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运动

佚名 33 0

海水运动

海水运动(精选14篇)

海水运动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掌握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潮汐中的大小潮现象,世界著名渔场的成因。

  3.能结合实际运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风、风海流、补偿流的因果关系的学习以及洋流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兴趣和体会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认识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义。人类的发展应和海洋自身的发展相协调,正确对待海洋中发生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重点

  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对渔场的形成、沿岸的气候、航海等)的影响。

  2.难点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3.疑点

  为什么西风漂流在北半球是暖流,在南半球是寒流?

  为什么秘鲁寒流属于上升流形式而非水平流形式的补偿流?

  补充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

  自学“海水的运动形式”,对比波浪和潮汐得出:洋流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这是非周期性的(不同于潮汐),定向的流动(不同于波浪)。

  自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找出关键词:气候、渔场、污染、航海。

  2.观察实验

  在实物投影仪上,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做水槽,用气筒吹水槽的水,水动;加泡沫颗粒,来回吹,水没按一定方向动;用气筒在一个方向吹,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这类似于风海流;水槽内未吹气的地方,水也在流,这类似于补偿流。

  3.画图

  读图3.11“世界洋流模式图”,结合图2.16“全球大气环流示意”联系大气环流模式,根据信风带和西风带的风向,推出赤道海区和中纬海区纬向的风海流流向,结合陆地轮廓,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描绘洋流模式简化图,并用红、蓝色笔分别标识暖流和寒流。

  4.读图讨论

  读图3.8“钱塘潮(浙江海宁)与杭州湾地形”,认识地形、气候与潮灾的联系,了解杭州湾沿岸防止潮灾的有效措施。试从地形和气候背景方面解释,为什么孟加拉湾沿岸是世界上遭受风暴海啸(风暴潮)袭击最为严重的地区?我国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大海湾也是潮灾的主要发生区域,在防灾、减灾方面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分布”,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逐个作出归纳,得出洋流分布规律。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道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及其主要区别。

  2.知道洋流概念和三种洋流成因类型: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3.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寒暖流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提高表达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5.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中,提高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在绘制全球大气环流、洋流模式图的过程中,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学生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过程中,养成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能力。

  8.学生通过对风、风海流、补偿流的因果关系的学习以及洋流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培养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兴趣和体会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二)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学习了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留下这些疑问:为什么低纬附近海区水温不是越来越高?赤道附近海区盐度不是越来越低?高纬海区水温不是越来越低?副热带海区盐度不是越来越高?也就是说,为什么世界海洋热量收支基本平衡?为什么海洋总盐量基本稳定?是什么推动海水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运动?今天,通过从动态角度学习海水的运动,能帮助解答以上问题。

  海水是一种流体,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海水运动使海洋中的物质、能量的循环有较高的速率。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是洋流,其主要成因类型是风海流,洋流的基本分类为:寒流和暖流。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  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航海以及海洋环境污染等都有影响。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关于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

  教师小结:波浪对船只航行、渔业作业等有很大影响,波浪还具有极大的能量,是海岸动力作用的重要因素,它能引起海岸线的变迁和泥沙物质的运移和沉积。波浪作用强则海岸线后退、泥沙沉积少,弱则海岸线前进、泥沙沉积多。潮汐是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长波,波长可达数百千米甚至数千千米。在海湾港口区,潮汐现象比较显著。这是由其地形(口大内小)的特点决定的。洋流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而且具有非常大的规模。洋流促成了不同海区间进行大规模的水量交换,并伴有热量交换、盐份交换等。

  2.关于“洋流的成因类型”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风海流和补偿流。(在世界洋流模式图上只有这两种类型的洋流)

  教师小结:风海流是以风为动力引起的海水大规模的运动。例如南北半球西风带海区产生的西风漂流,就是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是由低纬信风吹拂形成。洋流的产生,最基本的原因是两个:一是海面风的作用,二是海水密度分布不均。

  动画演示3.10“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动”,

  教师小结:由于海水盐度、温度的差异,引起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海水流动,这叫做密度流。密度流从密度小的海区流向密度大的海区,或者说,密度流从盐度低的海区流向盐度高的海区。你还能列举其它的密度流吗?

  学生回答:从波罗的海流向北海,从亚丁湾流向红海。

  再读图3.10“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动”,教师提问:地中海底部海水怎么流?这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这是补偿流,以补偿大西洋流出的海水。

  教师小结:由于风海流和密度流的存在,大洋中必然产生一些海区减水(洋流流出的海区),而另一些海区增水(洋流流入的海区)的现象,此时,减水海区将会由另外海区的海水流入补偿,形成补偿流。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的补偿既有上升的又有下降的。

  以上三类洋流成因,都是指主导因素。实际上,洋流的成因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此外,地转偏向力以及陆地分布,也都对洋流的形成和流向发生作用。

  3.关于重点“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

  首先复习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在黑板上同时对照画出大气环流和洋流模式图。

  教师提问:赤道附近海区海水受到偏东风的吹拂,怎么流动?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向西流动。属于风海流。

  教师提问:赤道暖流向西遇到陆地阻挡,除一小股以补偿流的形式回头向东流外,大部分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沿海岸向较高纬流去,形成补偿流。进入中纬西风带,大约在40度海区纬向怎么流?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向东流动。也属于风海流。

  教师提问:西风漂流向东遇到陆地阻挡,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另一部分是否不论南北半球,都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吗?(出示世界地形图暗示学生,南半球的陆地在40度至60度之间大部分海区缺失。)为什么?

  学生回答:仅在北半球中高纬大陆西岸才有洋流存在。因为南半球的陆地在40度至60度之间大部分海区缺失。

  教师提问:南纬40度附近海区纬向西风漂流依次沟通了哪些大洋?从南极上空看,西风漂流呈什么方向运动?

  学生回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顺时针方向。

  教师提问:概括全球三圈大洋环流的特点,能说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东岸都是寒流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仅在全球中低纬海区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东岸都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恰相反。

  教师提问:暖流一定比寒流水温高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一定。中高纬海区的暖流就比中低纬海区的寒流水温低。

  教师小结:全球三圈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为反时针方向,大洋西岸是暖流,大洋东岸是寒流;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时针方向,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教师提问: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的左下角还有一小图,表示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而正图则表示“冬季”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学生回答:由图2.20亚洲季风,北印度洋冬季吹东北风,海水在其吹拂之下,向前运动,形成逆时针的风海流。夏季受向北移动的东南信风的影响,同样形成顺时针的风海流。

  4.关于重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讲述:洋流作为自然现象存在,有它的原因,同时,洋流也在对地理环境的其它要素及人类活动产生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指出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几个方面的影响,画出关键词。

  教师提问: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海滨,东止红海之滨。沿海气候一定湿润吗?

  学生回答:不一定。

  教师提问:寒流流经为什么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暖流流经为什么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学生回答:寒流使流经地区的水温和气温都降低,使底层大气变冷,空气下冷上温,空气层结稳定,降水稀少;暖流使流经地区的水温和气温都升高,空气下热上冷,空气对流强烈,降水充沛。

  教师提问: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天然渔场?

  学生回答:因为寒暖流交汇处,海水盐度、温度、密度差异很大,海水搅动很厉害。将沉积于海底的营养盐分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滋生,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使这一海域成为天然渔场。

  教师提问:为什么秘鲁渔场与沿岸上升流有关?

  学生回答:上升流多半将海洋深处的营养盐分带到表层,滋生大量浮游生物,吸引鱼群来此觅食,形成天然渔场。

  教师提问:为什么世界四大渔场大多分布在温带地区?

