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块钱

佚名 29 0

5块钱

5块钱(通用14篇)

5块钱 篇1

  美国的海关里,有一批没收的脚踏车,在公告后决定拍卖拍卖会中,每次叫价的时候,总有一个十岁出头的男孩喊价,他总是以「五块钱开始出价,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脚踏车被别人用三十、四十元买去。拍卖暂停休息时,拍卖员问那小男孩为什么不出较高的价格来买。男孩说,他只有五块钱。

  拍卖会又开始了,那男孩还是给每辆脚踏车相同的价钱,然后被别人用较高的价钱买去。后来聚集的观众开始注意到那个总是首先出价的男孩,他们也开始察觉到会有什么结果。直到最后一刻,拍卖会要结束了。这时,只剩一辆最棒的脚踏车,车身光亮如新,有多种排档、十段杆式变速器、双向手煞车、速度显示器和一套夜间电动灯光装置。

  拍卖员问:「有谁出价呢?」

  这时,站在最前面,而几乎已经放弃希望的那个小男孩轻声的再说一次:「五块钱。」

  拍卖会停止唱价,只是停下来站在那里。

  这时,所有在场的人全部盯住这位小男孩,没有人出声,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喊价。直到拍卖员唱价三次后,他大声说:「这辆脚踏车卖给这位穿短裤白球鞋的小伙子!」

  此话一出,全场鼓掌。那小男孩拿出握在手中仅有的五块钱钞票,买了那辆毫无疑问是世上最漂亮的脚踏车时,他脸上流露出从未见过的灿烂笑容。

  我们的生命中,除了「胜过别人」、「压过别人」、「超越别人」之外,我们是否也同时能抱持着「不肯放弃最后一丝希望」的决心呢!

  作者看到的是小男孩的不放弃希望,我看到的却是那些最后不愿意出价的可爱的群众。一定有人想要也有能力出到五块钱以上的金额以买下那部崭新的脚踏车,可是大家却都很有默契地帮助小男孩完成他的心愿,这不就是人性可爱又温暖的一面吗?每天我开着生命的窗迎进满室的阳光,我更希望终有一天我将成为别人的太阳。

5块钱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多幕剧和单幕剧的区别

  2.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

  3.初步了解独幕剧结构严谨、矛盾集中的特点

  教学过程 

  1.了解剧情、剧中人物身份。

  2.分角色朗读剧本,了解该剧矛盾集中特点。

  3.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了解剧本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很完整过程。

  分析情节结构:

  开端:吴太太继续开幕破前的口角,成众来找杨长雄下棋。(虚写女仆打碎花瓶、赔不起,以铺盖抵押,被辞退等情节)

  发展:围绕李嫂该不该赔花瓶和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杨与吴进行正面交锋。

  高潮:第三次交锋,杨忍无可忍,打碎吴的另一只花瓶。

  结局:杨长雄无可奈何,赔偿吴三块钱国币。

  4.指导学生分析矛盾冲突的焦点,本应是女仆与女主人的冲突,如何转移到大学生与女主人的冲突并成为焦点。剧本着重描写了这个焦点,即他们之间的三次交锋,这些交锋,层次清晰,由发展到高潮, 结尾以打碎另一只花瓶解决冲突,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在矛盾冲突中,大学生杨长雄是替女仆说话,义正词严,据理力争,而女主人吴太太胡搅蛮缠,尖酸刻薄,显示了鲜明的性格特征。

  5. 总结扩展

  本剧把看似平谈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表现了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

  6.布置作业 

  1.阅读剧中反映杨长雄与吴太太冲突的部分,归纳他们之间三次交锋的焦点。

  2.找出丁西林的独幕剧《一只马蜂》或《压迫》,阅读欣赏其讽刺幽默的喜剧特点。

  附:板书设计 

  结构 人物 剧情

  开端 吴太太→自言自语 埋怨女仆

  杨长雄→坐着看书 与友下棋

  发展 吴太太    逼仆赔钱 典押铺盖

  (两次交锋) 杨长雄 不应赔钱 不应典押

  高潮 杨长雄 忍无可忍 打碎花瓶

  吴太太 争吵谩骂 不依不饶

  结局 杨长雄 握紧拳头 掏出纸币

  吴太太 一时语塞 抢过纸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剧中主要人物性格。

  2.欣赏本剧讽刺和幽默的语言。

  教学过程 

  1.让学生重温上节课归纳的杨长雄与吴太太的三次交锋,注意这两个主要人物的语言。

  2.分析剧中人物形象,找他们的语言、行动。

  大学生杨长雄敢想敢说,能言善辩,锋芒毕露。如“有花瓶的人,不会把花瓶打破,因为他没有打破的机会。动花瓶的人,擦花瓶的人,才会把它打破……娘姨有打破花瓶的机会,有打破花瓶的权利,而没有赔偿花瓶的义务。”

  如舞台说明提到“杨面白手颤,忍无可忍。忽然看到了花几上放着的花瓶,急忙地走去,抢在手中,走到吴的面前,双手将花瓶拼命的往地上一掷,花瓶粉碎。”

  这些言行都充分表现了他仗义执言,好打抱不平的性格。

  女主人吴太太从出场时的唠叨,自言自语,话语尖酸刻薄,狡辩谩骂,如“我已经看过她的包袱和她身上,她只有三毛钱……这是她的铺盖。这条巷子的对面,就是一家当铺。我请你带着她把这个铺盖拿到那家当铺去押三块钱交给我。”“你没得说了是不是?刚才你很会说话,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

  这些语言充分显示了她自私、吝啬、胡搅蛮缠的个性。

  3.赏析语言的特征

  杨长雄:发牢骚,泄不满的语言,模仿吴太太上场时说话的语调:“我的三块钱用处多得很这个年头,自来水笔,卖到六十卖块钱一支,钢笔头,两块钱一打,九毛钱一瓶墨水,一毛钱一只信封。从来没听说过!”这些话像是抱怨,实际上是对吴太太的嘲讽,充满机智和诙谐,能使观众产生会心的微笑。

  成众:语言不多,面对杨长雄的气愤则说道:“和一个女人打架?不太妙”。可是我赞成给她一个教训。当吴太太要他证实杨长雄骂人,他则说:“对不起,我在下棋,没有留心到我四周围的环境。”这些低缓、风趣的语言,则与他的沉着稳重和幽默的性格分不开的。

  4.总结、扩展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观。我们在欣赏这幕剧时,首先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动作等影响而形成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其次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动作性有时表现为人物的动作冲突,如杨长雄站了起来,好像真想动手的样子说:“这样的女人,除了拳头的教训,没有别的办法。”有时表现为人物内心的活动,如吴太太听说当铺的人给李三块钱,但不要李嫂的铺盖后,赶快把警察引走。

  5.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课后朗读人物对话。

  附:板书设计 

  人物

  语言特点

  形象特征

  女主人

  吴太太

  说话唠叨、出言不逊“……花瓶,五年前……在九江买的”,“我为什么不能多讲?”

  “我已经看过她的包袱和身上,她只有三毛钱……这是她的铺盖……对面就是当铺”

  “你没得说了是不是?刚才你很会说,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

  吝啬、自私、尖酸刻薄

  逼人太甚、缺乏同情

  泼妇骂街、胡搅蛮缠

  大学生

  杨长雄

  “有花瓶的人,不会把花瓶打碎……动花瓶擦花瓶的人,才会把它打破”(语言激愤)

  “这个年头,水笔卖到六十块钱一支,钢笔头,两块钱一打……”(表面抱怨,实则讥讽)

  “岂有此理!你把她的铺盖押了,你叫她睡什么?”

  敢想敢说、仗义直言

  模仿诉苦,嘲笑对手

  见义勇为、肋弱抑强、性格刚烈

  大学生

  成众

  “和一个女人打架?不太妙,可是我赞成给她一个教训。”

  “我在下棋,没有留心到我四周围的环境”

  沉着稳重、不乏风趣

  冷眼旁观、暗中助友

5块钱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多幕剧和单幕剧的区别

  2.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

  3.初步了解独幕剧结构严谨、矛盾集中的特点

  教学过程 

  1.了解剧情、剧中人物身份。

  2.分角色朗读剧本,了解该剧矛盾集中特点。

  3.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了解剧本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很完整过程。

  分析情节结构:

  开端:吴太太继续开幕破前的口角,成众来找杨长雄下棋。(虚写女仆打碎花瓶、赔不起,以铺盖抵押,被辞退等情节)

  发展:围绕李嫂该不该赔花瓶和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杨与吴进行正面交锋。

  高潮:第三次交锋,杨忍无可忍,打碎吴的另一只花瓶。

  结局:杨长雄无可奈何,赔偿吴。

  4.指导学生分析矛盾冲突的焦点,本应是女仆与女主人的冲突,如何转移到大学生与女主人的冲突并成为焦点。剧本着重描写了这个焦点,即他们之间的三次交锋,这些交锋,层次清晰,由发展到高潮, 结尾以打碎另一只花瓶解决冲突,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在矛盾冲突中,大学生杨长雄是替女仆说话,义正词严,据理力争,而女主人吴太太胡搅蛮缠,尖酸刻薄,显示了鲜明的性格特征。

  5. 总结扩展

  本剧把看似平谈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表现了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

