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统计调研报告十篇
2024年统计调研报告 篇1
工业区创建于年6月,是经市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区级工业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5平方公里。年9月22日,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年第66号公告,提升为市级工业区。工业区位于浦东国际机场与洋山国际深水港之间,与正在兴建的临港综合产业园隔河相望。区内现有企业30多家,年产值近人民币12个亿。
一、各项指标分析
(一)工业总产值指标分析
年镇尚未建立工业区时,有7家工业企业位于后来建成的工业区区域内,为了比较的方便,也为了使数据按照同一口径具有可比性,故将该7家企业的各项指标作为园区比较的基数(下文如无特别说明,都按此种涵义理解)。年,工业区原7家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7339万元,年度工业区预计完成总产值150000万元(年度1-10月份已完成107000万元,工业区年工业产值比年增加了6倍多。年度全镇工业产值预计为218900万元(年度1-10月份已完成15510万元),比年度的44377万元,增加了近4倍。工业区产值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全镇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
一:园区和全镇工业产值增加
园区和全镇工业产值的同比增加数所走过的轨迹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年建园之初,增加比例小幅上扬,经年、年的大幅增加后,年年渐趋平缓。但是两者又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同比增加比例数值的大小上,除年以外,镇工业产值增加比例都要小于园区该项指标,尤其是年和年两年,两者的差距尤为显著。
二:园区内工业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
工业区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的比例逐年提高这一趋势,从年的39.1%,一直到年的68.5%。单从工业产值该项指标而言,园区经济在全镇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可以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工业企业(规模以上)数量指标分析
企业数量的增减也能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和趋势,尤其是较大型企业的数量。我们将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称为规模以上企业(以下简称规上企业),并以此为标准统计了全镇和工业区年到年的企业数量
总体来看,全镇和工业区内规上企业逐年增加。年相比年,区内增加了18家,增长到原来的5.5倍;全镇则增加了30家,增长到原来的3.67倍。为了更好了解工业区内和全镇规上企业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工业区内和全镇规上企业数量变化
年区内规上工业企业占全镇规上企业的比例,从年(也就是建园之年)起,该项比例就不断提高,从21%一直上升到年的61%,年稍有下降,为50%。说明全镇较大型工业企业有向工业区集中的趋势。
(三)工业利润指标分析
对一家企业来说,在其成熟稳定期,利润指标往往比产值指标更能说明问题,因此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也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一项指标。
无论是全镇工业利润还是园区内工业利润,其增长趋势并不平稳,而是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全镇在年和园区在年都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为-6%和-13%。为了探究其原因,我们调阅了当年相关的资料,发现主要是因为某些较大型企业或受行业不景气影响、或因刚刚投产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导致当年的利润出现微利或较大幅度的亏损。比如年某某化工企业受行业不景气影响,利润从年的近500万下滑到30几万;又如某某电子企业年投产,当年产出近1.5个亿,却亏损近700万。
园区内工业利润占全镇工业利润的比例有总体下降的趋势,03年之前,该比例在70%左右徘徊,03年之后,则基本处于50%的水平,这与园区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逐年增加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四)税收数指标分析
一个地区财政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公共事业的完善程度和基础建设的建设力度,最终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而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因此很有必要分析一下工业园区在这方面的贡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资料所限,没法获取04年以前的相关数据,也没有按具体税种对税收数加以分解,全镇税收额也只是一个总数,没有按产业加以分类。虽然有上述诸多不足之处,但通过我们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说明某些问题的。
xx年到xx年,全镇和园区税收总额逐年增加,全镇从6812万元增长到15000万元(预计数,1-10月完成10727万元),园区则从2388万元增加到4100万元(预计数,1-10月完成3429万元)。年均增加的幅度虽然不太一样,xx年全镇增长幅度大于园区,而xx年正好相反,但两者的比例却基本保持稳定,在20%-35%之间浮动。
(五)就业人数指标
该项指标比较简单,又由于资料所限,只能获取园区xx年到xx年的统计数据,也就不再展开论述。
工业区在解决全镇人口就业方面也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综合评价
通过以上的五项指标分析,我们发现工业园区无论是在工业产值、工业利润、企业数量(规上)还是税收总额、就业人数等方面都对全镇产生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工业产值方面,在更是占了全镇工业产值的近七成之多。但是,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后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工业区建区时间短,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而总体规模不大,龙头企业缺乏,创税大户也较少。工业区年总产值只有12个亿,最大的企业年产值只不过4个亿,创税1000多万,而附近某镇的工业区年总产值超过30个亿,最大一家企业的年产值也超过10个亿,创税过4000万元,差距是全方位的。
(二)园区企业创利和创税质量普遍不高。相对于全镇工业产值的高比例,在利润和税收这两项指标上,园区企业没能作出应有的贡献,相对偏低。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一)、积极利用有利政策,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注重引进优质企业。正如本文一开始就提到的那样,年9月,工业区提升为市市级工业区,成为仅存的几个工业区之一。因此,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工业区工作的重点,采取多种方式,如联姻大企业和国际公司,鼓励引进相关配套企业,实施“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等,特别是要注重引进那些可以弥补产业空缺、多创利税、解决就业问题的优质企业。
(二)、加强管理,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正所谓“不栽梧桐树,哪来金凤凰”。因此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方面都要为园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和生产环境。在硬件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比如拓宽道路,安装路灯等;在软件方面,通过专业化培训提升园区服务人员的服务素质,提升他们的职业精神,让他们用真挚的情感和贴心的方式来为区内企业服务
(三)注重监管,防止企业人为减少利润,规避税负。注重对区内企业的适度监管,关注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的异常变动,分析查找其原因,对于人为操纵利润以规避税负的行为,要及时给予指导纠正,对于拒不改正的单位,可向有关机关报案。
2024年统计调研报告 篇2
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承担着搜集、整理、提供基本统计资料,对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及时的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等职能。乡镇统计工作是农村统计工作的基础,是农村统计数据的源头,特别是在当前,面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党委和政府都将“三农”问题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做好乡镇统计基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乡镇统计的职责:
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执行国家统计标准,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搜集、整理、分析、提供和管理本乡、镇的基本统计资料。
二、乡镇统计的工作范围及内容。
对当前农村的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和农业生产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农村基本情况、农业生产条件、农林牧渔业生产情况、总产值及增加值的计算、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一些涉及农牧业、农村、农牧民的调查、普查。其中农业生产条件包括劳动力构成、耕地变动、牲畜存栏、农业机械、化肥等能耗、水利建设等方面;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则较全面的反映出各个乡镇的基本情况、农牧业生产条件、乡镇经济情况、乡镇企业、乡镇机构、文教卫生、社会福利生活等情况。
三、乡镇统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1、各乡镇统计人员变换频繁,县级统计部门无法控制。 各乡、镇政府负责统计工作的同志由各乡镇安排,大部分又是年轻人,所以乡镇政府统计人员变换非常频繁。乡镇政府在变换统计人员时,很少考虑统计工作连贯性、业务性的需要,随意性较大。各乡镇的统计人员很少有干五年以上的,一般是二、三年,甚至各别的一年换多个。这样的变换频度是很难适应统计工作需要的。
2、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由于统计工作专业性强,人员变动频繁,基层人员统计业务培训总是跟不上步伐,造成一些统计员业务水平不熟悉,特别是新接手的同志反映统计工作非常难做。农牧业统计最原始的数据是由乡镇组织所辖各村的会计上报的,有些村会计由于对统计指标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统计数据从源头上就出现错误。
3、社会对统计认识和重视不够,一些统计人员统计法制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报表数字随意填写、改动,有些人报上来的数字不是错误连篇、逻辑不通,就是做过手脚。乡镇报表迟报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进度。
4、人为因素的影响太多。由于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政府对下级考核时会把耕地保护、人均收入、产值等指标作为重要依据。乡镇统计人员业务虽然受县统计局指导,但人、财、物都归乡镇管理,因此,其工作完全受制于乡镇领导,统计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
5、与各部门的数据存在差异。
个别乡镇统计上报数据与农业、牧业、林业、民政等部门掌握的数据不一致,统计数据与其它部门的数据不一致,影响到统计作为法定数据发布部门的权威性,从而影响到整个统计系统的权威。
6、普查频繁,增加了统计部门的工作压力。
目前,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全国性普查比较频繁,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基本上是一个紧接一个,这样的普查频度给乡镇统计的工作增加了很大压力。
