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合作,诠释自主--《碧螺春》教学反思

佚名 36 0

激情合作,诠释自主--《碧螺春》教学反思

激情合作,诠释自主--《碧螺春》教学反思(精选5篇)

激情合作,诠释自主--《碧螺春》教学反思 篇1

  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为人师者都已熟知的观点,可是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不少教师感到困惑。从《碧螺春》一课的教学中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教学中,不难发现,词语的理解由过去的教师简单的说教,转变为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习惯和已有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存在的问题,他们或有所疑惑,或跃跃欲试,或踊跃发言,或各抒己见。学生不再是等待教师注入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老师所给予的东西,而是自己自主地学习,主动地探究。整个教学环节,学生学得是那么的充分,那么的投入,学习主人的地位得以凸显。

  合作的过程不再流于形式。合作的动力是什么?那就是学生的心中有着自己的疑问,心中迫切希望解决它。什么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那就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到了从学习伙伴那里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或自己还不具备的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的东西。可以说,离开了这两个要素谈合作,那是空洞的,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流于形式的。在教学中,学生心中有着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他们想从伙伴那里得到帮助,这就有了合作的动力;通过合作,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这也就证明了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有效的。

  学习的过程是充满激情的。衡量学生学习的质量,就看学生是否积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课文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自己或同学提出的不理解的词语展开讨论。这时的学生有着一种强烈的渴望,那就是把面前的词语全部搞懂。美国一位教育家曾说过: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是积极主动的,当他们从中获取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识时,他们的心中有着一种无以伦比的高兴和满足,这种心态下的学习,是洋溢着激情的。

  静心思考《碧螺春》一课的教学,我对合作学习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激情合作,诠释自主--《碧螺春》教学反思 篇2

  《碧螺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碧螺春名字的由来和采摘、焙制、品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充分利用本地是茶果之乡的“资源”,把阅读教学与生活体验紧密联系,把生活带进课堂,把课堂引向生活。

  课堂上,我将学生分成几组围坐,准备好碧螺春、绿杨春(本地特产)茶叶及简易茶具,创设一个围坐品茶的情境,从品茶入手学习课文。在教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词──生活、体验。一开始就由生活中给客人倒茶谈起。这并非多余,一方面自然地不失时机地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一方面又调动生活经验,引起本地茶绿杨春和碧螺春的初步比较,训练学生留心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似乎与语言文字的训练无关,但却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暗含了思维的训练,善观察善分析,不仅仅是语文学习所需的。

  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泡上一杯碧螺春,在课堂上给学生实践体验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这个实践环节中,我将生活中的沏茶搬到课堂上来,学生对沏茶的过程会有丰富的体验感受,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交流。因为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交流,“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显现。师生间的交流、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互相启发,加深感受与理解,在交流中老师可以理解感受所达到的程度。

  最后,通过学生满含真情的交流,我见时机已到,便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来“享受”沏茶这一过程,自然地将教学流程引到朗读品位这一重点,水到渠成。

  课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从以下几个题目中选择一项认真做好调查,精心构思,试着写一篇文章。通过走访参观等,对家乡茶绿杨春作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然后:

  ①、模仿《碧螺春》写一篇介绍绿杨春的文章;

  ②、比较绿杨春和碧螺春的异同,并围绕这一内容写一篇文章,如《绿杨春与碧螺春之比较》;

  ③、家乡茶绿杨春虽然已小有名气,但名气还不及碧螺春,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绿杨春,请你为它构思一个宣传方案。可以同他人合作(2—4人),共同完成一题。

  综合实践活动领域极广,教学时我将活动引向课外生活实践。一个多星期后,我聆听了学生们的活动经过,仔细阅读了他们的“文章、方案”。原来,利用节假日,有的学生结伴去捺山茶园采茶,亲身感受清晨“捺山脚下采茶图”的美景;有的学生“聪明”得很,以学雷锋的名义去茶厂帮助打扫卫生,“顺便”参观了茶叶的筛选、焙制过程,还获取了不少绿杨春的知识;有的学生家中名茶较多,邀请了同学来家中品茶聊天,既饱了口服,又长了见识;还有的学生特别留意了家乡茶的包装、广告,把电视广告和动画片摆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通过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学生们写出了自己的小文章。虽然非常优秀的并不多,但篇篇都很用心。

  后来,我还建议他们:把自己的文章、方案给茶厂的负责人看看,说不定真有大用处哩!

