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糖果教案(精选23篇)

佚名 83 0

串糖果教案(精选23篇)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科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一种教学设计文件。它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指南,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教案是教学组织和实施的基础,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教案的编写要注意教学环节的衔接和过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串糖果教案篇一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糖果雨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与甜蜜。

2、能胆大想象和表达下神奇雨的愿望。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ppt。

一、谈话导入。

我们都看见过下雨,可是,有一次天空中下了一场奇怪的雨,你们猜猜会是什么雨呢?(幼儿自由猜测)。

二、理解故事内容。

(一)完整欣赏故事。

1、到底是什么样的雨呢,我们来听一听。

2、完整欣赏故事。

3、天空中下起了什么样的雨?这些糖果雨有哪些颜色?

(二)分段欣赏第一段。

1、尝的是什么颜色?是什么样的味道?

2、还可能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

(三)分段欣赏第二段。

1、谁来捡糖果?怎样捡的?捡了放在什么地方?

2、捡到这么多的糖果,心里很开心,还想等更多的糖果雨,可是后来还有吗?

三、拓展想象神奇的雨。

如果你下一场神奇的雨,你会下什么样的神奇的雨呢?(请幼儿大胆想象进行讲述。)。

在整个活动的执教过程中,自己觉得还是比较流畅的,当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当我抛出第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那么多好看的糖果从天上像下雨一样落下来,你会怎么做时,一下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的空间。有人说拿一把伞打开,把糖果接住;有人说伸出双手接住;有人说快去捡;还有人说拿个网把它们网住。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觉得欣喜不已,没想到他们的小脑瓜里有这么多的鬼点子。通过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基本能在老师的提问中,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开放性的提问如果你是天空里的魔法师,你会下一场什么雨?又一次为幼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人说下一场蜜蜂雨;有人说下一场伞雨;有人说下一场蝌蚪雨等,最后我变成了魔法师,在教室里下了一场糖果雨(撒糖果),孩子们看到那么多五颜六色的糖果激动不已,都想去捡来吃了,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了此次的活动。

串糖果教案篇二

你们喜欢吃糖果吗,关于小班的糖果的教案,你们知道吗?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糖果宝宝》的教案,希望你会喜欢!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糖果按圆、方两种形状分类。

2、喜欢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圆、方两种形状的糖果。

2、方盘子、圆盘子。

3、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你们吃过糖吗?都吃过什么糖呢?”

二、基础部分。

1、师:“老师今天也带来好多糖,糖果宝宝说啊,如果你能马上叫出我们的名字,我们就和你做好朋友。我们来看一看都有什么糖。”

出示ppt,分别介绍糖果。

教师小结:糖果的形状不一样,有的是圆的,有的是方的。糖果的颜色不一样,糖果的大小不一样。

2、师:“那么多的糖果宝宝都到我们班来了,可是他们说我们都混在一起了,找不到家了,糖果宝宝要回家!谁来帮帮忙呀!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他们吗?怎么才能帮助他们回家呢?”

出示ppt,引导幼儿说出放到不同形状的盘子里。拿出圆盘,方盘。

我还是不认识我的`家,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圆圆的糖宝宝,我送你去方方的家里面,故意说错,小朋友们帮助改正,强化正确的方法。

3、示范把糖宝宝送回家,并请每一位小朋友参与,把糖宝宝送回家。

当幼儿的面检验是不是全送对了,鼓励宝宝们。引导幼儿礼貌用语,谢谢你,不客气。

三、结束部分。

师:“原来糖果宝宝是有家的,谢谢小朋友们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哦。在你们送糖果宝宝回家的时候,糖果宝宝告诉老师说你们本领很大的,要老师奖励你们呢,现在请我们宝宝每人拿一颗糖果,尝尝看它是什么味道的。好好享受糖果的美味吧!

串糖果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一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一、参加生日聚会,唤起“主角”的意识。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

然后,我很神秘的告诉他们:“今天呀,是老师的生日!”接着说:“我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我的生日party,好不好?”

等他们稍微安静,我就为难地说:“可是老师今天太忙了,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老师想摆六桌,你们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同时在电视上出现这些小吃的数量:柑桔42个、果冻34个、花生95颗、糖果100颗、板栗49个、饼干72块)都平均分成6份?”出示课题“分食品”

接着,我让他们小组自由选择想帮老师分的东西,小组长到讲台前领取要分的物品。

二、问题探究。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如何将手中的物品平均分成6份,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分,小组长做好记录,看哪一组分得又好,又快。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分一分。分完后,进行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各个小组长汇报小组分的情况,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要鼓励学生分法的多样化,并评价哪个小组做的较好。

三、体验感悟。

玩游戏之前,跟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小组内派个小朋友抓一把黄豆,然后拿这一把黄豆来分,如果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还能分成3份,再得3分;如果还能平均分成4份,再得4分;一直分下去,能分成几份,就再得几分;看哪一组得分最高。

学生开始活动。完成后将他们的分数打在准备好的表格里,在电视机里呈现出来。都做完后,让学生根据打出来的分数,判断哪一组获胜,然后给获胜组奖励。

四、实践应用。

五、小结。

讲述:在老师的生日party上,玩的开心吗?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页。

板书设计。

第一组。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1次。

2次。

3次。

4次。

这是本单元的第三个分一分的活动。这次分的数量比较多,要求一次分得一样多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分法多样化。但是,单纯的分一分学生已经分得太多了,觉得很没意思。因此,本节课创设了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日party”这一情境,并让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参加到为“生日party”分食品这一活动,唤起学生“主角”意识。

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节课力图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分食品”的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将不同数量的食品平均分成六份和将一把黄豆平均分成若干份,亲身经历和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串糖果教案篇四

2、彩操作活动中付息5以内的数数。

3、学习按数量取物。

贴有点卡的塑料袋(同幼儿数)、串珠积木六篮、动物图形卡1——5一套。

(一)集体活动。

2、复习5以内的数数师:这是谁?有几只?(师逐一出示动物卡片,幼儿伸出手指点数,并说出总数)。

(二)操作活动。

(1)师: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可是还是来不及。小朋友们愿意帮助小狗吗?

(2)提出要求师:先每人拿一只塑料袋,数数上面有几个点子,就往里装几粒糖,一边装一边数,最后说:“我装了×粒糖。”

(3)师示范一次。

(4)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提问:你装了几粒糖?为什么装了×粒糖?

(1)师:请小朋友把糖送到糖果店的柜台里。

(2)提出要求师:你有几粒糖就放在有几个图形的框子里。一边送一边说:“我送了×粒糖。”

(3)师示范一次。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结束活动师:小狗说谢谢你们,欢迎你们到他的店里买糖吃。

串糖果教案篇五

1、感知、了解各种糖果的特征,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2、认识方、圆标识,并通过形状、软硬将糖果分类。

3、喜欢参加数学游戏,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背景音乐(烘托紧张气氛),ppt,实物投影仪;。

2、大嘴怪手偶,移动黑板,方形、圆形糖果教具少量,糖果屋两间;。

3、幼儿操作圆、方糖果(粘贴于椅背、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4、布袋两个(内装软糖1硬糖n)(硬糖1软糖n),糖果抽取箱。

【活动过程】。

一、引入,出示ppt,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在一个神奇的糖果王国里,住着好多好多的糖果宝宝,他们是谁?(幼儿自由说自己看到的`分别是什么糖)。

这些糖果宝宝每天都过得很开心,突然有一天,糖果王国里来了一位大嘴怪(放紧张音乐),它要吃掉这些糖果宝宝,可怜的糖果宝宝该怎么办呢?(幼儿自由想象如何拯救)。

如果你是糖果宝宝,在外面遇到了坏人怎么办?(联系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讲出将糖果宝宝送回家)。

二、出示方、圆教具糖果,请幼儿帮忙送回家。

好,那我们就把他们送回家去。这些糖果宝宝该去哪个家呢?(引导幼儿观察糖果外形,说说分别住进哪个家,再请几名幼儿去黑板上演示)。

还有一些调皮的糖果宝宝躲在你们的椅子后面,我们赶紧去找到它们。大,考吧.幼,师,网(放紧张音乐)。

你们都找到糖果宝宝了吗?看看你们的糖果宝宝长什么样子?应该送到哪个家呢?

