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开题报告 篇一
一、本课题设计(研究)的目的:
(一)对毕业生的要求 1、熟悉桥梁设计的整个过程,加强对规范手册的了解和应用; 2、掌握桥梁的基本概念,增强综合运用各种所学知识的能力; 3、提高桥梁结构分析能力和运用电算能力,使用商业软件或者其他计算程序; 4、熟练掌握word、excel操作,提高CAD绘图水*和运用桥梁计算软件的水*; 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技术参数要求 1.按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桥位河床地质断面图进行设计; 2.设计跨径:309m; 3.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三)总体设计原则: 结合本项目的主要**因素及人文、生态环境等特点,桥梁设计遵循技术先 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要求,利于环保、便于施工和养护的原则 进行综合考虑,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采用新结构、工艺,反映新世纪建桥 水*,体现“节约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桥梁的功能性是本桥设计的根本指 导思想,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注重桥梁美观。 设计的总体思想为: 1)根据地形、地物、地质条件,路线*纵线形等因素合理进行桥孔布置, 桥梁孔跨及基础布置因地制宜,使桥梁整体线形与地形协调,尽量减少对环境的 扰动; 2)采用合理的桥梁结构形式及新技术、新材料,保证桥梁的使用性能; 3)依据本地区的运输能力,采用新结构、新工艺,拟定合理、可行的桥梁 主体结构构件规模; 充分考虑桥梁结构耐久性及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及施工**,减少施工环节,确 保大桥快捷、优质建成; 4)注重桥梁的景观效果。
二、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桥梁也是飞速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桥梁 工程无论在建设规模上,还是在科技水*上,均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各种功能 齐全、造型美观的立交桥、高架桥,横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特大跨度桥梁, 如雨后春笋频频建成。本设计共涉及到了连续刚构桥、连续梁种桥梁结构,下面 就对这三种桥梁结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连续钢构桥 (a)特点 连续刚构桥实际上是一种墩梁固结的连续连桥,其特点是:跨越能力大,受 力合理,结构整体性能好,抗震能力强,抗扭潜力大,造型简单,维护方便。主 梁连续、梁墩固结,既保持了连续梁无伸缩缝、行车*顺的优点,又保持了 T 型 刚构桥不设支座、施工时不需临时固结的优点,便于悬臂施工,且具有很大的顺 桥向抗弯刚度和横向抗扭刚度,能很好地满足较大跨径桥梁的受力要求。另外, 双薄壁墩的柔性对桥梁承受温度变形、减小墩身材料、削减墩顶负弯矩及增加施 工稳定性都有一定的益处。跨径在 200m~300m 范围内,连续梁桥在跨越能力方面 (目前**外跨径超过 200m 的连续梁寥寥无几) 、拱桥在施工简易方面以及斜拉 桥和吊桥在经济指标方面都明显不如连续刚构桥。因此,尽管其起步较晚,但近 二十年来却得到了较大发展。
(b)现状及发展趋势 **来,各国修建 PC 连续刚构桥很多,随着世界经济发展,PC 连续刚构桥 将得到更快发展。1998 年挪威建成了**** stolma 桥(主跨 301 米)和世界 第二拉夫特桥(主跨 298 米) ,将 PC 连续刚构桥跨径发展到顶点。我国于 1988 年建成的广东洛溪大桥(主跨 180 米) ,开创了我国修建大跨径 PC 连续刚构桥的 先例,十多年来,PC 梁桥在全国范围内已建成跨径大于 120 米的有 74 座。世界 已建成跨度大于 240 米 PC 梁桥 17 座, *占 7 座, 其中西部地区占 5 座 (表五) 。 1997 年建成的虎门大桥副航道桥(主跨 270 米)为当时 PC 连续刚构****。 近几年相继建成了泸州长江二桥(主跨 252 米) 、重庆黄花园大桥(主跨 250 米) 、 黄石长江大桥(主跨 245 米) 、重庆高家花园桥(主跨 240 米) 、贵州六广河大桥(主跨 240 米) ,近期还将建成一大批大跨径 PC 连续刚构桥。我国大跨径 PC 连 续刚构桥型和 PC 梁桥型的建桥技术,已居世界领先水*。连续刚构桥一般不设 铰也不设挂梁,除桥面 连续行车*顺外更重要的是梁体的内力分布更加合理能充分发挥高强材料 的作用,有利于增大跨径。 但是,刚构桥也有其自身的缺陷。目前一些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够桥 出现的病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主梁的跨中下挠问题,二是箱梁的开裂问 题,包括主梁腹板边跨靠近现浇段及中跨 1/4L—3/8L 段腹板出现的斜裂缝、主 梁箱梁地板跨中部分预应力张拉锚固后出现的纵向裂缝及墩顶横隔板的竖向和 横向裂缝等。 连续刚构病害的产生,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设计、施工、材料、 运营管理等四个方面。这里主要谈设计方面的原因。
(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a) 特点 两跨或两跨以上连续的梁桥,属于超静定体系。连续梁在恒活载作用下,产 生的支点负弯矩,对跨中正弯矩有卸载的作用,使内力状态比较均匀合理,因而 梁高可以减小,由此可以增大桥下净空,节省材料,且刚度大,整体性好,超载 能力大,安全度大,桥面伸缩缝少,并且因为跨中截面的弯矩减小,使得桥跨可 以增大。 连续梁桥在结构重力和汽车荷载等恒、活载作用下,主梁受弯,跨
中截面承 受正弯矩, 中间支点截面承受负弯矩, 通常支点截面负弯矩比跨中截面正弯矩大。 作为超静定结构,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徐变、基础变位以及预加力等会使桥梁 结构产生次内力。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适宜于修建跨径从 30m 到 100 多 m 的中等跨径和大跨 径的桥梁。当跨径大于 70m 时,主梁应采用变截面形式,加大靠近支点附近的梁 高,能降低跨中的设计弯矩,又能适应抵抗支点处剪力很大的要求。 变截面形式的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立面一般采用不等跨布置。一 般边跨为中跨的 0.6-0.8 倍左右,其底曲线可以采用二次抛物线、折线、和介于 折线和二次抛物线之间的 1.5-1.8 次抛物线变化形式。根据已建成桥梁的资料分 析,支点界面的梁高 H 支约为中跨的 1/16-1/18,跨中梁高约为 1/1.5-1/2.5H 支。