  学生回答: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海水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而这些浮游生物作为鱼类的饵料。因而鱼类丰富。

  教师小结,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影响最大的是气候。受洋流影响最大的气候类型就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次,是对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的影响。世界四大著名渔场都与洋流影响有关。此外,摸清了洋流分布规律,指导航海,可顺风顺水,省时省力。对于海上污染物,洋流既可以扩散污染物,扩大污染面,又能因此加快净化速度。

  (四)总结、扩展

  通过学习海水的运动形式,特别是学习洋流的成因和分布,有助于我们理解海洋作为地球上巨大的水分源地、大气热量的能源区,对地理环境的物质输送、能量交换起着重要作用;其次,有助于理解洋流对高、低纬度不同海区的海水循环、气候特征的形成、渔场的分布,以及对全球热量平衡、水量平衡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会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用运动的观点,变化的观点,更好地理解保护海洋环境的深刻意义。

  五、布置作业

  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指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和英国北海渔场的位置,并分别说出形成渔场的寒暖流名称。

  七、板书设计

海水运动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掌握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潮汐中的大小潮现象,世界著名渔场的成因。

  3.能结合实际运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风、风海流、补偿流的因果关系的学习以及洋流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兴趣和体会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认识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义。人类的发展应和海洋自身的发展相协调,正确对待海洋中发生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重点

  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对渔场的形成、沿岸的气候、航海等)的影响。

  2.难点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3.疑点

  为什么西风漂流在北半球是暖流,在南半球是寒流?

  为什么秘鲁寒流属于上升流形式而非水平流形式的补偿流?

  补充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

  自学“海水的运动形式”,对比波浪和潮汐得出:洋流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这是非周期性的(不同于潮汐),定向的流动(不同于波浪)。

  自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找出关键词:气候、渔场、污染、航海。

  2.观察实验

  在实物投影仪上,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做水槽,用气筒吹水槽的水,水动;加泡沫颗粒,来回吹,水没按一定方向动;用气筒在一个方向吹,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这类似于风海流;水槽内未吹气的地方,水也在流,这类似于补偿流。

  3.画图

  读图3.11“世界洋流模式图”,结合图2.16“全球大气环流示意”联系大气环流模式,根据信风带和西风带的风向,推出赤道海区和中纬海区纬向的风海流流向,结合陆地轮廓,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描绘洋流模式简化图,并用红、蓝色笔分别标识暖流和寒流。

  4.读图讨论

  读图3.8“钱塘潮(浙江海宁)与杭州湾地形”,认识地形、气候与潮灾的联系,了解杭州湾沿岸防止潮灾的有效措施。试从地形和气候背景方面解释,为什么孟加拉湾沿岸是世界上遭受风暴海啸(风暴潮)袭击最为严重的地区?我国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大海湾也是潮灾的主要发生区域,在防灾、减灾方面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分布”,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逐个作出归纳,得出洋流分布规律。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道的三种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及其主要区别。

  2.知道洋流概念和三种洋流成因类型: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3.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寒暖流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提高表达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5.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中,提高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在绘制全球大气环流、洋流模式图的过程中,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学生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过程中,养成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能力。

  8.学生通过对风、风海流、补偿流的因果关系的学习以及洋流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培养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兴趣和体会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二)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学习了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留下这些疑问:为什么低纬附近海区水温不是越来越高?赤道附近海区盐度不是越来越低?高纬海区水温不是越来越低?副热带海区盐度不是越来越高?也就是说,为什么世界海洋热量收支基本平衡?为什么海洋总盐量基本稳定?是什么推动海水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运动?今天,通过从动态角度学习海水的运动,能帮助解答以上问题。

  海水是一种流体,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使海洋中的物质、能量的循环有较高的速率。的主要形式是洋流,其主要成因类型是风海流,洋流的基本分类为:寒流和暖流。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 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航海以及海洋环境污染等都有影响。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关于的三种形式

  教师小结:波浪对船只航行、渔业作业 等有很大影响,波浪还具有极大的能量,是海岸动力作用的重要因素,它能引起海岸线的变迁和泥沙物质的运移和沉积。波浪作用强则海岸线后退、泥沙沉积少,弱则海岸线前进、泥沙沉积多。潮汐是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长波,波长可达数百千米甚至数千千米。在海湾港口区,潮汐现象比较显著。这是由其地形(口大内小)的特点决定的。洋流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而且具有非常大的规模。洋流促成了不同海区间进行大规模的水量交换,并伴有热量交换、盐份交换等。

  2.关于“洋流的成因类型”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风海流和补偿流。(在世界洋流模式图上只有这两种类型的洋流)

  教师小结:风海流是以风为动力引起的海水大规模的运动。例如南北半球西风带海区产生的西风漂流,就是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是由低纬信风吹拂形成。洋流的产生,最基本的原因是两个:一是海面风的作用,二是海水密度分布不均。

  动画演示3.10“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动”,

  教师小结:由于海水盐度、温度的差异,引起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海水流动,这叫做密度流。密度流从密度小的海区流向密度大的海区,或者说,密度流从盐度低的海区流向盐度高的海区。你还能列举其它的密度流吗?

  学生回答:从波罗的海流向北海,从亚丁湾流向红海。

  再读图3.10“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动”,教师提问:地中海底部海水怎么流?这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这是补偿流,以补偿大西洋流出的海水。

  教师小结:由于风海流和密度流的存在,大洋中必然产生一些海区减水(洋流流出的海区),而另一些海区增水(洋流流入的海区)的现象,此时,减水海区将会由另外海区的海水流入补偿,形成补偿流。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的补偿既有上升的又有下降的。

  以上三类洋流成因,都是指主导因素。实际上,洋流的成因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此外,地转偏向力以及陆地分布,也都对洋流的形成和流向发生作用。

  3.关于重点“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

  首先复习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在黑板上同时对照画出大气环流和洋流模式图。

  教师提问:赤道附近海区海水受到偏东风的吹拂,怎么流动?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向西流动。属于风海流。

  教师提问:赤道暖流向西遇到陆地阻挡,除一小股以补偿流的形式回头向东流外,大部分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沿海岸向较高纬流去,形成补偿流。进入中纬西风带,大约在40度海区纬向怎么流?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向东流动。也属于风海流。

  教师提问:西风漂流向东遇到陆地阻挡,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另一部分是否不论南北半球,都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吗?(出示世界地形图暗示学生,南半球的陆地在40度至60度之间大部分海区缺失。)为什么?

  学生回答:仅在北半球中高纬大陆西岸才有洋流存在。因为南半球的陆地在40度至60度之间大部分海区缺失。

  教师提问:南纬40度附近海区纬向西风漂流依次沟通了哪些大洋?从南极上空看,西风漂流呈什么方向运动?

  学生回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顺时针方向。

  教师提问:概括全球三圈大洋环流的特点,能说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东岸都是寒流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仅在全球中低纬海区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东岸都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恰相反。

  教师提问:暖流一定比寒流水温高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一定。中高纬海区的暖流就比中低纬海区的寒流水温低。

  教师小结:全球三圈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为反时针方向,大洋西岸是暖流,大洋东岸是寒流;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时针方向,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教师提问: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的左下角还有一小图,表示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而正图则表示“冬季”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学生回答:由图2.20亚洲季风,北印度洋冬季吹东北风,海水在其吹拂之下,向前运动,形成逆时针的风海流。夏季受向北移动的东南信风的影响,同样形成顺时针的风海流。

  4.关于重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讲述:洋流作为自然现象存在,有它的原因,同时,洋流也在对地理环境的其它要素及人类活动产生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指出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几个方面的影响,画出关键词。

  教师提问: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海滨,东止红海之滨。沿海气候一定湿润吗?

  学生回答:不一定。

  教师提问:寒流流经为什么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暖流流经为什么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学生回答:寒流使流经地区的水温和气温都降低,使底层大气变冷,空气下冷上温,空气层结稳定,降水稀少;暖流使流经地区的水温和气温都升高,空气下热上冷,空气对流强烈,降水充沛。

  教师提问: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天然渔场?

  学生回答:因为寒暖流交汇处,海水盐度、温度、密度差异很大,海水搅动很厉害。将沉积于海底的营养盐分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滋生,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使这一海域成为天然渔场。

  教师提问:为什么秘鲁渔场与沿岸上升流有关?

  学生回答:上升流多半将海洋深处的营养盐分带到表层,滋生大量浮游生物,吸引鱼群来此觅食,形成天然渔场。

  教师提问:为什么世界四大渔场大多分布在温带地区?