糖果宝宝都送好了吗?我们来检查一下。(幼儿评价糖果宝宝是否都送回了正确的家)。

小结:方方的糖果送到了方方的家,圆圆的糖果送到了圆圆的家,糖果宝宝想跟你们说,谢谢小五班的小朋友。

三、判断糖果的软硬。

大嘴怪这下可没劲了,他在大街上东找找,西找找,怎么一个糖果宝宝都不见了。诶,突然它发现了一个布袋,原来是迷路的糖果宝宝躲在里面了,大嘴怪说:“哈哈哈,我要把布袋里不一样的糖果宝宝吃掉!”

我们赶紧来拯救它,来,摸摸看,谁不一样?(请个别幼儿摸一摸)。

1、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布袋里的糖果,区分软糖和硬糖。

软软的怎么来表示呢,我们来用身体试试看。软软的还像什么呢?(棉花、被子、白云)。

咦,这儿还有一个布袋(同上)。

硬硬的怎么来表示呢,我们来用身体试试看。硬硬的还像什么?(石头、木头、钢琴)。

你们真棒,糖果宝宝都拯救好了,大嘴怪什么也没吃到,灰溜溜的走了。

没有了大嘴怪,糖果宝宝又想出来玩了,你们愿意带他们出来玩吗。

出示糖果箱,请幼儿上来听清指令摸取相应的糖果。(像被子、棉花、白云一样,像喝水的桌子、电视,像太阳、皮球一样,像石头一样)多请几个。

五、活动结束。

——把糖果宝宝放在口袋里保护好,千万不要被大嘴怪看见咯。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串糖果教案篇六

1、学习包糖(用废报纸包物品)的方法。

2、体验环保活动的乐趣。

2、做“糖果”用的易拉罐,足够的废报纸。

1、情感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实物糖果,引导幼儿与糖果宝宝打招呼,告诉小朋友们糖果宝宝想要一个糖果爸爸。请小朋友们帮个忙,你们愿不愿意啊!

2、了解废物再可以利用,萌发环保意识。

(1)教师介绍材料:出示废报纸与空易拉罐。

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说说平时哪里见过它们吗?有什么用?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

教师小结幼儿讨论的内容。

(2)提问:这些看过的报纸和吃剩下的空易拉罐还可以有什么用吗?你平时有玩过它们吗?(帮助幼儿了解废物可以再利用)。

(3)小结:每一样东西都是宝贝,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不要随手丢弃它们,要学会珍惜它们。

3、学习制作“糖果爸爸”。

(1)“小糖果想要一个糖果爸爸。这个糖果爸爸呀,比别的糖果都要大,比别的糖果都要甜,比别的糖果都要神气,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超级大的糖果爸爸。”

(2)幼儿自己探索制作的方法。

(3)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从相互观赏和个别介绍中了解制作的方法。

(4)请幼儿再次练习制作,巩固学习到的技能。

4、体验环保活动的乐趣。

师:比一比谁的糖果爸爸最神气,哪个小朋友最能干呀?我们小朋友可真能干!来,我们把糖果宝宝和糖果爸爸一起送给娃娃家的宝宝吧!

串糖果教案篇七

1、感受糖果的简单形状和软硬特点。

2、能快乐较清楚地表达糖果的形状和软硬特点。

3、体验大家一起吃糖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感受糖果的形状和软硬特点。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较清楚地表达糖果的形状和软硬特点及按糖果的形状分类摆放。

教学准备。

糖果若干、糖果ppt,圆形方形糖果屋各一个、各种糖果(圆形、方形、软的、硬的)、摸袋一个。

教学流程。

一、说说自己喜欢的糖果,激发孩子对糖果的.兴趣。

1、师:你们吃过糖吗?你吃过什么糖?

幼儿:根据师的提问讲述吃过的糖果。

2、让幼儿看ppt欣赏一些糖果初步感知特征。

师:你们吃的糖果真好,想不想知道老师吃过哪些糖果,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幼儿:回答老师的问题看ppt和师讨论并试用语言表达所看的糖果。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演示ppt让幼儿初步感知糖果的形状特征并试用语言表达所看的糖果。

二、摸一摸,分一分。

幼儿:幼儿回答师的提问。

2、师:请个别小朋友到前面来,在师的口袋里摸出糖果引导幼儿讲出糖果的特征(形状、颜色、软、硬)。

幼儿:摸糖并经师引导讲出糖果的特征(形状、颜色、软、硬)。

幼儿:幼儿回答问题并准备参与情境表演送糖果宝宝回家。

4、师:但是老师要叮嘱一下,可不要送错哦,这是什么形状的糖?那它的家也是圆形的,记得一边送边说:“糖果宝宝我送你回圆圆的家里去”。这是什么形状的糖?那么它的家也是什么形状?一边送一边说:“糖果宝宝我送你回方方的家里去”。

幼儿:幼儿参与情境表演按糖果的形状送糖果宝宝回家。

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此环节通过生动的情境让幼儿参与进来,先是让幼儿亲近老师,在老的口袋里摸拿糖果调动幼儿的情绪,然后再学认糖果的形状、感知软硬并乐意用语言描述。再通过师的直观教学法引导幼儿帮助糖果宝宝找家。

三、品尝糖果。

幼儿:和师互动品尝糖果。

串糖果教案篇八

1、宝宝们,今天爸爸妈妈也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了,你们开心吗?现在我们先来点名。

(师:xx宝宝老师真喜欢你。宝宝:我也喜欢你。)。

2、教师可以抱抱宝宝,让宝宝有一种亲切感。

3、家长可以提醒宝宝跟老师说“我也喜欢你。”提示宝宝抱抱老师等。

二、早操。

1、现在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做早操。

2、家长可以提示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做操。

3、教师提示家长和宝宝一起做操。

三、活动一。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2、会念儿歌《糖宝宝》。

3、知道要保护牙齿,不能吃太多糖。

活动准备:幼儿自带几颗糖果。

活动过程。

(一)念儿歌引出话题。

1、教师念儿歌:花纸包里,有个宝宝,剥开尝尝,宝宝变小。

2、教师请小朋友们猜猜儿歌说的是谁。幼儿自由发言。(家长引导幼儿想象儿歌说的是谁。)。

3、教师请幼儿来吃颗奶糖,让大家现场感受糖宝宝变小的过程。

(二)糖果点点名。

1、教师:你带的是什么糖?你能介绍一下你所带的糖吗?

(家长引导幼儿说出糖果的名称,比如棒棒糖、棉花糖、巧克力、椰子糖,奶糖,水果糖等。)。

2、教师:你的糖是什么样的呢?

(家长引导幼儿从软硬、颜色、形状、包装等上面进行比较。)。

1、尝一尝甜不甜,闻一闻香不香。

2、嘴巴里的糖果有什么变化吗?(变小了)。

3、糖果好吃吗?平时我们吃了很多很多的糖果牙齿会怎么样啊?