(b)现状及发展趋势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发展趋势随着预应力技术不断发展以及高强轻质 材料的相继问世,桥梁的发展方向应是新型、大跨、轻质和美观、环保、人性化。 而桥梁的每次重大技术发展都是和材料、施工工艺、结构体系等密切联系的。高 强轻骨料混凝土是今后建桥材料的主攻方向在一些发展*家,绝大多数桥梁工 程结构均采用混凝土材质,其原因除了混凝土材料本身优越的工程特点之外,主 要是其组成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而且生产的能源消耗少,成本低廉。但普 通混凝土材料有其固有的不足之处,最主要的缺点是比强度(材料强度/材料容 重)很小,以致混凝土桥梁恒载在总荷载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承载力利用系数很 低,无法适应大跨径桥梁的要求。为了克服普通混凝土的上述缺点,研制及应用 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是**、外工程界共同的追求。高强轻骨料混凝土与同强度等 级的普通混凝土相比,自重可以减轻20%~25%,并且具有更高的耐久性、 很好的抗震性能且无碱集料反应危害等特点,适用于恒载占有较大比例的工程结 构,如大跨径桥梁和大跨度空间结构,尤其适合于在软土地基、地震区或碱骨料 反应多发区建造大跨径桥梁,是未来建桥材料的发展趋势。其次,工厂化、自动 化是桥梁施工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新规划桥梁建设或既有桥梁改造项目很多采 用大节段、大块件结构工厂预制,大吨位吊船或架桥机现场快速安装。一座数千 米长的特大桥的墩台、桥塔、梁体安装仅需半年左右即可完成,连续梁桥通常是 将 3~5 孔做成一联,在一联内没有桥面接缝,行车较为舒适。连续梁桥施工时, 可以先将主梁逐孔架设成简支梁,然后互相连接成为连续梁。或者从墩台上逐段 悬伸加长最后连成为连续梁。近一、二十年,在架设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时,成 功的采用了顶推法施工,即在桥梁一端(或两端)路堤上逐段连续制作梁体逐段 顶向桥孔,使施工较为方便。连续梁桥主梁内有正弯矩和负弯矩,构造比较复杂。 预应力体系采用钢绞线群锚,在工地预制,吊装架设。其发展趋势为:采用高强、 低松弛钢绞线群锚,混凝土标号 40~60 号;T 型梁的翼缘板加宽,25 米是合适的; 吊装重量增加;为了减少接缝,改善行车,采用工型梁;在桥面现浇混凝土中布 置负弯矩钢束,形成比桥面连续更进一步的“准连续”结构由于预应力结构可以 有效地避免混凝土开裂,能充分发挥高强材料的特性,促使结构轻型化,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梁桥具有比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较大的跨越能力,加之它具有变形和缓、伸缩缝少、刚度大、行车*稳、超载能力大、养护简便等优点,所以在近代 桥梁建筑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2.设计思路
桥梁方案比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各种桥型(如梁、拱、吊、组合体系等) 和跨径,拟定主要尺寸,绘出比选方案图,计算工程数量,主体工程费用。列出 各方案的优缺点,得出推荐方案。在分析方案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经济上的比较,包括工程施工阶段,运营阶段的各种费用; 2)劳动力数量、三大材料(钢材、木材和水泥)的消耗量比较; 3)施工难易程度比较。
3、设计方案
3.1 方案一: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梁桥 连续刚构桥常用于大跨、高墩的结构中,桥墩纵向刚度较小,在竖向荷载 作用下,基本上属于一种无推力的结构,而上部结构具有连续梁施工的一般 特点。连续刚构桥的另一个特点是主梁保持连续,这样既保持了连续梁无伸 缩缝、行车*顺的优点,有保持了 T 构不须设大吨位支座的优点,同时避免 了连续梁(存在临时固结和体系转换)和 T 构(存在伸缩缝问题)两者的缺 点,养护工作量小。 (1)桥型孔径布置 45+73*3+45=309m 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刚构桥。边跨与主跨的比值为0.57,主梁受力较为合理。 整体布置图见图 1 图 1 刚构桥方案纵截面设计面布置图(单位 cm) (2)上部结构 横断面布置采用 C 双悬臂矩形单箱单室的变高度箱形截面,箱梁宽 13 米, 为方便施工同时价低造价,采用大悬臂单箱单室结构。箱底宽 7.2 米,翼缘悬臂 长 2.9 米。 (3)下部结构 该桥属于高墩桥型,故可采用竖直单肢薄壁墩身,墩高为 27m,壁总厚为 3m, 横桥向总宽取与箱梁底同宽 7.2m,每片壁的横截面采用矩形空心截面,基础采用 直径为 2.0m 的钻孔灌注桩。 (4)施工工艺 上部构造在墩顶(0 号块)处以横向贯通的横隔板将两单桥连为整体,以提 高上部结构施工稳定性。上部构造使用挂篮悬浇施工。
3.2 方案二:变截面连续梁桥 上属当连续梁的主跨跨径接近或大于 70m 时,若主梁仍采用等截面布置,在恒 载和火灾作用下,主梁支点截面的负弯矩将比跨中截面的正弯矩大得多,从受力 上讲就显得不太合理且不经济,这时,采用变截面连续梁桥更符合受力要求,高 度变化基本上与 内力变化相适应。连续梁桥 (1)孔径布置 45+73*3+45=309m 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桥,边跨与 主跨比为 0.616,主梁受力较为合理。之所以设置边主跨比为 0.616,是因为该 桥梁是怎海上施工,采用悬臂浇筑施工,为了方便边跨施工而采用的。 整体布置图见图 2. (2)上部结构 横断面布置采用 C 双悬臂矩形单箱单室的变高度箱形截面,箱梁宽 13 米,为方便施工同时价低造价,采用大悬臂单箱单室结构。箱底宽 7.2 米,翼缘悬臂 长 2.9 米。 (3)下部结构 该桥属于高墩桥型,故可采用竖直单肢薄壁墩身,墩高为 27m,壁总厚为 3m, 横桥向总宽取与箱梁底同宽 7.2m,每片壁的横截面采用矩形空心截面,基础采用 直径为 2.0m 的钻孔灌注桩。 (4)施工工艺 墩梁临时固结,上部构造在墩顶(0 号块)处以横向贯通的横隔板将两单桥 连为整体,以提高上部结构施工稳定性。上部构造使用挂篮悬浇施工。
开题报告怎么写 篇二
一、课题的选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前,很多学生学习恐惧、厌倦,由此引发教育教学效果停滞不前,甚至下降。而与之相对的是众多名师的课,却是有声有色,学生的积极性高,教育教学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学生创设,并不断优化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上,正是这些情境让学生入迷入痴,学而不厌,让学生身临其境,流连忘怀,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可见,教师若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就必须努力创设,不断优化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临城县各中小学正在开展“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的研究和实施,导学案被引入课堂,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开展探究合作,离不开情境教学,而且在初中课堂教学有效创设情境研究将极大地促进“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实施,它必将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外的研究状况