  6.布置作业 

  1.阅读剧中反映杨长雄与吴太太冲突的部分,归纳他们之间三次交锋的焦点。

  2.找出丁西林的独幕剧《一只马蜂》或《压迫》,阅读欣赏其讽刺幽默的喜剧特点。

  附:板书设计 

  结构 人物 剧情

  开端 吴太太→自言自语 埋怨女仆

  杨长雄→坐着看书 与友下棋

  发展 吴太太    逼仆赔钱 典押铺盖

  (两次交锋) 杨长雄 不应赔钱 不应典押

  高潮 杨长雄 忍无可忍 打碎花瓶

  吴太太 争吵谩骂 不依不饶

  结局 杨长雄 握紧拳头 掏出纸币

  吴太太 一时语塞 抢过纸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剧中主要人物性格。

  2.欣赏本剧讽刺和幽默的语言。

  教学过程 

  1.让学生重温上节课归纳的杨长雄与吴太太的三次交锋,注意这两个主要人物的语言。

  2.分析剧中人物形象,找他们的语言、行动。

  大学生杨长雄敢想敢说,能言善辩,锋芒毕露。如“有花瓶的人,不会把花瓶打破,因为他没有打破的机会。动花瓶的人,擦花瓶的人,才会把它打破……娘姨有打破花瓶的机会,有打破花瓶的权利,而没有赔偿花瓶的义务。”

  如舞台说明提到“杨面白手颤,忍无可忍。忽然看到了花几上放着的花瓶,急忙地走去,抢在手中,走到吴的面前,双手将花瓶拼命的往地上一掷,花瓶粉碎。”

  这些言行都充分表现了他仗义执言,好打抱不平的性格。

  女主人吴太太从出场时的唠叨,自言自语,话语尖酸刻薄,狡辩谩骂,如“我已经看过她的包袱和她身上,她只有三毛钱……这是她的铺盖。这条巷子的对面,就是一家当铺。我请你带着她把这个铺盖拿到那家当铺去押三块钱交给我。”“你没得说了是不是?刚才你很会说话,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

  这些语言充分显示了她自私、吝啬、胡搅蛮缠的个性。

  3.赏析语言的特征

  杨长雄:发牢骚,泄不满的语言,模仿吴太太上场时说话的语调:“我的三块钱用处多得很这个年头,自来水笔,卖到六十卖块钱一支,钢笔头,两块钱一打,九毛钱一瓶墨水,一毛钱一只信封。从来没听说过!”这些话像是抱怨,实际上是对吴太太的嘲讽,充满机智和诙谐,能使观众产生会心的微笑。

  成众:语言不多,面对杨长雄的气愤则说道:“和一个女人打架?不太妙”。可是我赞成给她一个教训。当吴太太要他证实杨长雄骂人,他则说:“对不起,我在下棋,没有留心到我四周围的环境。”这些低缓、风趣的语言,则与他的沉着稳重和幽默的性格分不开的。

  4.总结、扩展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观。我们在欣赏这幕剧时,首先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动作等影响而形成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其次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动作性有时表现为人物的动作冲突,如杨长雄站了起来,好像真想动手的样子说:“这样的女人,除了拳头的教训,没有别的办法。”有时表现为人物内心的活动,如吴太太听说当铺的人给李三块钱,但不要李嫂的铺盖后,赶快把警察引走。

  5.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课后朗读人物对话。

  附:板书设计 

  人物

  语言特点

  形象特征

  女主人

  吴太太

  说话唠叨、出言不逊“……花瓶,五年前……在九江买的”,“我为什么不能多讲?”

  “我已经看过她的包袱和身上,她只有三毛钱……这是她的铺盖……对面就是当铺”

  “你没得说了是不是?刚才你很会说,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

  吝啬、自私、尖酸刻薄

  逼人太甚、缺乏同情

  泼妇骂街、胡搅蛮缠

  大学生

  杨长雄

  “有花瓶的人,不会把花瓶打碎……动花瓶擦花瓶的人,才会把它打破”(语言激愤)

  “这个年头,水笔卖到六十块钱一支,钢笔头,两块钱一打……”(表面抱怨,实则讥讽)

  “岂有此理!你把她的铺盖押了,你叫她睡什么?”

  敢想敢说、仗义直言

  模仿诉苦,嘲笑对手

  见义勇为、肋弱抑强、性格刚烈

  大学生

  成众

  “和一个女人打架?不太妙,可是我赞成给她一个教训。”

  “我在下棋,没有留心到我四周围的环境”

  沉着稳重、不乏风趣

  冷眼旁观、暗中助友

5块钱 篇4

  【活动过程】

  一、回忆买东西的经验

  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

  你用钱买过什么?

  游戏:(导入:今天,杨老师也要给你们钱,让你去买东西。)

  你拿了多少钱?想去买什么?

  二、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

  1、观察封面,引出故事。

  今天,有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他也想去买东西。猜猜看,他想去买什么?

  2、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观看课件,教师分段讲述故事。(1-10)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松鼠发现自己没有做梦,决定怎么办?(决定去买梦)

  (买到吗?他都去问谁买了?咱们接着听故事)

  2)观看课件,教师讲述故事。(11-14)

  小松鼠问谁买梦?他是怎么问的?大鲤鱼是怎么回答的?

  (你好,大鲤鱼!你能卖一个梦给我吗?)

  (我常常做梦,可是我没有办法卖给你,你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

  3)观看课件,教师讲述故事。(15-16)

  小松鼠问谁买梦?他是怎么说的?天鹅小姐是怎么回答的?

  (天鹅小姐,你能卖一个梦给我吗?)

  (不行吧?梦好像是不能买,也不能卖的。)

  4)观看课件,教师讲述故事。(17-18)

  小松鼠问谁买梦?小白兔是怎么回答的?

  (做梦要靠自己,你不可能用钱买到梦的!)

  5)观看课件,教师讲述故事。(19-28)

  小松鼠最后得到了一个梦,他是怎样得到的?

  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是能够有钱买到了,但也有很多东西用钱买不到的,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钱买不到的,要怎样才能得到?

  【活动目标】1、有情趣地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2、懂得“金钱并非万能的”道理。

  【活动准备】1、绘本《一块钱买一梦》和课件2、钱袋一个及各种面值的钱币

  附故事:

  一块钱买一个梦

  小松鼠住在一棵橡树上,这里的果子很多,他的日子过得很快乐。有一天,飞来了一只小红鸟,小红鸟告诉小松鼠:“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五颜六色的大孔雀。”“真的啊!会做梦真好!”小松鼠羡慕地说。

  小红鸟走后,小松鼠心想:“我今天晚上也要做一个梦!”他很早就上床睡觉了,睡得好沉、好香、好舒服。天亮了,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小松鼠醒来后,摸着头想:“我怎么没有做梦呢?”小松鼠非常地失望,想不通为什么自己没有做梦。

  小松鼠决定去向别人买一个梦。他打开钱包,拿出一块钱,高高兴兴地走出了家门,要去买一个属于自己的梦。

  小松鼠来到池塘边,遇见了大鲤鱼。小松鼠说:“你好,大鲤鱼!你能卖一个梦给我吗?”大鲤鱼从水面探出头来,奇怪地看着小松鼠。他这辈子第一次听说有人要买梦,他很客气地对小松鼠说:“我常常做梦,可是我没办法卖给你,你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说完,大鲤鱼又潜入水中游走了。

  小松鼠又遇到了天鹅,他急忙问天鹅:“天鹅小姐,你能卖艺个梦给我吗?”“不行吧?梦好像是不能买,也不能卖的。”天鹅说完话,拍拍翅膀飞上了天空。

  小松鼠买不到梦,感到很沮丧。白天过去了,夜晚来临了。小松鼠坐在床上想:“别人都会做梦,为什么我不会呢?”

  想着,想着,小松鼠累了,睡着了。突然间,他看见自己跟大鲤鱼在水底游泳,水底的世界真的很漂亮,很特别。接着,他骑在天鹅的背上,跟着天鹅飞上高高的天空,四处去旅行。

  喔喔喔公鸡叫着,天亮了。

  清晨,暖暖的阳光照在小松鼠身上,小松鼠醒了过来,心里好高兴,因为他做了一个又长又好玩的梦。

5块钱 篇5

  马田

  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应聘财务会计工作,面试时即遭到拒绝,因为她太年轻,公司需要的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女大学生却没有气馁,一再坚持。她对主考官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笔试。”主考官拗不过她,答应了她的请求。结果,她通过了笔试,由人事经理亲自复试。

  人事经理对这位女大学生颇有好感,因她的笔试成绩最好,不过,女孩的话让经理有些失望,她说自己没工作过,惟一的经验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的财务。找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做财务会计不是他们的预期,经理决定收兵:“今天就到这里,如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女孩人座位上站起来,向经理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了经理:“不管是否录取,请都给我打个电话。”经理从未见过这种竟一下呆住了。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问:“你怎么知道我不给没有录手的人打电话。”“你刚才说有消息就打,那言下之意就是没录取就不打了。”

  经理对这个年轻女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问:“如果你没录用,我打电话,你想知道些什么?”“请告诉我,在什么地方不能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在哪方面 不够好,我好改进。”“那两块钱……”女孩微笑道:“给没有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电话费。请你一定打。”经理也微笑道:“请你把两块钱收回,我不会打电话了,我现在就通知你,你被录手了。”