(家长引导宝宝说一说)。

4、教师和幼儿家长一起念儿歌《糖宝宝》。

“花纸包里,有个宝宝,剥开尝尝,宝宝变小。”

四、生活环节。

1、入厕:

宝宝们,现在我们一起去小便一下,不你推我挤,排好队一个一个来。

(教师和家长帮助一些宝宝拉裤子。)。

2、洗手:

宝宝们,小便好了之后我们来洗洗小手,把小手洗的香香的。(两只小手搓一搓,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哦,宝宝小手洗好了。

3、吃点心。

现在我们要吃点心了,我们先来闻一闻自己的小手,香不香啊?老师分点心。

(师:xx宝宝给你点心。宝宝:谢谢老师。)家长即使提醒幼儿注意礼貌。

五、活动二。

活动目标:

1、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糖果宝宝。

2、体验制作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旺仔牛奶罐或娃哈哈果奶瓶、彩色包装纸、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刚才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好吃的糖果,现在我们一起来制作糖果,好吗?

(二)教师示范:糖宝宝的`儿歌是怎么念的,(花纸包里有个宝宝)现在我们找一张花纸,然后找一个娃哈哈果奶的瓶子,给娃哈哈果奶的瓶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教师一边说一边示范)。

(三)家长与幼儿一起做糖果宝宝——家长帮助引导宝宝做糖果宝宝。

(四)展示糖果宝宝:教师将宝宝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糖果宝宝展示在活动室和中,让宝宝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悦。

六、和爸爸妈妈说“再见”

宝宝和爸爸妈妈做了这么漂亮的糖果宝宝,现在我们勇敢地跟爸爸妈妈说“再见”(朱琴花)。

串糖果教案篇九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分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反思、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准备小棒(每人20根),圆片(每人5个),分小棒记录表格(每组1张),豆子(同桌1袋),游戏记录表(每人1份)。

教师准备分糖果记录表若干,,圆片20个,彩笔,磁扣,小棒。

把学生平均分组,每组4人,如有剩余,独立成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师:星期天,乐乐家来了几位小朋友做客,乐乐拿出了一些糖果与大家分享。可是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这节课我们和乐乐一起分糖果。

请随老师去看看当时的情景。

师: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获取信息。应该能够发现一共有5个小朋友和一些糖果。

师:想帮助乐乐分糖果,还应该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产生糖果总数的需要,再告诉学生一共有20块糖果。

(如果学生直接说出是20块糖,问一下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是现场数出来的,要表扬数的快、数的准。也可能是提前预习得知的,要表扬预习的好习惯。)。

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会提出“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可能是“想一样多,怎么分?”“够分吗?”“能正好分完吗?”等等。

如果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可随时解决或放入问题银行,随机处理。如果和平均分有关,也可以顺势引出主要问题。

如果提出本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同时板书问题,并接着说:“这正是乐乐遇到的难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活动前想一想。

师: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想到实际分一分、算一算等。教师引导学生要动手实际分一分。

师:可是没有糖果,怎么分呢?

根据学生前两节课的经验,会想到用学具代替糖果分一分。

师:用学具代替糖果,同学们真有办法!为了交流方便,我们统一一下,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请快速准备好学具,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然后,动手分一分。

2.活动中分一分。

学生独立分一分,教师走入其中,了解学生活动参与情况,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掌握学生的不同分法,为后面的展示交流做好准备。

预测:由于有前两节课的基础,多数学生会一次分完。可能会有个别学生是通过几次分步完成的。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与不同方法的孩子做简单交流。让先完成的孩子和同桌说一说分的过程,也可以让他们帮帮未完成的孩子。

3.活动后说一说。

(1)示范记录。

谁愿意第一个来展示你的方法?

请一名多次分完的孩子到前面做展示准备,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倾听:请同学们仔细看,注意听,认真想,看看这个方法和你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看看你能不能看得懂,听明白。

这时,教师提出,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可以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出示分糖果记录表格,先让学生认识一下。第一排表示的是5个小朋友,第一列表示的是分的次数,中间应该填上每次分的小棒根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块糖。

现在请这名同学边介绍边在展台上进行操作,(教师引导汇报的学生有序表达,如:第一次,给每个小朋友几根小棒,共分了几根,还剩下几根,第二次,……最后,把各次分到的小棒根数加起来,就知道每人分了几根小棒。)其他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记录,进行如何做记录的示范。

学生简单回复。

(2)学生进行记录。

师:那其他同学想不想把自己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呢?你可以回忆一下刚才分的过程,或者再摆一摆,然后把你自己分的过程记录到书上36页右下的表格中。

学生打开书,边摆边做记录。教师巡视,个别帮助,关注不同方法的学生是否是在记录自己分的过程,为下面的多种方法交流做好准备。适时,请不同方法的学生到板前填表(做展示用的大表格)。

预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分法一:

每个小朋友分4块糖。

分法二:

每个小朋友分4块糖。

分法三:

每个小朋友分4块糖。

分法四:

每个小朋友分4块糖。

……。

(3)交流方法,比较、反思。

生介绍,师评价:你的表达真不错!一定是边分边思考了。

师:看另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不一样?你能看懂吗?来介绍一下。

请生介绍,师评:你能仔细观察,会动脑思考,更敢于表达,这个方法也属于你了!

对于第四种分法,也就是一次就能分完20块糖果的,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是一次恰好分完,还是想到了什么好方法(如乘法口诀)?如果是后者,应加以赞赏,评价:你们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看来平均分可以用乘法口诀来帮忙呢。

师: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之处在于分的次数不同,而相同之处在于总数相同,人数相同,所以结果相同。还有,每次分给5个小朋友的是同样多的。体验分法的多样化与结果的一致性。

师:现在的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预测:更多的学生会喜欢一次分完。理由是简便快捷。也不排除会有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要给学生时间,等待学生从下面的大数目的分小棒活动中,自己发现用乘法口诀帮助平均分的好处。

三、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1.提出问题。

板书问题“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怎么分?”。

2.活动准备。

(1)小组分工,明确要求。

师:这个活动要在小组内进行,一会儿大家边分,各小组要把分的过程记录到这张表格上(出示表格)。

姓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根,还剩根。

介绍表格:这个表格的记录方法与刚才的表格基本上是一样的。第一行写什么(姓名),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只写姓,或干脆用字母a、b、c、数字1、2、3等来代替。再看下面,这一行怎么这么高?(当分的次数多时,可以把这个格子继续分,接着往下写)。

现在请各小组进行分工(操作员负责分,记录员负责记录,检查员负责检查,汇报员做好汇报准备)。

(2)组内商定方法。

师:分好工,再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想怎么分,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每个人都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共同选择一个分法。请组长拿出50根小棒和记录表,动手分一分,认真做好记录。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

3.小组活动。

学生小组内分一分。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个别指导和协助,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分几根,要用去多少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可以怎么分……。提醒学生不要把学具弄到地上,操作员等各负其职。请先完成的小组再次核对每次分的数量及最后结果,并做好汇报准备。对于不是四人一组的小组,要特别关照。

4.汇报交流。

请各小组将表格上交,教师按分的次数的多少倒序板贴在黑板上。

预测:学生可能出现。

分法一:

姓名。

第一次1111。

第二次5555。

第三次5555。

第四次1111。

每个小朋友分到12根,还剩2根。

分法二:

姓名。

第一次5555。

第二次5555。

第三次2222。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12根,还剩2根。

分法三:

姓名。

第一次10101010。

第二次1111。

第三次1111。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12根,还剩2根。

分法四:

姓名。

第一次10101010。

第二次2222。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12根,还剩2根。

……。

师:请各组汇报员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本组的学生做补充,其他组的学生做检查。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和对表格的观察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样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说清每次每人分了几根,已经分掉多少根,剩下多少根,第二次,……,共分了几次,每人一共分到多少根。并追问:还剩下2根,怎么不分了?引导全体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再次体会平均分也会有剩余,并且余数小于份数。

对于第一次每人分10根的小组,要追问他们的想法,你们是怎么想的?再请其他小组的学生说一说,第一次分掉了几根,还剩几根?追问:怎么算得这样快?引导学生体会到,在够分的情况下,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一共用去几根,还剩几根。如4人小组,第一次每人分10根,4个10就是40,还剩10根。这样能够很快算出分掉的和剩余的根数,计算快捷,简便,而且分的多,剩下的少,利用后面继续分。

5、比较反思。

对于学生的比较和反思,及时评价:你们能虚心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并及时反思,调整自己的方法,多么难得的学习态度呀!