四、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强统计法制意识的宣传,加大执法力度。
《统计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是统计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上方保剑。借统计执法检查之机加大对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乡镇领导和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制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并要加大惩处力度,对证据确凿的统计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严惩,不能手软,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为才有位,要想乡镇能够认清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必须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并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促进乡镇统计人员和统计对象按《统计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统计。
2、保证统计人员的稳定,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工作是业务性较强,联贯性较强的工作。统计人员的稳定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统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保证。因此,各乡镇应确保统计人员的稳定,要严格按统计管理条例的要求,调换工作时,应征求县级统计部门的意见。在选调统计人员时,要确保统计人员的素质。
3、加强乡镇统计人员培训,提高统计人员能力。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统计工作队伍是搞好乡镇统计工作的关键。有好的工作手段和条件,也有好的制度,但必须要有“人”去做,因此常言说“一靠科技,二靠法制,归根到底靠人才”。农业统计的数据主要是由乡镇统计员上报而来的,因此,他们的业务水平、责任意识对乡镇统计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统计员变动非常频繁,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必要对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并形成一种制度,从统计的意义、统计的方法理论、统计法制、各种统计指标的理解等方面展开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认识和业务素质。各乡镇统计员反映,他们对统计业务培训也有着强烈的愿望。
4、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关系。 《统计法》规定,统计部门数据具有法定地位,所以在乡镇统计员上报来的数据与农业、牧业、林业、民政部门等的数据有些差异时,为了更加准确的反映出当前农业生产情况、变化趋势,为了维护统计数据的权威,一定要经过认真的分析审核后才能公布。县统计局发现乡镇上报数与部门数据差别较大时,要先与乡镇联系、核实,如乡镇统计员的数据不是调查而来,又说不出不能保证可靠性,要求乡镇统计员重新调查,或者征求乡镇统计员的认可后以部门数取代之,而如果发现是部门的数据存在问题的,也会与其他部门沟通,告知其情况,要求他们改正,总之是要以数据真实为唯一标准。
5、纠正错误历史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由于各种原因,乡镇统计数里有一些多年来就存在的错误数据,比如:有的乡镇的上报的耕地面积偏少、有些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偏大,牲畜头数不实等,要赶紧想办法把它们纠正回来,把基数调到符合实际的水平,不能让错误的数据持续影响农业统计的质量。现在农业普查已经处于筹备阶段,农业统计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把各项数据调整准确。相信农业普查后,会对以后的农业统计工作提供更好的统计环境。
2024年统计调研报告 篇3
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调研方案的通知》(大政办发〔20xx〕195号)文件精神,12月5日至15日,由统计局牵头,发改局、旅游局、供销社抽人组成调研组开展全县第三产业20xx年发展状况和20xx年目标趋势进行了重点调研,调研分两个组进行,分别调查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和批零住餐业。旅游业调研组重点对黄连河景区进行了调研;另一调研组深入到天星、翠华两个乡镇开展调研,其余乡镇分别由各乡镇统计员开展调查。调查采取抽样调查方式,实地了解交通、批零、住餐业发展状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早在1993年就开始发展旅游业,至今已有16年的发展历程。“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旅游富县”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并积极组织实施,发展旅游、振兴经济已经成为共识,广大干部群众兴办旅游、发展旅游的信心坚定、劲头十足。目前开发的黄连河瀑布群景区,已累计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逐步完善了景区供水、供电、通信设施和景区公路、步行游道、休息设施、停车场、垃圾中转站、旅游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成了对歌瀑、惊魂峡、唢呐瀑、芦笙瀑、水帘长廊、团圆瀑、水上舞台、五彩谷、洞房瀑、鸳鸯瀑、月老瀑、银链瀑、大滑板、白象洞、少女瀑、情郎瀑等主要景点建设。黄连河景区1993年10月对外开放,1994年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__年评定为国家2A级旅游区,20__年公开转让黄连河瀑布群景区50年经营权。由于当时的商家投资不力、管理不善,县政府今年3月收回景区经营权,并与昭通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携手打造景区,35天完成530万元的一期维修改造工程,确保景区在五一节以更加完善的设施、更为周到的服务和全新的旅游形象对游客开放。9月,县政府与昭通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黄连河风景区经营权出让及开发补充协议》,持90%股份的云南东联盟电缆有限公司与昭通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协议,计划投入1.8亿—2.3亿元对黄连河风景区进行规划建设,至此,黄连河旅游二次创业取得实质性进展。
截止目前,已经完成了纸厂至黄连河风景区4.7公里公路精测、放线及征地工作,现已动工建设;新征马鞍山片区和纸厂至马鞍山旅游公路土地465.14亩;天富汽车修理厂、消防大队、灵官岩电站工程指挥部住房和纸厂住户已搬迁;项目地质勘察、建筑结构设计以及景区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前期工作已相继完成。黄连河旅游二次开发的其它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景区已封闭停业,施工队伍已进场,即将全面启动二期工程建设,预计于20xx年5月完成全部建设,正式投入运营。20xx年,全县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9.63万人次,同比下降7.3%,其中接待过夜游客17.65万人次,一日游游客21.98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9673.45万元,同比下降20.4%。仅黄连河景区全年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20万元。服务业税收入库近400万元,有力地拉动了三产的发展。
二、交通运输、批零及住餐业发展现状
20xx年,县委、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各行业协调、健康发展,全县经济呈现良好发展的好势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带动了建筑业和运输业的发展,同时使本县务工人员收入有一定程度增长;种植业和牧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民收入也有一定增长;家电下乡的推进、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促进了消费增长,进一步活跃了城乡市场,带动了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的发展,从而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调研组主要采取抽样调查方式调研了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中的个体经营户,所反应出的情况是良好的。
1、全县总体情况
20xx年,我县交通运输业法人单位3个,个体经营户974户;批发零售业法人单位22个,个体经营户2771户;住宿餐饮业无法人单位,个体经营户530户。
2、调研基本情况
共调查批发零售业33户,实现零售总额980万元,同比增长23%,增速较快。调查住宿业10户,营业收入104万元,同比增长19%。调查餐饮业25户,营业收入458万元,同比增长21%。调查交通运输业30户,营业收入238万元,同比增长15%。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3亿元,预计全年将计划完成目标任务。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旅游业方面
旅游产业虽然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优势,有着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面对现实,冷静思考,旅游产业发展和二次创业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尽管今年在旅游旺季和黄金周的接待情况不减去年,但由于黄连河景区的维修改造、封闭建设、全球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的的影响,全年接待的'旅游人次和实现的旅游总收入有所下降。
二是黄连河旅游开发项目征地拆迁工作量大,涉及搬迁农户11户,坟墓500余冢,农户思想工作难做。同时,进入秋冬季节后,黄连河多雨冰冻气候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三是原有的××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指导性、操作性不强,更没有景区建设可控制性详规,由于旅游规划滞后,导致景区建设盲目无序。
四是全县的旅游宣传促销投入不足,缺乏包装策划,没有一个独特的形象标识和响亮的宣传口号,整体形象打造不够,宣传促销效果不佳。
五是旅游商品开发不力,旅游商品大多是一些包装老、品位低、特色不足的粗加工品和土特产品,没有真正建立起旅游商品的开发体系和系统的销售网络,导致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六是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十分困难,难以开展重点建设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实施方案等前期工作,直接影响申报旅游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2、交通运输、批零住餐业
由于调研时间短,调研人员少,第三产业包括行业多,各行业中的个体经营户较多,经营规模相差较大,而且经营地点较为分散,调查的样本数量少,其代表性受影响,所推算总体数据有可能有一定偏差。
2024年统计调研报告 篇4
经理国库是人民银行法赋予人民银行的一项基本职责,而国库统计分析工作是国库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库职能由会计核算型向综合管理型转变的重要手段,它在财政金融活动中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基层国库统计分析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解决,对此笔者拟简要进行探析。
一、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存在的难点与问题
1、国库与财政部门的统计数据不一致。目前全国国库系统使用的《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和《国库收支统计系统》,将所有拨款都列为支出,以拨款凭证列示的科目作为支出项目。这样,财政资金运动,反映到国库部门,全部属于支出,而财政资金运作,除收入与支出外,还有其他诸如周转、借款等方式,例如,财政资金从商业银行转回,不应纳入调拨收入;借款支出不应纳入支出,由于会计核算系统未设置往来记账方式,统计指标只能将其纳入收支,等等,所以,只要有上述类型业务,国库统计与财政不符就成为必然结果。按照常理来看,国库收支统计应当与财政预算会计出具的会计报表数据一致,但实际却存在着诸多不一致,这主要是由于财政与国库双方在收支报表、报表种类、报表格式、统计重点等方面统计口径不一致,致使统计数据与真实数据不符,从而严重影响了国库统计分析工作的健康发展。