  学生回答: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海水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而这些浮游生物作为鱼类的饵料。因而鱼类丰富。

  教师小结,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影响最大的是气候。受洋流影响最大的气候类型就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次,是对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的影响。世界四大著名渔场都与洋流影响有关。此外,摸清了洋流分布规律,指导航海,可顺风顺水,省时省力。对于海上污染物,洋流既可以扩散污染物,扩大污染面,又能因此加快净化速度。

  (四)总结、扩展

  通过学习海水的运动形式,特别是学习洋流的成因和分布,有助于我们理解海洋作为地球上巨大的水分源地、大气热量的能源区,对地理环境的物质输送、能量交换起着重要作用;其次,有助于理解洋流对高、低纬度不同海区的海水循环、气候特征的形成、渔场的分布,以及对全球热量平衡、水量平衡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会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用运动的观点,变化的观点,更好地理解保护海洋环境的深刻意义。

  五、布置作业 

  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指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和英国北海渔场的位置,并分别说出形成渔场的寒暖流名称。

  七、板书设计 

海水运动 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

  2.使学生理解洋流的成因。

  【教学重点】

  洋流的成因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为什么说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和热源?

  2.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引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郑和下西洋”,在航海技术比较落后的明代,郑和为什么能够远涉重洋呢?

  【讲授新课】

  1.波浪、潮汐和洋流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2页,回答:

  (1)海水有哪些运动形式?

  (2)试分析各种运动形式对人类环境和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

  老师小结:

  (1)三种运动形式;

  ①波浪形式以风浪常见,此外还有海啸,前者受外力形成,后者为内力作用的体现;

  ②潮汐:白天海水涨落为潮,晚上海水涨落为汐;

  ③洋流:突出其时间性、方向性和规模大。

  2.洋流的成因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3,回答洋流按成因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3.风海流

  (1)引导学生回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思考在不同纬度,洋流的流向一致吗?为什么?

  (2)然后出示气压带和风带图及洋流模式图,引导学生观察风向与洋流走向的关系。

  4.密度流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3第二段,了解密度流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

  近似封闭的地中海和开阔的大西洋,哪个盐度高?为什么?密度又怎么样呢?

  (3)讲解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

  表层:大西洋→地中海

  深层:地中海→大西洋

  (4)举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潜水艇在出入直布罗陀海峡时,如熄灭了发动机,则能避开对方的监听。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洋流知识,分析该事例的可能性,并说明理由。

  (5)思考:

  红海是盐度最高的海洋,经曼德海峡与印度洋联通,那么曼德海峡洋流流向如何?盐度最低的波罗的海呢?

  5.补偿流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

  什么叫补偿流?补偿流分为哪几种类型?(水平流和垂直流,其中垂直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2)举例:

  秘鲁渔场的形成。

  【总结新课】

  本节课的重点是洋流的成因。

  【巩固新课】

  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洋流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赤道流三类

  b.洋流是海洋表层常年大规模地沿着一定方向流动的水流

  c.暖流都在大洋西岸

  d.海水总是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

  2.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有关知识

海水运动 篇4

  教学目标 

  1. 了解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了解洋流的类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层环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为例,对比两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出世界大洋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环流分布规律。

  关于形式的教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对海洋的了解说明形式。然后,教师归纳出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讲解波浪和潮汐运动时,可从能量来源、形成过程、产生的影响和驱利避害的措施几方面进行讲述。

  关于洋流的形成的教学建议

  教材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类,既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首先介绍风海流的形成,这是一个重点内容,然后介绍密度流和补偿流。在教学中,要讲清三类洋流的概念、成因,补偿流的分类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联系行星风系、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诸多影响因素。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建议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海洋航运、海水净化等方面。关于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的影响,可以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说明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关于洋流对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的影响,可从寒暖流的交汇和补偿流的上升说明;关于洋流对海洋航运的影响,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为例,说明在冬夏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的变化对海洋航运的影响。最后,联系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和加速自净,说明洋流的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 提问:在同学们中可能有不少人去过海滨,你知道有哪些形式吗?

  2. 归纳: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

  〖形式的教学〗

  1. 读图:课本《波浪》景观图

  2. 讲解: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3. 读图:课本《大潮和小潮》、《钱塘潮与杭州湾地形》示意图

  4. 演示:录像《钱塘潮》

  5. 讲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与月相变化的关系,著名的钱塘潮的形成与杭州湾地形的关系,以及潮汐对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的影响。

  6. 读图:课本《墨西哥湾暖流》示意图

  7. 讲解:以墨西哥湾暖流为例,说明洋流的概念;从墨西哥湾暖流的规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 板书:形式:1、波浪:风浪、海啸、风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规模定向流动

  〖洋流的形成的教学〗

  1. 复习: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2. 讲解: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规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风带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风带形成西风漂流等。在风海流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了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 读图:课本《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图

  4. 讲解:密度流是各个海域的海水因温度、盐度的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处出现液体压强差异,引起海水的定向运动。例如,地中海的盐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处,地中海的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层海水则流向地中海,补偿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 板图:《南美大陆西岸的秘鲁寒流及秘鲁渔场的形成》示意图

  6. 讲解:补偿流的形成、分类,秘鲁渔场的形成。

  7. 板书:洋流的形成:

  ⑴风海流:主要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

  ⑶补偿流:

  〖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

  1. 读图: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2. 提问:对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纬度的洋流分布,从洋流的流向和性质等方面找出共同点。

  3. 读图:《世界洋流模式》图

  4. 讲解: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5. 读图: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6. 提问: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该海域洋流流向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讲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板书: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

  1. 读图: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2. 提问: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讲解: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为湿润的气候类型,西岸为干旱的气候类型。这是因为澳大利亚大陆东部沿海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过。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则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对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气候的形成以及气候的差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 读图: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5. 提问:找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并说出寒暖流的名称。

  6. 讲解: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另外,洋流还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

  7. 板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

  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

  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观测

  1.观测风浪运动: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风浪运动。可利用风速仪测出观测时的风速,也可收听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将风力大小的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同时,将目测的浪高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分析风力和浪高数据,找出海洋风浪运动的规律,为沿海的捕渔业和航海业提供服务。

  2.观察潮汐现象: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的潮汐现象。观测内容为每天海水的涨落时间、次数、潮差,结合月相变化观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现。

海水运动 篇5

  教学目标

  1. 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了解洋流的类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层环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为例,对比两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出世界大洋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环流分布规律。

  关于海水运动形式的教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对海洋的了解说明海水运动形式。然后,教师归纳出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讲解波浪和潮汐运动时,可从能量来源、形成过程、产生的影响和驱利避害的措施几方面进行讲述。

  关于洋流的形成的教学建议

  教材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类,既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首先介绍风海流的形成,这是一个重点内容,然后介绍密度流和补偿流。在教学中,要讲清三类洋流的概念、成因,补偿流的分类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联系行星风系、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诸多影响因素。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建议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海洋航运、海水净化等方面。关于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的影响,可以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说明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关于洋流对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的影响,可从寒暖流的交汇和补偿流的上升说明;关于洋流对海洋航运的影响,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为例,说明在冬夏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的变化对海洋航运的影响。最后,联系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和加速自净,说明洋流的作用。

  --方案

  〖引入新课〗

  1. 提问:在同学们中可能有不少人去过海滨,你知道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吗?

