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反映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思路的重要依据。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总结的教案案例,对于我们编写教案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篇一
1.知道茅以升是怎样成为一个桥梁的。
2.读课文,读准“秦淮河”“披红挂绿”“锣鼓喧天”“凄惨”“积累”的字音。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懂得词语的意思。
请同学们按照这三点要求自己学习。(用10分至15分的时间)。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篇二
style="color:#125b86">
-->《三个儿子》
-->。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应该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老爷爷的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你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二、自读课文。
三、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案。
1、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2、师生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制定学习、续演的方案。
(1)理解课文,体会老爷爷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像。
(4)场景中的布置、人员的安排。
(5)表演中,组员如何默契配合,灵活应变。
3、汇集意见,筛选、确定方案。
四、根据学习方案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并将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标记。
3、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相机点拨。
4、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由学生质疑,教师组织讨论交流。
5、小结。
6、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五、将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1、小组讨论。
(1)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象。
(2)确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3)设计场景的布置。
2、各小组演练,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课本剧表演。
4、互评互议。
六、课后拓展。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篇三
我们地处四季分明的江南,学生对秋景本身就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知,也了解秋天景色及天气的特点,因此我选用一些典型图片再现秋色,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更快地走进文本,欣赏美丽的秋景,感悟快乐的心情。
2、以读代讲法。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文语言文字生动优美,让学生通过多种读的方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深入领会课文描写的意境,以受到美的熏陶。
3、拓展训练法。
陶行知说: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如果将知识的传授仅限于课文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而这篇课文文辞优美,语句凝练,并能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这篇课文中我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拓展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且由词到句层层深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渐渐”、“有时……有时……”、“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细读课文,并通过想象,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味朗读,从而体会秋天的美丽,体会学生们面对秋天美丽变化的天空和色彩斑斓的田野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情感与态度: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季节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美读课文中让学生去感受秋天季节的美好景象,培养学生流利正确地说话。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篇四
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现了学生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欢快心情。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叙述了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丽景象。作者按照从天上到地面的顺序,抓住秋天季节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第四自然段叙述了学生们秋游时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学生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课文具有以下特色:
(1)抓住特征,绘色绘形。作者抓住秋天季节里天空里的白云的形状特点,以及农田里稻子、高粱、棉花的色彩特点,绘形绘色。
(2)情景交融,语言细腻。本文篇幅短小,但是情景兼备,真切细腻。写秋景处处关情,字里行间流淌着喜悦;写秋游处处涉景,由远而近,由景及人,丝丝入扣。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意境优美生动。
(3)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第二、第三、四自然段多排比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简约灵动,富有韵律,适合学生感情诵读。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篇五
1、生字卡片、幻灯或多媒体、小黑板。
2、青蛙与小鸟的头饰若干。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一、学生瞬息万变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课文大意。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都知道了这个故事,谁能说说“坐井观天”的“观”是什么意思。谁坐井观天。
2、再读读这个故事,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读音是否正确。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1)从学生中选出一个“小老师”,负责正音。
(2)开火车读生字卡,谁的读音不准,由“小老师”纠正。(注意“弄”的声母是“n”,“错”的声母是平舌音)学生没准的字音教师指导。
二、读课文,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
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鸟说天很大,青蛙说天很小。