  就这样,女孩用两块钱敲开了机遇大门。细想起来,其实道理很清楚:一开始被拒绝,女孩仍要求参加笔试,说明她有坚毅的品格,财务是十分繁杂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她能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显示了一种诚信,这对搞财务工作尤为重要。即使不被录取,也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评价,说明好有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上进心。员工不可能 把每项工作都做得十分完美,我们可以接受失误,却不能接受员工的自满不前。女孩自掏电话费,反映出她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这更是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

  两块钱折射出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人品。而人品和素质有时比资历和经验更为重要。

  (李勇军摘自2003年第4期《八小时之外》)

  【赏析】

  于细微处见精神。

  正如作者在文章中所指出的:真正的“敲门砖”不是两块钱,而是良好的素质和人品。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生活中的细节无处不在。显然的是,我们不能再“不拘小节”,而是要向文中的这位女大学生学习,在平时的生活中自觉训练自觉培养自己的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人品。也显然的是,这不能靠一时的冲动,而是要终生如一,终生努力。

  李勇军 荐评

  通联:054100 河北沙河市二十冶医院转作文讲座 李勇军

5块钱 篇6

  5块钱成交

  教材说明

  〔解题〕

  《5块钱成交》是保尔•哈维(美国)写的一篇记叙文。文章写一个小男孩在拍卖会上用5块钱买得一辆漂亮的自行车的故事,小男孩的执著、坚定引起了人们的关爱。表现对人们同情弱者做法的赞赏。

  本文标题《5块钱成交》是“这个物品5块钱成交”的紧缩。“成交”,商业用语,指交易成功,买卖做成。“5块钱成交”,用5块钱交易成功的意思,本文指用5块钱的低价买得一辆漂亮的自行车,可见这是一次特殊的交易。

  〔结构分析〕

  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堪萨斯市警察局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拍卖会。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拍卖会竞拍的过程。文章写一个小男孩在拍卖会上特殊的表现。先写他每次都第一个报价,而且都是5块钱,最终都竞拍失败。再写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他只有5块钱。接着写他不怕失败,坚持用5块钱继续竞拍。

  第三部分(第7~15自然段),写小男孩的行为感动了主持人与参与者,在他们的帮助下,终于用5块钱买得一辆漂亮的自行车。这部分先写小男孩的行为引起人们的注意,再具体写最后一辆自行车的竞拍过程,最后写小男孩竞拍成功后他的心情及人们的祝贺与鼓励。如果说第二部分重点写小男孩的坚定、执著,那么第三部分则重点写人们对小男孩执著精神的赞扬与鼓励,体现了人们对儿童这类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关爱。

  〔语意理解〕

  “堪萨斯市警察局经常会收到各种遗失物品,这些物品往往无人认领,因此,警察局仓库里真是琳琅满目:照相机、立体声扬声器、电视机、工具箱和收音机等。这些无人认领的东西,每年进行一次拍卖。”

  这是在介绍“5块钱成交”事件的背景,也是事件的缘由。美国有些人对丢失物品不大在意,所以“往往无人认领”。时间久了,警察局便出现“仓库里琳琅满目”的景象。冒号起注释说明作用。“拍卖”,以委托寄售为业的商行当众出卖寄售的货物,由顾客竞价争购。这段话中,前句是后句的原因。

  “那个首先出价的男孩儿的表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人们预感到会有一个不平常的情况出现。”

  一句话自成一个自然段,在于突出情况的转变。“表现”,指前文写的男孩的特殊行为,即每次都第一个出价,每次都5块钱,每次都失败。引起人们注意的原因不仅在于行为不同一般,更在于小男孩永不言败,败而不馁,执著追求的劲头。“预感”,事先的感觉。与会人们关注到小男孩的特殊行为与精神,判断到拍卖继续下去,他仍会坚持先出价,仍会出5块钱,直至成功,也感觉到善良的人们不会对此事无动于衷,会支持他的,因此,一定会出现“不平常”的结果。什么样“不平常”的情况?下文作了交代。

  “拍卖员停止叫价,静静地站在那里。”“人们也静静地坐着,默不作声。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报出第二个价。大厅里静得出奇。”

  这两句描述拍卖最后一辆自行车时人们的表现。呼应了前文提到的“不平常的情况”。3句话用了3次“静”字,强调场面静得太异常。“静”,说明人们为小男孩执著、坚定而震撼、感动;“静”,表明人们内心在快速思考;“静”,预兆并期待惊人结果的出现。伴随“静”,“竞拍”也停止了,“没有人报出第二个价”,人们把最后的机会留给了小男孩,支持他成功!

  〔写作特点〕

  1.特异的行为奇特的结果。

  作者要赞扬坚定、执著的精神,却不明言,而是写一个“特异”的人做了一件“特异”的事,使他也“特异”了一次。“拍卖会”一般由商人参加,都是成年人,而本文中的小男孩只有10岁,竟然也去竞拍,岂不“特异”?他每次都最先出价,每次报价都是5块,岂不“特异”?次次失败,却总不灰心,败后再来,岂不“特异”?最后一次拍卖,尽管自行车很漂亮,但人们决不与之竞争,出现了一个“特异”的结局?作者正是在诸多的“特异”中传达出社会对儿童的关爱之心,传达出对小男孩信心坚定、执著追求品格的赞美之情。

  2.一波三折,气氛浓重。

  本文前半部分描写了竞拍的场面,十分紧张、激烈。后半部突然平静了,使人顿时感到异常,然后出现“爆炸”情况,情绪再度高潮。真是一波三折,情节复杂而动人,使主题鲜明、突出。

5块钱 篇7

  【活动目的】

  1、有情趣地谛听故事,开端明白故事内容。

  2、明白“款项并非全能的”原理。

  【活动预备】

  1、绘本《一块钱买一梦》和课件

  2、荷包一个及种种面值的货币

  【活动过程】

  一、回想买工具的履历

  —你们买过工具吗?买工具要用什么?

  —你用钱买过什么?

  游戏:(导入:本日,杨先生也要给你们钱,让你去买工具。)

  —你拿了几多钱?想去买什么?

  二、不雅察画面,明白故事变节。

  1、不雅察封面,引出故事。

  —本日,有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他也想去买工具。猜猜看,他想去买什么?

  2、谛听故事,开端明白故事内容。

  1)旁观课件,西席分段报告故事。(1-10)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松鼠发明本身没有做梦,决议怎么办?(决议去买梦)

  (买到吗?他都去问谁买了?咱们接着听故事)

  2)旁观课件,西席报告故事。(11-14)

  —小松鼠问谁买梦?他是怎么问的?大鲤鱼是怎么答复的?

  (—你好,大鲤鱼!你能卖一个梦给我吗?)

  (—我经常做梦,但是我没有措施卖给你,你照旧想想另外措施吧!)

  3)旁观课件,西席报告故事。(15-16)

  —小松鼠问谁买梦?他是怎么说的?天鹅蜜斯是怎么答复的?

  (—天鹅蜜斯,你能卖一个梦给我吗?)

  (—不可吧?梦似乎是不克不及买,也不克不及卖的。)

  4)旁观课件,西席报告故事。(17-18)

  —小松鼠问谁买梦?小白兔是怎么答复的?

  (—做梦要靠本身,你弗成能用钱买到梦的!)

  5)旁观课件,西席报告故事。(19-28)

  —小松鼠末了获得了一个梦,幼儿手工制作他是奈何获得的?

  总结:在我们的生存中有许多的工具是可以或许有钱买到了,但也有许多工具用钱买不到的,想一想,在我们生存中有哪些工具是钱买不到的,要奈何才气获得?

  附故事:一块钱买一个梦

  小松鼠住在一棵橡树上,这里的果子许多,他的日子过得很快活。有一天,飞来了一只小红鸟,小红鸟报告小松鼠:“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本身酿成了一只五颜六色的大孔雀。”“真的啊!会做梦真好!”小松鼠倾慕地说。

  小红鸟走后,小松鼠心想:“我本日晚上也要做一个梦!”他很早就上床睡觉了,睡得好沉、好喷鼻、好舒适。天亮了,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小松鼠醒来后,摸着头想:“我怎么没有做梦呢?”小松鼠异常地掉望,想欠亨为什么本身没有做梦。

  小松鼠决议去处别人买一个梦。他打开钱包,拿出一块钱,高开心兴地走出了家门,要去买一个属于本身的梦。

  小松鼠来到水池边,碰见了大鲤鱼。小松鼠说:“你好,大鲤鱼!你能卖一个梦给我吗?”大鲤鱼从水面探出面来,稀罕地看着小松鼠。他这辈子第一次传闻有人要买梦,他很虚心地对小松鼠说:“我经常做梦,但是我没措施卖给你,你照旧想想另外措施吧!”说完,大鲤鱼又潜入水中游走了。

  小松鼠又碰到了天鹅幼儿园教案,他匆匆问天鹅:“天鹅蜜斯,你能卖艺个梦给我吗?”“不可吧?梦似乎是不克不及买,也不克不及卖的。”天鹅说完话,拍拍党羽飞上了天空。

  小松鼠买不到梦,感觉很沮丧。白昼已往了,夜晚到临了。小松鼠坐在床上想:“别人都市做梦,为什么我不会呢?”