师:尽管我们仍然是分法不同,但结果还是一致的。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四位小朋友,每人分到12根,还剩2根。

由于班级人数的不确定,可能不会正好平均分成四人小组,那么最后处理特殊的一个小组。如果是小于4人的,可以与4人小组一样,先用较大的计数单位——10来试试,再继续分。如果是大于4人的,尤其是6人小组,正好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让学生体验“试商”。第一次分10根,不够分,说明每人分多了。再调小些,每人分9根,还是多。直到每人分8根,分掉48根,剩余2根。

师小结:看来,对于大数目的平均分,要根据总数和份数各是多少,第一次可以用10来试试,尽可能地多分一些,使剩下的尽可能少一些。这样分的次数会变少,也就能够快捷准确地完成平均分的任务了。

四、数学游戏,活动延续。

1、明确游戏规则。

先让学生自读游戏规则,然后请一生与教师合作进行,并做记录,为学生提供游戏示范。

抓豆子游戏记录表:

抓了几粒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得分。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三局。

2、学生组内活动。

每同桌一袋豆子,抓一抓,分一分,算一算,记一记,比一比。

每人一张记录表,同桌轮流进行,并做好记录。教师参与活动中,指导、帮助进行。如告诉学生“抓一把”,要随意去抓。根据活动进行情况,可适当改变游戏规则,但强调在活动中,游戏规则必须统一。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我抓的是……粒,可以平均分成……份,得……分等。表扬利用乘法口诀帮助平均分的孩子。如果发现有“违规”操作的,问一问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说出是想抓确定的粒数,应该在批评的同时,表扬这个孩子肯动脑筋,发现了快速致胜的窍门。

师:这个游戏有趣吗?课后可以和家长、同学继续进行。

(如果前面的活动用时过多,课上时间已经不够,可以把这个游戏活动放在课下与家长进行,做好记录,下节课上再交流。)。

五、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你都做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

串糖果教案篇十

小班的孩子对糖果非常喜欢,现在生活中糖果多种多样,使糖纸也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对糖果纸非常感兴趣,对于生活中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利用到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通过幼儿的观察、尝试、参与,相互合作,大胆创作自己的作品,引发包糖果的兴趣,孩子们感受了糖纸的色彩美,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懂得说话要有礼貌。

1、初步感受糖果的多样性,感受糖纸的色彩美。

2、尝试包纸和拧纸,充分体验游戏与成功的快乐。

重点是包纸和拧纸。

1、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糖果的糖纸(如果收集的糖纸数量不多,可加上部分皱纹纸)。

2、小彩泥块、珠子、圆形短棒等。

3、教师准备不同味道的真糖果,如棒棒糖、巧克力糖、奶糖、水果糖、软糖、硬糖等。

4、教师用废旧纸盒做好的“小熊糖果屋”一个。

1、出示玩具小熊,以“小熊糖果店缺货”情景导入,激起幼儿包糖果的欲望。

2、请幼儿自选几张喜欢的糖纸,观察糖纸的色彩、形状、花纹,感受糖纸的色彩美。

3、鼓励幼儿为小熊包糖果,练习包、拧的技能。

(1)说一说:糖果是怎样包起来的?

(2)试一试:幼儿自由探索包糖果的方法。(出示材料:糖纸、各色小彩泥或珠子)我们可以把小彩泥和珠子当做糖果,来给糖果穿上好看的衣服吧!一定要“穿好”,不要露出“小肚皮”呀!

(3)教师结合幼儿探索情况,重点示范包、拧的操作技巧,也可请会包的小朋友介绍一下他是怎样包的。

在幼儿包糖果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醒幼儿,用来包糖果的小彩泥和珠子决不能塞到嘴巴、耳朵或鼻子中去,一定要注意安全。

(4)再次鼓励幼儿包糖果。(能力较强的幼儿也可用小彩泥做出各种形状的糖块后再包糖果)。

让幼儿数一数自己动手包了几粒糖果?(把包好的糖果一起放置在大篮子中。)。

5、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将包好的糖果送给小熊,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引导幼儿说:“小熊,我们给你送糖果来了。”小熊说:“谢谢大家。”幼儿说:“不用谢,再见!”)。

6、引导、鼓励幼儿品尝老师提前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糖果,并用糖纸打扮糖果小屋。

请幼儿不要把糖纸扔掉,要用这些漂亮的糖纸一起来打扮糖果小屋,师幼共同把打扮好的“糖果小店”贴到墙壁上,幼儿与老师一起欣赏漂亮的“糖果小店”,体验共同布置“糖果小店”的乐趣。

在手工区提供各种材料(彩泥、糖纸、皱纹纸等),激起幼儿做糖果的欲望,让幼儿做棒棒糖、巧克力等各种糖果,并练习包糖果。

串糖果教案篇十一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征。

2、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并乐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

3、初步学习使用重叠词,丰富幼儿词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糖果,说出它们的不同。

教学难点:通过生活经验,对颜色进行迁移。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颜色、手感、味道不一的糖果;糖果卡片挂饰。

2、用糖果布置成糖果王国、国王头饰一个。

3、认知准备:孩子已认识几种基本颜色。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到糖果王国做客。

1、听音乐开汽车进入糖果王国:

2、找糖果。

教师:孩子们,糖果王国到了,你们看!好多糖果宝宝在欢迎你们,快去找一个糖果宝宝做朋友吧!(师提出要求:拿糖果时不抢,轻轻拿一个,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二、基本环节:感知糖果的特征。

1、幼儿自由地感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

师: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糖果宝宝是怎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1)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师:你的糖果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

(2)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

师: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它小朋友糖宝宝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学习重叠词:软软的、硬硬的)。

(3)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

师:现在请你把糖果宝宝的衣服脱掉,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师:老师闻到了好多糖果的气味,请你仔细地闻一闻你的糖果宝宝是什么味的?

3、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

师:请你尝一尝,你的糖宝宝味道怎样?(请幼儿谈一谈品尝的感受)。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在糖果果园认识了许多糖宝宝,每个糖宝宝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的很软,有的很硬。糖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颜色有红色的、黄色、绿色等。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巴甜甜的,有许多种味道。

5、健康教育:糖能多吃吗?什么时候不能吃糖?(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糖虽然很好吃,但小朋友要记住一次不能吃太多的糖。糖吃多了容易长蛀虫,还会使身体发胖,运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少吃糖,而且吃完糖后一定要漱口,特别是睡觉前不要吃糖。

三、结束环节。

指令游戏:糖果宝宝真可爱。加强配对及分类能力的培养。

四、延伸环节。

开展活动区域活动,指导幼儿在生活区学习制作糖果。

幼儿园糖果宝宝教案,小朋友们最喜欢的零食应该就是糖果了吧,虽然吃多了糖果会导致蛀牙,但是小朋友们对糖果的爱意还是不减,用糖果作为引子,引起小朋友们的兴趣,让他们认真学习,也是一个好方法。

串糖果教案篇十二

1、学习将糖果按颜色、形状标记分类。

2、能用简单的语言回答成人的问题。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1、幼儿自带1—2颗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糖果。

2、大小盘子若干。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1、糖果大聚会。

教师:糖果宝宝真可爱啊!你带的糖果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糖果的形状、颜色、介绍后将糖果放在盘子里。

2、说说糖果。

(二)送糖果回家,认识标记。

3、学习按形状标记进行分类。教师出示有形状标记的篮子:谁来试试把糖果分类?