2、和同桌讨论一下,把小鸟说天很大,青蛙说天很小的那两个词语(无边无际、井口那么大)找出来作上记号,再读一读。
3、教师在黑板上简笔画小鸟和青蛙。
4、请同学把课文中小鸟说天很大,青蛙说天很小的词语告诉大家。
5、教师板书。
6、教师指黑板引读。
(1)小鸟说:“天无边无际。”
(2)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三、再读课文,理解小鸟和青蛙为什么对天有不同的看法。
1、提问:小鸟怎么知道天无边无际,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读课文,找出答案。
2、谁愿意告诉大家,小鸟和青蛙为什么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小鸟在天上飞,青蛙坐在井里)。
3、教师板书:“天上”、“井里”
4、指板书小结:小鸟说天无边无际是因为它在天上飞,青蛙只有井那么大是因为它坐在井底。
5、同学们讨论一下,能不能给这只坐在井底看天的青蛙取个名字?(井底之蛙)。
四、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1、放幻灯及教学录音。(有条件可用多媒体)。
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在读小鸟和青蛙的对话时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3、你最喜欢读哪几段,读给大家听听。(抽生自由选读,教师以参与的身份进行朗读指导)。
4、同桌分角色读、交换角色读,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做练习、学习生字。
一、齐读课文。
二、表演“坐井观天”,进一步体会寓意。
1、假如你是青蛙,跳出井口后,你会看见些什么,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自己练一练)。
2、带上头饰即兴表演,大家评议。
3、假如青蛙上天,小鸟下井,那么它们又会说些什么?(同桌互相指导表演,然后上台带头饰表演)。
4、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
5、小结:小鸟和青蛙都是说的实话,可是由于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坐井观天”是一个比喻,就是把那些目光狭小、自以为是的人比做“井底之蛙”。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启发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做课后练习题。
1、读课后第4题的两个句子,让学生体会到句子中两个动作连得很紧。
2、同桌按“一......就......”的句式来仿说句子。
3、指名按这样的句式说话。
四、识记生字,练习写生字。
1、齐读生字卡片。
2、提问:
(1)你在学习这课生字时有什么发现没有?谁能告诉大家?(渴、喝字形相近)。
(2)你学这两个字的小窍门是什么?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字形的?(“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喝”是用嘴喝水,所以是口字旁)。
(3)你认为写“沿”字时,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左窄右宽,第五笔“”是横折弯)。
(4)写“答”字时,注意上边的竹字头约占三分之一位置。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沿”、“答”、“弄”、“错”等字。
4、学生在书上田字格中练写生字。
五、比较形近字,用形近字组词。
(1)教师出示小黑板,比较课后第3题的3组形近字。
(2)学生自己组词,同桌互相批改纠错。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篇六
2、出示课文,说说课文是怎么写的。
读一读右边的词语,读出不同的语气(选择喜欢的词语读一读)。
再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拓展:
师:说得真好!相信下面几句也难不倒你们。出示小练习。
4、今天我们领略了美丽的秋色,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愉快地秋游,请大家拿起语文书用你们最好听的声音齐读课文。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篇七
在经过了一年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个别学生头脑不够聪明,反应慢。在这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根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规范口语表达、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以及朗读能力。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篇八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
请同学们用上“称赞”一词来说一句话。
师:(你表现得那么好,的确该得到称赞;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是该好好称赞一番啊!)真为你们高兴,得到了那么多的称赞!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出示:称赞(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让学生问)。
4、同学们问的题目非常好,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篇九
让他感到很委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游戏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和身边的同学,弄清读音后,要多读几遍。
2、风娃娃带着大家来到“字宝宝乐园”,这里有着许多可爱的字宝宝,看看你最喜欢哪个字宝宝,就上来把它带回家。(出示“字宝宝乐园图”)。
3、学生上台摘字宝宝,摘下后带读字卡上生字的读音。
4、生字宝宝的拼音帽子取下后,你还认识他吗?(抢读课件上的生字)。
读通)。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服、折断了小树。)。
四、分块研读,合作探究。
1、探究:“风娃娃做了什么事情,得到被帮助者的感谢?”
(1)小组讨论:风娃娃做了什么事情,得到被帮助者的感谢?它是怎样地做这些事情的?
(2)小组汇报:
风娃娃做了什么事情,得到被帮助者的感谢?”
教师板书:吹转了风车吹动了帆船。
(3)他是怎么做这些事情的?
到……看见……他急忙……弯着、流着、喊着、一边……一边”这些重点词句促进学生感悟,指导学生朗读。
田野里,秧苗喝足了水,挺直了腰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边,纤夫们收起了纤绳,看着鼓起风帆的帆船,笑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吧。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2、探究:“风娃娃热心帮助人们做事,为什么受到人们的责怪呢?”
(1)自由读,从文中找找理由,划出重点词句。
然……吹跑了……折断了……”这些重点词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好心办坏事的结果,并在朗读中体会风娃娃的心情。
(2)通过赛读,齐读等多形式,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再次体会风娃娃的好心以及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广场上,孩子们看着手中断了的风筝线,再抬起头看到天空中渐渐远去的风筝,伤心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伤心哭泣的孩子,看着被吹跑了的衣服,看着被折断了腰的小树,人们纷纷皱起眉头,责怪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你知道风娃娃为什么高兴又为什么伤心了吗?谁来说说。
4、看到伤心难过的风娃娃,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我想对风娃娃说:”风娃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延伸。
想一想,热心的风娃娃还会去到哪里?还会帮助人们做一些什么事?