  想着,想着,小松鼠累了,睡着了。忽然间,他瞥见本身跟大鲤鱼在水底泅水,水底的天下真的很美丽,很特殊。接着,他骑在天鹅的背上,随着天鹅飞上高高的天空,到处去观光。

  喔喔喔—公鸡叫着,天亮了。

  清早,暖暖的阳光照在小松鼠身上,小松鼠醒了过来,内心好开心,由于他做了一个又长又好玩的梦。

5块钱 篇8

  人教版《语文》(必修)第四册

  三块钱国币

  丁西林

  教

  学

  目

  标认知目标1.理解独幕剧结构严谨、矛盾集中的特点。

  2.鉴赏作品幽默、诙谐、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

  能力目标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

  情感目标学会表演短小的戏剧。

  教学

  重点鉴赏作品幽默、诙谐、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

  教学

  难点学会表演短小的戏剧。

  教学

  方法品味演读法

  教学

  课时2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学

  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备  注

  导入  

  新课前面我们所学的戏剧都是多幕剧还是单幕剧?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部幽默的独幕剧——那就是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多幕剧

  知

  人

  论

  世青年时代曾留学英国,在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1920年,留学归国,之后曾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国立中央研究所所长。自幼喜欢文艺,从事业余戏剧创作,逐渐成为“五四”以来致力于喜剧创作的有影响的戏剧作家之一。其剧作数量不多,但独具风格,尤以独幕喜剧见长。他的喜剧不以滑稽为目的,而以智慧为基础,幽默与机智密切相连。其中虽不乏讽刺嘲弄的意味,担轻松俏皮的幽默远胜于辛辣尖锐的讽刺,它不是引人哄堂大笑的讽刺喜剧,而是使人产生会心的微笑的幽默喜剧。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1.丁西林(1893~1974),字巽甫,江苏泰兴人,现代戏剧家、物理学家。

  2.五四时期以《一只马蜂》《压迫》等世态喜剧而蜚声剧坛。抗战期间,创作多幕剧《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妙峰山》以及《三块钱国币》等,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心和正义感。

  3.留学英国期间曾受英国近代喜剧影响,善于从人情世态中发现喜剧因素,通过揭示生活的情趣,制造悬念,组织戏剧冲突,把看来平淡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妙趣横生。他的剧本大都结构精巧,形象生动,语言风趣幽默,受到读者和观众喜爱。其中的《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不仅技巧圆熟,而且表现了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尤为人所称道。

  解说体裁教师讲解,学生识记:

  独幕剧是全部剧情只用一幕演完的戏剧。虽篇幅较短,容量较小,情节较为简单,但要求所写事件的矛盾冲突的全过程,必须集中于同一时间、地点,即在一幕之中得到是完整、最集中、最充分的展现。

  整体感知了解剧情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内心思想性格

  《三块钱国币》写女仆李嫂不慎打碎了主人吴太太的一只花瓶,吴太太强迫她按原价赔偿三块钱国币。住在同院的大学生杨长雄极为愤慨,与吴太太发生口角。杨气急之下摔碎另一只花瓶,无可奈何地送上三块钱国币,完成全剧。

  课堂小结1.作者

  2.独幕剧3.剧情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1.2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备  注

  导入  新课以处理课后练习导入  新课。

  把

  握

  思

  路1、戏剧矛盾冲突的焦点是什么?主要写几次冲突?

  2、每次冲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剧本把大学生杨长雄与女主人吴太太的冲突作为矛盾的焦点,着力描写他们之间的三次交锋。

  2.第一次,争论的焦点是李嫂该不该赔花瓶。第二次,焦点是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这两次交锋,都是杨长雄和吴太太之间的正面交锋,是矛盾冲突的发展。第三次,由杨长雄骂吴太太是“一个无耻的泼妇”引起,杨长雄在忍无可忍时,打碎了吴太太的另一只花瓶,将剧情推向高潮。

  抓重

  点

  提

  炼

  人

  物

  形

  象精读矛盾冲突的最后一个回合

  教师分析人物:

  大学生杨长雄与女主人吴太太交锋的最后一个回合,当吴听到杨说她是“泼妇”,便不依不饶,对杨一逼、再逼、三逼,争吵,直至谩骂杨“无耻!下流!混蛋”!而杨则一忍、再忍,最后是“面白手颤,忍无可忍”,才“将花瓶拼命地往地上一掷”。当另一只花瓶打碎后,大学生杨长雄“理屈词穷,闭紧了嘴唇,握紧了拳头”,过了一会儿,才“摸出了三张纸币,送上”;而伶牙俐齿的女主人,因事出意外,只是“抢了纸币,握在手里,捏成纸团,鼓着眼,看着对方”。在这一回合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及动作、表情,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总结人物形象。

  吴太太是一个尖酸刻薄,胡搅蛮缠,得理不让人,无理揽三分的人而杨长雄则是一个仗义执言的人,他好打不平,但又不善于口角。剧本在双方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大学生杨长雄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揭露了女主人吴太太的自私和狡辩。

  拓

  展

  学

  习完成课后练习三:

  本文的幽默是诙谐的幽默,蕴含着轻松和机智。杨长雄先是发牢骚,通过对比发泄不满,对比中见幽默。接着又模仿吴太太一上场时说话的语调,好像是抱怨,实际上是对吴太太的嘲讽,充满机智和诙谐,能使观众产生会心的微笑。

  《茶馆》中的幽默是含泪的幽默,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对于王利发的不满,唐铁嘴先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让人误以为他已经去掉了不良嗜好。正当王感到惊讶时,他出人意料地紧跟着说:“我改抽‘白面儿’啦。”听到这里,观众一定会轰然大笑。而他接下来的夸耀,虽然听起来更加滑稽可笑,但同时也让人感到一种悲哀:明明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自己受到了毒害,他却偏偏拿来作为炫耀的资本,他的无知、无耻,他的奴性就不言而喻了。

  课堂小结1.语言

  2.人物形象

  表演体会戏剧让学生表演戏剧。

  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的写法,以《冲突》为题,写一部短小的独幕剧,表现一场同学之间的小矛盾,展现出不同学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教学后记:

  [1]

5块钱 篇9

  教学目的

  一、了解大学生与吴太太之间的三次交锋,弄清矛盾冲突的开端、发展和结局。

  二、通过台词和舞台说明了解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体会作者出人意料的安排剧本结构的佳妙处。

  四、品味剧本幽默的语言风格,继续培养学生比较评价的能力。

  教学设想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教学法中,可采用突破法,即举一反三法,是指以选取单元中最典范,最能完整地体现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一二篇课文为范例,教师重点进行研讨,然后指导学生在突破的基础上,模仿教师的方法自学其他课文,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又掌握到方法,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提倡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学习本课,在前两篇教读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潜能,利用这个剧本给他们一次大胆尝试和实践的机会。在教师有机的指导下,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鉴赏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并能写出有条理的鉴赏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方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表演剧本,整体感知,了解剧情及冲突。

  教学过程 

  一、表演剧本、整体感知

  在课下编排和表演剧本的基础上,把精彩片断引入课堂,让学生具体感知戏剧人物形象,领略戏剧艺术的魅力,进入自学情境。

  二、电脑提供如下背景材料 

  1.丁西林(1893—1974)现代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丁燮林,字巽甫,江苏泰兴人。1914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读理科,其间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业余从事剧本创作。作品以喜剧为主,著有《一只马蜂》《北京的空气》《三块钱国币》等。他的剧作,构思巧妙,含蓄幽默,妙趣横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

  郡副部长等职。

  2.丁西林的喜剧风格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喜剧作家,尤以独幕喜剧见长。留学英国期间曾受英国近代喜剧影响,善于从人情世态中发现喜剧因素,通过揭示生活的情趣,制造悬念,组织戏剧冲突,把看来平淡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妙趣横生。他的作品多为带有诙谐意味的趣剧,大都结构精巧,形象生动,语言风趣幽默,能在较为轻松平淡的戏剧冲突中反映社会现实,寓庄于谐,受到读者和观众喜爱。其中的《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不仅技巧圆熟,而且表现了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尤为人所称道。他的喜剧不以滑稽为目的,而以智慧为基础,幽默与机智密切相连。其中虽然不乏讽刺嘲弄的意味,但轻松俏皮的幽默远胜于辛辣尖锐的讽刺,它不是引人哄堂大笑的讽刺喜剧,而是使人产生会心的微笑的幽默喜剧。

  3.关于独幕剧

  独幕剧是19世纪后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一种戏剧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全剧在一幕之内完成,故要求所写事件的矛盾冲突的全过程,必须集中于同一时间、地点并得到最完整、最集中、最充分69体现。由于独幕剧的演出受到较为严格的肘间、剧场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它的剧情不能太繁杂,要求情节结构更加精练集中,矛盾冲突的展开也要较为迅速,人物也不宜太多。

  三、学生在背景材料的帮助下,围绕教学目标 、深入解读,质疑解疑

  1.学生自主阅读,结合目标和课后练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2.小组同学交流探讨,结合自己解疑的过程展开讨论,在吸取他人长处的基础上不断修正,补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把全组同学存在的共性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交全班同学讨论。

  四、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分别就本课的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谈本组鉴赏的结果,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修正

  1.鉴赏戏剧冲突,评价剧本结构及剧情。

  学生甲:

