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学生的“不懂”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教育新理念。我是这学期才开始又进入新课改教学工作的,上了几天的英语课后,我注意到班里的一个男同学,整堂课他都很安静,没举一次手,也没什么表情,也不参与到其他同学对话活动中。课后,我问他:“你听得懂吗?”这学生摇摇头,小声地说:“我一点都不懂。”我说:“初一年的英语课程才刚开始,你没有认真学吗?”他低下了头说“刚开始的时候还可以,但我渐渐地就听不懂了,我各科的成绩都很差,我是个差生……”我一下子明白了。但他身在课堂却什么也没听懂,这哪能不让人心痛呢?那天晚上,我失眠了……。在每节课的45分钟里,这个学生不知我所云却始终端坐着,不开小差,也不捣乱。老师没有给他关注和偏爱,但他却懂得尊重老师和同学,不制造麻烦与事端,说明这孩子还懂事,可是我却没有意识到他的存在,没有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助。可以想像,多少节课,这学生都在“被遗忘的角落”里苦挨时光。 此类学习经验的累积,多么无奈!这种生活情绪的蔓延,多么可怕!这怎能不让人心痛!
然而,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在课堂上,一定还有学生也处在类似无助、孤独乃至痛苦的状态。他们听不懂,徘徊困惑,苦恼矛盾,失望迷惘,却很少有人关心他们的情绪,也很少有人在意他们的感受。他们天天在课堂上,然而又似乎从来不在课堂上一般。他们渴望“听懂”,我想他们也希望老师看自己一眼、扶自己一把,可是他们却只能坐在教室里虚度时光。可我们当老师的也难做,不是吗?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下,老师在课堂上关注更多的是教学目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这在教师看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新课改的阳光要照耀每一个课堂;要温暖每一个孩子;要做到“一个也不能少”,但是面对农村学校,班生规模普遍较大,学生素质差距较大的现状,确实让我们当老师的为难。
因此,我尝试了一个方法,在提问、讲解、布置作业时,兼顾基础不一、禀赋有别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最初只要求会跟读,会抄写,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了。在我看来,课堂上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学生拥有知心贴心的老师,并且愿意也乐于和老师交流,从而快乐地度过每一个45分钟。
标签: #心痛学生的“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