板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篇十
1.给第9自然段分层。讲讲每层的意思与关系。
2.词语填空。
各种各样各式各样。
(1)商店里有()的商品。
(2)永红交电公司出售()的自行车。
打量观察。
(1)今天,班主任带来一位新同学介绍给我们。我()了她一遍,觉得她很健康,像个运动员。
(2)()事物一定要有顺序,抓特点。
3.读一读,比一比,组成词语。
矛()分()旁()。
茅()盼()傍()。
坐()到()黑()。
座()倒()默()。
4.用词造句。
留心(什么意思?形容做什么?)。
钻研(钻研是对学问、技术说的,要注意词语搭配正确)。
板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并且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哪是物体的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发展空间观念、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几何模型各一个;各种几何形体的实物。
学具准备:
小长方体、正方体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三单元(板书:引导学生读一读)。
同学们可能会猜想:老师叫我们看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激起兴趣。)。
老师坐在小板凳上,分别请三位学生站在老师的正面、侧面和高处拍照。
在电脑上展示刚才拍的照片。
生:这些都是老师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同学们天天都在学校学习,肯定都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也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同学们来观察这张讲台,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状。
小结:刚才我们用相机当成自己的眼睛让同学们发现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所看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看一看。
二、观察、交流(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1)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
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学生活动。
注意: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如,可以先引导某个小组的学生站在一个角度观察,再帮助他们调换位置,使其他小组的成员知道观察的方法。
(3)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
么样子的?
生:我站在左侧面,看到了桌子的上面和这里(指了指侧面)。
师:哦。看到了两个面,这是左面。
生:我站在讲台的前面,也看到了两个面,是上面和前面。(让学生指一指)。
生:我观察到的讲台的形状和某某同学是一样的,只不过我是站在这边(指了指右侧面)。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还有哪位同学是怎样观察的?
(学生可以从一个角看到三个面,或者趴在上面看到一个面,又或者在每个面前蹲下来,看到一个面。)。
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的观察讲台图。
2.说一说图上的三个人可能分别看到讲台的哪几个面?
3.想一想,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图中的三个人可能分别看到讲台的哪几面?
生:我先说图上的老师。我认为老师可能看到讲台的上面和前面。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老师很高,他只能看到上面。
生:笑笑看到桌子的上面和她前面的一面。(左面)。
生:淘气是站在右角边,他可能看到上面、前面和右面三个面。
师:为什么?
生:我刚才在观察物体时体会到的。如果不是站在桌子的一个面的正前方看,而是站在桌子斜的方向,就能看到三个面。
小结:通过上述验证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观察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4.连一连。
(1)按照刚才讨论的结果,让学生连书上的图。
(2)交流。(让学生说说哪幅图是谁看到的。)。
四、认一认。
1.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侧、正面。
2.交流、体会长方体的上、侧、正面。
(1)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分别指着上、侧、正面,让学生说说是哪个面?同时板书。
(2)再将一个长方体不停地变换着摆,每次都让学生指出上、侧、正面,从而加深理。
解:一般朝上的那个面叫上面,对着观察者的那面是正面,两侧的面称侧面,最后让学。
生自己说说,只要意思说对即可。
(3)拿出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上、侧、正面。
(4)拿出一些长方体形状的实物,让学生指着说说它们上、侧、正面在哪里?
小结:通常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朝上的一面称为上面;面对自己的那一面称为正面;两侧的面称为侧面。
五、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1)引导学生审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反馈:说一说你的同桌对了没有,如果错了帮他纠正过来。
2.口算。
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反馈。
3.连一连,说一说。
4.观察一个物体,小组内说说他们的上、侧、正面各是什么样的?