教师:怎么知道把圆形糖果放这个篮子里呢?(贴有圆形标记的篮子)。

(三)分一分糖果—————分组操作。

娃娃家的糖果要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里?

幼儿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边分边说:“xx糖果送你回xx家里。

区域活动:将材料投放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练习将糖果按颜色、形状标记进行分类的技能,并能边说边分。

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幼儿动手、动脑培养幼儿科学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串糖果教案篇十三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想象的乐趣。

2.尝试用绘画、剪贴等形式表现想象的内容。

1.故事ppt,背景音乐;

2.画纸1张、油画棒5盒、彩纸若干、剪刀5把、胶水5个。

一、谈话,引出故事。

师:“你们吃过糖果吗?什么味道?你们听说过糖果雨吗?从前有一个城市就下了一场奇怪的糖果雨。”

二、结合ppt课件,完整欣赏故事,感受想象的乐趣。

1.结合ppt课件完整讲述故事。

师:有一天,有块糖果云飘到了城市上空,在城里下了一场糖果雨。绿色、紫色、蓝色、粉红色,什么颜色的糖果都有,一个小孩捡到了一颗绿色的糖果放进嘴里尝了一下,很快就知道这是薄荷味的,另一个孩子尝了一块粉红色的糖果,那是草莓味的。“快来呀!都是糖果,都是糖果!”孩子们开心的叫起来。糖果密密麻麻的落下来,已经像地毯一样铺满了整个马路,孩子们一个个把自己的书包装的鼓鼓的,老太太们摘下漂亮的头巾,把糖果放在里面装的满满的。

2.引导幼儿讨论,感受想象的有趣。

师:这是一场什么雨?都有什么样的糖果?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你喜欢糖果雨吗?为什么?

假如你是天空里的魔法师,你最想下一场什么样的糖果雨?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3.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根据提供的不同操作材料,尝试用绘画、剪贴等形式表现想象的内容,创作糖果雨。

1.出示画纸,了解操作材料,明确创作规则。

老师给小魔术师们准备了两种变魔法的材料,一种是油画棒来画一画糖果雨,另一种是用彩纸、剪刀、胶水——剪贴的方法来下出糖果雨。小魔法师们选好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始下糖果雨吧!

四、分享交流,大胆表达,感受想象的乐趣,体验创作的快乐。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想法,并展示幼儿作品。

师:小魔法师们太了不起了,变出了这么多糖果雨!

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个糖果雨最有趣,这个雨滴像什么糖?什么颜色?什么形状?请变出它的小魔法师来分享一下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雨。

除了糖果雨,你还下了(想)下一场什么样奇怪的雨呢?学会欣赏同伴,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故事哦。

2.活动延伸:(ppt最后一页)。

师: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等着从天上落下糖果雨呢!可是调皮的糖果云喜欢东转转西看看,不知道有没有飘到我们这儿来呢,我们一起出去找找看吧!

串糖果教案篇十四

一个2—3岁的孩子,当他被鲜亮的颜色包围时他会不自觉地感到兴奋,这说明了孩子对颜色的敏感是与生俱来的。《纲要》中提到艺术教育要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由于托班幼儿经验有限,他们不能分清基本颜色如: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所以教师应通过游戏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认识基本颜色,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幼儿的这种认知和感受能力。

图形信息的关系认知是对图形信息之间关系的认识,我们针对培养托班幼儿关系认知能力的活动,主要是初步的方位关系的认知活动。由于托班幼儿的年龄限制,同时考虑到图形单体认知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我们为托班幼儿设计的图形类别、关系认知活动及其他活动相对较少。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我们所培养幼儿的图形认知能力,会从单体认知、类别、关系认知发展到更进一步的系统、转换等认知,并从图形认知能力发展到图形评价、图形发散思维和图形聚敛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2—3岁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已经非常熟练,但是对形状的认识是难点。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让幼儿操作与实践。颜色与形状要一一对应对托班幼儿来说是比较难的,但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于托班下学期幼儿有能力可以胜任。将枯燥的数学课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幼儿愉快的学习。课改理念指引下的学习活动要关注活动过程,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使孩子获得互动交流的乐趣。结合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加入了直观、游戏的形式进一步能引起孩子活动的欲望。

1、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2、能辨别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并根据图形颜色,形状的不同进行一一对应。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思维能力。

1、红、黄、绿三种颜色、三种形状(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糖果若干份。

2、红、黄、绿三座房子,在房子里印有各种图形的糖果。

3、印有红、黄、绿三种形状的糖果的白纸一张。

4、准备好音乐、音带。

一、出示木偶,激发幼儿兴趣。

鸡妈妈开了一家漂亮的糖果店。有红色的糖、黄的糖、绿的糖。教师一一出示实物。

请幼儿认识红色糖果的形状;黄色糖果的形状;绿色糖果的形状。请个别幼儿说说。

二、教师讲解示范。

将红色(圆形)的糖果送到红色房子。

教师示范、操作。请一名幼儿上来操作,并评价。

教师出示黄色糖果。请一名幼儿操作黄色(三角形)糖果送到黄色的房子里。请幼儿检查、纠正。

教师出示绿色糖果,再请一名幼儿操作,绿色(正方形)糖果送到绿色的房子里。请幼儿检查、纠正。

三、请幼儿幼儿分组操作,操作完毕。教师请个别幼儿检查并纠正,教师给与评价。

四、游戏:糖果超市。

加深难度,印有红、黄、绿三种形状的糖果的白纸一张,放在桌面上,告诉幼儿:鸡妈妈要开一家糖果超市。要把各种颜色(红、黄、绿)和各种形状(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糖果放在规定的地方。教师请一名幼儿操作,幼儿操作完毕给与评价。

幼儿集体操作,教师讲评。

串糖果教案篇十五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分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反思、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准备小棒(每人20根),圆片(每人5个),分小棒记录表格(每组1张),豆子(同桌1袋),游戏记录表(每人1份)。

教师准备分糖果记录表若干,,圆片20个,彩笔,磁扣,小棒。

把学生平均分组,每组4人,如有剩余,独立成组。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师:星期天,乐乐家来了几位小朋友做客,乐乐拿出了一些糖果与大家分享。可是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这节课我们和乐乐一起分糖果。

请随老师去看看当时的情景。

师: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获取信息。应该能够发现一共有5个小朋友和一些糖果。

师:想帮助乐乐分糖果,还应该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产生糖果总数的需要,再告诉学生一共有20块糖果。

(如果学生直接说出是20块糖,问一下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是现场数出来的,要表扬数的快、数的准。也可能是提前预习得知的,要表扬预习的好习惯。)。

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会提出“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可能是“想一样多,怎么分?”“够分吗?”“能正好分完吗?”等等。

如果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可随时解决或放入问题银行,随机处理。如果和平均分有关,也可以顺势引出主要问题。

如果提出本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同时板书问题,并接着说:“这正是乐乐遇到的难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活动前想一想。

师: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想到实际分一分、算一算等。教师引导学生要动手实际分一分。

师:可是没有糖果,怎么分呢?

根据学生前两节课的经验,会想到用学具代替糖果分一分。

师:用学具代替糖果,同学们真有办法!为了交流方便,我们统一一下,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请快速准备好学具,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然后,动手分一分。

2。活动中分一分。

学生独立分一分,教师走入其中,了解学生活动参与情况,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掌握学生的不同分法,为后面的展示交流做好准备。

预测:由于有前两节课的基础,多数学生会一次分完。可能会有个别学生是通过几次分步完成的。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与不同方法的孩子做简单交流。让先完成的孩子和同桌说一说分的过程,也可以让他们帮帮未完成的孩子。

3.活动后说一说。

(1)示范记录。

谁愿意第一个来展示你的方法?