  2. 归纳:海水运动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

  〖海水运动形式的教学〗

  1. 读图:课本《波浪》景观图

  2. 讲解: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3. 读图:课本《大潮和小潮》、《钱塘潮与杭州湾地形》示意图

  4. 演示:录像《钱塘潮》

  5. 讲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与月相变化的关系,著名的钱塘潮的形成与杭州湾地形的关系,以及潮汐对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的影响。

  6. 读图:课本《墨西哥湾暖流》示意图

  7. 讲解:以墨西哥湾暖流为例,说明洋流的概念;从墨西哥湾暖流的规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 板书:海水运动形式:1、波浪:风浪、海啸、风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规模定向流动

  〖洋流的形成的教学〗

  1. 复习: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2. 讲解: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规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风带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风带形成西风漂流等。在风海流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了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 读图:课本《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图

  4. 讲解:密度流是各个海域的海水因温度、盐度的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处出现液体压强差异,引起海水的定向运动。例如,地中海的盐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处,地中海的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层海水则流向地中海,补偿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 板图:《南美大陆西岸的秘鲁寒流及秘鲁渔场的形成》示意图

  6. 讲解:补偿流的形成、分类,秘鲁渔场的形成。

  7. 板书:洋流的形成:

  ⑴风海流:主要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

  ⑶补偿流:

  〖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

  1. 读图: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2. 提问:对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纬度的洋流分布,从洋流的流向和性质等方面找出共同点。

  3. 读图:《世界洋流模式》图

  4. 讲解: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5. 读图: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6. 提问: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该海域洋流流向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讲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板书: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

  1. 读图: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2. 提问: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讲解: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为湿润的气候类型,西岸为干旱的气候类型。这是因为澳大利亚大陆东部沿海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过。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则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对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气候的形成以及气候的差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 读图: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5. 提问:找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并说出寒暖流的名称。

  6. 讲解: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另外,洋流还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

  7. 板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

  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

  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观测海水运动

  1.观测风浪运动: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风浪运动。可利用风速仪测出观测时的风速,也可收听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将风力大小的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同时,将目测的浪高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分析风力和浪高数据,找出海洋风浪运动的规律,为沿海的捕渔业和航海业提供服务。

  2.观察潮汐现象: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的潮汐现象。观测内容为每天海水的涨落时间、次数、潮差,结合月相变化观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现。

海水运动 篇6

  【教学目的】

  1.了解洋流的分类及地理意义、分布规律。

  2.树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意识。

  【教学重点】

  1.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系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复习旧课】

  1.海水的运动形式有哪几种?

  2.按成因分,洋流有哪几种?

  3.秘鲁渔场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引入新课】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神秘而富有挑战性,我们要不懈地努力,探索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

  【讲授新课】

  1.表层洋流的分布

  (1)展示气压带和风带图,引导学生据此图风向画出风海流的流向,然后展示洋流模式图。

  (2)展示海陆轮廓图,引导学生根据地转偏向力和陆地形状对洋流流向的影响,尝试画出洋流分布略图,教师归纳小结。

  (3)展示洋流分布略图,引导学生根据此图小结洋流分布规律,并判断:寒流与暖流、逆时针洋流分布、顺时针洋流分布。

  (4)总结

  副热带海区洋流系统的环流方向与大气运动中的气旋还是反气旋旋转方向一致?

  对比:全球大气环流南北半球共6圈,而大洋环流共几圈?(读图思考)

  由于南极大陆的存在,南半球的洋流系统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对比南北半球西风漂流的水温。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4~75,初步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暖流和寒流的概念

  (2)暖流的作用:增温、增湿

  北大西洋暖流: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3)寒流的作用:降温、减湿

  秘鲁寒流: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气候的形成

  (4)寒流和暖流交汇:促进渔场形成

  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等的形成。

  【总结新课】洋流对地理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巩固新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哪条洋流沿岸干燥少雨,为什么?(2)a、b、c、d四海区何处可能形成大渔场?(3)从a到c海区,画出航海中的最快捷航线。为什么?若该图是太平洋,请说出被利用的洋流名称。(4)在太平洋中,乙洋流的名称是什么?

  【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  2.预习。 

海水运动 篇7

  教学目标

  1. 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了解洋流的类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层环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为例,对比两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出世界大洋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环流分布规律。

  关于海水运动形式的教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对海洋的了解说明海水运动形式。然后,教师归纳出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讲解波浪和潮汐运动时,可从能量来源、形成过程、产生的影响和驱利避害的措施几方面进行讲述。

  关于洋流的形成的教学建议

  教材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类,既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首先介绍风海流的形成,这是一个重点内容,然后介绍密度流和补偿流。在教学中,要讲清三类洋流的概念、成因,补偿流的分类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联系行星风系、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诸多影响因素。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建议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海洋航运、海水净化等方面。关于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的影响,可以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说明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关于洋流对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的影响,可从寒暖流的交汇和补偿流的上升说明;关于洋流对海洋航运的影响,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为例,说明在冬夏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的变化对海洋航运的影响。最后,联系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和加速自净,说明洋流的作用。

  --方案

  〖引入新课〗

  1. 提问:在同学们中可能有不少人去过海滨,你知道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吗?

  2. 归纳:海水运动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

  〖海水运动形式的教学〗

  1. 读图:课本《波浪》景观图

  2. 讲解: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3. 读图:课本《大潮和小潮》、《钱塘潮与杭州湾地形》示意图

  4. 演示:录像《钱塘潮》

  5. 讲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与月相变化的关系,著名的钱塘潮的形成与杭州湾地形的关系,以及潮汐对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的影响。

  6. 读图:课本《墨西哥湾暖流》示意图

  7. 讲解:以墨西哥湾暖流为例,说明洋流的概念;从墨西哥湾暖流的规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 板书:海水运动形式:1、波浪:风浪、海啸、风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规模定向流动

  〖洋流的形成的教学〗

  1. 复习: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2. 讲解: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规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风带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风带形成西风漂流等。在风海流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了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 读图:课本《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图

  4. 讲解:密度流是各个海域的海水因温度、盐度的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处出现液体压强差异,引起海水的定向运动。例如,地中海的盐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处,地中海的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层海水则流向地中海,补偿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 板图:《南美大陆西岸的秘鲁寒流及秘鲁渔场的形成》示意图

  6. 讲解:补偿流的形成、分类,秘鲁渔场的形成。

  7. 板书:洋流的形成:

  ⑴风海流:主要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

  ⑶补偿流:

  〖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

  1. 读图: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2. 提问:对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纬度的洋流分布,从洋流的流向和性质等方面找出共同点。

  3. 读图:《世界洋流模式》图

  4. 讲解: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5. 读图: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6. 提问: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该海域洋流流向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讲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板书: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

  1. 读图: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2. 提问: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讲解: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为湿润的气候类型,西岸为干旱的气候类型。这是因为澳大利亚大陆东部沿海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过。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则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对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气候的形成以及气候的差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 读图: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5. 提问:找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并说出寒暖流的名称。

  6. 讲解: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另外,洋流还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

  7. 板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

  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

  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观测海水运动

  1.观测风浪运动: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风浪运动。可利用风速仪测出观测时的风速,也可收听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将风力大小的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同时,将目测的浪高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分析风力和浪高数据,找出海洋风浪运动的规律,为沿海的捕渔业和航海业提供服务。

  2.观察潮汐现象: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的潮汐现象。观测内容为每天海水的涨落时间、次数、潮差,结合月相变化观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现。

海水运动 篇8

  教学目标 

  1. 了解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了解洋流的类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层环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为例,对比两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出世界大洋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环流分布规律。

  关于形式的教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对海洋的了解说明形式。然后,教师归纳出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讲解波浪和潮汐运动时,可从能量来源、形成过程、产生的影响和驱利避害的措施几方面进行讲述。

  关于洋流的形成的教学建议

  教材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类,既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首先介绍风海流的形成,这是一个重点内容,然后介绍密度流和补偿流。在教学中,要讲清三类洋流的概念、成因,补偿流的分类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联系行星风系、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诸多影响因素。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建议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海洋航运、海水净化等方面。关于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的影响,可以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说明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关于洋流对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的影响,可从寒暖流的交汇和补偿流的上升说明;关于洋流对海洋航运的影响,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为例,说明在冬夏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的变化对海洋航运的影响。最后,联系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和加速自净,说明洋流的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 提问:在同学们中可能有不少人去过海滨,你知道有哪些形式吗?