六、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回家观察一个物体向家长说出你看到的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篇十二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p54。
教学目标:
1、熟练3、6、9的乘法口诀。
2、通过自主探究得出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填表。
2.复习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板书:4的倍数一定是2的倍数。
8的倍数一定是2的倍数。
8的倍数一定是4的倍数。
3.猜测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出示课题)。
预设:6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
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
9的倍数一定是6的倍数。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两两之间的关系。
1.3与6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1)拼一拼,验证猜想。
6的1倍=3的2倍。
6的2倍=3的4倍。
6的3倍=3的6倍。
结论:6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
(2)数射线。
师:3的倍数一定是6的倍数吗?(出示数射线)。
2.3与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1)验证猜想。
板书:9的1倍=3的3倍。
9的2倍=3的6倍。
9的3倍=3的9倍。
结论:9的倍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2)数射线。
师:3的倍数一定是9的倍数吗?(出示数射线)。
3.6与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1)拼一拼,验证猜想。
板书:9的2倍=6的3倍。
9的4倍=6的6倍。
9的6倍=6的9倍。
结论:9的双数倍一定是6的倍数。
(三)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1.数射线。
共同的积:18、36猜想下一个共同的积。
2.表格。
(1)第一次出示。
再次验证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预设:6打勾的地方3一定打勾,3打勾的地方6不一定打勾。
(2)第二次出示。
结论:9的双数倍是3、6、9的乘法共同的积。
(3)第三次出示。
验证36、54等都是3、6、9的乘法共同的积。
三、练习巩固。
1.书本第54页的练一练。
30=630=()3。
隐藏积,出示算式。
()6=()3。
2.媒体出示。
()3=()9。
()6=()9。
四、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篇十三
教学目的:
1.巩固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准确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3.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一背学过的2、3、5的乘法口诀.(先指名背诵,再同桌互相背一背.)。
2.运用一句乘法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要求:一人说乘法口诀另一人说出这句口诀相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同学汇报.)。
二、新课教学。
出示教材上18页的主体图,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生:愿意.
教师把书放在实物投影上,指着左图说:这是小青蛙带来的第一个问题,谁能说说图意.
生:一个小男孩把捞到的一些小蝌蚪放回了水中,池塘里的青蛙妈妈正在迎接自己的孩子.
生:放回池塘里的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我们可以用连线的方法帮小蝌蚪找到妈妈.
师:那就请同学们用直尺在书上自己先连一连,然后四人一组交流,交流时重点说说每个算式的意义,用的哪句乘法口诀.
师趁学生交流时把写有“6、12、18”的青蛙贴到黑板上,集体交流时把写有乘法算式的蝌蚪发给同学,请这些同学帮蝌蚪找到妈妈,把蝌蚪贴到妈妈的身边,并说说每个算式的意义,用的哪句乘法口诀.
师:小青蛙给我们带来的第二个问题是两只青蛙妈妈在河边开展了有趣的过河比赛.请同学们看右图,谁能说说这次比赛的规则.
生:这是两座数学桥,小青蛙答对一道题就可以向前跳一步.
生:它俩谁先到对岸得到红旗,谁就赢.
师:小青蛙做数学题可慢了,我们帮帮它们吧.在比赛之前我们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请同学们把这些数学题的得数写在书上.师这时把数字桥贴到黑板上,请8名女生、8名男生到黑板上比赛,其他同学做裁判.(做的又快又对的一组,师每人奖给一面红旗.)。
师:小青蛙给我们带来的第三题是什么?谁能给大家读读.(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独立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指名汇报)。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书上19页第1题.
你能1分钟做对书上这9道题?师记时生做题.开火车形式汇报.
2、每层大楼约高3米,这座楼大约高多少米?5×3=15(米)。
先请学生说说图意、题意,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交流.
3、这辆汽车多少钱?
5×3=15(元)15+10=25(元)。
先请学生说说图意、题意,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4、开放题: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先请学生说说图意、题意,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如:(1)饼干每包5元,买4包需要几元?5×4=20(元)。
(2)汽水每瓶2元,买3瓶需几元?
2×3=6(元)。
(3)点心每块3元,买7块需几元?
3×7=21(元)。
(4)果汁每瓶4元,买5瓶需几元?
4×5=20(元)。
四、课上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小知识: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每日捕虫120只左右,年吃掉1万至1.5万只小虫,小蝌蚪长大后就变成青蛙.