请一名多次分完的孩子到前面做展示准备,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倾听:请同学们仔细看,注意听,认真想,看看这个方法和你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看看你能不能看得懂,听明白。

出示分糖果记录表格,先让学生认识一下。第一排表示的是5个小朋友,第一列表示的是分的次数,中间应该填上每次分的小棒根数。

小朋友1小朋友2小朋友3小朋友4小朋友5。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块糖。

现在请这名同学边介绍边在展台上进行操作,(教师引导汇报的学生有序表达,如:第一次,给每个小朋友几根小棒,共分了几根,还剩下几根,第二次,……最后,把各次分到的小棒根数加起来,就知道每人分了几根小棒。)其他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记录,进行如何做记录的示范。

学生简单回复。

(2)学生进行记录。

师:那其他同学想不想把自己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呢?你可以回忆一下刚才分的过程,或者再摆一摆,然后把你自己分的过程记录到书上36页右下的表格中。

学生打开书,边摆边做记录。教师巡视,个别帮助,关注不同方法的学生是否是在记录自己分的过程,为下面的多种方法交流做好准备。适时,请不同方法的学生到板前填表(做展示用的大表格)。

预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分法一:

小朋友1小朋友2小朋友3小朋友4小朋友5。

第一次11111。

第二次11111。

第三次11111。

第四次11111。

每个小朋友分4块糖。

分法二:

小朋友1小朋友2小朋友3小朋友4小朋友5。

第一次22222。

第二次22222。

每个小朋友分4块糖。

分法三:

小朋友1小朋友2小朋友3小朋友4小朋友5。

第一次22222。

第二次11111。

第三次11111。

每个小朋友分4块糖。

分法四:

小朋友1小朋友2小朋友3小朋友4小朋友5。

第一次44444。

每个小朋友分4块糖。

……。

(3)交流方法,比较、反思。

生介绍,师评价:你的表达真不错!一定是边分边思考了。

师:看另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不一样?你能看懂吗?来介绍一下。

请生介绍,师评:你能仔细观察,会动脑思考,更敢于表达,这个方法也属于你了!

对于第四种分法,也就是一次就能分完20块糖果的,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是一次恰好分完,还是想到了什么好方法(如乘法口诀)?如果是后者,应加以赞赏,评价:你们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看来平均分可以用乘法口诀来帮忙呢。

师: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之处在于分的次数不同,而相同之处在于总数相同,人数相同,所以结果相同。还有,每次分给5个小朋友的是同样多的。体验分法的多样化与结果的一致性。

师:现在的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预测:更多的学生会喜欢一次分完。理由是简便快捷。也不排除会有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要给学生时间,等待学生从下面的大数目的分小棒活动中,自己发现用乘法口诀帮助平均分的好处。

三、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1。提出问题。

教师拿出一包小棒,提出问题:要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怎么分呢?

板书问题“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怎么分?”。

2。活动准备。

(1)小组分工,明确要求。

师:这个活动要在小组内进行,一会儿大家边分,各小组要把分的过程记录到这张表格上(出示表格)。

姓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根,还剩根。

介绍表格:这个表格的记录方法与刚才的表格基本上是一样的。第一行写什么(姓名),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只写姓,或干脆用字母a、b、c、数字1、2、3等来代替。再看下面,这一行怎么这么高?(当分的次数多时,可以把这个格子继续分,接着往下写)。

现在请各小组进行分工(操作员负责分,记录员负责记录,检查员负责检查,汇报员做好汇报准备)。

(2)组内商定方法。

师:分好工,再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想怎么分,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每个人都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共同选择一个分法。请组长拿出50根小棒和记录表,动手分一分,认真做好记录。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

3.小组活动。

学生小组内分一分。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个别指导和协助,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分几根,要用去多少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可以怎么分……。提醒学生不要把学具弄到地上,操作员等各负其职。请先完成的小组再次核对每次分的数量及最后结果,并做好汇报准备。对于不是四人一组的小组,要特别关照。

4。汇报交流。

请各小组将表格上交,教师按分的次数的多少倒序板贴在黑板上。

预测:学生可能出现。

分法一:

姓名。

第一次1111。

第二次5555。

第三次5555。

第四次1111。

每个小朋友分到12根,还剩2根。

分法二:

姓名。

第一次5555。

第二次5555。

第三次2222。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12根,还剩2根。

分法三:

姓名。

第一次10101010。

第二次1111。

第三次1111。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12根,还剩2根。

分法四:

姓名。

第一次10101010。

第二次2222。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12根,还剩2根。

……。

师:请各组汇报员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本组的学生做补充,其他组的学生做检查。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和对表格的观察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样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说清每次每人分了几根,已经分掉多少根,剩下多少根,第二次,……,共分了几次,每人一共分到多少根。并追问:还剩下2根,怎么不分了?引导全体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再次体会平均分也会有剩余,并且余数小于份数。

对于第一次每人分10根的小组,要追问他们的想法,你们是怎么想的?再请其他小组的学生说一说,第一次分掉了几根,还剩几根?追问:怎么算得这样快?引导学生体会到,在够分的情况下,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一共用去几根,还剩几根。如4人小组,第一次每人分10根,4个10就是40,还剩10根。这样能够很快算出分掉的和剩余的根数,计算快捷,简便,而且分的多,剩下的.少,利用后面继续分。

5、比较反思。

对于学生的比较和反思,及时评价:你们能虚心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并及时反思,调整自己的方法,多么难得的学习态度呀!

师:尽管我们仍然是分法不同,但结果还是一致的。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四位小朋友,每人分到12根,还剩2根。

由于班级人数的不确定,可能不会正好平均分成四人小组,那么最后处理特殊的一个小组。如果是小于4人的,可以与4人小组一样,先用较大的计数单位——10来试试,再继续分。如果是大于4人的,尤其是6人小组,正好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让学生体验“试商”。第一次分10根,不够分,说明每人分多了。再调小些,每人分9根,还是多。直到每人分8根,分掉48根,剩余2根。

师小结:看来,对于大数目的平均分,要根据总数和份数各是多少,第一次可以用10来试试,尽可能地多分一些,使剩下的尽可能少一些。这样分的次数会变少,也就能够快捷准确地完成平均分的任务了。

四、数学游戏,活动延续。

1、明确游戏规则。

先让学生自读游戏规则,然后请一生与教师合作进行,并做记录,为学生提供游戏示范。

抓豆子游戏记录表:

抓了几粒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得分。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三局。

2、学生组内活动。

每同桌一袋豆子,抓一抓,分一分,算一算,记一记,比一比。

每人一张记录表,同桌轮流进行,并做好记录。教师参与活动中,指导、帮助进行。如告诉学生“抓一把”,要随意去抓。根据活动进行情况,可适当改变游戏规则,但强调在活动中,游戏规则必须统一。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我抓的是……粒,可以平均分成……份,得……分等。表扬利用乘法口诀帮助平均分的孩子。如果发现有“违规”操作的,问一问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说出是想抓确定的粒数,应该在批评的同时,表扬这个孩子肯动脑筋,发现了快速致胜的窍门。

师:这个游戏有趣吗?课后可以和家长、同学继续进行。

(如果前面的活动用时过多,课上时间已经不够,可以把这个游戏活动放在课下与家长进行,做好记录,下节课上再交流。)。

五、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你都做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

串糖果教案篇十六

1、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大胆进行推理与预测,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2、愿意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ppt课件一手一张统计表铅笔橡皮。

一、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这是一家什么店?