  全剧围绕花瓶事件展示主仆之间,大学生与女主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大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揭露了阔太太的自私和狡辩,也一定程度上讽刺了警察的趋炎附势。

  开端:吴太太继续开幕以前的口角,成众来找杨长雄下棋。

  发展:围绕李嫂该不该赔花瓶和铺盖该不该押,杨与吴正面交锋。

  高潮:第三次交锋,杨长雄忍无可忍,打碎吴太太的另一只花瓶。

  结局:杨长雄无可奈何,赔偿吴太太三块钱国币。

  学生乙:剧本结构严谨,矛盾集中,虚写女仆赔不起花瓶,赔不起,以铺盖抵押、被辞退情节,而将大学生与女主人的冲突作为矛盾的焦点,着力描写他们之间的三次交锋。第一次争论的焦点是李嫂该不该赔花瓶;第二次,焦点是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第三次是由大学生骂女主人是“一个无耻的泼妇”引起。三次交锋,层次清晰,将剧情逐次推向高潮。结尾以打碎另一只花瓶解决冲突,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学生丙:

  作者这样安排剧本的结构与冲突,能更好地展开情节,突出问题。如果只写李嫂打碎花瓶,赔不起,被辞退等,而没有杨长雄与吴太太之间的三次交锋,情节就会很单调,而且不足表现杨长雄的正义感和同情心,也无法显示吴太太的尖酸刻薄和对穷人的欺凌压迫。出人意料的结尾更是耐人寻味,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收到了传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2.通过舞台提示和情节鉴赏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学生丁:

  剧本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富于个性。舞台提示与剧本情节相乎应,惟妙惟肖地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

  吴太太:

  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诈是一条公例,她是一个例外”。可见,按常理,吴太太作为一个外省人,本应受本省人的欺诈自己也有寄人篱下之感,可是吴太太恰恰相反,她破了例。从后面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她尖酸刻薄,出言不逊,得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在与大学生的三次交锋中,她总是主动进攻,大学生则是被迫抗战。特别是当她听到大学生说她是“泼妇”时,不依不饶,争吵、谩骂,一逼、再逼、三逼,直到大学生忍无可忍,打碎花瓶,掏出国币,她才一时语塞……这是一个自私、吝啬、毫无同情心的有钱阶层的典型。

  学生戊:

  杨长雄:

  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袒护外省人是一条公例,他是一个例外”。作为抗战期间上千流离颠沛的大学生之一,遇到同是外省人的吴太太本应同病相怜,共度患难,可杨长雄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面对一个自私、吝啬,胡搅蛮缠的女人,他仗义执言,锋芒毕露,据理力争,在与吴太太的三次交锋中,他先是辩论,为李嫂鸣冤,当吴太太的矛头直接指向他时,他是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时,他只用两个动作便结束了全剧,给人留下较大的回味余地。这是一个正直、善良、富于同情心的青年的典型。

  3.结合练习三,与(茶馆)比较,鉴赏语言的不同特征:

  学生乙:

  本文和《茶馆》的语言都很幽默,富有讽刺意味,但也有不同之处。

  本文的幽默是诙谐的幽默,蕴含着轻松和机智。例(详见课后练习题)杨长雄先是发牢骚,通过对比发泄不满,对比中见幽默。接着又模仿吴太太一上场时说话的语调,好像是抱怨,实际是对吴太太的嘲讽,充满机智和诙谐,能使观众产生会心的微笑。《茶馆》中的幽默是含泪的幽默,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对于王利发的不满,(详见练习三例2)唐铁嘴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让人误以为他已经去掉了不良嗜好。正当王利发感到惊讶时,他出人意料地紧跟着说:“我改抽‘白面儿’啦。”听到这里,观众一定会哄然大笑。而他接下来的夸耀,虽然听起来更加滑稽可笑,但同时也让人感到一种悲哀:明明是帝国主义侵略,自己受了毒害,他却偏偏拿来作为炫耀的资本,他的无知、无耻,他的奴性就不言而喻了。

  四、总结归纳,理顺思维

  经过“自读——质疑——讨论——评价”,学生已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再帮助学生跳出文本的圈子,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维过程,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论联系实际——写出有条理的鉴赏文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知识的误解与能力的运用

  结合上节课的鉴赏过程,指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分析鉴赏,抓住关键问题写出自己的评论文章。

  提示:抓住一点去评析;最好不要面面俱到,以免空泛肤浅。

  三、互相交流,分组品评

  就自己的观点和鉴赏文章在小组内交流探讨,互相吸取好的观点和看法。不断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和文章: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最后评出最佳者交给老师。

  四、成果展示

  把各组推选出来的优秀文章读给大家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

5块钱 篇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语文戏剧单元中的一篇独幕剧《三块钱国币》。

  (一)、说教材及教学重点、难点

  《三块钱国币》是戏剧单元中的一篇独幕剧,戏剧主要通过戏剧冲突反映社会现实。因此,鉴赏剧本,首先要了解剧本所展示的矛盾冲突,看看冲突是怎样造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从而完整地把握戏剧的情节。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思想性格得以突显。因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1.弄清矛盾冲突的展开。2.借助舞台说明和人物语言了解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在中国,能跨文理两域的通才并不多见。五四时期的著名学者丁西林先生,既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又是著名的剧作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剧本《三块钱国币》。

  丁西林是少见的文理通才,以介绍作者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背景介绍

  然后从解题导入背景,背景的介绍有助于学生了解剧情。

  “国币”指什么?“国币”是旧中国人们对货币的通称。

  《三块钱国币》写与1939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艰苦的时期。华北、华东、华南、华东等地大片国土被日寇侵占,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跟随机关、工厂、学校搬迁的成千上万的职员、工人、教师、学生、百姓、难民们颠沛流离,辗转拥向西南各大城市。军阀、奸商、没良心者在大后方盘剥、欺凌下层人民。作者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给我们讲述了三块钱国币的故事。

  三、熟悉剧本分角色朗读课文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不同的人物语言,反映了人物怎样不同的心理,表达了人物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含有哪些言外之意等,这些都必须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仔细揣摩。如果只是让学生坐在那儿一遍一遍地默读或朗读,就会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我觉得应该抓住戏剧文学适合表演的特征,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而且这样还能让学生通过别人的读受到感染,从而会对戏剧情节及戏剧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研讨剧本,展开讨论弄清吴杨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块钱国币》中的辩论技巧是一大亮点,在第四册书后面的写作、口语交际训练中也有“辩论”的活动设计,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堂辩论起来,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辩论中来,因此,把辩论这一环节作为重点,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弄清吴杨之间的矛盾冲突,于是把“赔”与“不赔”作为一个辩题,让学生从文本本身出发思考、归纳、总结“赔”与“不赔”的理由,这样一方面使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口语得到了训练。

  1.戏剧的矛盾冲突发生在哪两个人身上?

  明确:吴太太 杨长雄

  2.他们为什么而发生冲突?

  明确:因为一只花瓶,吴太太的女仆李嫂不小心打破了主人的一只心爱的花瓶,吴太太要求她赔偿,杨长雄认为不要赔偿,于是他们争辩起来。

  3.默读课文,思考归纳“赔”与“不赔”的理由。

  吴太太要求赔偿的理由:

  ①打破了别人的东西就应该赔,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谁不穷呢?文中开头吴太太的直白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②这只花瓶是悟太太五年前从牯岭避暑回上海的时候在九江买的,人家要二十块钱一对,她还了六块钱买下的。吴太太很喜欢这对花瓶,把它当作宝贝似的带在身边,现在一只被打破了,吴太太有多伤心啊!当然要赔了。

  ③现在别人就是出十块钱买一只也买不到啊!人家吴太太只是照原价让李嫂赔三块钱,已经是“十二分”客气了呢!

  ④当时那三块钱根本不值个钱,人家吴太太损失的可是自己的最爱啊!但是人家吴太太既然已经说出口了就不反悔,只要李嫂赔三块钱,已经是最底线了,要是连三块钱都不赔,肯定是不行的。

  杨长雄说不赔的道理。

  ①吴太太说那个年代谁不穷呢?是啊,都穷,可是穷也有区别啊!你吴太太一个用得起娘姨的人是高级的穷人,而李嫂是服侍太太的娘姨,她是一个低级的穷人,她赔不起,没钱赔。

  ②吴太太说打破了“别人”的东西要赔,可是你吴太太不是“别人”啊,李嫂是你吴太太的佣人,是与你关系密切的人,佣人替主人做事,替主人擦花瓶就有打破花瓶的机会,有打破的权利而没有赔偿的义务。

  ③你吴太太明知道李嫂身上只有三毛钱,却要人家赔你三块钱。

  4.小结:杨长雄说的也很有道理,李嫂只有三毛钱,你非让她赔三块钱,赔不起,可吴太太又想出个什么招?

  明确:当铺盖,而且还叫来了警察,法律是公正的,我们看看警察是如何评判的?

  明确:警察按吴太太的吩咐拿着李嫂的铺盖去了当铺典当。结果怎样?

  当铺的少奶奶不但没要李嫂的铺盖还人家给了李嫂三块钱。

  5. 吴太太得到了三块钱的赔偿之后,她和杨长雄二人的矛盾冲突是否就结束了呢?那戏剧情节又有何发展?