板书设计:
(1)饼干每包5元,买4包需要几元?5×4=20(元)。
(2)汽水每瓶2元,买3瓶需几元?2×3=6(元)。
(3)点心每块3元,买7块需几元?3×7=21(元)。
(4)果汁每瓶4元,买5瓶需几元?4×5=20(元)。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篇十四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戈壁滩上的古长城,感受到这里今昔的巨大变化,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热爱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1.识字学词。
2.采用多种方法激发读书兴趣,品味语言,感受课文的内涵。
识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简单交流对长城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出示课件,感受八达岭长城的宏伟壮观。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借助汉语拼音、请教学生和老师等办法,读准字音。
三、由扶到放,认读生字。
1.出示带汉语拼音的生字词,学生认识哪个读哪个,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读生词。
3.去掉拼音,学生认读生词。
4.认读单个生字。
5.通过游戏巩固识字。
四、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读。
2.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师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感悟。
五、配乐朗读,深化体验。
教师激情引读,师生共同配乐朗读全文。
六、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教师展示“弓、戈、兵”三个字的演变过程。
七、布置作业。
1.搜集汉字“故事”。
2.搜集有关长城的其他资料。通过录像,提供生动的视听形象,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激起学生对长城的向往之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激发学习兴趣,为更好地学习课文作铺垫。
看过录像以后学生会不自觉地产生读的愿望和兴趣。教师及时提出读准字音的要求,体现识字和阅读的整合。
3.引导学生养成随时随地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和习惯,充分利用无处不有的识字资源。同时,防止“零起点”,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在合作中互补识字。由扶到放,反复强化认读,巩固识字。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读好课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边朗读边感悟课文内涵。让学生在音乐中回顾全文,细细回味,感受古长城的沧桑巨变。)
4.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充分利用汉字字形的演变进行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效率的同时,以此为窗口,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由古长城的变迁过渡到古汉字的演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第二课时
一、背诵课文。
1.诵读全文。
2.怎样背才能背得快呢?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练习背一背。
3.自由练习。
4.比赛背。
二、巩固识字。
1.卡片认读生字。
2.交流汉字“故事”。
3.指导书写田字格里的10个字。
重点指导“戈、蓝、容、兵”。
三、拓展延伸。
1.交流长城的其他资料。
2.再次感受本课语言的魅力,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3.了解汉字“故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汉字的“生命”,使学生带着情感书写祖国的汉字。
4.指导书写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应该注意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等,注重写字习惯的培养。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6.以课文为引子,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板书设计:
两千多年前高长
人喊叫,马嘶鸣
战争激烈
戈壁滩上的古长城
现在变矮
乐滋滋慢悠悠
和平幸福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篇十五
1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
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
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投影:
4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篇十六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借助乘法的意义编制乘法口诀。
3.培养社会人文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
教学难点:
熟记乘法口诀。
教具:
挂图、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
二、教学新课。
1.数松果(出示松鼠数松果图)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
根据同学口述:每堆有5个松果,在表格中板书。
堆数1松果的个数5那么两堆松果呢?
你是怎么算的?
你们能继续将这个表格填完吗?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汇报,填表。
从这张表格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2.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
你能把松果的个数用乘法算式计算出来吗?
板书:1个5是5,1×5=5或5×1=5。
2个5是10,2×5=10或5×2=10。
接下去写,你们会吗?请你们在本子上接着往下写,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齐读所写的算式。
有谁知道10×4的积是多少?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根据这些乘法算式,你还能算哪些乘法题?
大家所说的这些算式都是根据黑板上这9个算式推算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它们都含有一个乘数5,为了方便我们应用,我们将这些算式改编成一句句的口诀,我来说一句:一五得五。
你能试着说下去吗?小组说一说并分组把它写出来。
强调几个编写要注意的问题。
齐读5的乘法口诀。
给3分钟记忆口诀。
你是怎样记口诀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3.寻找生活中5的乘法口诀。
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诀有关系的事情还有很多,老师把它们编成儿歌,你们想听吗?
一个小组5个人,两个小组10个人,三个小组15个人,四个小组20个人……。
你还能编出其它的儿歌吗?