2、分析资料不足,统计指标缺乏科学性。从当前看,国库分析涉及经济、金融、财税等多个层次,必须了解财政、税收的计划安排,大额纳税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及财政、税务、统计局等单位的资料信息等,才能搞好分析,但是目前基层国库能够直接掌握的仅是预算收入、预算支出、财政库存等方面的数据,缺乏财政、税务、统计行业的全面连续的相关经济资料,远远不能满足分析的要求。
3、预算科目更改时间不统一,国库收支统计被动应付。随着预算科目的不断更新,经常会出现国库、财政、税务在科目的更改时间上不统一,往往是国库部门的预算科目更改一段时间后,财政、税务才相继更新,造成国库收支统计在具体操作中处于被动地位。
4、重统计、轻分析,利用率不高。统计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有效的分析,把死的数字变活,从中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这是统计分析的关键所在。然而,从基层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实际看,国库收支统计仅是对预算收支数据进行简单的同期对比、对期初期末增减等情况进行简单的数据罗列,把统计报表的数字用文字的方式复述一遍,披上一层“语言”的外衣,造成统计分析内部失衡,无法充当决策层的“参谋”和“助手”,存在着重统计、轻分析、重收入、轻支出的现象,统计的目的、作用难以有效实现,参考价值不大,利用率不高。
5、国库收支统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不够完善,不能及时反映国库收支的真实情况和动态。比如福利企业的收入和退库,企业完税后,(由于科目混用)不能从统计表中看出福利企业的收入情况,退付后也不能看出企业应退税款是否及时、足额等,一定程度造成了税收进度和财政计息的失真,致使国库收支统计不能及时反映收支的真实情况和动态,各级经济主管部门也不能从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另外在支出统计中,其它支出这一项列支太笼统,支出不明不白,不能为统计分析提供真实的资金动向,也不便于国库部门的监管。
6、高科技技术还没有参与统计分析的全过程。目前尽管配备了“国库统计分析系统”,但还还缺乏对“国库统计分析系统”,有效的掌握和利用,没有用高科技的技术设备参与统计分析的全过程,从而达到多层次、高视角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揭示有关经济现象的运行发展规律。另外在国库收支统计与分析系统中,存在生成的上报统计数据通迅文件和系统数据备份存放于系统默认的目录c:cfcc trs jsend下和c:cfcc trsackup下,基层国库要上报通迅文件还需要从默认的目录下拷贝到软盘,方能通过OA线上传到上级国库,也不便于日常操作。
7、国库收支统计人员的现状还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基层行国库人员少素质差,分析写作能力薄弱,阻碍了国库统计分析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目前在基层行国库与会计部门一起办公,人员少,工作兼职多,专门从事国库人员在3人左右,与《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要求的6人以上,相差甚远。现有的人员只能满足日常国库会计核算的需要,没有时间去进行统计分析。再加上真正长期从事国库调研分析,具有一定写作和分析能力的人就更少。
二、加强国库收支统计分析的对策建议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人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因素。做好收支统计工作,最关键是要不断提高国库业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因此,一是要加大培训力度。要通过专题知识讲座、岗位培训、业余自学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国库人员素质。培训内容应重点放在财政、税务、信贷、计划、企业财务管理等与国库相关的知识上来,使国库人员的知识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为国库统计分析工作服务。二是要加强写作技能的培训和辅导,提高国库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造就一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较高的分析能力和政策水平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队伍。三是要加强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人事业心和责任心,真正发挥国库收支统计的作用。
2、建立完整的信息资料库,实现部门间资料、信息的共享。建立和积累完整的国库统计分析资料库是搞好统计分析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国库部门应牵头建立财、税、库、行横向信息资料库,要使资料的收集积累工作制度化、经常化,除了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积累外,还要收集积累财、税、行、企等部门的资料,经常与本地经济综合部门建立协作关系,掌握本地区国民经济总产值、国民收入、纳税大户的缴税情况,将国库分析与当地的经济、金融形势结合起来,扩大国库分析的涵盖面,为上级提供真实、实用的统计分析资料。
3、统一国库、财政部门的统计口径。财政、国库要加强沟通,彻底解决支出款项归属不统一的问题。发生的支出款项归属哪个科目,就进入哪个科目核算,该纳入预算内的款项,财政、国库一律纳入预算内核算,使国库、财政均能够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财政预算支出计划的实施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真正为地方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提供有决策价值的参考资料,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4、按时核对财政库款。在日常工作中,要按日、按月与财政部门的库款支拨发生额、余额进行核对,发现差异,及时查明原因纠正,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确保国库资金支拨笔数和金额与财政支出笔数和金额相符,确保国库同财政、征收机关之间的预算收入数字一致,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也反映各级预算收入执行情况,确保国库资金安全。
5、进一步修改系统中操作不便的部分。为了便于操作,应将上报通讯文件和数据备份,在系统中修改为可以自行选择存放的盘符中。
6、进一步细化支出款项。应加强对财政“其它支出”的管理,细化支出统计中款项,实行总额控制,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提供真实统计数据。
7、应科学设置收支统计科目。建议地方预算科目增加与福利企业增值税退税相对应的款项,一目了然地列出福利企业的收入,还福利企业退付的本来面目;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变人为入库为客观的依法纳税。
8、加强电子化横向网络建设。国库、财政、税务、银行应共同积极努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现财政、税务、国库和商业银行之间的横向联网,逐步形成以中心支库或分库为中心的网络系统,使分析工作的大量数据通过计算机收集、采编、传输、存储、分析与反馈,从而提高数据提用、转换速度和资源共享程度,强化统计分析工作的基础。同时财政、税务、银行、国库应加强协作,建立收入拨款信息反馈制度,联合调查制度,对账制度等,进一步规范各自的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协同管理,确保国库收支的完整。
2024年统计调研报告 篇5
近年来,统计局从服务科学发展的战略出发,以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为目标,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宽领域、多层次地提供统计分析调研服务。全局统计分析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分析报告不再局限于对统计数据的一般性描述,而是能够对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和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且做出前瞻性的预测判断,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赢得了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自20xx年以来,我们每年都与研究室等部门合作,多次承担了区长、书记的专题报告分课题,总结近几年参与区重点协作调研课题工作,结合统计局的工作特点,我们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党政领导决策到哪里,统计就要服务到哪里
综观近年来我们完成的重点协作课题:西长安街延长线发展状况、首钢职工家庭对首钢搬迁后社会建设需求的调查报告、关于商务金融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的.研究、建设世界城市进程中实施差异化战略的调研等等,无不密切契合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按照局内做精调研课题的要求,在各个课题撰写过程中,都要制定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搜集大量素材、召开课题座谈和研讨会,对每个课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通过大量、翔实的统计数据和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各个选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阐述,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在报告形成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很多难题,遭遇过瓶颈期,举个例子:关于商务金融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工业滤布我们就遇到了概念定义难度大、数据搜集整理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在首钢职工家庭对首钢搬迁后社会建设需求的问卷调查过程中,关于问卷的题目设计就几易其稿,入户调查时有的职工配合度很低,有的把调查当作反映利益诉求的渠道,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都会遇到。但是,统计部门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谋部门,党政领导决策需求到哪里,我们的统计就要跟进到哪里。因此,通过各种办法,加强沟通、注重技巧、强化技术、提高能力和水平,不断地克服困难,最终写出了比较满意的报告,也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找准决策需求,在有的放矢上出奇效
一直以来,统计局注重在统计服务中树立精品意识,在统计产品开发上推陈出新。参与区内的重点协作调研课题,基本上都是命题报告,与区内的决策需求紧密相关。虽然是命题,但是我们的工作要求是:要在调研报告的撰写中出奇效。统计局的最大优势是充足的数据资源,但采用常规数据进行常规分析,显然不能满足调研报告的需要。为更好地服务于领导决策,我们在每个选题撰写过程中,首先要对现有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其次要通过各种分组数据结果,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有的放矢地到基层单位调研。结合实际情况,充实报告内容,使其成为调研报告中各论点的有力论据。最终达到报告中有科学理论、有实际说服力、有客观结论、有实在的解决措施。近年来,我们撰写的报告得到了各方肯定,除了在区里获奖外,还在北京市统计系统、国家统计系统的进度类、专题类报告评比中屡屡获奖,与我们的报告比较有特色有很大关系。
三、滤布抓好快速反应,在确保时效上抢先机
目前,从统计局统计分析、调研产品的类型看,既有短期的经济形势监测进度报告和信息,也有专注于中长期研究的统计应用研究报告;既有综合性季度、年度统计报告,又有专题性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既有按常规渠道报送的各类统计分析报告,也有以短、平、快为特点的统计专报和专送稿。统计分析产品种类比较丰富,层次比较多样。在政策效应的体现上,制定了快速反映机制:比如各类商品价格变化有统计专报、各种专项调查后形成调查报告、汽车限购办法出台后对我区的影响及进报送信息等等,保证了统计分析和调研的实效性,分析产品、水平也逐步提高。
