的热爱。

  从这节课的第一稿到第三稿,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同时也发现了很多的不足,在明确了目标之后,我会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通过小男孩把小鱼儿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扔向大海的故事中,可看出他不是凭着一时的好奇在玩着一种游戏,而是在执着地完成一项使命。这种举动很令人感动!课文中的小男孩却将小鱼儿看成一条生命,捡一条小鱼就是挽救了一个生命啊!那么怎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深深体会到小男孩的肃然起敬之处呢?

  首先,我把本课生字小鱼放在沙滩上,能准确读出小鱼中的生字就能游到大海中,结果学生能准确地读出来,可是“在于”轻声词读得也不够到位,我相机指导。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我让学生把读后的感受说出来,有不少学生已感受到小鱼太可怜了,我不失时机地问:“那么你是从哪句话体会到的呢?”学生在具体环境中理解 “困”,把握好“困”字在文中的含义和重要性,的确对整堂课的学习来说,是点睛之笔,是灵魂所在。小鱼没有“困”在浅水洼里,就不会让人体会到它的可怜,不会让人看到它的痛苦,不会让人产生各种感觉器官的触动,这一幅苦苦挣扎的画面正被沙滩上的小男孩看见了,也听懂了,把这一视觉一下子转换过来,让学生投入情境中,并相机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接着学生就开始读二到六自然段,说说小男孩在干什么,学生异口同声说在捡鱼、仍鱼,那个小男孩做得很感人,那么他感人在什么地方呢?在具体环境中理解"在乎",学生不知不觉中说出了在乎的含义,"很在意"、"很关心"、"很疼爱"等等。小男孩嘴里不停的叨念着:“这条小鱼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学生感读,在读的基础上,引导个别读好,展示读,再引导全班学生读好,把小男孩的“在乎”读出来。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知道谁在乎谁了,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就回到了本真,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自主的、真实的。接着,学生已经进入情境之中,就像自己置身于海边捡着小鱼扔向大海,就这样不停地叨念着"这一条在乎,这一条在乎,这一条在乎……"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帮助小男孩捡完这浅水洼里的小鱼,让他们回到海妈妈的怀抱,用心体会小男孩怎么“不停地”、“用力地”救小鱼,重新获得自由和快乐。此时本课的主题"保护动物、珍爱生命"也便升华了,孩子们纯真的爱心也就可以圆满地画上。

  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乡说说自己家乡的小动物,并说说自己怎么保护他,在这里我觉得很多学生回答大同小异,学了这一课都说以后自己要保护小动物,更有的同学还要保护小鸡、小狗之类的,坚决把它们放回大自然。

  总的来说,在我激情引导中,孩子的情感也较好地调动了起来,能够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生命!

标签: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