  2. 归纳: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

  〖形式的教学〗

  1. 读图:课本《波浪》景观图

  2. 讲解: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3. 读图:课本《大潮和小潮》、《钱塘潮与杭州湾地形》示意图

  4. 演示:录像《钱塘潮》

  5. 讲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与月相变化的关系,著名的钱塘潮的形成与杭州湾地形的关系,以及潮汐对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的影响。

  6. 读图:课本《墨西哥湾暖流》示意图

  7. 讲解:以墨西哥湾暖流为例,说明洋流的概念;从墨西哥湾暖流的规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 板书:形式:1、波浪:风浪、海啸、风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规模定向流动

  〖洋流的形成的教学〗

  1. 复习: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2. 讲解: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规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风带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风带形成西风漂流等。在风海流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了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 读图:课本《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图

  4. 讲解:密度流是各个海域的海水因温度、盐度的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处出现液体压强差异,引起海水的定向运动。例如,地中海的盐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处,地中海的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层海水则流向地中海,补偿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 板图:《南美大陆西岸的秘鲁寒流及秘鲁渔场的形成》示意图

  6. 讲解:补偿流的形成、分类,秘鲁渔场的形成。

  7. 板书:洋流的形成:

  ⑴风海流:主要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

  ⑶补偿流:

  〖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

  1. 读图: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2. 提问:对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纬度的洋流分布,从洋流的流向和性质等方面找出共同点。

  3. 读图:《世界洋流模式》图

  4. 讲解: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5. 读图: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6. 提问: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该海域洋流流向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讲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板书: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

  1. 读图: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2. 提问: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讲解: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为湿润的气候类型,西岸为干旱的气候类型。这是因为澳大利亚大陆东部沿海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过。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则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对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气候的形成以及气候的差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 读图: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5. 提问:找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并说出寒暖流的名称。

  6. 讲解: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另外,洋流还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

  7. 板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

  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

  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观测

  1.观测风浪运动: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风浪运动。可利用风速仪测出观测时的风速,也可收听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将风力大小的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同时,将目测的浪高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分析风力和浪高数据,找出海洋风浪运动的规律,为沿海的捕渔业和航海业提供服务。

  2.观察潮汐现象: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的潮汐现象。观测内容为每天海水的涨落时间、次数、潮差,结合月相变化观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现。

海水运动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来说明风海流形成的原因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解释洋流的分布规律,提高学生归纳概括、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风海流的成因,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并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提高对地理要素之间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理解。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点能够前后联系,有效解决疑虑,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提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洋流模式图的成因分析,描绘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洋流模式图的形成推理、分布规律及利用等温线地图判断寒、暖流。

  教学过程

  (一)、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1、洋流的概念: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常年、稳定、大规模。

  2、洋流的性质分类:介绍寒、暖流的概念,练习寒暖流的判断

  3、洋流的成因分类:介绍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

  由此可知,洋流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有风向、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其中,盛行风是最主要的动力。

  过渡洋流的在盛行风的作用下,一旦开始运动后,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海陆轮廓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方向。现在我们一起结合刚才学习的洋流成因来概括世界洋流模式图,看看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4、洋流的分布:

  设问1:促使洋流常年、稳定的、沿一定方向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学过的盛行风。

  设问2:在低纬信风、中纬西风和极地东风吹拂下的海域,洋流的运动方向如何?

  引导学生看出低纬、中纬和高纬海区的洋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洋流流向与盛行风向不是完全一致的?

  5、投影展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引导学生从图中得出洋流运动规律。

  学生分别用红笔和蓝笔在“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简图”中画出暖流和寒流,归纳寒暖流分布规律。

  盛行风是洋流运动的主体动力,在北印度洋海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改变,形成南亚季风。思考:南亚冬夏季风方向如何?学生在“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简图”中画出南亚冬季风的方向,根据风向画出北印度洋海区大洋环流。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通过教材案例分析,探究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将全班分组,主要任务为:

  阅读“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回答(1)挪威卑尔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与之同纬度的大洋西岸又是什么气候类型?(2)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自然景观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为什么?(3)北极圈内气候寒冷,为什么会出现终年不冻港?

  阅读“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回答(5)秘鲁伊基克最冷月、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各是多少?该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6)南美西海岸的热带沙漠为什么南北延伸很长?

  对两组同学的答案进行补充。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结合相关图片,探究洋流对渔场的影响。

  (1)课件展示:“世界洋流和四大渔场分布图”

  (2)学生观察、讨论、分析:①四大渔场中,成因相似的渔场有哪几个?

  ②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的海区往往能形成大规模的渔场呢? ③秘鲁渔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3、用上述相同的方法,组织活动让学生探究洋流对航海、海洋污染的影响。完成活动后,回答本节课所提问题:哥伦布两次航行为什么会花费不同的时间呢?

海水运动 篇10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该“标准”要求学生在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知识基础上,利用地图,结合材料、事例进行分析,以此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的第2课时,教材从四个方面阐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对航海的影响及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其中对前两个方面的讲述较为详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本节课教材在突出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同时,也阐明了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凸显出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人地关系。

  至于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熟悉的“厄尔尼诺” 现象,则以探究活动的形式出现。教材给出了关于厄尔尼诺的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初步了解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然后设计了一组问题,让学生分析和思考。有些问题,可以从阅读的文章中找到答案;还有一些问题,则需要学生进一步找材料、思考。可见,教材设计的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从学生情况来看,我校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知识面较窄,且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但高一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好奇心强,探究欲旺盛,学习兴趣浓厚,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概括能力;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地理学习能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读图能力已有所加强。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有较多的关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类地图的判读,提高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并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上升流海区形成渔场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教学课件、《世界洋流分布图》(空白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历史上也曾经有一个故事,就是小鸭舰队的故事。这个小鸭舰队的故事,这群小鸭子是1992年中国运往美国的一艘轮船上面的一些塑料鸭子在海上遭遇了风暴,2.9万只鸭子进入了海洋,随着洋流在漂泊,最后在xx年7月份登陆英国。我们来看看它们的历程:

  时空之旅第1站:遭遇捕鱼船

  展示北海道渔业丰富的图片,学生分析渔场成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渔场的成因并详细分析每个渔场的具体形成。

  小结:渔场形成的原因:1.寒暖流相交汇: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2.上升补偿流:秘鲁渔场。

  教师详细解释上升补偿流的形成过程。

  时空之旅第2站:遭遇冰封。

  展示摩尔曼斯克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图片,分析两个港口的不同。

  小结: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时空之旅第3站:与轮船碎片的对话

  展示泰坦尼克号的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小结:洋流对航行的影响:① 顺流加快,节约燃料;

  ② 逆流减速、海雾、高纬冰山威胁。

  时空之旅第4站:体验大航海时代。

  教师提出问题:哥伦布第一次航行沿①线用了37天,第二次航行沿②只用了20天,②线比①线远,但少用了17天的时间,为什么呢?

  小结:洋流对航行的影响: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时空之旅第5站:遭遇石油污染。

  小结: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① 扩大污染范围 ② 加快净化速度

  时空之旅第6站:和漂流瓶的偶遇

  通过学生对漂流瓶的漂流线路的思考加深学生对洋流的分布和流向的记忆。让学生更加熟悉世界表层洋流模式。

  时空之旅第7站:神奇的厄尔尼诺。

  教师解释厄尔尼诺现象以及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给学生灌输环境保护的理念。

  【课堂总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航行、海洋生物、污染的影响

  【板书设计】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上升补偿流

  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海洋航行: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海洋污染:扩大污染范围、加快净化速度

  【课后作业】:学生画洋流模式图和渔场分布图,加深学生对世界表层洋流模式的理解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理解和应用。

海水运动 篇11

  各位老师:

  大家好,辛苦了!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的内容,课型是新授课,我将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个五方面分析说明。首先我说一下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同时本节也是今后学习高中地理教材选修模块2海洋地理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讲述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特征,包括洋流的分类、形成、分布规律,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第一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形成的洋流类型,并指出洋流的形成往往不是单独受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二是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按照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推导表层洋流形成及分布,着重讲中低纬度海区的表层洋流。

  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于是结合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洋流的概念、类型及成因,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与气压带、风带知识的联系,对地图的观察比较分析,提高知识迁移和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概念图归纳知识要点,养成用彩笔或有区别的符号描绘地图来深入掌握地理原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兴趣,增强其客观、理性地思考问题的理念,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我确定本节