近年来,统计局关于调研报告和统计分析工作,一直保持六个“有”:领导带头有榜样、统计产品有层次、分析调研有制度、分析队伍有保证、数据源头有扩展、调研报告有高度,保证了统计分析和调研工作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挥优势、不断开阔宏观视野、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变化趋势、准确把握形势,不断提高分析判断的准确性、预见性,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2024年统计调研报告 篇6
统计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国家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作用日益凸现,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乡镇统计基础薄弱、统计队伍不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日趋凸现,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严重阻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借助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机,**县统计局班子成员深入王子树乡进行专题调研,以此探求加强“双基”建设、提升源头数据质量的有效措施,为促进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XX年,**县统计局根据省、州、县人民政府的总体部署,完成了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工作,全县9个乡镇统计站于XX年在各乡镇人民政府相继挂牌运行。9个乡镇统计站有编制19名,现实有统计人员11人,其中:新招录2人、调入1人、所属乡镇统计改革自然过渡8人。其中陇把镇统计站统计员用工方式为聘用。根据《统计法》规定,乡镇统计员主要负责农村基层统计工作,配合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统计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乡镇经济在全县总体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积极推进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健全统计保障体系,对于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至关重要。但是,经过实施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后形成的乡镇统计工作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一)改革不彻底,改革目标不到位
纵观省、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所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都很理想,但由于各地的条件以及对统计工作理解、重视、支持的程度不一样,因此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就**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情况来看,仅仅是人的理论归属问题和统计工作的安排上有了结果,改革政策上明确的其他改革目标尚未完全实现。
(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匹配,统计人员不安心工作
统计工作无论是在统计干部的切身感受上还是在社会公众的理解认识上,都是一项非常清苦、枯燥的工作,特别是处于统计最基层的乡镇统计员,为完成繁重的统计调查任务,常年抛家离子奔走于乡村之间,却由于统计工作经费的严重不足,与其他行业岗位相比,乡镇统计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导致乡镇统计人员身心疲惫,厌烦情绪趋重。因此,乡镇统计员不安心工作形成两种倾向:一是各使奇招要求调离统计岗位;二是在工作上忽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难以保证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统计人员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不够,统计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乡镇统计站人员基本是从原乡镇统计人员过渡而来,没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对统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基本上处于初始状态,因此不能满足现代统计工作的要求和需要。导致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学习不够、业务素质不高的主要因素:一是乡镇统计员在乡镇统计体制改革进入统计站时缺乏竞争性,属自然过渡,少数既没有专业知识又没有工作责任心的同志也进入了统计岗位;二是虽然在乡镇统计改革的方案中明确了人、财、物归属于县统计局管理,但由于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作经费奇缺,加之乡镇人民政府人少事多的矛盾日趋突出的实际,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在时间上、精力上、工作任务上更多的服从于乡镇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在办公及生活条件上更多的依赖于乡镇党委政府的帮助。因此乡镇统计站及统计人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其学习的自觉性在时间上没有得到保障,统计专业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四)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根据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明确:“乡镇统计站的人员工资、办公等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除正常的公务经费外,每个乡镇统计站每年的工作经费不低于2万元。XX年每个乡镇统计站的工作经费按1万元的标准由财政支付,从XX年开始按每个乡镇2万元的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但由于县财政困难,无法将政策规定的经费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在经费难以保证的前提下,乡镇统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日常办公条件、统计人员的培训、外出调查等因缺乏资金的支持而无法得以正常开展。
三、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建议
(一)继续完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
要以法律形式具体明确乡镇统计机构的合法地位,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并将村级统计正式纳入统计法律体系的框架之内,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从网上了解到,吉林、北京、新疆、辽宁等省、市正在进行统计改革试点,实行统计垂直管理。这是统计发展的一种趋势,对稳定统计队伍,强化统计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统计水平是十分有利的。
实行统计垂直管理,其有益之处非常明显,其关键之处是可以实现依法统计,从源头上保证数据质量。
(二)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
一是将乡、村两级统计经费分别列入县级财政部门的常年预算,或直接列入中央、省级预算,然后逐级拨付;二是千方百计解决好统计人员的经济待遇问题,建议发放农村基层统计人员岗位津贴,以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乡村两级统计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的素质。考虑到基层的经济承受能力,任何统计培训都必须实行免费培训,以提高基层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及统计培训的实效性;四是改进统计工作手段,要努力实现乡镇统计计算机联网直报,促使乡镇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改革农村统计方法制度
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胆破除那些陈旧落后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既符合实际,又符合国际一般规则的统计方法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在国家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农村统计的全面调查,取而代之的是以方案简单、指标较少,符合国际规则,能及时满足各级政府需要的抽样调查、专项调查和一次性调查。这既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又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四)强化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治统,建立健全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和领导的统计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及惩处力度。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此调研报告由于调研时间仓促,存在问题及建议难免缺乏深刻认识和可操作之处,但我们真诚希望借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机,认真解读和*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期促进统计的科学发展和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24年统计调研报告 篇7
工业区创建于年6月,是经市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区级工业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5平方公里。年9月22日,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年第66号公告,提升为市市级工业区。工业区位于浦东国际机场与洋山国际深水港之间,与正在兴建的临港综合产业园隔河相望。区内现有企业30多家,年产值近人民币12个亿。
一、各项指标分析
(一)工业总产值指标分析
年镇尚未建立工业区时,有7家工业企业位于后来建成的工业区区域内,为了比较的方便,也为了使数据按照同一口径具有可比性,故将该7家企业的各项指标作为园区比较的基数(下文如无特别说明,都按此种涵义理解)。20xx年,工业区原7家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7339万元,年度工业区预计完成总产值150000万元(年度1—10月份已完成107000万元,工业区年工业产值比年增加了6倍多。年度全镇工业产值预计为218900万元(年度1—10月份已完成15510万元),比年度的44377万元,增加了近4倍。工业区产值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全镇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各年的具体工业产
园区内和全镇每年工业产值的增减情况如何,两者的变动又存在什么关系呢,请看下图:
图一:园区和全镇工业产值增加趋势图
由图可知,园区和全镇工业产值的同比增加数所走过的轨迹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年建园之初,增加比例小幅上扬,经年、年的大幅增加后,年、年渐趋平缓。但是两者又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同比增加比例数值的大小上,除年以外,镇工业产值增加比例都要小于园区该项指标,尤其是年和年两年,两者的差距尤为显著。
下面通过雷达图示来看看工业区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的变化情况
图二:园区内工业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比例图
