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走进新疆》教学反思
2004年12月29日,区教研室到我校进行了周三听课活动,我在豫小自然实验室上了一节音乐欣赏课《走进新疆》,区音乐中心组教研员徐建秋老师以及美术教研员作为听课教师,在课后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我也做了深刻的反思。我上的是一节六年级的音乐欣赏课,整节课主要由欣赏新疆民歌《新疆好》为主,简单欣赏新疆其他民歌为辅,让学生感受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通过欣赏,了解新疆民歌的演唱形式及特征,并感受歌曲的舞蹈性节奏,拍手给歌曲伴奏。也明白新疆人民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真挚情感,从而热爱自己的家乡,感受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课前我做了很大的准备,我收集了多首新疆的民歌和舞蹈影片,准备了多幅新疆地域特色的图片,并整理在多媒体课件中,我还准备了新疆特色的小帽子和铃鼓。我整节课的设计比较流畅,用具有新疆曲风的儿歌《娃哈哈》导入很自然的过度到了新疆这个话题,大量分类了的新疆图片的展示是我的一个亮点,可是由于大屏幕没有遥控器打不开,我准备的资料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欣赏歌曲《新疆好》的整个设计过程和实施过程都是我需要反思的。
设计过程我是让学生听赏歌曲之后说说歌词唱了什么内容,通过歌词描绘“风吹草地见牛羊”、“戈壁沙滩变良田”、“葡萄瓜果甜又甜”等一派美丽富饶的新疆景色让学生了解新疆热爱新疆,而后简单介绍歌词曲作者,让学生对其有个简单的了解。接着哼唱歌曲感受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并找到有新疆特色的节奏为他伴奏伴舞。最后,用对唱新疆民歌来结束课。徐老师说得很对,课的设计表面上是很流畅很完美的,但是我注重了表面却放松了音乐内涵的挖掘。
声乐作品和标题音乐可以在标题和文字中找到根据,那么对于有些无标题音乐作品,学生是不是照样能感受到呢?为了更深入地让学生体验这类乐曲的感情内涵,学生一方面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反复倾听,凭借直感更准确、更细致地去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从更广阔的方面,特别是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和了解,以求得对乐曲感情内涵的正确把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在乐 音本身的写作手法的形象描写上下功夫。
设计是如此,但是在实施教学的时候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
我上课的班级是六(2)班,由于男孩子多,又不在自己本班教室,所以孩子们都按捺不住自己,让整节课沸腾起来。这就是我要反思的第二个问题,高年级音乐课堂如何组织教学。
六年级学生大多是十二岁左右的学生,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那我就要重视音乐课的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应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使其精力集中,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要把组织教学有效地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要千方百计地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迅速、顺利地突破难点,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更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减少失误。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上课的激情和基本素质我都是拥有的,但是要做到更好就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兼顾,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不断完善自己,保持我原有的优点,“取精华而去糟粕”,把缺点改变成自己新的亮点。希望在今后的听课活动中能学习到更好的教学方法,吸取更多的教学经验。
标签: #音乐欣赏课《走进新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