  教学重点:通过洋流模式图的成因分析,描绘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依据:依据新课标及教学实际,考虑到“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材中的地位,故确定其为重点。

  教学难点:洋流模式图的形成推理及分布规律。

  依据:该部分的知识难理解、难记忆,部分学生存在知识缺陷,故确定其为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建构主义理论是本次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它认为有效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教师通过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为学生的理解提供梯子,因此结合本节内容对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的特点,本着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理念,为了更好的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问题能力。我借助自制多媒体课件,采用了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本节课结合地图采用以“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具体学法有:

  1.读图分析法和归纳法。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式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2.绘图分析法。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绘制各海区洋流简图,逐步培养其动手能力,再通过对比洋流简图,寻找分析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3.比较法。

  通过比较,总结出洋流的分布规律。

  这样,教给学生“多读图、对比分析、综合思考、动手绘图”来获取知识、思考问题的学习方法,既能增加学生参与机会,增强其参与意识,又使学生“学有新思”,“思有所得”,“练有新获”,“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教学活动中真正的主体。

  四、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地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交流、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通过以下四个环节达成。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创设一个情境:瓶子的旅行――很久以前,美国旧金山市有一个童工,他在海滨浴场拾到一只瓶子,瓶中有张纸条写着“我的遗嘱:将我的遗产平分给拾到瓶子的走运人,和我的保护人巴里·科辛。”这是哪里来的东西呢?经调查得知,写遗嘱的人是英国一个拥有12亿美元财产的资本家。那么,瓶子怎么会从英国漂洋过海到达美国的呢?

  由一个关于洋流的小故事导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为本节课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埋下伏笔。

  讲授新课、形成概念

  让学生们快速阅读教材,思考洋流的特点,总结关键词,先让学生自主形成一定的概念,等学生总结完关键字后,教师再展示出关键字与学生的答案作对比,并强调洋流的特点,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学习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讲解寒、暖流的区别,并强调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所流经区域的水温而言的。在讲解后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寒、暖流,并用简单表达概括,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而后通过练习,巩固加强学生对寒流、暖流概念的理解及判断。

  通过学生自学课文,组织学生探究洋流的成因。学生可以从中得出洋流成因是由多种因素――盛行风、大陆轮廓、地转偏向力等的作用综合形成的。教师再对每个成因进行讲解,强调不同种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读图绘图、概括规律

  由前面学习的洋流成因及气压带风带模式图概括出世界洋流模式图,重点讲授气压带风带知识与洋流模式图之间的关系。对比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验证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区的洋流环流,让学生从全球气压带、风带和洋流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从而培养学生归纳和推理能力。

  结合洋流模式图讲解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虽然课标不要求识记各洋流具体名称,但是若是熟悉洋流名称,对他们理解洋流模式图有一定帮助,也将为下一节课的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要求学生能够熟悉世界主要洋流的名称。

  通过绘制太平洋海区和大西洋海区的洋流简图,逐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再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比较世界洋流模式图、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和刚绘制好的洋流简图,引导学生找出分布的差别,发现其中低纬度海区和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得出结论:

  一、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也称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大洋东岸是寒流,西岸为暖流。

  二、北半球中高纬海区的大洋环流也称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大洋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

  三、南半球中高纬陆地面积小,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

  通过北印度洋海区季风影响下而形成的季风洋流分析,得出结论:

  在冬季,北印度洋海区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方向环流,而在夏季,北印度洋海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方向环流。

  可以说这是个对洋流模式图读图分析过程,也是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这样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实现图文转换,学会借助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为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是高中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是高考必备的一项地理能力,也是学生今后走向工作的一项重要能力,故应着重引导训练。

  思考小结、问题探究

  引导学生以简练的言语概括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为了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最后在和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要点的基础上还设计了相关的探究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学生间可相互补充,最后老师做以归纳总结,师生共同评价。这样设计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给以鼓励、评价,对知识加以总结概括,使学生在有所收获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后布置课后问题探究,要求学生学会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去解释相关现象,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构建。

  五、说板书设计:

  我认为板书设计除了要求简明扼要、美观规范外,最好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所以我在设计板书时就力争比较直观、系统、精练,争取既提炼要点,也突出重点、难点,揭示出本节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与学生总结回顾的同时加深理解和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一)洋流的定义

  暖流

  (二)洋流的分类

  寒流

  判断: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风海流

  (三)洋流的成因密度流

  补偿流

  (四)洋流的分布

  1.洋流的形成模式

  2.世界洋流的分布

  3.洋流的分布规律

  (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以上就是我教学的全过程。

  我的说课完毕,不当之处,请多指教,谢谢大家!

海水运动 篇1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掌握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潮汐中的大小潮现象,世界著名渔场的成因。

  3.能结合实际运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风、风海流、补偿流的因果关系的学习以及洋流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兴趣和体会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认识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义。人类的发展应和海洋自身的发展相协调,正确对待海洋中发生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重点

  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对渔场的形成、沿岸的气候、航海等)的影响。

  2.难点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3.疑点

  为什么西风漂流在北半球是暖流,在南半球是寒流?

  为什么秘鲁寒流属于上升流形式而非水平流形式的补偿流?

  补充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

  自学“海水的运动形式”,对比波浪和潮汐得出:洋流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这是非周期性的(不同于潮汐),定向的流动(不同于波浪)。

  自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找出关键词:气候、渔场、污染、航海。

  2.观察实验

  在实物投影仪上,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做水槽,用气筒吹水槽的水,水动;加泡沫颗粒,来回吹,水没按一定方向动;用气筒在一个方向吹,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这类似于风海流;水槽内未吹气的地方,水也在流,这类似于补偿流。

  3.画图

  读图3.11“世界洋流模式图”,结合图2.16“全球大气环流示意”联系大气环流模式,根据信风带和西风带的风向,推出赤道海区和中纬海区纬向的风海流流向,结合陆地轮廓,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描绘洋流模式简化图,并用红、蓝色笔分别标识暖流和寒流。

  4.读图讨论

  读图3.8“钱塘潮(浙江海宁)与杭州湾地形”,认识地形、气候与潮灾的联系,了解杭州湾沿岸防止潮灾的有效措施。试从地形和气候背景方面解释,为什么孟加拉湾沿岸是世界上遭受风暴海啸(风暴潮)袭击最为严重的地区?我国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大海湾也是潮灾的主要发生区域,在防灾、减灾方面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分布”,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逐个作出归纳,得出洋流分布规律。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道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及其主要区别。

  2.知道洋流概念和三种洋流成因类型: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3.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寒暖流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提高表达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5.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中,提高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在绘制全球大气环流、洋流模式图的过程中,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学生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过程中,养成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能力。

  8.学生通过对风、风海流、补偿流的因果关系的学习以及洋流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培养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兴趣和体会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二)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学习了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留下这些疑问:为什么低纬附近海区水温不是越来越高?赤道附近海区盐度不是越来越低?高纬海区水温不是越来越低?副热带海区盐度不是越来越高?也就是说,为什么世界海洋热量收支基本平衡?为什么海洋总盐量基本稳定?是什么推动海水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运动?今天,通过从动态角度学习海水的运动,能帮助解答以上问题。

  海水是一种流体,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海水运动使海洋中的物质、能量的循环有较高的速率。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是洋流,其主要成因类型是风海流,洋流的基本分类为:寒流和暖流。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 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航海以及海洋环境污染等都有影响。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关于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

  教师小结:波浪对船只航行、渔业作业 等有很大影响,波浪还具有极大的能量,是海岸动力作用的重要因素,它能引起海岸线的变迁和泥沙物质的运移和沉积。波浪作用强则海岸线后退、泥沙沉积少,弱则海岸线前进、泥沙沉积多。潮汐是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长波,波长可达数百千米甚至数千千米。在海湾港口区,潮汐现象比较显著。这是由其地形(口大内小)的特点决定的。洋流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而且具有非常大的规模。洋流促成了不同海区间进行大规模的水量交换,并伴有热量交换、盐份交换等。

  2.关于“洋流的成因类型”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风海流和补偿流。(在世界洋流模式图上只有这两种类型的洋流)

  教师小结:风海流是以风为动力引起的海水大规模的运动。例如南北半球西风带海区产生的西风漂流,就是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是由低纬信风吹拂形成。洋流的产生,最基本的原因是两个:一是海面风的作用,二是海水密度分布不均。

  动画演示3.10“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动”,

  教师小结:由于海水盐度、温度的差异,引起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海水流动,这叫做密度流。密度流从密度小的海区流向密度大的海区,或者说,密度流从盐度低的海区流向盐度高的海区。你还能列举其它的密度流吗?