图中很清晰的显示了工业区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的比例逐年提高这一趋势,从年的39.1%,一直到年的68.5%。单从工业产值该项指标而言,园区经济在全镇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可以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工业企业(规模以上)数量指标分析
企业数量的增减也能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和趋势,尤其是较大型企业的数量。我们将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称为规模以上企业(以下简称规上企业),并以此为标准统计了全镇和工业区年到年的企业数量,如下表:
总体来看,全镇和工业区内规上企业逐年增加。20xx年相比20xx年,区内增加了18家,增长到原来的5.5倍;全镇则增加了30家,增长到原来的3.67倍。为了更好了解工业区内和全镇规上企业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请看下图:
图二:工业区内和全镇规上企业数量变化图
图中曲线代表的就是年区内规上工业企业占全镇规上企业的比例,从年(也就是建园之年)起,该项比例就不断提高,从21%一直上升到年的61%,年稍有下降,为50%。说明全镇较大型工业企业有向工业区集中的趋势。
(三)工业利润指标分析
对一家企业来说,在其成熟稳定期,利润指标往往比产值指标更能说明问题,因此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也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一项指标。我们对此也做了一下统计(其中年为计划数):
图三显示,无论是全镇工业利润还是园区内工业利润,其增长趋势并不平稳,而是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全镇在年和园区在年都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为—6%和—13%。为了探究其原因,我们调阅了当年相关的资料,发现主要是因为某些较大型企业或受行业不景气影响、或因刚刚投产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导致当年的利润出现微利或较大幅度的亏损。比如年某某化工企业受行业不景气影响,利润从年的近500万下滑到30几万;又如某某电子企业年投产,当年产出近1.5个亿,却亏损近700万。
图四显示,园区内工业利润占全镇工业利润的比例有总体下降的趋势,XX年之前,该比例在70%左右徘徊,XX年之后,则基本处于50%的水平,这与园区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逐年增加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四)税收数指标分析
一个地区财政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公共事业的完善程度和基础建设的建设力度,最终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而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因此很有必要分析一下工业园区在这方面的贡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资料所限,没法获取XX年以前的相关数据,也没有按具体税种对税收数加以分解,全镇税收额也只是一个总数,没有按产业加以分类。虽然有上述诸多不足之处,但通过我们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说明某些问题的。
由表可知,年到年,全镇和园区税收总额逐年增加,全镇从6812万元增长到15000万元(预计数,1—10月完成10727万元),园区则从2388万元增加到4100万元(预计数,1—10月完成3429万元)。年均增加的幅度虽然不太一样,XX年全镇增长幅度大于园区,而XX年正好相反,但两者的比例却基本保持稳定,在20%—35%之间浮动。
(五)就业人数指标
该项指标比较简单,又由于资料所限,只能获取园区XX年到XX年的统计数据,也就不再展开论述,请看。
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区在解决全镇人口就业方面也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综合评价
通过以上的五项指标分析,我们发现工业园区无论是在工业产值、工业利润、企业数量(规上)还是税收总额、就业人数等方面都对全镇产生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工业产值方面,在更是占了全镇工业产值的近七成之多。但是,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后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工业区建区时间短,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而总体规模不大,龙头企业缺乏,创税大户也较少。工业区年总产值只有12个亿,最大的企业年产值只不过4个亿,创税1000多万,而附近某镇的工业区年总产值超过30个亿,最大一家企业的年产值也超过10个亿,创税过4000万元,差距是全方位的。
(二)园区企业创利和创税质量普遍不高。相对于全镇工业产值的高比例,在利润和税收这两项指标上,园区企业没能作出应有的贡献,相对偏低,参看下图:
图六:各项比例图
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从XX年开始,园区内工业企业利润占全镇工业利润比例都要低于园区内工业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比例,而园区税收占全镇税收比例更是低于园区内工业企业利润占全镇工业利润比例。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一)、积极利用有利政策,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注重引进优质企业。正如本文一开始就提到的那样,年9月,工业区提升为市市级工业区,成为仅存的几个工业区之一。因此,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工业区工作的重点,采取多种方式,如联姻大企业和国际公司,鼓励引进相关配套企业,实施“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等,特别是要注重引进那些可以弥补产业空缺、多创利税、解决就业问题的优质企业。
(二)、加强管理,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正所谓“不栽梧桐树,哪来金凤凰”。因此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方面都要为园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和生产环境。在硬件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比如拓宽道路,安装路灯等;在软件方面,通过专业化培训提升园区服务人员的服务素质,提升他们的职业精神,让他们用真挚的情感和贴心的方式来为区内企业服务
(三)注重监管,防止企业人为减少利润,规避税负。注重对区内企业的适度监管,关注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的异常变动,分析查找其原因,对于人为操纵利润以规避税负的行为,要及时给予指导纠正,对于拒不改正的单位,可向有关机关报案。
2024年统计调研报告 篇8
随着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文化统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化统计数据越发成为我们认识文化现状、研究文化问题、制定文化政策的重要依据。近些年来,全国各级文化统计工作者按照部党组的要求,紧紧围绕文化发展这个主题,依托“文化系统统计能力建设工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数据支撑。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统计基础非常薄弱、统计力量明显不足、统计管理比较滞后等因素制约,文化统计工作从数据质量到文化产品,从统计基础到统计制度都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需要重点加以改进和解决。
一、近年来文化统计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文化统计通过完善统计制度、优化统计软件、规范统计流程等工作,在统计制度改革、统计信息服务、统计基础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文化统计工作反映文化发展、服务文化决策、引导文化实践的作用。
(一)指标体系更加完整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化、信息化等新兴技术在文化建设中的普遍应用,对现行的文化统计制度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在XX年、XX年和今年分别开展了三次文化统计制度的修订工作,在统计制度中增添了美术馆、动漫企业、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和产业示范基地等统计报表以及电子图书、实际拥有产权面积等统计指标,使统计制度基本涵盖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指标体系更趋于科学化、系统化,能够更加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当前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全貌。
(二)调查模式更加多样
为进一步增强统计数据时效性,有效提升统计数据服务文化管理决策水平,XX年在现行文化文物统计制度中,增加了7张文化文物主要统计数据快速调查表,数据实行半年度报送,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动漫企业以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内容。同时,结合业务工作需要,相继组织开展了全国美术馆、剧场等专项调查,形成了以年度调查为基础、快速调查和专项调查为补充的文化统计调查模式。
(三)技术手段更加先进
统计信息化是实现统计工作规范化、便捷化的根本,也是提高统计数据时效性的保障。为进一步加强文化统计工作,完善文化统计软件功能,XX年,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研制开发了“全国文化文物统计系统软件”。该软件操作界面简洁,极大减轻了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和工作管理水平。今年,我们还将在单机版的基础上研发网络版,将会实现数据的在线传输与储存,有效提升数据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四)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为进一步规范文化统计工作,加强文化统计管理,保障文化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XX年我们以部长令的形式正式颁布《文化统计管理办法》。该《办法》对管理体制、统计机构、数据质量等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重点对统计项目的制定和审批、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统计人员的设置与培训等一系列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文化统计工作,为我国文化统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五)数据质量更加准确
数据质量是文化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衡量文化统计工作水平的根本标准。为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我们在工作中采取设置审核公式、加强审核力度等措施,将数据控制重点前移到基层填报单位,并在年报数据会审过程中,采取按文化发展情况分组交叉审核的方式,将一些经济情况类似、发展水平相当的地区分为一组,相互交叉比对审查,有效地确保了各省数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文化统计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统计服务更加优质
通过创新性地开展统计分析研究和统计产品改版,形成了以《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国文化统计提要》、《中国文化统计手册》、《中国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为主打的系列产品。这一系列统计产品内容翔实,观点明确,形式美观,可读性强,在各部门统计工作中处于地位,对文化决策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特别是《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是文化系统第一本正式公开发行的统计分析报告,引起了业内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相关宏观管理部门的高度肯定,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今年,我们又在年报数据中选取部分核心指标,试编了《文化发展统计公报》,用数据向全社会直观解读文化改革发展成就,进一步提升了文化统计数据权威性和影响力。