**外对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的比较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一些优秀的论文在报刊上发表,一些经验也比较成功。但是,研究只停留在片面的角度,缺乏系统性。(例如: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研究较多。)而且,事例性较强,出现就课论课的情况,有的凭空猜想,缺乏依据,没有从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旨在对如何“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有效的情境教学进行研究。将从学科特点出发,通过对实验情境、问题探究情境、生活情境、多**情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性的创设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中情境的合理创设时机进行研究,从而对整个教材的情境教学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设计,使之更好的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服务。使情境素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使之真正发挥出课堂教学中激发、引导、促进、贯穿等作用,既激发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通过课题研究为*台,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改进和探索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工作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使教学素材从零散性转向系统性、科学性转变,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创建优秀教师群体。
二、课题界定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如果没有有效情境创设,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难以保持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的老师在教学中能注重创设各种情境,希望利用各种现实、生动、丰富的情境去激发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和吸收,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但是,由于缺乏对有效情境的把握,有些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不当,在一堂课后学生的脑海中只留下情境,而没有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这就是无效的情境教学。基于以上认识,
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目标要求。
教师明确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学会目标”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会学目标,是灵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爱学目标,是动力,这三维目标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因为树立三维目标更能突出学生,淡化老师,为学生的个性张扬。苏霍姻林斯基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益。”
巴班斯基指出:“没有教学方法上的丰富多彩,就没有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所以我们必须灵活多样的变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时时地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进一步开展了有效教学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
四、课题的创新点
本课题有以下创新和突破: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施“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中进行创设情境有效性的研究,相辅相成,一举多得,可以促进“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的实施。
(2)课题研究和主题教研相结合,以本学科所研究的内容和县主题教研相一致,和课题研究相一致,从主题教研中吸取营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保障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基础条件: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集视频教学、**、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多**教室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多功能讲台、**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建成和改造了探究实验室、理化生试验室,图书馆。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备是开展情境教学的有力保障。
课题成员:研究成员均为一线中青年教师,具有新的理念与实践经验,多人在县市评优课中崭露头角并发表多篇论文,陈会峰的《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探究》《化学教学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王久敏《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王庆波《创设情境学数学》,教师年富力强,教学实绩突出,十几年的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教师之间比较了解,配合默契,课题研究中可以取长补短。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的目标
1、总体目标:初步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初中课堂有效情境教学的课堂教学特色。
2、学生目标:通过情境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
3、教师目标:强化科研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现由经验型向学者型教师的有效转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有效实验情境的创设研究;
2、有效社会生活情境的创设研究;
3、科*用多**创设有效情境研究;
4、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5、不同课型中情境创设方法**研究。
6、不同学科中情境教学创设方法研究
(三)研究方法、思路
1、行动研究法,这是研究本课题的主要方法。