三、巩固练习。
请你用今天所学的口诀,解决问题。
1.5的乘法口诀口算题。
2.填一填:p11第3题。
3.p11第4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读、背有关5的乘法口诀。
板书设计:
数松果1×5=5,一五得五,2×5=10,二五一十3×5=15,三五十五,4×5=20,四五二十5×5=25,五五二十五,5×6=30,五六三十5×7=35,五七三十五,5×8=40,五八四十5×9=45,五九四十五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篇十七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冕的画画得那样好,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段。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一、揭题质疑。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19课《学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释疑。
1、带着以上师总结的问题自由读课文。
要求:(1)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次,读准字音,并联系上下文想想字义。
(2)读通课文。
2、检查反馈学习情况。
(1)重点正音:神、省、傍、平。
(2)指名分自然段读。
3、释疑。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看图激情。
出示课件
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生:美丽的荷花、荷叶上的水珠、王冕在牛背上……(学生纷纷发言)
师:请你们再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
师:你觉得这些荷花怎么样?生:哇,荷花好美啊!(教师课件显示美丽的荷花。)
师:你能说说这荷花美在哪里吗?
生:多个学生说(略)
四、指导学文。
生:第2段。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第2段。边读边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师:请你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理由。
生:大雨过后,一片阳光照得满湖通红。
师:你真能干!(再现句子及句中所描写的`画面。)
什么叫“满湖通红”?为什么会满湖通红?
生: 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师:(微笑点头)你找得真准!(再现句子及句中所描述的画面。)
师生:品读句子。
(1)比较句子: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花瓣上有清水,荷叶上有水珠。
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
(2)出示插图,边读边体会雨后湖面、荷花、荷叶的美丽。
(3)想象说话。图上的蜻蜓会对荷花姐姐说些什么?
(4)小结。是啊!这些美丽的荷花在雨后的晴天,在通红湖水的衬托下,构成了一幅极为奇妙的画。
师:王冕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怎么做?
(1)理解“出神”。
(2)该怎么读好这句话?
五、小结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篇十八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根据“新大纲”调整意见已改为课外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所表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因此,教师辅导教学时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通、读懂课文。首先,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要求音准、句畅、读出句间停顿,弄懂课文每小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然后,让学生带着课文后面的问题,再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用自己的话回答;最后,借助课文录音和图片再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情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中运用了比喻、象征、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来表达少年儿童的欢快心情和宏伟志愿,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以体会。教学中不要出现上述名词术语。
1、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吹、地”等6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能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并有实现未来理想的愿。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课时。
1、歌曲录音带和录像带或vcd。
2、课文中图的课件或投影片。
(一)设置情境,看图入手,导入新课。
1.板书“节日”,你知道一年有哪些节日?
3.出示课文插图,说说图中小朋友为什么那么高兴?他们在过什么节日?
4.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让学生感受快乐节日的气氛。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分节朗读全文,师生共同正音。
3.出示词语,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提醒大家。
祝贺祖国培养幸福勇敢。
理想度过希望羽毛。
4.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5.再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熟读通句子。
(三)图文结合,感悟课文。
1.看图,听老师范读,听出课文里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快乐,让学生说一说。
2.分小组学习讨论:
(1)分节朗读,想想,“红领巾”为什么快乐?他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2)你能通过读,表达“红领巾”快乐的心情吗?
3.小组比赛朗读,看看哪组读得好?
评价标准:读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情(快乐)。
(四)歌曲欣赏,想象说话。
1.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2.听曲子,想象自己快乐节日的情形,并说一说。
3.听曲子,读课文,表演唱。
(五)朗读全文,指导背诵。
1.学完全文,让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甜蜜,我们是多么幸福。这次,让我们一起把课文从头到尾朗读一遍。
2.按提示语背诵课文。自由练背—两两互背—自愿背—齐背。
(六)巩固生字,指导写字(田字格中的字)。
1、认读字卡。
2、分析结构,说偏旁。
3、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篇十九
设计教案跟制定计划是一样的,需要绵绵俱到,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你会喜欢!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插图、小黑板;实物:笋芽。
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方法:感悟法。
教学用具:插图、小黑板;实物:笋芽。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物、插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小组汇报:开火车读生字,说说认记了哪些字)。
重点提醒:读准平舌音的字“笋、钻、滋”和翘舌音的字“揉、润”;区分鼻音字“扭”和边音字“唠”。字形方面,交流交流“漆、辫”的识记。
4、把生字带进课文里读一读,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让学生在老师的声调、表情、动作的感染下,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
2、感情朗读,角色表演。
(1)第一、二自然段要读出柔和、轻声呼唤的语气,感觉“润物细无声”;。
“谁当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低声的。”/点拨:笋芽儿现在在哪儿啊?谁来当笋芽儿,表演一下笋芽儿的动作,撒娇地说话。(个别读演——男女分段读)。
(2)第三自然段声音稍大、急促、粗重,读出个性;。
“雷公公怎么呼唤笋芽儿的,谁来试试?”(引导进入情境用粗重的嗓音呼唤)。
点拨:笋芽儿怎么做?