(七)统计影响更加深远
近些年来,文化统计数据在体制改革、规划编制、经费测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文化统计工作也受到了部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近期,我们依托历年统计数据,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演艺设备协会等科研机构共同开展了“中国文化发展指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我国新建剧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在文化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其中,《我国新建剧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还得到了刘延东同志的重要批示,极大拓展了文化统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二、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文化统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体制机制、历史沿革、思想认识等多方面原因影响,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障碍。突出表现为三个不适应:一是统计任务与统计力量不适应。随着统计工作任务的不断加大,各级文化统计部门人员不足、素质不高、统计经费欠缺的问题越发突出;二是统计需求和统计水平不适应。随着文化内涵不断扩展,文化统计调查范围不断扩大,当前部分领域的文化统计数据还存在着范围不全、口径不一、质量不高的问题,难以适应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三是统计责任和统计服务不适应。当前统计服务还仅仅停留在数据年度比对分析的层面,没有对数据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难以充分实现统计数据研判发展阶段、预测发展趋势的作用。
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
文化统计工作是各级政府部门进行科学决策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指导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由于统计观念和统计意识淡薄,一些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认为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数加加减减,实质意义不大,甚至把统计工作定位为“闲职”,可有可无。
(二)队伍建设薄弱
据了解,在全国文化统计人员中,基本上均是兼职从事统计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下,兼顾统计工作,且不少文化统计人员工作变动频繁,专业素质欠缺,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专业性很难保证,统计报表存在迟报、缺报、误报等现象,严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三)业务经费欠缺
近年来,随着文化统计工作量不断增多,文化统计工作任务逐渐加大,文化统计工作专项经费不足的问题越发突出。据了解,目前统计培训、统计调研、统计监察等统计业务活动基本上均无专项预算,相应统计经费的落实也极其困难,严重制约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数据分析不足
由于各级文化统计人员大多为非专业人员,在统计分析能力方面较为欠缺,目前的统计分析多停留在统计数据的文描述层面,深度分析、能够提出观点和建议的分析较少。而且,受编制少、软件对比分析功能欠缺等因素的限制,统计人员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在数据审核汇总上,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对数据进行挖掘,致使大量的数据失去了生命力。
(五)考核机制缺失
目前,文化统计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地方各级统计人员报送数据、撰写分析仅仅凭借自身的工作责任心,容易形成“报不报送一个样,早报迟报一个样,数据好坏一个样”的“大锅饭”想法。加之目前各基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基本上均已合并,文化统计人员还要负责广电、出版和体育统计工作,据了解其他部门均已对数据报送情况、数据质量和统计分析撰写等内容开展考核评比工作,致使统计人员工作重心很难放在文化统计工作上,严重影响文化统计工作水平。
三、下阶段的工作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文化统计工作的主要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文化统计管理办法》,继续努力实施“文化系统统计能力建设工程”,通过建设文化单位名录库系统、文化统计信息化系统、文化统计分析监测系统和文化统计人才保障系统等四大文化统计系统建设,高质量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任务,为新时期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统计保障。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文化统计工作力量
按照《文化统计管理办法》有关要求,一是督促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加强对文化统计工作的领导,健全统计机构,并把统计数据作为规划编制、资金下拨的依据,提高统计数据的权威性;二是进一步充实统计工作人员。要求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必须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各级地方文化行政部门承担统计职能的有关业务机构应当配备相应的统计人员;三是加大统计工作经费投入。要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保障统计工作所需经费,将统计培训、统计调研、统计监察等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部门预算;四是加强对文化统计人员培训工作。着重提高统计人员的数据加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统计报告撰写能力,全面提升各级文化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五是建立文化统计工作考核机制。制定具体考核标准和量化指标,定期开展检查督导工作,提升文化统计整体工作水平。
(二)进一步改进文化统计工作手段和方法
一是加强调研,对文化统计的功能、组织方式、指标体系、调查方法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形成一套既满足国家和地方管理需要,又符合文化发展实际的统计调查制度和方法;二是针对文化领域不同门类的特点,探索运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科学测算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三是拓展文化统计数据来源,加强与国家统计局、工商、税务、民政、商务等其他政府部门以及各文化行业协会、文化咨询机构的沟通、协调和合作,实现统计数据的共用共享。
(三)进一步加快文化统计信息化建设
一是根据文化统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尽快建设文化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缩短文化统计数据的采集、审核、汇总、查询、管理和发布的时间,有效提高统计数据采集效率,确保数据的时效性;二是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积极推进文化单位名录库系统建设,全面准确掌握文化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有效避免调查对象的遗漏和重复,确保填报单位的真实性;三是加大对基层的扶持力度,适当配备信息化设备以改善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环境。
(四)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一是丰富完善产品。在进一步完善现有统计产品资料的基础上,尽快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文化发展统计公报》,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统计产品;二是提高服务质量。继续开展全国文化文物领域统计分析研究工作,提高《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质量,同时依托科研机构和各地统计人员,积极开展统计课题研究工作,提升统计分析的深度与广度;三是建立指标体系。研究建立反映文化发展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科学的测算,及时反映全国和各地区文化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升统计工作的在文化决策中的地位;四是加大宣传报道。充分利用纸质传媒、网络传媒等各种载体,加大对社会各界的服务力度,充分发挥文化统计信息的功能和作用。
2024年统计调研报告 篇9
一、正确客观评价统计工作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工作作为反映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晴雨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但党政领导关心重视,老百姓也十分关注;不但关心统计结果,也关心统计过程;不但关心经济指标,也关注社会事业指标。,统计工作的责任越来越重大,任务越来越繁重,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统计工作中还有不少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还有不少影响统计整体功能充分发挥的薄弱环节,还有不少制约统计改革和发展的困难和矛盾。可以说,统计事业进入了加快改革和蓬勃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统计事业发展转型的矛盾凸现期,我们必须清醒的认清统计工作现状,更要准确把握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促进统计事业发展。
一是统计指标体系难以有效地全面反映科学发展的情况。现有统计体系和统计指标虽然不断优化调整,但步伐不快,仍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反映总量和速度的指标多、结构和效益指标少,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多、社会进步指标少,反映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指标多、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指标少。
二是统计调查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对统计调查内容的时代性、客观性和可用性要求,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协调性,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如何加强资源、能源、环境、服务业等统计,增加反映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统计等,都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三是统计数据质量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急剧转型、人们观念的不断变化,调查对象呈现出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变动频繁、基础薄弱及对统计调查支持配合度下降等特点,瞒报、虚报统计数据现象时有发生,妨碍统计部门实事求是地进行统计,都给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搞准、搞实统计数据的难度越来越大。