  学生回答:从波罗的海流向北海,从亚丁湾流向红海。

  再读图3.10“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动”,教师提问:地中海底部海水怎么流?这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这是补偿流,以补偿大西洋流出的海水。

  教师小结:由于风海流和密度流的存在,大洋中必然产生一些海区减水(洋流流出的海区),而另一些海区增水(洋流流入的海区)的现象,此时,减水海区将会由另外海区的海水流入补偿,形成补偿流。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的补偿既有上升的又有下降的。

  以上三类洋流成因,都是指主导因素。实际上,洋流的成因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此外,地转偏向力以及陆地分布,也都对洋流的形成和流向发生作用。

  3.关于重点“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

  首先复习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在黑板上同时对照画出大气环流和洋流模式图。

  教师提问:赤道附近海区海水受到偏东风的吹拂,怎么流动?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向西流动。属于风海流。

  教师提问:赤道暖流向西遇到陆地阻挡,除一小股以补偿流的形式回头向东流外,大部分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沿海岸向较高纬流去,形成补偿流。进入中纬西风带,大约在40度海区纬向怎么流?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向东流动。也属于风海流。

  教师提问:西风漂流向东遇到陆地阻挡,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另一部分是否不论南北半球,都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吗?(出示世界地形图暗示学生,南半球的陆地在40度至60度之间大部分海区缺失。)为什么?

  学生回答:仅在北半球中高纬大陆西岸才有洋流存在。因为南半球的陆地在40度至60度之间大部分海区缺失。

  教师提问:南纬40度附近海区纬向西风漂流依次沟通了哪些大洋?从南极上空看,西风漂流呈什么方向运动?

  学生回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顺时针方向。

  教师提问:概括全球三圈大洋环流的特点,能说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东岸都是寒流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仅在全球中低纬海区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东岸都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恰相反。

  教师提问:暖流一定比寒流水温高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一定。中高纬海区的暖流就比中低纬海区的寒流水温低。

  教师小结:全球三圈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为反时针方向,大洋西岸是暖流,大洋东岸是寒流;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时针方向,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教师提问: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的左下角还有一小图,表示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而正图则表示“冬季”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学生回答:由图2.20亚洲季风,北印度洋冬季吹东北风,海水在其吹拂之下,向前运动,形成逆时针的风海流。夏季受向北移动的东南信风的影响,同样形成顺时针的风海流。

  4.关于重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讲述:洋流作为自然现象存在,有它的原因,同时,洋流也在对地理环境的其它要素及人类活动产生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指出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几个方面的影响,画出关键词。

  教师提问: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海滨,东止红海之滨。沿海气候一定湿润吗?

  学生回答:不一定。

  教师提问:寒流流经为什么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暖流流经为什么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学生回答:寒流使流经地区的水温和气温都降低,使底层大气变冷,空气下冷上温,空气层结稳定,降水稀少;暖流使流经地区的水温和气温都升高,空气下热上冷,空气对流强烈,降水充沛。

  教师提问: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天然渔场?

  学生回答:因为寒暖流交汇处,海水盐度、温度、密度差异很大,海水搅动很厉害。将沉积于海底的营养盐分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滋生,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使这一海域成为天然渔场。

  教师提问:为什么秘鲁渔场与沿岸上升流有关?

  学生回答:上升流多半将海洋深处的营养盐分带到表层,滋生大量浮游生物,吸引鱼群来此觅食,形成天然渔场。

  教师提问:为什么世界四大渔场大多分布在温带地区?

  学生回答: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海水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而这些浮游生物作为鱼类的饵料。因而鱼类丰富。

  教师小结,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影响最大的是气候。受洋流影响最大的气候类型就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次,是对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的影响。世界四大著名渔场都与洋流影响有关。此外,摸清了洋流分布规律,指导航海,可顺风顺水,省时省力。对于海上污染物,洋流既可以扩散污染物,扩大污染面,又能因此加快净化速度。

  (四)总结、扩展

  通过学习海水的运动形式,特别是学习洋流的成因和分布,有助于我们理解海洋作为地球上巨大的水分源地、大气热量的能源区,对地理环境的物质输送、能量交换起着重要作用;其次,有助于理解洋流对高、低纬度不同海区的海水循环、气候特征的形成、渔场的分布,以及对全球热量平衡、水量平衡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会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用运动的观点,变化的观点,更好地理解保护海洋环境的深刻意义。

  五、布置作业 

  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指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和英国北海渔场的位置,并分别说出形成渔场的寒暖流名称。

  七、板书设计 

海水运动 篇1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掌握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潮汐中的大小潮现象,世界著名渔场的成因。

  3、能结合实际运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风、风海流、补偿流的因果关系的学习以及洋流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兴趣和体会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认识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义。人类的发展应和海洋自身的发展相协调,正确对待海洋中发生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重点

  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对渔场的形成、沿岸的气候、航海等)的影响。

  2、难点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3、疑点

  为什么西风漂流在北半球是暖流,在南半球是寒流?

  为什么秘鲁寒流属于上升流形式而非水平流形式的补偿流?

  补充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

  自学“海水的运动形式”,对比波浪和潮汐得出:洋流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这是非周期性的(不同于潮汐),定向的流动(不同于波浪)。

  自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找出关键词:气候、渔场、污染、航海。

  2、观察实验

  在实物投影仪上,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做水槽,用气筒吹水槽的水,水动;加泡沫颗粒,来回吹,水没按一定方向动;用气筒在一个方向吹,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这类似于风海流;水槽内未吹气的地方,水也在流,这类似于补偿流。

  3、画图

  读图3.11“世界洋流模式图”,结合图2.16“全球大气环流示意”联系大气环流模式,根据信风带和西风带的风向,推出赤道海区和中纬海区纬向的风海流流向,结合陆地轮廓,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描绘洋流模式简化图,并用红、蓝色笔分别标识暖流和寒流。

  4、读图讨论

  读图3.8“钱塘潮(浙江海宁)与杭州湾地形”,认识地形、气候与潮灾的联系,了解杭州湾沿岸防止潮灾的有效措施。试从地形和气候背景方面解释,为什么孟加拉湾沿岸是世界上遭受风暴海啸(风暴潮)袭击最为严重的地区?我国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大海湾也是潮灾的主要发生区域,在防灾、减灾方面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分布”,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逐个作出归纳,得出洋流分布规律。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道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及其主要区别。

  2、知道洋流概念和三种洋流成因类型: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3、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寒暖流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提高表达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5、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中,提高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在绘制全球大气环流、洋流模式图的过程中,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学生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过程中,养成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能力。

  8、学生通过对风、风海流、补偿流的因果关系的学习以及洋流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培养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兴趣和体会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二)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学习了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留下这些疑问:为什么低纬附近海区水温不是越来越高?赤道附近海区盐度不是越来越低?高纬海区水温不是越来越低?副热带海区盐度不是越来越高?也就是说,为什么世界海洋热量收支基本平衡?为什么海洋总盐量基本稳定?是什么推动海水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运动?今天,通过从动态角度学习海水的运动,能帮助解答以上问题。

  海水是一种流体,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海水运动使海洋中的物质、能量的循环有较高的速率。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是洋流,其主要成因类型是风海流,洋流的基本分类为:寒流和暖流。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航海以及海洋环境污染等都有影响。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关于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

  教师小结:波浪对船只航行、渔业作业等有很大影响,波浪还具有极大的能量,是海岸动力作用的重要因素,它能引起海岸线的变迁和泥沙物质的运移和沉积。波浪作用强则海岸线后退、泥沙沉积少,弱则海岸线前进、泥沙沉积多。潮汐是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长波,波长可达数百千米甚至数千千米。在海湾港口区,潮汐现象比较显著。这是由其地形(口大内小)的特点决定的。洋流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而且具有非常大的规模。洋流促成了不同海区间进行大规模的水量交换,并伴有热量交换、盐份交换等。

  2、关于“洋流的成因类型”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风海流和补偿流。(在世界洋流模式图上只有这两种类型的洋流)

  教师小结:风海流是以风为动力引起的海水大规模的运动。例如南北半球西风带海区产生的西风漂流,就是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是由低纬信风吹拂形成。洋流的产生,最基本的原因是两个:一是海面风的作用,二是海水密度分布不均。

  动画演示3.10“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动”,

  教师小结:由于海水盐度、温度的差异,引起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海水流动,这叫做密度流。密度流从密度小的海区流向密度大的海区,或者说,密度流从盐度低的海区流向盐度高的海区。你还能列举其它的密度流吗?