(3)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得响亮、自豪,表现笋芽长成竹子的欣喜。
自读,试试怎么读好?(读出笋芽儿纷纷钻出地面的意境。)——指名先说想怎么读再试读。
点拨:用“”画出笋芽儿看到的美好的春光。多美啊!把美景读出来。
笋芽儿怎么长成健壮的竹子的,用横线把答案画出来。(轮读、齐读两个自然段)。
3、议议: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漆黑沉睡撒娇呼唤唠叨爱抚。
滋润照射温暖自豪健壮叽叽喳喳。
2、美读句子:
(1)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
(2)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二、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生词认读,并组词、造句。
2、重点指导:
提醒:书写时,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不能写成aabb式。
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冈: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叉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
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
轰:左边的“又“字捺画变点。
三、写话练习。
1、老师示范引路。
春雨淅沥沥,淅沥沥,小草呀,快钻出来!快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小鸟说:“我要给您唱歌!我要给您跳舞!”
2、学生实践。学生个人或小组模仿老师的示例按课文内容进行写话练习。对韵脚及句式不作要求。如:
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笋芽儿呀,快醒醒!快醒醒!
春雷轰隆隆,轰隆隆,笋芽儿说:“我要钻出来!我要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笋芽儿说:“我要长大!我要长大!”
3、作品展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如,集体朗诵、自配乐曲歌唱等。
采蜜本:摘抄课文、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并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课后记: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篇二十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分糖果”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3课。此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对小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经验。“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及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样性、合理性;还要“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为“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经验与策略。实际上,从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中要获得的是试商的经验。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把30名学生分成6组,分别是两个4人组,两个5人组和两个6人组。)活动一:介绍每组人数。(通过了解各小组的人数情况,复-均分的含义。)请小朋友介绍自己所在小组的人数,要求是:不能直接说出人数,但可以出一道与平均分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大家算出你们小组的人数。
活动二:分20块糖果。
1.提出问题。
展示一包糖果请小朋友观察,猜猜有多少块糖果。
提出问题: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2.动手分一分。
请小朋友用5个圆片代表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糖果,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每次分几块?几次分完?然后,动手分一分。
在分的时候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展示表格)横着第一行表示5位小朋友,竖着第一列表示分的次数,中间表示每次分的结果。
(学生在分的时候,教师巡视辅导,请个别小朋友把自己的想法在黑板上展示。)。
3.交流分糖果的方法。(既要体会分法的多样性,更要体会平均分小数目的物品时应用乘法口诀的简便性。)。
发现一次就能分完20块糖果的,请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把平均分与应用乘法口诀结合起来。
活动三:分100块糖果。(大数目的平均分)。
1.提出问题。
拿出一大包糖果,让小朋友把它与20块糖果进行对比,估计它有多少块糖果。
提出问题:如果把100块糖果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块?