  明确:杨长雄冒出“泼妇”这个词,这下吴太太可是得理不饶人了,一逼再逼,甚至谩骂,而血气方刚的杨长雄是一忍,再忍,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最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再赔上她三块钱国币。

  6. 小结:“赔”与“不赔”的戏剧冲突,最终鹿死谁手?

  “和棋”

  7. 如何理解“和棋”?

  吴太太得到了三块钱的赔偿,但吴太太的另一只花瓶也被打碎了。杨长雄最后出了一口气,但作为一个穷学生平白地赔出三块钱。所以说双方都有赢有输:吴赢在理输在情,大学生赢在情输在理。

  五、讨论、分析人物形象。

  在弄清戏剧的矛盾冲突后,学生对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以有深刻印象,但是需结合前面的舞台说明以及人物对白来具体分析概括,以完成戏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经过一番讨论,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请大家结合前面的舞台说明以及人物对白来谈谈你对这两个主人公性格的理 解。

  吴太太 (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诈是一条公例,她是一个例外”

  杨长雄 (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袒护外省人是一条公例,他是一个例外”

  分析:舞台提示中有两个词“公例”、“例外”很显眼。这个人肯定是不会受本省人的欺负的,只有她欺负别人的份;杨长雄和吴太太同样是外省人,本来应该有同病相怜的感觉,但是他却没有袒护吴太太,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帮理不帮亲的青年,有正义感。两个人都挺能说的,特别是杨长雄无理还能辩三分,和水平不高的吴太太讲情、谈理、说势,有条有理有据,能言善辩。生:杨长雄有同情心,当听说吴太太要押李嫂的铺盖是急得从蒲团上跳起来和吴争辩,坚决反对押铺盖。相比之下吴太太就没有什么同情心了,李嫂有没有铺盖睡觉她不管。生:吴太太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泼辣、自私、吝啬。

  小结:总之,吴太太是自私吝啬无同情心,杨长雄是能言善辩有正义感。

  六、 课堂总结。

  最后的总结主要是对本剧创作风格的简单介绍。

  《三块钱国币》取材于生活小事,但以小见大,围绕 “花瓶事件”,反映出当时社会恃强凌弱、无法无理等令人难以容忍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其实,通过揭示生活情趣、组织戏剧冲突,把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小事,安排点染的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正是本剧创作的独特风格.

5块钱 篇11

  张连生

  《三块钱国币》【一】

  一、学习目的

  了解独幕剧结构严谨、矛盾集中的特点。

  欣赏作品幽默、诙谐、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

  二、学习重点

  1.了解独幕剧结构严谨、矛盾集中的特点。

  2.欣赏作品幽默、诙谐、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

  三、学习难点

  分析杨长雄这一人物形象。

  四、学习方法

  自读、鉴赏

  五、学习过程

  【一】、教师点拨―――作家作品

  丁西林(1893—1974),字巽甫,原名丁燮林,江苏泰兴人。青年时期留学英国,在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1920年,留学归国。之后曾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国立中央研究所所长。自幼喜爱文艺,从事业余戏剧创作,逐渐成为“五四”以来致力于喜剧创作的有影响的戏剧作家之一。可以说,他既是一个出色的剧作家,又是一个杰出的物理学家,“科学(物理)与艺术(戏剧)思维”相反相成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五四”时期以《一只马蜂》、《压迫》等世态喜剧而蜚声剧坛。之后曾一度沉默,在抗战热潮中,又重新提起了笔,先后发表了《三块钱国币》、《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妙峰山)(多幕剧)等喜剧作品。

  他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一位有独特风格的喜剧作家,特别是在独幕剧方面,成就突出,被誉为“独幕剧圣手”。他的创作深受英国近代喜剧(尤其是幽默喜剧)的影响,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喜剧模式,善于从人情世态中寻找喜剧因素,把英国式的基于语言技巧和行为矛盾的幽默喜剧风格,都带给了国人。其创作的出发点,往往不是社会、历史、现实中的“问题”,也不是“惩恶扬善”的伦理道德家的眼光,而是以一个喜剧家的直觉,去发掘生活中的喜剧因素,结构具有喜剧意味的戏剧。选材大多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戏剧冲突无非是恋爱、婚姻关系和特定情境下的微妙心理;而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机智和幽默,他的剧本里充满了机智、幽默的警句,是以语言自身的戏剧性来直接获取效果的。

  其中,《三块钱国币》写于1939年,显示出了剧作家善于从人物性格差异与碰撞中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喜剧性的特殊才能。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学生理清结构

  开端--吴太太继续开幕以前的口角,成众来找杨长雄下开棋

  发展--围绕李嫂该不该赔花瓶和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吴杨二人进行正面交锋

  高潮——杨忍无可忍,打碎另一只花瓶

  结局——杨无可奈何,赔偿吴三块钱国币

  与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不同,这篇课文不是多幕戏剧的节选,而是一出独幕剧,所以其结构更严谨,矛盾更集中。从课文中我们能看到戏剧冲突完整的发展过程:围绕花瓶事件,主要写了大学生杨长雄与吴太太的矛盾冲突。先是吴太太继续开幕以前的口角,朋友来找杨长雄下棋,这是开端;然后围绕李嫂该不该赔花瓶和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二人进行正面交锋,这是发展;接着是第三次交锋,杨长雄忍无可忍,打碎另一只花瓶这是高潮;最后大学生杨长雄无可奈何,赔偿吴太太三块钱国币,这是全剧的结局。戏剧结构的安排也是独具匠心,冲突发展到李嫂赔偿了三块钱国币,本可以平淡地结束,也达到了对吴太太的讽刺的效果,但作者笔锋一转,又引起了吴太太和杨长雄的新一轮冲突,让戏剧在杨长雄故意打破花瓶又赔偿三块钱国币这一高潮中结束,以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对吴太太的讽刺也更为辛辣。

  【四】作业 ;练习题2

  《三块钱国币》【二】

  一、学习目的

  了解独幕剧结构严谨、矛盾集中的特点。

  欣赏作品幽默、诙谐、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

  二、学习重点

  1.了解独幕剧结构严谨、矛盾集中的特点。

  2.欣赏作品幽默、诙谐、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

  三、学习难点

  分析杨长雄这一人物形象。

  四、学习方法

  自读、鉴赏

  五、学习过程

  【一】释疑解难

  分析杨长雄这一人物形象 剧中的杨长雄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能言善辩,见义勇为,有青年人爱管闲事的美德”,作者把这种性格强调到非常突出的程度:见义勇为,不是他的事成了他的事,替李嫂申辩几句,反倒使自己受到吴太太的攻击。起先,他与吴太太说理,但显然这种“演讲式”的说话在蛮横粗俗的吴太太面前等于是对牛弹琴。随着剧情的发展,吴太太叫警察拿了李嫂的铺盖去换三块钱赔她,杨长雄气不过,骂她“无耻的泼妇!”又恰巧被吴太太听到,于是杨长雄陷入了尴尬的喜剧情境中。由于这些喜剧情节,杨长雄性格中的正面特点就有充分发挥的可能性。最后,他“忍无可忍”,把吴太太的另一只花瓶砸掉,并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赔三块钱,不但出了气,而且粉碎了对方的攻势。他的爱管闲事的性格得到了突出的表现。这种性格是可贵的、先进的,所以可敬可爱。杨长雄这一形象,不仅以他的正义感及同情心和吴太太的自私刻薄及蛮不讲理形成子对照,而且他的性格中本身也包含了矛盾。由于缺乏斗争的经验和策略,单凭一时冲动,说不服吴太太就用打破她的第二只花瓶来出气,为了出气,赔钱也在所不惜,使自己这样一个穷学生平白无辜地赔了“三块钱——国币”,使人觉得有几分可爱又有几分可笑。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列题目

  杨 (向成)你说丢人罢?……这样的一个无耻的泼妇!

  吴 (走进,不幸的听到了对她的批评,向杨)什么?你讲什么?你骂 +人是不是?(向成)成先生,你听见的,他破口骂人……

  【略】

  吴 (血管暴胀,双手撑腰)你这怎么说!

  杨 (理屈词穷,闭紧了嘴唇,握紧了拳头,没得说。忽然灵犀一点,恢复了面色,伸手从衣袋中摸出了三张纸币,送上)三块钱——国币!