2、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蜘蛛和糖果店》(让幼儿说说自己爱吃的糖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听故事根据线索预测不同人物喜欢的糖。

1、咪咪来买糖,蜘蛛出示咪咪的买糖记录。

2、东东来买糖,咪咪出示东东的买糖记录。

提问:东东来过几次糖果店?买过什么糖?这次要买什么糖?

3、羊羊来买糖,咪咪出示羊羊的买糖记录。

提问:羊羊买过几种糖?他来过店里5次,怎么只买了4种糖?这次羊羊要买什么糖?(幼儿操作记录表)。

小结:要观察和多了解客人,把客人来的次数和买的名称记录下来,通过统计我们可以猜测出这个客人可能喜欢会吃什么糖?(从生活中的故事出发,以绘本为主线,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边看边推理,边预测边验证,训练孩子通过观察到进行推理到验证预测的思维能力)。

三、最受欢迎的糖果。

1、阿姨又准备进货了,怎样才能知道哪种糖果最受欢迎呢?

2、出示"糖果一周销售记录表"和"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理解。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统计表,找出最受欢迎的糖果。

小结: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很快找到了最受欢迎的糖果,阿姨非常感谢蜘蛛的帮忙,平常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帮助身边的朋友和爸爸妈妈,来统计看看他们喜欢的东西。

四、活动结束。

课程介绍:

它的画面有的湿漉漉有的暖洋洋,有的栩栩如生有的惟妙惟肖,有的穿越时空直抵心灵有的精确严谨干脆是照片。它讲故事,只看图也让幼小的心灵感悟到世界的和美丽。

怎么让孩子知道统计和概率归纳了生活?还有平面和立体、收集和刯、分类和排序、整体和部分、加加和减减,这些充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最初的最浅的最好玩的最实用的数学知识数学概念,都完美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让孩子在感动的同时也打开了心智。有美有暖有智慧陪伴童年。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串糖果教案篇十七

1、学习将糖果按颜色、形状标记分类。

2、能用简单的语言回答成人的问题。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1、幼儿自带1—2颗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糖果。

2、大小盘子若干。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教师:糖果宝宝真可爱啊!你带的糖果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糖果的形状、颜色、介绍后将糖果放在盘子里。

(二)送糖果回家,认识标记。

1、学习按颜色标记分类。

3、学习按形状标记进行分类。教师出示有形状标记的篮子:谁来试试把糖果分类?

教师:怎么知道把圆形糖果放这个篮子里呢?(贴有圆形标记的篮子)。

(三)分一分糖果-----分组操作。

娃娃家的糖果要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里?

幼儿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边分边说:“xx糖果送你回xx家里。

区域活动:将材料投放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练习将糖果按颜色、形状标记进行分类的技能,并能边说边分。

·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幼儿动手、动脑培养幼儿科学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串糖果教案篇十八

1、认识1元、5角、1角的硬币,能简单说出它们的特征。

2、会用钱币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乐于参加游戏活动。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给幼儿准备足够数量的硬币等物品。

一、激趣引题:

1、展示大润发商场的购物宣传单。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大润发商场有哪些商品?教师:你想买点商品回家吗?你想买什么?教师:你想把商品买回家,需要什么呀?(钱)。

二、认识硬币:

4:买巧克力糖出现三种硬币,教师:怎么办呀?谁来帮助小猴?

三、进行简单的数钱活动:

1、教师:刚才,故事里的小猴学会了把1元钱的硬币加上一个5角钱的硬币就能买到1元5角钱的巧克力糖了。那老师来考考你们:5角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那1元钱的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重点: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相加。

2、啊,讲了故事陈老师现在有点饿了,我需要买点八宝粥吃吃!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将饮料图片剪下来,贴在白纸上,用替代硬币的圆点进行粘贴。教师:小朋友看看这八宝粥需要多少钱?幼儿:需要1元2角钱。

教师:我要付哪些硬币呢?

1、老师这里有一些代替硬币的圆点,这个最大是1元硬币,这个黄色的是5角的`硬币,这个白色的是1角硬币。首先需要把1元硬币粘上,再把两枚1角硬币粘贴在八宝粥的下面。)除了老师这种办法,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粘贴。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创设一个幼儿购物的情景,让幼儿自由选择进行购物粘贴活动。

3、进行简单的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

游戏:预设数学区:进行剪贴游戏,继续活动课的内容。探索区:准备磁铁、硬币、螺丝等幼儿尝试磁铁能吸什么,不能吸什么。

制作区: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进行拓印商场、娃娃家:商场进行糖果的制作活动,娃娃家进行与商场的串联游戏,提供硬币材料。

方案:游戏引出:讲述幼儿探索区、制作区的各游戏活动内容。重点介绍拓印游戏和商场的游戏的活动中钱币的使用情况。

指导:陈老师指导教室内的区域游戏,重点指导幼儿的购物活动,并相应增加了游戏的难度,进行重点辅导。胡老师指导教室外的区域游戏。

评讲:

1、让幼儿介绍数学区的活动情况,请个别幼儿讲出思路。看看幼儿拓印钱币的情况和请幼儿讲讲探索区的实验情况。

2、请胡老师讲讲室外幼儿游戏情况。

首先从设计意图来说,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吃糖果,通过去糖果店这一缘由,带孩子们进入活动当中,过度比较自然。

其次从教学方法来说,打破了以往的教受方法,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教师所扮演的是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这样,孩子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自发而主动的投入到了学习之中,从由孩子提出问题来看,他们不但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语言的发展也得到了锻炼,整个活动都是以游戏为主线,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了学玩合一。

从教学程序来说,是有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由游戏活动自然过度,结束部分通过每一位小朋友持票上火车,通过乘车游戏来复习巩固双相排序,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串糖果教案篇十九

1、引导幼儿认识糖果的特征及形状。

2、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各种各样的糖果、糖果宝宝图片、

引出主题——感知糖果的特征——了解作用——游戏巩固。

一、引出主题。

小朋友,今天李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客人,我们来看看是谁呀?(糖宝宝)。

今天糖宝宝要和我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

二、幼儿感知糖果的特征、形状。

你们看,这里有许多糖宝宝,我们每个人找一个糖宝宝做好朋友,看看你的糖宝宝是怎样的。(幼儿自己说或说给旁边小朋友听)。

2、幼儿自由感知糖的形状、特征。

1、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看看你的糖宝宝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有什么颜色,上面有什么美丽的图案?

2、摸、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

你来摸一摸,糖宝宝摸、捏上去是怎样的.感觉?

3、剥糖果,了解糖的外型、颜色。

我们来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闻糖果,感知糖的味道。

请你来闻闻糖宝宝是什么味道的?

5、尝尝糖的味道。

尝尝糖宝宝是什么味道的?

师将糖的外型、质地、形状、味道一下。

三、了解糖的作用。

糖能给我们的身体营养,我们饿了、头晕了可以吃颗糖舒服些,但不能多吃糖,会长蛀牙,每次吃好糖要漱口,保护牙齿的健康。

四、游戏巩固——我们来做跳跳糖。

幼儿一起做跳跳糖,要求跳的方法不一样。

串糖果教案篇二十

该绘本活动来自于福利会出版社出版的“乐智小天地认知绘本系列”《爱吃糖果的大狮子》一书,借助狐狸和小动物们在智斗大狮子的同时,给糖果进行了分类,适合在小班下学期进行。幼儿通过有声音有动画的ppt图书,观察角色的表情、猜想角色的心理活动,通过电脑小动画演示找红色糖果,再让幼儿在操作卡上分次按颜色、形状的标志进行分类操作,幼儿不仅了解绘本故事的进展,也获得了分类的概念。

1、观察绘本画面,简单阅读绘本内容。

2、在故事情境中,给糖果按颜色、形状分类。

3、知道不能多吃糖的道理。

2、颜色、形状操作卡。

(一)观察绘本画面1、播放恐怖的音乐,听一听,什么可怕的动物来了?