2.分组分一分。
用100根小棒代表100块糖果,这么多糖果怎样分呢?第一次分几块呢?希望第一次分了之后,剩下的更少一些,便于更快地把糖果分完。因此小组首先要商量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再进行分工(有人负责分,有人记录,有人检查),最后再动手分,在表格中认真记录分的过程。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分几根,要用去多少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可以怎么分……)。
3.汇报小组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在各组汇报时,要关注是否有以下两种有价值的分法。
(1)第一次每人分10根,要追问他们的想法,给予鼓励和肯定。(在够分的情况下,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一共用去几根,还剩几根。如6人小组,第一次每人分10根,6个10就是60,还剩40根。
(2)在一边分一边估算的过程中,用上乘法口诀的。
对于6人小组的分法,还要着重引导思考:剩下的4根为什么不继续分。
4.小组讨论。(给学生再次机会,调整或改进原来分的策略。)。
活动四:制定乘车方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各种乘车的意见。)。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篇二十一
1、认识本课5个生字,正确书写5个生字。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初步学习词语之间的搭配:( )的苹果、( )的山楂、( )的葡萄,并能连起来说段话。
3、正确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3小节。
4、了解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热爱秋天。
5、能够用几句话从形状、颜色、味道简单对一种水果进行描写。
1、由于学生所掌握的形容词有限,所以词语的搭配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帮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一些词语进行练习。
2、水果的写话练习,必须基于学生口头表达熟练的基础上,否则很难达到预设效果。教师应当适当的加以引导。
一、提问导入:
2、师:我最喜欢秋天,因为秋天不冷也不热,气候宜人。而且秋天到处都是金色的,金色的庄稼,金色的落叶,好美!不信你们看??(连续播放秋天景色的图片)
3、师:美不美?难怪我们的作者要用“迷人”来形容秋天的景色。迷人:使人陶醉,使人迷恋那就让我们看着这美景大声地朗读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二、体会课题,了解第一小节: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思考:作者分别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春天和秋天的。
(1)自由读(2)指名读(3)(学习生字)灿烂:(1)注意字形(2)理解词义(3)搭配灿烂的(笑容、阳光、星光、春天)固然:1虽然2确实选择义项。
2、师:你觉得作者更喜欢哪个季节呢?(秋天)为什么?(“更加”)。
3、难怪作者要大声赞叹:哦!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呀!指名读齐读。
4、过渡:作者写一派迷人的秋色到底写什么迷人?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呢?(板书:瓜果遍地)完成练习:( )的春天( )的秋天。
5、接下来,老师就带你们到秋天的果园里去感受一下,请看大屏幕。 (显示图片:瓜果遍地的秋景图)。
6、这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非常美丽,非常迷人)喜欢吗?
三、初读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不加字,不漏字,读通句子。
(3).思考:课文介绍了几种水果?用“﹏﹏”划出。
2、自由读
3、借助拼音读好词语
4、交流:柿子苹果山楂葡萄
三、品读感悟抓住比较,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在作者笔下,这些水果到底是什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走进课文慢慢欣赏。让我们先去西面山洼看一看。
1、师:说到秋天,我们不得不提到枫叶。唐朝的杜牧就曾经在《山行》中留下了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可在作者眼中,它和柿树比就逊色了不少。
2、理解“逊色” 。
3、看,这就是柿子。大声朗读第2小节,你能用文中最美的一句话来夸夸柿子吗?指名读。
4、(学习生字):“简”的写法。
5、评读渗透比喻句齐读:让我们一齐去夸夸它吧。
6、出示练习
四、深入重点,学习第三小节:
1、过渡:红得火一样的柿子固然让人着迷,可迷人的水果不止它呢。
2、自由读第3小节,想想自己最喜欢哪种水果,为什么?
3、解决词语问题:的近义词什么是一串。
4、依次分析:红香蕉苹果、大金帅苹果、山楂、葡萄。
(1)红香蕉苹果:那么??那么??那么??(读出三个“那么”不同的语气)。
(2)大金帅苹果:金光闪闪、黄澄澄(复习abcc、abb式的词语)。
(3)山楂:比喻句。出示玛瑙(强调“缀”字,表示果实累累,沉甸甸的)比较句子:一颗颗强调多和沉。
(4)葡萄:自己大声朗读,把形容葡萄的词语用( )表示。 “水晶”葡萄: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 “红玫瑰”葡萄:紫中带亮、圆润可爱。
小结:
同学们,当我们走出葡萄园,回头望去,你发现作者是抓住了这些水果的什么来写的呢? (颜色样子)是呀,这些水果的颜色多美,它们红得像火,黄得耀眼,绿得像玉石,紫得发亮。样子也美,有的像玛瑙,有的像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还有的像珍珠。
原来,不止春天有着鲜艳的色彩,秋天的色彩也那么明艳动人,怪不得作者不是以迷人的秋天为题,而是以迷人的秋色为题。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迷人的秋色吧。
5、全班齐读课文第三小节。
6、小结文章的结构。
五、复习巩固,说说练练:
1、读词语。
2、用学过的词语说一说:( )的苹果( )的山楂( )的葡萄,
3、小组合作说一说:瓜果遍地的秋色真令人欣喜啊!果园里有_____,有______,还有______。哦!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4、全班齐读课文(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