2、对比法,利用同时教两个班课的条件研究各种情境在不同群体中发挥的作用。
3、个案追踪法。
4、经验总结法,边研究边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措施,上升到理论。
具体实施:分工合作,组内成员从初中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个不同角度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多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在充分研究备课的前提下,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将各种相关情境的运用和实施效率进行对比和不断调整,逐渐形成有特色的、有效的,便于教师学习运用、掌握、推广的有效情境课堂教学模式。
七、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8月
成立课题组,认真部属实验工作,确定实验教师,拟定实验整体方案,**相
关理论学习,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分析,收集资料。同时初步研讨整体方案,并**论证,确定实施方案。
(二)实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进行实验研究,收集资料,做好研究记录,定期交流研讨,举行公开课展示;定期撰写实验报告,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调整研究方案。参加优质课、论文、教育故事、教学案例等一系列评比活动。
(三)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成果形成阶段: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存档工作,**观摩活动。总结验收阶段: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开题报告 篇三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及**外研究现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要求是:“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实在令人担忧。我们曾经对自己学校的初三和初一学生进行了一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面窄、时间短、量少、不得法,每天阅读时间少得可怜,40%的学生*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20%的学生*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25%的学生*均每周阅读1-2小时,甚至还有15%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但我们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它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它召唤学生张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它启迪学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举足轻重。
当前中学生的阅读需求呈现单一性和简单性问题。对文本的阅读,处于浅阅读阶段,一如大众对影视作品的需求,追求故事情节的波澜、跌宕起伏,让自己知道的故事比较多,从而多些生活谈资;再者获得些心中有却不甚明朗的理性认识,殊不知这些理性认识是很廉价的。而对作者的行文思路,构思技巧,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比较专业的阅读要求,学生们表示没有想过。显然学生的阅读需求是较低层次的,没有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阅读目的、需求亟待提高。
课外阅读的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大量的阅读中既训练思维,增长心智又接受美的熏陶和浸染,养成自己的文学素养。在阅读中关注作者对某一现象是怎样思考的,即作者是怎样想的,把握他的思维脉搏,学习别人的思维。回过头来再看看自己是怎么思考的,从而在比较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在阅读中我们要感受作者所刻画的美,品味美,沐浴美,形成美感。最终用思想养成思想,用美生成美。
针对以上情况,我、周秀华、曾岚岚三位教师确立本课题并在所任班级实施,期望能够对学生有所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语文课程标准》把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尤其名著阅读摆到了比较明显的位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如何提中学生名著阅读质量的新难题,因此,加强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策略研究势在必行。据了解,我校初三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低于这一要求,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时间少,方法有待提高,为此,在学校教研室指导下,与学生讨论后开展此项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名著积极性。对初中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趋势
目前**研究性学习呈多样化趋势,其特点或围绕着问题等的提出和解决来进行学习活动,或使研究性课程呈现出多层面的开放性,或更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过程。在我国从教育文化积淀和现实条件来看,实施研究性学习既是更新教育观念的过程,又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更需要全社会的**。
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他们受用终身的精神底子。教师对于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疏通,使学生能望其门而入,领略名著的无限风光,读出滋味、培养兴趣、领悟内涵,最终就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而如今的*,各种流行阅读正在迅速兴起,阅读的通俗性、功利性、休闲性和大众化,使中学生的阅读重心发生了转移,也使名著阅读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和危机。
(四)创新之处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