  学生回答:从波罗的海流向北海,从亚丁湾流向红海。

  再读图3.10“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动”,教师提问:地中海底部海水怎么流?这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这是补偿流,以补偿大西洋流出的海水。

  教师小结:由于风海流和密度流的存在,大洋中必然产生一些海区减水(洋流流出的海区),而另一些海区增水(洋流流入的海区)的现象,此时,减水海区将会由另外海区的海水流入补偿,形成补偿流。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的补偿既有上升的又有下降的。

  以上三类洋流成因,都是指主导因素。实际上,洋流的成因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此外,地转偏向力以及陆地分布,也都对洋流的形成和流向发生作用。

  3、关于重点“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

  首先复习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在黑板上同时对照画出大气环流和洋流模式图。

  教师提问:赤道附近海区海水受到偏东风的吹拂,怎么流动?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向西流动。属于风海流。

  教师提问:赤道暖流向西遇到陆地阻挡,除一小股以补偿流的形式回头向东流外,大部分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沿海岸向较高纬流去,形成补偿流。进入中纬西风带,大约在40度海区纬向怎么流?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向东流动。也属于风海流。

  教师提问:西风漂流向东遇到陆地阻挡,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另一部分是否不论南北半球,都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吗?(出示世界地形图暗示学生,南半球的陆地

  在40度至60度之间大部分海区缺失。)为什么?

  学生回答:仅在北半球中高纬大陆西岸才有洋流存在。因为南半球的陆地在40度至60度之间大部分海区缺失。

  教师提问:南纬40度附近海区纬向西风漂流依次沟通了哪些大洋?从南极上空看,西风漂流呈什么方向运动?

  学生回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顺时针方向。

  教师提问:概括全球三圈大洋环流的特点,能说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东岸都是寒流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仅在全球中低纬海区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东岸都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恰相反。

  教师提问:暖流一定比寒流水温高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一定。中高纬海区的暖流就比中低纬海区的寒流水温低。

  教师小结:全球三圈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为反时针方向,大洋西岸是暖流,大洋东岸是寒流;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时针方向,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教师提问: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的左下角还有一小图,表示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而正图则表示“冬季”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学生回答:由图2.20亚洲季风,北印度洋冬季吹东北风,海水在其吹拂之下,向前运动,形成逆时针的风海流。夏季受向北移动的东南信风的影响,同样形成顺时针的风海流。

  4、关于重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讲述:洋流作为自然现象存在,有它的原因,同时,洋流也在对地理环境的其它要素及人类活动产生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指出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几个方面的影响,画出关键词。

  教师提问: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海滨,东止红海之滨。沿海气候一定湿润吗?

  学生回答:不一定。

  教师提问:寒流流经为什么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暖流流经为什么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学生回答:寒流使流经地区的水温和气温都降低,使底层大气变冷,空气下冷上温,空气层结稳定,降水稀少;暖流使流经地区的水温和气温都升高,空气下热上冷,空气对流强烈,降水充沛。

  教师提问: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天然渔场?

  学生回答:因为寒暖流交汇处,海水盐度、温度、密度差异很大,海水搅动很厉害。将沉积于海底的营养盐分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滋生,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使这一海域成为天然渔场。

  教师提问:为什么秘鲁渔场与沿岸上升流有关?

  学生回答:上升流多半将海洋深处的营养盐分带到表层,滋生大量浮游生物,吸引鱼群来此觅食,形成天然渔场。

  教师提问:为什么世界四大渔场大多分布在温带地区?

  学生回答: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海水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而这些浮游生物作为鱼类的饵料。因而鱼类丰富。

  教师小结,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影响最大的是气候。受洋流影响最大的气候类型就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次,是对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的影响。世界四大著名渔场都与洋流影响有关。此外,摸清了洋流分布规律,指导航海,可顺风顺水,省时省力。对于海上污染物,洋流既可以扩散污染物,扩大污染面,又能因此加快净化速度。

  (四)总结、扩展

  通过学习海水的运动形式,特别是学习洋流的成因和分布,有助于我们理解海洋作为地球上巨大的水分源地、大气热量的能源区,对地理环境的物质输送、能量交换起着重要作用;其次,有助于理解洋流对高、低纬度不同海区的海水循环、气候特征的形成、渔场的分布,以及对全球热量平衡、水量平衡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会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用运动的观点,变化的观点,更好地理解保护海洋环境的深刻意义。

  五、布置作业

  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指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和英国北海渔场的位置,并分别说出形成渔场的寒暖流名称。

  七、板书设计

  地理教案-海水运动

海水运动 篇14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广东 朱桂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要求目标

  1.了解洋流的主要形式及其成因。

  2.理解洋流的分布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能力训练目标  

  1.综合概括:通过分析教师所给资源,掌握世界洋流成因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讲解、表达:在各自小组完成本组任务条件下,把本组所学内容传授给其他小组,并能回答同学间的质疑。

  (三)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目标   

  使学生树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3.解决办法:(1)联系旧知;(2)按要求画示意图;(3)读图讨论,总结概括;(4)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带着任务学习课本、材料,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课时安排:l课时

  四、教学过程:

  意图/操作

  教师活动(讲解/操作)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目的

  导入

  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

  在二战时,有一对情侣被迫分开了,女孩去了日本的东京,男孩去了美国的旧金山。女孩苦苦思念,于是她将自己的思念装进瓶子当中,希望大海能够将她的思念带给彼岸的男孩。

  请问女孩的思念是否能带到大洋彼岸的男孩那里呢?

  思考问题。

  用一个美丽的故事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板书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承转

  好,请同学们学完我们今天的内容之后,告诉我这个美丽的故事的结局将会怎么样?

  讲解基本概念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几个基本的概念:1.洋流;2.分类(根据性质分为寒、暖流)。

  对比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

  联系风带分布引出洋流的影响因素:盛行风、地形阻挡、地转偏向力等。

  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学生自己总结洋流分布规律

  让学生观察洋流分布图

  小组讨论、思考北半球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的洋流分布规律。

  课件演示

  洋流与盛行风的关系。

  经过思考后,对比老师的,看看有什么区别,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总结归纳洋流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方向环流。

  3.南极大陆外围:西风漂流、南极环流。

  4.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提炼洋流分布模式图

  后面详细的洋流分布模式图。

  学生根据表层洋流分布图提炼。

  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承转

  我们前面详细地分析洋流的特征、分类、分布规律。目的是什么呢?

  为了更好的了解洋流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

  分析洋流的影响

  1.对两岸气候的影响

  2.海洋生物和渔场的分布

  3.海洋航行

  4.海洋污染

  活动

  1.解决课前“美丽的故事”提出的问题。

  2.假如你要环游世界,请你设计一条最省燃料,最快的路线!

  看能否80天环游世界?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且让学生活学活用。

  小结

  归纳这部分内容以及做一些简单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洋流

  一、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的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二、洋流的类型

  暖流:从水温高的地方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地方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三、洋流的成因:盛行风

  四、 洋流分布规律

  五、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标签: #海水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