  [吴事出意外,一时想不出适合环境的言词。抢了纸币,握在手内,捏成纸团,鼓着眼,看着对方]

  成 (危险风暴渡过,得到了这一场恶斗的结论)和棋。

  [收拾棋子](幕下)

  1.这一段显示了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请选择正确的项填入括号内:

  A.凶残、狡猾 B.正直、机敏 C.诚恳、老实

  D.泼辣、蛮横 E.成熟、老练 F.中庸、胆小

  ①吴太太( ) ②杨长雄( ) ③成众( )

  2.对这段情节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是矛盾冲突的高潮,使戏剧在高潮中结束,给人以激动人心的力量。

  B.是矛盾冲突的结局,在原来的冲突之后,又产生新的矛盾,使故事发展跌宕起伏。

  C.是矛盾冲突的高潮和结局部分,在原来的冲突已解决的基础之上,又产生新的更激烈的冲突,使故事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增强了讽刺力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D.是矛盾冲突的高潮和结局部分,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答案】

  1.①D ②B ③F

  2.C(其他选项都不完整。)

  [1]

5块钱 篇1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多幕剧和单幕剧的区别

  2.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

  3.初步了解独幕剧结构严谨、矛盾集中的特点

  教学过程

  1.了解剧情、剧中人物身份。

  2.分角色朗读剧本,了解该剧矛盾集中特点。

  3.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了解剧本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很完整过程。

  分析情节结构:

  开端:吴太太继续开幕破前的口角,成众来找杨长雄下棋。(虚写女仆打碎花瓶、赔不起,以铺盖抵押,被辞退等情节)

  发展:围绕李嫂该不该赔花瓶和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杨与吴进行正面交锋。

  高潮:第三次交锋,杨忍无可忍,打碎吴的另一只花瓶。

  结局:杨长雄无可奈何,赔偿吴。

  4.指导学生分析矛盾冲突的焦点,本应是女仆与女主人的冲突,如何转移到大学生与女主人的冲突并成为焦点。剧本着重描写了这个焦点,即他们之间的三次交锋,这些交锋,层次清晰,由发展到高潮, 结尾以打碎另一只花瓶解决冲突,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在矛盾冲突中,大学生杨长雄是替女仆说话,义正词严,据理力争,而女主人吴太太胡搅蛮缠,尖酸刻薄,显示了鲜明的性格特征。

  5. 总结扩展

  本剧把看似平谈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表现了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

  6.布置作业 

  1.阅读剧中反映杨长雄与吴太太冲突的部分,归纳他们之间三次交锋的焦点。

  2.找出丁西林的独幕剧《一只马蜂》或《压迫》,阅读欣赏其讽刺幽默的喜剧特点。

  附:板书设计

  结构 人物 剧情

  开端 吴太太→自言自语 埋怨女仆

  杨长雄→坐着看书 与友下棋

  发展 吴太太    逼仆赔钱 典押铺盖

  (两次交锋) 杨长雄 不应赔钱 不应典押

  高潮 杨长雄 忍无可忍 打碎花瓶

  吴太太 争吵谩骂 不依不饶

  结局 杨长雄 握紧拳头 掏出纸币

  吴太太 一时语塞 抢过纸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剧中主要人物性格。

  2.欣赏本剧讽刺和幽默的语言。

  教学过程

  1.让学生重温上节课归纳的杨长雄与吴太太的三次交锋,注意这两个主要人物的语言。

  2.分析剧中人物形象,找他们的语言、行动。

  大学生杨长雄敢想敢说,能言善辩,锋芒毕露。如“有花瓶的人,不会把花瓶打破,因为他没有打破的机会。动花瓶的人,擦花瓶的人,才会把它打破……娘姨有打破花瓶的机会,有打破花瓶的权利,而没有赔偿花瓶的义务。”

  如舞台说明提到“杨面白手颤,忍无可忍。忽然看到了花几上放着的花瓶,急忙地走去,抢在手中,走到吴的面前,双手将花瓶拼命的往地上一掷,花瓶粉碎。”

  这些言行都充分表现了他仗义执言,好打抱不平的性格。

  女主人吴太太从出场时的唠叨,自言自语,话语尖酸刻薄,狡辩谩骂,如“我已经看过她的包袱和她身上,她只有三毛钱……这是她的铺盖。这条巷子的对面,就是一家当铺。我请你带着她把这个铺盖拿到那家当铺去押三块钱交给我。”“你没得说了是不是?刚才你很会说话,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

  这些语言充分显示了她自私、吝啬、胡搅蛮缠的个性。

  3.赏析语言的特征

  杨长雄:发牢骚,泄不满的语言,模仿吴太太上场时说话的语调:“我的三块钱用处多得很这个年头,自来水笔,卖到六十卖块钱一支,钢笔头,两块钱一打,九毛钱一瓶墨水,一毛钱一只信封。从来没听说过!”这些话像是抱怨,实际上是对吴太太的嘲讽,充满机智和诙谐,能使观众产生会心的微笑。

  成众:语言不多,面对杨长雄的气愤则说道:“和一个女人打架?不太妙”。可是我赞成给她一个教训。当吴太太要他证实杨长雄骂人,他则说:“对不起,我在下棋,没有留心到我四周围的环境。”这些低缓、风趣的语言,则与他的沉着稳重和幽默的性格分不开的。

  4.总结、扩展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观。我们在欣赏这幕剧时,首先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动作等影响而形成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其次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动作性有时表现为人物的动作冲突,如杨长雄站了起来,好像真想动手的样子说:“这样的女人,除了拳头的教训,没有别的办法。”有时表现为人物内心的活动,如吴太太听说当铺的人给李三块钱,但不要李嫂的铺盖后,赶快把警察引走。

  5.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课后朗读人物对话。

  附:板书设计

  人物

  语言特点

  形象特征

  女主人

  吴太太

  说话唠叨、出言不逊“……花瓶,五年前……在九江买的”,“我为什么不能多讲?”

  “我已经看过她的包袱和身上,她只有三毛钱……这是她的铺盖……对面就是当铺”

  “你没得说了是不是?刚才你很会说,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

  吝啬、自私、尖酸刻薄

  逼人太甚、缺乏同情

  泼妇骂街、胡搅蛮缠

  大学生

  杨长雄

  “有花瓶的人,不会把花瓶打碎……动花瓶擦花瓶的人,才会把它打破”(语言激愤)

  “这个年头,水笔卖到六十块钱一支,钢笔头,两块钱一打……”(表面抱怨,实则讥讽)

  “岂有此理!你把她的铺盖押了,你叫她睡什么?”

  敢想敢说、仗义直言

  模仿诉苦,嘲笑对手

  见义勇为、肋弱抑强、性格刚烈

  大学生

  成众

  “和一个女人打架?不太妙,可是我赞成给她一个教训。”

  “我在下棋,没有留心到我四周围的环境”

  沉着稳重、不乏风趣

  冷眼旁观、暗中助友

5块钱 篇13

  (一)、说教材及教学重点、难点

  《三块钱国币》是戏剧单元中的一篇独幕剧,戏剧主要通过戏剧冲突反映社会现实。因此,鉴赏剧本,首先要了解剧本所展示的矛盾冲突,看看冲突是怎样造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从而完整地把握戏剧的情节。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思想性格得以突显。因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1.弄清矛盾冲突的展开。2.借助舞台说明和人物语言了解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在中国,能跨文理两域的通才并不多见。五四时期的著名学者丁西林先生,既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又是著名的剧作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剧本《三块钱国币》。

  丁西林是少见的文理通才,以介绍作者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背景介绍

  然后从解题导入背景,背景的介绍有助于学生了解剧情。

  “国币”指什么?“国币”是旧中国人们对货币的通称。

  《三块钱国币》写与1939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艰苦的时期。华北、华东、华南、华东等地大片国土被日寇侵占,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跟随机关、工厂、学校搬迁的成千上万的职员、工人、教师、学生、百姓、难民们颠沛流离,辗转拥向西南各大城市。军阀、奸商、没良心者在大后方盘剥、欺凌下层人民。作者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给我们讲述了三块钱国币的故事。

  三、熟悉剧本分角色朗读课文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不同的人物语言,反映了人物怎样不同的心理,表达了人物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含有哪些言外之意等,这些都必须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仔细揣摩。如果只是让学生坐在那儿一遍一遍地默读或朗读,就会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我觉得应该抓住戏剧文学适合表演的特征,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而且这样还能让学生通过别人的读受到感染,从而会对戏剧情节及戏剧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研讨剧本,展开讨论弄清吴杨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块钱国币》中的辩论技巧是一大亮点,在第四册书后面的写作、口语交际训练中也有“辩论”的活动设计,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堂辩论起来,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辩论中来,因此,把辩论这一环节作为重点,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弄清吴杨之间的矛盾冲突,于是把“赔”与“不赔”作为一个辩题,让学生从文本本身出发思考、归纳、总结“赔”与“不赔”的理由,这样一方面使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口语得到了训练。

  1.戏剧的矛盾冲突发生在哪两个人身上?

  明确:吴太太 杨长雄

  2.他们为什么而发生冲突?

  明确:因为一只花瓶,吴太太的女仆李嫂不小心打破了主人的一只心爱的花瓶,吴太太要求她赔偿,杨长雄认为不要赔偿,于是他们争辩起来。

  3.默读课文,思考归纳“赔”与“不赔”的理由。

  吴太太要求赔偿的理由:

  ①打破了别人的东西就应该赔,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谁不穷呢?文中开头吴太太的直白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②这只花瓶是悟太太五年前从牯岭避暑回上海的时候在九江买的,人家要二十块钱一对,她还了六块钱买下的。吴太太很喜欢这对花瓶,把它当作宝贝似的带在身边,现在一只被打破了,吴太太有多伤心啊!当然要赔了。

  ③现在别人就是出十块钱买一只也买不到啊!人家吴太太只是照原价让李嫂赔三块钱,已经是“十二分”客气了呢!