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课堂上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学生对年代久远的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有自己的解读,能够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生活经验理解和诠释书中的故事,学生的课堂发言、讨论、表演、**以及课后的总结,读后感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老师的讲堂变成了学生的发言堂,教师退居幕后,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有效提高了阅读兴趣。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了改变,尝到了“当家作主”的甜头,极大增强了自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实践,体验这种阅读方法的益处。
2、关于名著阅读方法的自我探索,找到自己喜欢的有效的读书方式方法,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3、对《名人传》《格列弗游记》《傅雷家书》等中外著名小说以及鲁迅冰心等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名家散文名著进行研究性学习,拓宽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从研究之日起,针对参加试验班级学生名著阅读情况和阅读水*进行**分析。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各种相关文献,了解研究动态,不断提升教师认知能力,提高教师指导水*。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挖掘、整理、分析,探索学生名著阅读方面及阅读方法上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及时矫正研究方法。
4、经验总结法:针对各阶段的分期工作,适时进行总结,发现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以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还可以采用对比研究法、谈话法、抽样**法、统计法,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检测、研究。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并能取得实际效果,我们初步设想,本课题研究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以《名人传》为例来说明各部名著阅读的实施步骤)
(一)导读阶段(安排1-2课时)本阶段,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名著导读”的相关内容,并向学生补充导读材料,如作者生*,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简析等,让学生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布置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阅读进度。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长篇小说的基本方法。
(二)积累性阅读阶段(安排10周左右)本阶段要求学生以泛读为主,每周阅读十回左右的内容。每周设计作业如下:
1、摘抄语段:摘抄本周阅读到的精彩语段,并做简单点评;
2、内容概括:概括本周阅读的内容,不少于500字;
3、写读后感:每篇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力求有自己的见解,不少于500字。(考虑到学生差异,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以上作业中任选其二来完成。)本阶段,教师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中心目标,每周抽查学生作业并做有针对性的指导。在逐回阅读完全书后,安排1课时,由学生发言、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三)探究性阅读阶段(安排2周左右)
1、分析人物形象(2周):本阶段安排学生精读有关情节,指导学生重点分析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米开朗基罗的形象,并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作文,然后按学生作文所分析的人物形象进行分组交流,最后推荐出优秀作品展评。
2、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安排2课时)由教师开设一次“名著欣赏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学生根据讲座指导,查找资料,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尝试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四)总结阶段(安排1周左右):本阶段准备开展《名人传》影视欣赏、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一方面继续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
活动评价每学年进行一次活动评价,包含参照学生读书笔记等材料进行的过程性评价,和通过设计名著阅读试卷对学生进行的总结性评价。
五、课题组顾成员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
钱明霞:中教一级,语文组**,负责本次课题研究工作的**与管理,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撰写开结题报告。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曾岚岚:星村中学高级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主要负责课题组研究的理论指导工作。主要负责活动课摄影安排和总结整理工作。
周秀华:星村中学教师,深受学生的喜爱并深深地爱着学生。有着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都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主要负责材料的收集,**相关实践活动。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
1.学生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手抄报等相关材料。
2.研究课题组 “活动课”“研究课”相关资料。
3.课题研究反思、阶段性总结及结题报告等。
4.撰写相关论文等。
七、主要参考文献
1、埃明达。 美法韩日《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 J ]. ***教育,20xx (8)
2、胡庆芳,程可拉《当今**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模式研究》[ J ].教育科学, 20xx
3、王爱芬《**及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综述》[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 (4) .