激情合作,诠释自主--《碧螺春》教学反思 篇3

  《碧螺春》是一篇散文,描绘的是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和品尝的情景。原以为学生对这样的题材不感兴趣,没想到教学效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总结有以下成功之处:

  首先,始终把“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去接触课文的语言。从初读时的自由朗读到理解课文时的默读再到感情朗读……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了文字所描绘的画面,读出了文字所蕴涵的情感。

  其次,注重研读重点词句。如教学“清晨采茶图”时,引导学生抓住“银铃般的笑声、神采飞扬”等词语体会采茶姑娘的快乐;教学“入夜焙茶图”抓住几个动词感受茶手技艺的精湛,;教学“月夜品茶图”时,抓住沏茶和品茶的词语,感受那份意境。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情感。

  再次,一定程度上得借助于现代媒体,适时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优势,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给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如教学“清晨采茶图”时,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已经感受到茶园的美、采茶姑娘的美,但因为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我总感觉欠缺点东西。为此我组织学生观看多媒体录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纷纷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这是我再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感受,水到渠成。

  当然,这节课的教学也并非尽善尽美:

  1、学生朗读时虽然入情但不够动情,我还要多进行朗读指导。

  2、焙茶,学生更不多见。尽管我播放焙茶手的炒茶录像,但学生的体会还不是特别到位。

激情合作,诠释自主--《碧螺春》教学反思 篇4

  《碧螺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名称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情景。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文末引用外国诗人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真是匠心独具,既借此抒发了感情,又深化了中心。抓住这一蕴含深情之笔,在这一课的教学预案设计中,我安排了这样一项练习:

  请你仿照外国诗人诗句的写法,也来写一句诗,赞美一下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

  刚开始,学生虽感到兴奋,但似乎不知如何下笔。于是,我及时调整了预设,降低难度,改成一道填空题: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进而启发:

  师:外国诗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你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课文的第4、5自然段(描写碧螺春采摘、制作的内容),看看哪些写得最美,哪些情景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阵默读、沉思之后,学生纷纷举起了他们的小手。

  生1: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采茶姑娘俊美的身影。

  生2: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采茶姑娘灵巧的双手。

  生3: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采茶姑娘飞扬的神采。

  生4: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焙茶手叉开的五指。

  生5: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山村的万家灯火。

  ……

  没想到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撞击,就立即放射出如此灿烂的火花。

  突然,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可不可以写一首‘古诗’来赞美碧螺春?”

  “真是个好主意!”我立即称赞道。紧接着,我对大家说:“请同学们仿照古诗的写法,写一首小诗,来赞美久负盛名、令人陶醉的碧螺春,看谁写得最精彩,最有诗味。”

  这下,学生的兴致再次被调动起来,立刻投入到紧张兴奋的诗歌创作中去,他们有的埋头沉思,有的边读边想,有的小声讨论。不到10分钟,学生的小手又陆续举了起来。

  生1:我根据碧螺春茶汤的色、香、味的`特点,编了一首“七言绝句”——

  碧螺茶汤绿又亮,清香扑鼻沁心脾。

  抿上一口人心爽,包你一生永不忘。

  师:不错,有点诗味(并带头鼓起掌来)

  生2:我是根据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写的——

  本是野生石壁中,不甘落后自茂盛。

  一朝香气吓煞人,便得美名碧螺春。

  师:好,很有诗味!简短的28个字,概括了碧螺春茶名称的由来。不过,如果把末句中的“美名”改为“芳名”就更有诗意了。

  生3:(急切地)老师,听听我的——

  太湖东山出名茶,碧螺春茗满天下。

  揉搓捺抓做工细,色香味形人人夸。

  师:(情不自禁的鼓起掌)真精彩!简直是诗意盎然,诗味十足,就是诗仙李白听了,也会为你翘起大拇指的!能让我们再欣赏一遍吗?

  于是该生又抑扬顿挫地念了一遍,然后在同学们敬佩的目光中坐下了。

  生4:我仿照白居易的《忆江南》写了一首词来赞美碧螺春——

  江南好,

  风景不寻常。

  满山春茶翠似玉,

  入口爽甜又清香。

  何日再品尝?

  师:你仿写的真好,从色、香、味三个方面赞美了碧螺春茶给人带来的愉快感受,真是一首绝妙的长短句!

  掌声再次响起。

  又是一个没想到。没想到六年级学生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诗句,没想到一次小小的预设竟演绎出如此精彩的课堂!

激情合作,诠释自主--《碧螺春》教学反思 篇5

  在《碧螺春》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对于这句话的理解,要想引导学生体悟出来,就得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真正喜欢中国的茶,理解茶的文化。

  学习该课文时,我就让学生抓住“久负盛名”一词,让学生猜一猜,碧螺春久负盛名到什么程度。学生自读课文,从总体上理解,碧螺春的采摘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碧螺春茶受到国内外人们的喜爱。学生从全篇考虑。在学习课文采茶、炒茶、品茶几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模拟采茶、表演炒茶、实践品茶,通过学生感知、参与、体验之后,学生对“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句话就有了个性化的理解。有的学生说:“我仿佛觉得那杯中的茶叶就像是美丽的采茶女,又像是翠绿欲滴的茶树。那清茶仿佛就像那碧绿的湖水。……”

标签: #激情合作 #诠释自主--《碧螺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