  ④当时那三块钱根本不值个钱,人家吴太太损失的可是自己的最爱啊!但是人家吴太太既然已经说出口了就不反悔,只要李嫂赔三块钱,已经是最底线了,要是连三块钱都不赔,肯定是不行的。

  杨长雄说不赔的道理。

  ①吴太太说那个年代谁不穷呢?是啊,都穷,可是穷也有区别啊!你吴太太一个用得起娘姨的人是高级的穷人,而李嫂是服侍太太的娘姨,她是一个低级的穷人,她赔不起,没钱赔。

  ②吴太太说打破了“别人”的东西要赔,可是你吴太太不是“别人”啊,李嫂是你吴太太的佣人,是与你关系密切的人,佣人替主人做事,替主人擦花瓶就有打破花瓶的机会,有打破的权利而没有赔偿的义务。

  ③你吴太太明知道李嫂身上只有三毛钱,却要人家赔你三块钱。

  4.小结:杨长雄说的也很有道理,李嫂只有三毛钱,你非让她赔三块钱,赔不起,可吴太太又想出个什么招?

  明确:当铺盖,而且还叫来了警察,法律是公正的,我们看看警察是如何评判的?

  明确:警察按吴太太的吩咐拿着李嫂的铺盖去了当铺典当。结果怎样?

  当铺的少奶奶不但没要李嫂的铺盖还人家给了李嫂三块钱。

  5. 吴太太得到了三块钱的赔偿之后,她和杨长雄二人的矛盾冲突是否就结束了呢?那戏剧情节又有何发展?

  明确:杨长雄冒出“泼妇”这个词,这下吴太太可是得理不饶人了,一逼再逼,甚至谩骂,而血气方刚的杨长雄是一忍,再忍,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最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再赔上她三块钱国币。

  6. 小结:“赔”与“不赔”的戏剧冲突,最终鹿死谁手?

  “和棋”

  7. 如何理解“和棋”?

  吴太太得到了三块钱的赔偿,但吴太太的另一只花瓶也被打碎了。杨长雄最后出了一口气,但作为一个穷学生平白地赔出三块钱。所以说双方都有赢有输:吴赢在理输在情,大学生赢在情输在理。

  五、讨论、分析人物形象。

  在弄清戏剧的矛盾冲突后,学生对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以有深刻印象,但是需结合前面的舞台说明以及人物对白来具体分析概括,以完成戏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经过一番讨论,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请大家结合前面的舞台说明以及人物对白来谈谈你对这两个主人公性格的理 解。

  吴太太 (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诈是一条公例,她是一个例外”

  杨长雄 (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袒护外省人是一条公例,他是一个例外”

  分析:舞台提示中有两个词“公例”、“例外”很显眼。这个人肯定是不会受本省人的欺负的,只有她欺负别人的份;杨长雄和吴太太同样是外省人,本来应该有同病相怜的感觉,但是他却没有袒护吴太太,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帮理不帮亲的青年,有正义感。两个人都挺能说的,特别是杨长雄无理还能辩三分,和水平不高的吴太太讲情、谈理、说势,有条有理有据,能言善辩。生:杨长雄有同情心,当听说吴太太要押李嫂的铺盖是急得从蒲团上跳起来和吴争辩,坚决反对押铺盖。相比之下吴太太就没有什么同情心了,李嫂有没有铺盖睡觉她不管。生:吴太太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泼辣、自私、吝啬。

  小结:总之,吴太太是自私吝啬无同情心,杨长雄是能言善辩有正义感。

  六、 课堂总结。

  最后的总结主要是对本剧创作风格的简单介绍。

  《三块钱国币》取材于生活小事,但以小见大,围绕 “花瓶事件”,反映出当时社会恃强凌弱、无法无理等令人难以容忍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其实,通过揭示生活情趣、组织戏剧冲突,把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小事,安排点染的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正是本剧创作的独特风格。

5块钱 篇1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多幕剧和单幕剧的区别

  2.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

  3.初步了解独幕剧结构严谨、矛盾集中的特点

  教学过程

  1.了解剧情、剧中人物身份。

  2.分角色朗读剧本,了解该剧矛盾集中特点。

  3.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了解剧本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很完整过程。

  分析情节结构:

  开端:吴太太继续开幕破前的口角,成众来找杨长雄下棋。(虚写女仆打碎花瓶、赔不起,以铺盖抵押,被辞退等情节)

  发展:围绕李嫂该不该赔花瓶和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杨与吴进行正面交锋。

  高潮:第三次交锋,杨忍无可忍,打碎吴的另一只花瓶。

  结局:杨长雄无可奈何,赔偿吴。

  4.指导学生分析矛盾冲突的焦点,本应是女仆与女主人的冲突,如何转移到大学生与女主人的冲突并成为焦点。剧本着重描写了这个焦点,即他们之间的三次交锋,这些交锋,层次清晰,由发展到高潮, 结尾以打碎另一只花瓶解决冲突,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在矛盾冲突中,大学生杨长雄是替女仆说话,义正词严,据理力争,而女主人吴太太胡搅蛮缠,尖酸刻薄,显示了鲜明的性格特征。

  5. 总结扩展

  本剧把看似平谈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表现了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

  6.布置作业 

  1.阅读剧中反映杨长雄与吴太太冲突的部分,归纳他们之间三次交锋的焦点。

  2.找出丁西林的独幕剧《一只马蜂》或《压迫》,阅读欣赏其讽刺幽默的喜剧特点。

  附:板书设计

  结构 人物 剧情

  开端 吴太太→自言自语 埋怨女仆

  杨长雄→坐着看书 与友下棋

  发展 吴太太    逼仆赔钱 典押铺盖

  (两次交锋) 杨长雄 不应赔钱 不应典押

  高潮 杨长雄 忍无可忍 打碎花瓶

  吴太太 争吵谩骂 不依不饶

  结局 杨长雄 握紧拳头 掏出纸币

  吴太太 一时语塞 抢过纸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剧中主要人物性格。

  2.欣赏本剧讽刺和幽默的语言。

  教学过程

  1.让学生重温上节课归纳的杨长雄与吴太太的三次交锋,注意这两个主要人物的语言。

  2.分析剧中人物形象,找他们的语言、行动。

  大学生杨长雄敢想敢说,能言善辩,锋芒毕露。如“有花瓶的人,不会把花瓶打破,因为他没有打破的机会。动花瓶的人,擦花瓶的人,才会把它打破……娘姨有打破花瓶的机会,有打破花瓶的权利,而没有赔偿花瓶的义务。”

  如舞台说明提到“杨面白手颤,忍无可忍。忽然看到了花几上放着的花瓶,急忙地走去,抢在手中,走到吴的面前,双手将花瓶拼命的往地上一掷,花瓶粉碎。”

  这些言行都充分表现了他仗义执言,好打抱不平的性格。

  女主人吴太太从出场时的唠叨,自言自语,话语尖酸刻薄,狡辩谩骂,如“我已经看过她的包袱和她身上,她只有三毛钱……这是她的铺盖。这条巷子的对面,就是一家当铺。我请你带着她把这个铺盖拿到那家当铺去押三块钱交给我。”“你没得说了是不是?刚才你很会说话,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

  这些语言充分显示了她自私、吝啬、胡搅蛮缠的个性。

  3.赏析语言的特征

  杨长雄:发牢骚,泄不满的语言,模仿吴太太上场时说话的语调:“我的三块钱用处多得很这个年头,自来水笔,卖到六十卖块钱一支,钢笔头,两块钱一打,九毛钱一瓶墨水,一毛钱一只信封。从来没听说过!”这些话像是抱怨,实际上是对吴太太的嘲讽,充满机智和诙谐,能使观众产生会心的微笑。

  成众:语言不多,面对杨长雄的气愤则说道:“和一个女人打架?不太妙”。可是我赞成给她一个教训。当吴太太要他证实杨长雄骂人,他则说:“对不起,我在下棋,没有留心到我四周围的环境。”这些低缓、风趣的语言,则与他的沉着稳重和幽默的性格分不开的。

  4.总结、扩展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观。我们在欣赏这幕剧时,首先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动作等影响而形成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其次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动作性有时表现为人物的动作冲突,如杨长雄站了起来,好像真想动手的样子说:“这样的女人,除了拳头的教训,没有别的办法。”有时表现为人物内心的活动,如吴太太听说当铺的人给李三块钱,但不要李嫂的铺盖后,赶快把警察引走。

  5.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课后朗读人物对话。

  附:板书设计

  人物

  语言特点

  形象特征

  女主人

  吴太太

  说话唠叨、出言不逊“……花瓶,五年前……在九江买的”,“我为什么不能多讲?”

  “我已经看过她的包袱和身上,她只有三毛钱……这是她的铺盖……对面就是当铺”

  “你没得说了是不是?刚才你很会说,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

  吝啬、自私、尖酸刻薄

  逼人太甚、缺乏同情

  泼妇骂街、胡搅蛮缠

  大学生

  杨长雄

  “有花瓶的人,不会把花瓶打碎……动花瓶擦花瓶的人,才会把它打破”(语言激愤)

  “这个年头,水笔卖到六十块钱一支,钢笔头,两块钱一打……”(表面抱怨,实则讥讽)

  “岂有此理!你把她的铺盖押了,你叫她睡什么?”

  敢想敢说、仗义直言

  模仿诉苦,嘲笑对手

  见义勇为、肋弱抑强、性格刚烈

  大学生

  成众

  “和一个女人打架?不太妙,可是我赞成给她一个教训。”

  “我在下棋,没有留心到我四周围的环境”

  沉着稳重、不乏风趣

  冷眼旁观、暗中助友

标签: #5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