这只狮子可怕吗?你觉得哪里可怕?

2、教师讲述:“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住着一只大狮子。它有一口非常厉害的牙齿,特别喜欢吃小动物。”

大狮子看见这些小动物,会对他们说什么?(我饿了,我要把他们吃掉!)。

3、小动物们害怕吗?仔细看看,谁和别人的表情不一样?

鼓励幼儿学一学狐狸的表情。

猜一猜,狮子会不会收下狐狸的礼物呢?

4、教师讲述:“狮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漂亮的糖果,很开心,满意地收下了狐狸的礼物,大狮子大口大口地嚼着糖果,一边吃一边说甜甜的糖果真好吃”。我们也来学一学大狮子吃糖果。

(指导策略:这一环节的阅读绘本,教师主要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动物的表情,猜测动物的语言,想象情节的发展。)。

(二)按颜色分类。

1、教师讲述:“这天,轮到小兔子送糖果。大狮子看见了五颜六色的糖果,就张开了嘴巴大声说——我要吃所有红色的糖果!”小朋友,哪些糖果是红色的呢?幼儿在电脑上操作小动画:单击红色的糖果,这些糖果就移下来摆成一排。

(指导策略:幼儿亲自点击鼠标操作声形俱备的小课件,当鼠标在红色糖果上点击时,电脑立即出现表扬声,孩子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一环节既巩固了按颜色分类的知识,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体操作做好了铺垫。)。

2、出示红标志:“于是小兔子把所有红色的糖果都分了出来,送到大狮子面前”。

3、小兔子也把糖果车推到了我们这里。教师在黑板上操作:大狮子先选了红色的糖果大狮子(边操作),想象看,它还要吃什么颜色的糖果呢?教师随着幼儿的讲述把其它颜色的标志出示,贴在操作卡上。

4、幼儿操作,“请你按照大狮子的要求,把每种颜色的`糖果都找出来,贴在横线上”。

(附幼儿操作卡1)(指导策略:将事先贴好颜色标志的分类操作卡藏在幼儿的座位下,操作时,孩子将“糖果车”上的糖果揭下来,按标志贴在横线上。有了电脑操作的基础,孩子自己操作时正确率较高。)。

(三)按形状分类1、教师讲述:“轮到乌龟送糖果了,大狮子说——我要吃所有圆形的糖果(录音)。可是乌龟分不清那些是圆形的糖果,吓得直冒冷汗。见乌龟不会分糖果,狮子生气地大吼一声。乌龟被狮子的吼声震得飞出去很远很远”。

小朋友,狮子要吃什么形状的糖果?出示圆形标志。

请幼儿上来在黑板上操作。

2、大狮子还会要吃什么形状的糖果呢?出示其它标志。

3、小朋友,我们快小乌龟把糖果分出来吧!幼儿集体操作。

(附幼儿操作卡2)(指导策略:有了前两次操作的基础,这次按形状分类操作时,幼儿较能熟练地进行操作了。三次操作,孩子都沉浸在帮助小动物对付大狮子的情境中,教师爷轻松地在游戏中完成了按要求分类的教学目标。)(四)结束部分1、唉哟,唉哟,我的牙好疼啊!小朋友,大狮子的牙怎么了?(牙烂了)。

2、怎么办呢?(拔牙)看看狐狸在干吗?(出示幻灯)。

3、拔了牙以后还能吃小动物吗?你知道狐狸为什么要让大狮子吃这么多糖果?

4、小朋友,你喜欢吃糖吗?我们可不能像大师子一向毫无节制地吃很多糖哦,要不然会蛀牙的!

串糖果教案篇二十一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软硬、形状、颜色、味道),初步建立护牙意识,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

各种糖果。糖果王国头饰一个教学过程:

老师:“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老师:“那请每个小朋友在箩筐里找一个糖宝宝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1、幼儿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

老师:“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

老师:“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宝宝是怎么样的?

(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老师:“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

(3)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

(4)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5)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

老师:“那把糖宝宝轻轻地送到你们的嘴巴里面,咦?这又是什么味道啊?

3、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在糖果王国认识了许多糖宝宝,每个糖宝宝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的很软,有的很硬。糖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许多种味道。

三、体验吃糖的益处和害处,初步建立护牙意识老师:“糖好不好吃啊?张开嘴巴让我闻闻,恩…好香啊,啊呀,糖都跑到你们的牙齿里面去了,牙齿里面藏着糖会怎么样啊?那我们吃完糖以后应该怎么样啊?所以,我们吃完糖以后一定要刷牙漱口。

串糖果教案篇二十二

1、在看看、讲讲、分分、找找的过程中感知4以内的数。

2、提高幼儿的分辨能力和动手能力。

糖果、图片、装糖的工具、封口袋。

2、好消息传开了,小动物们都要来买糖,小猫要请小朋友们来帮忙。

二、分分装装1、小猫请小朋友们帮忙在袋子里装上糖。请大家听仔细了:在袋子里装上四粒糖,装糖的时候要用工具来帮忙,装好糖将袋子的.封口封住。

2、幼儿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三、看看找找1、小朋友帮了小猫的忙,小猫要谢谢大家,请大家吃糖。

2、看看小猫给大家准备了小卡片,卡片上画着糖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粒?看清楚后就去取。

3、幼儿看卡片操作,教师检查。

串糖果教案篇二十三

1.观察糖果,知道糖果是多种多样的,进一步感知圆形,方形。

2.能够正确说出糖果的形状特征。

3.知道糖果吃多对牙齿不好,少吃糖。

4.懂得与小伙伴分享。

5.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糖果的形状的正确感知。

每四名幼儿一盘各种形状的糖果2圆形方形卡片。

1、出示卡片,激发兴趣。

“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个漂亮的卡片,哎,快看,我这个卡片是什么样的,谁来说说看?”

“好,孩子们太聪明了,这是个圆形的卡片,我们一起用手指先做个圆形(双手拇指食指对一个圆形)”

“孩子们,我会用圆形变魔术,赶快闭上双眼”

“圆形变变变,变出大糖果,谁来说说这些糖果是什样的?”

请个别孩子说出糖果的颜色特征。

请孩子从糖果中找出像圆形一样的糖果。

“谁能说一说,这个不是圆形的糖果是什么形状的?”

“对了,是方形,谁会用小手做出来?”

双手拇指食指对起来做个方形。请孩子找出盘子里的方形糖果。

“小手动起来,给糖果宝宝分分类。圆形的放在圆形卡片那里,方形的糖果放在方形卡片那里”

“大家一起检查放得对不对。"。

5、活动延伸。

请孩子找出一颗自己喜欢的糖果剥开吃一吃,说说自己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

告诉孩子糖果很好吃,但不能多吃,要不牙齿会疼的.

6、结束上课。

在组织这节课时候,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更快地分辨清楚圆形和方形,于是我选择了孩子比较感兴趣的糖果作为活动的内容。在活动时候,大多孩子一直比较积极,而且通过活动在对糖果进行分类时候分辨得比较清楚,总体来说目标完成的不错。不过也有个别幼儿,可能是糖果的吸引力太强,在分发糖果之后,就不太注意听讲,于是我就将孩子在用手指对圆形和方形时候,边做边唱。另外我感觉,对这一节活动的目标定的有些低,应该加上对颜色的区分,还可以让幼儿说一说糖果的味道,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延伸的那一块,感觉孩子能够接受老师的忠告,在活动之后,来园带糖的孩少了很多。

标签: #糖果 #教案 #精选 #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