四是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计监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统计信息的广泛性和时效性不够,咨询建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够,统计依法行政和依法统计的力度不够。同时,缺乏有效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互为补充的部门统计机制尚未建立,都直接影响了统计整体功能的发挥。
五是统计部门自身机制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统计任务与统计力量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基层统计力量不足、负担较重,部门统计力量分散、薄弱,统计工作的条件、环境、基础还不能完全适应需要。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原因。科学发展观,既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各项工作的行动指针。作为统计部门,更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断完善统计体系,适应新时期对统计工作的要求。
二、在统计实践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中央正确把握当前形势作出的准确判断,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十分重大。统计工作是认识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实施宏观调控、进行监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统计工作题中之义,要确立“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统计,科学统计促进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
一是要牢固树立科学统计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离不开统计数据的支撑;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也需要统计数据的验证。统计工作与科学发展息息相关。但准确的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没有科学的统计,就会产生偏差,导致错误决策,会贻误大事。因此无论任何时候,统计部门都应当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和勇气。这个“不变”,指的是科学统计的理念不能变。尽管现在统计工作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干扰,面对不同的利益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作为统计部门来说,要始终坚持科学统计,要统计误差尽可能减小。
二是要确立服务大局的理念。固树立“统计服务是统计工作第一要务”的工作理念,把为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作为统计部门的第一要务,转变服务观念,调优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按照更快、更新、更准的要求,全方位、多形式、高质量地开展统计服务。进一步在全面推进科学发展进程和加强统计监测预警上做文章、下功夫。充分开发统计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统计部门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统计信息产品,扩大用户群体,满足用户需求,多出产品、多出精品。力求把针对性强、有纵横比较的统计信息及时提供给领导和有关部门。加强经济预警监测。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按照突出科学发展、突出和谐建设、突出改善民生的要求,关注经济走势,跟踪月度、季度和年度经济运行态势,关注突发事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适时为区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现状判断准确、变化解释清楚、原因分析科学、建议合理可行的统计分析报告。要拓宽统计工作视野,跟踪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最新进展情况,及时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决策咨询信息。
三是要本着对历史、现实、未来负责的责任意识。要明确责任。责任是一种义务,是一种使命,是推动发展的原动力。责任只有轻重之分,而无敷衍推却之理。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有不同的工作岗位,岗位赋予责任。有责要有为,有为才有位。要常思量自己工作岗位的来之不易,常掂量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以此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左传》云:“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我们对待自己的职责,要像农夫耕种一样,白天干事晚上想事,一日三省,如履薄冰。要细化责任。“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细化才能问责。我们要把统计工作任务层层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项工作乃至每一细微之处,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件件工作有着落的责任氛围,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惟其如此,才能提高我们的执行力,才能减少失误和避免缺位,工作才能更加科学严谨,更加富有成效。要落实责任。抓落实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我们要牢固树立履责应该、尽责光荣、失责可耻的思想,把落实责任纳入重要日程,做到只争朝夕抓落实、提高水平抓落实、转变作风抓落实、严格考核抓落实。要一切从工作实际出发,抓重点、抓关键、抓突破,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搞好调查研究,探寻思路举措,破解发展难题;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苦干实干,开拓创新,不图虚名,不做表面文章,一步一个脚印,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见成效不“收兵”。
四是要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统计部门必须创新统计方法。能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全面、及时反映科学发展的情况;能不能在管理体制多元化的情况下排除干扰,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准确、客观地实施统计调查;能不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抓住矛盾和问题的主流与本质,科学分析、准确判断经济发展的走势;能不能在宏观调控的措施下准确反映政策落实情况,提供及时的预警信息;能不能真实反映“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实现程度等等,都是事关科学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大局、事关统计职能发挥、事关统计形象的大事,也是对统计部门把握和服务全局能力的严峻考验,需要我们进一步更新理念、创新方法,积极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开展统计工作。
五是要反映百姓诉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意味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要旨,就要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统计部门在设计、调查、采集资料和统计分析的各个阶段,只有关注科学发展、关注和谐建设、关注改善民生,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切实帮助解决老百姓的现实利益问题,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全面小康,才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六是要充实统计服务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单纯依赖生产要素大量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短期内可以加快经济规模扩张,但从长期看,经济增长的速度越快,资源、环境投入的代价就越大,增长的成本也就越高。过去,统计部门反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指标多,而反映生态文明的指标少。对此,统计部门必须加强对服务业、节能降耗、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的统计,加强结构、质量、效益和创新统计,全面反映我区在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成绩和问题。
三、以真抓实干的态度做好前工作
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科学发展的新要求,“两个率先”的新目标,经济社会的新变化,宏观调控的新举措,都对统计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又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和第三全国经济普查的关键之年。新的形势下,统计工作职能重要,责任重大,作用突出。我们更应当以时不我待的精神风貌,立足本职,努力做好各项各项工作。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取得第三次经济普查的新突破。这次普查,对我区统计调查体系的完善,以及统计部门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是一次重要检验,也是我们提高服务、健全体系的一次极好机遇。第三次经济普查已经全面启动,全区统计系统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举全区统计之力,加快做好、做实普查经费落实、普查实施方案落实、普查业务培训、普查宣传发动、物资保障等工作。
二是在强化对经济运行状况的监测和分析上取得新突破。统计部门一直十分重视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这项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还要化大力气做好,特别是在今年这个特殊、复杂的年份,做好统计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工作尤为重要。今年以来,针对国内外经济运行环境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情况,统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经济运行监测的职能作用,密切关注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密切关注经济运行的新情况和新趋势,密切关注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放缓、新开工项目明显减少、出口增幅回落、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较大、对全局形势有较大影响的重点地区及行业等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反应灵敏、全面客观、高能高效、上下贯通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体系,以宏观眼光和国际视野,切实做好全年工业、投资、内外贸、物价等各项主要统计数据的分析评估,确保客观准确反映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时反映发展中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力求把情况谈透彻、问题讲明白、趋势说清楚、建议提到位,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咨询依据。
三是在服务业和能源统计工作上取得新突破。要搞好服务业统计工作,难度有目共睹,众所周知。但形势又要求我们不得不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我们要有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上下共同努力,积极探索。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组织,加强领导,采取措施。争取设立专门机构,明确专门人员,充分行使政府综合统计职能,与部门统计形成合力,是推进服务业统计的有效途径。要本着查漏补缺的原则,发挥牵头作用,切实做好指导、协调工作,确保服务业发展情况得到准确和完整的反映。尤其是这次经济普查工作中,要把搞清、搞准、搞全服务业统计数据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实。
四是在统计法制和基层基础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发展统计事业,离不开统计法制作保障。当前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统计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解决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更好地通过法律手段来加以引导、规范、保障和推动,我们要充分发挥统计法制在改善统计工作环境、维护统计工作秩序、保障统计数据质量、树立统计权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依法统计贯穿经济普查工作全过程,大张旗鼓地开展统计法制宣传,为经济普查营造良好氛围,动员各类普查对象积极参与普查,认真配合普查,自觉防止虚报、瞒报、拒报、迟报,努力从源头上把好数据质量关。要围绕统计中心工作,锁定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指标开展执法检查,既要查虚报,更要查瞒报和漏报,注重执法的针对性,努力提高执法效能,为经济普查,为统计改革和发展保驾护航。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是统计事业长远发展的根基,对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特别是源头数据质量至关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必须从统计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坚持把重心放在基层,把功夫下在基层。要不断提高统计手段的现代化,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源头数据质量。各地要利用这次经济普查的有利时机,提高应用水平,加强乡镇联网、企业统计直报网络、统计数据在线处理和统计综合数据库等建设工作。
五是在队伍建设和强化考核上取得新突破。继续加强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培训工作,把计算机知识、统计业务培训、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放在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把那些能吃苦、想干事、善干事、干成事的人推到一线岗位、关键岗位,在实践中得到磨练、成长。继续完善内部考核机制,细化考核措施,通过考核,进一步激发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地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加大对乡镇的考核力度,把各项考核措施落到实处,不断推进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提升乡镇统计工作水平,完善统计工作机制,增强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从而全面促进统计工作的开展。
2024年统计调研报告 篇10
一、目前我县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基本情况
统计工作作为我国经济活动重要的“晴雨表”,发挥着参谋和指导经济活动的作用,是市场经济活动调整必不可少的环节,全县11个乡镇都设有独立统计机构,各乡镇有独立的统计办公场所,设有统计人员岗位,但大部分为兼职统计员,只有象州镇、大乐镇、寺村镇是专职统计助理做统计,石龙虽是统计助理做统计,但兼办公室秘书岗位,多数乡镇的统计助理的岗位空缺,统计站普遍只配有一名兼职统计。这些兼职统计人员不仅承担着繁重的统计工作,还要兼管乡镇其他工作,统计工作缺乏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专职的只有3个乡镇,因此,乡镇统计人员负担过重,统计工作时间难以保证。全县122个行政村(社区)的统计人员均由村文书兼任,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县统计局都给11个乡镇均配备了办公计算机、电话机、打印机等必配办公等用品。
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一)乡镇统计队伍不稳,制约统计业务素质的提高。
据现行统计管理体制调查,全县各乡镇的统计人员基本上都是兼职统计,由于各乡镇不能正确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统计法制意识淡薄,不能严格按照《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所规定:统计人员必须实行持证上岗的原则从事统计工作,而是随意上岗、频繁调换。人员的不稳定,造成专业培训跟不上需求。造成人员不稳定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统计任务与日俱增,工资待遇长期偏低;另一方面,乡镇统计机构的特殊性无法保证统计队伍的基本稳定。这样,给统计部门的业务培训工作带来困难,培训的频率远赶不上乡镇更换统计人员的次数,严重影响了统计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二)统计数据处理手段落后。
在一定程度上,乡镇统计人员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乡镇统计人员是少,而各种统计调查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是部分乡镇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XX县11个乡镇的统计工作是繁重的,农业统计、工业统计、人口统计都是一个兼职统计人员承担,也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对全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提供的材料往往是片面的,满足不了乡镇党委、政府对全乡镇经济形势全面分析的要求。
(三)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据了解,我县多数乡镇是按照“据实报账”的原则解决统计经费。经济条件稍好的乡镇,基本能保障统计的开支需要。条件较差的乡镇,连正常的开支都报不了帐,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基层统计机构不健全、不规范,人员变动频繁,影响和束缚着统计工作的开展。
(四)基层统计人员对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不少统计人员认为只要能按月、按季度搜集统计数据、汇总上报各类日常报表就完成了任务,认为"统计报表是硬任务,统计分析是软任务",对统计分析写作的工作重视不够,主动撰写分析的意识不强。撰写的统计分析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力度。目前来看,大部分的统计分析材料,只是对日常上报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文字分析内容比较简单,笼统,对各类数据的总结不够,对问题分析的不够清楚和完善,写出的分析基本上变成了情况通报,对领导决策的参考价值不足。
目前在统计队伍中,既有事业心不强,怕动脑筋,懒得动手,也有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写而不会写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些统计人员完成统计报表后,习惯忙于事务性工作,忽视写统计分析材料。
三、解决突出问题,促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要加强基层统计工作,提高基层统计服务水平,要从基层统计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方面入手,加强统计力量。
(一)要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继续举办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班,重点对企业和部门的统计人员进行培训,集中学习统计理论知识、计算机应用程序,以及统计工作方法和流程;要利用统计工作会议、年报会及其它专门会议,讲解有关统计知识,规范相关统计程序,从而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
(二)要抓好台帐管理,抓基础工作落实。
建立健全乡镇、部门、村(社区)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切实做到“数出有源、有据可查”,实现统计台账标准规范、原始纪录完整齐全。在乡镇、企事业单位推广统计电子台账,逐步实现基层统计报表电子化、传输网络化、整理规范化、工作标准化。
(三)保证统计人员的稳定,保持高素质统计队伍的相对稳。
1.成立专门的`统计服务中心。随着社会主义时常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统计数据对时常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指导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统计部门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各乡镇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统计服务中心,配备1至2名专职统计员,纳入全额财政预算,编制、人员、经费归统计部门管理,其职能是管理、指导、协调、综合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
2.不断加强统计业务学习,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统计数据的准确与否主要决定于源头数据,而源头数据的准确与否主要统计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县统计主管部门要抓好乡镇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乡镇统计人员要统筹安排工作,在工作中挤时间,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为领导当好参谋,为基层群众指津引渡,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3.尽快实现基层统计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对统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从统计报表指标复杂化,还是从报表的趋势上看,统计工作网络化、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还有部分乡镇统计人员做报表还处在“手工作业”水平,及时性、准确性等方面受到限制,这就要求所有乡镇都要配备电脑设备,统计人员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快速提高统计工作的服务水平。
4.强化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治统,建立健全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和领导的统计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及惩处力度。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突出工作考核。一是将统计工作纳入年终整体考核,与村(社区)签订工作责任状,明确任务,安排措施,抓好督查,严格奖惩。 二是突出人员管理。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的人员担任统计员、并保证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每位专职(兼职)统计人员必须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或《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并参加统计继续教育。统计机构负责人或统计人员的工作调动,必须征求县统计局的意见,村统计员因村两委换届需要变动,必须经过乡、镇统计办许可。三是突出统计服务。注重加大统计资料的整理分析力度。定期发布统计信息,认真整理、编印统计资料。每月乡、镇统计办向乡、镇领导提供统计快报资料,不仅有数据,还有文字分析。为乡、镇政府的工作报告、经济目标考核、编制发展计划等提供大量的统计信息,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当好参谋,做好服务。
标签: #2024年统计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