4、钱旭升《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 [ J ]. 教育探索, 20xx
5、黄朝兵 《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人才》 *科教创新导刊 20xx
6、李汉雄 《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及方法》甘肃省基础教育网络教研。20xx
开题报告 篇四
一、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纵观20世纪国际数学课程**,呈现如下趋势:数学向大众化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意数学的应用性;提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趋势下展开的。20xx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为《新课标》)正式出版发行。20xx年9月,作为《新课标》的实验教材开始在全国第一批38个国家实验区进行实验,接下来的几年范围逐步扩大,到20xx年9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进入全面推广阶段。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明确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基于以上对课程标准与教材关系得规定,此项**从教材的使用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角度,揭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同在其指导下的数学教材的合理性与不足。从而通过自己的研究,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贡献一点儿微薄之力。
(二)、研究价值:
此项**研究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学术价值:
通过对本课题的实施,一方面,通过对使用新课标教材的学生的数学成绩与使用传统教材的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比较研究,从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两个角度,找出其间的共同之处与差异所在。同时,通过对使用新课标教材的教师进行**问卷,获得教师对新课标及新课标教材的满意情况,获得他们赞同什么、反对什么以及遇到的困惑和建议等第一手材料。总结出新课改的利与弊,丰富课程编写理论,填补目前在文献中少见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2、应用价值:
本研究属于发展研究,希望能通过本研究,为课程标准修订、教材编写提供可以借鉴的数据资料,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供实证,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理解和科学使用新课标教材的方法,为教师培训部门提供教师培训的依据。
目前,**外关于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研究很多,但教材对学生成绩影响只作为其中一个方面提出,较少有专门的研究,尚没有见到关于两种教材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比较研究。这也是选择此课题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二、研究实施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①寻找教材对学生数学成绩影响的具体体现;
②总结出新课标及教材存在的不足,为课标及教材的编写提供实验数据;
③为教师科学使用新课标教材提供方法和建议;
④为教师培训提供参考素材。
研究内容:
①使用两种教材的学生成绩的比较研究,总结出具有普遍性和规律的结论。
②对教师进行问卷**,了解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及新教材的使用情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研究,总结出使用新课标教材对学生成绩都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新课标及其教材规定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同传统的教学大纲及其教材相比,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此项**研究,采取测验**法、问卷**法和比较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按照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利用教育统计学的方法,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使用新课标教材的学生和使用传统教材的学生测验成绩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结论。同时对使用新课标教材的教师进行问卷**,统计出具有**性的观点。
此项**研究确定的**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
确定学生的条件:
①使用数学新课标教材三年的初三学生和一直使用传统教材的初三学生;
②这些学生分别属于经济水*不同的三个地区,并且每个地区选择的两组学校分别均位于该地区的市区(或县区)内和农村(或乡镇);
③选择的学生均为三年制的初中学生。
被**的教师主要选择使用新课标教材已有6年时间的老师。
被**的学校包括被研究的学生所在的学校和被问卷的教师所在的学校。
此项**研究采取如下的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
①文献搜集、整理、阅读、研究;
②设计**问卷,编制学校情况**表;
③实施**研究;
④进行数据处理,进行分析总结;
⑤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可行性分析:
①此项**研究确定在吉林省内进行,吉林省内各地区均有符合此项**要求的对象。
②此课题的研究者在课题实施之前阅读了大量文献,并针对新课标教材的使用情况对本地区的多所学校进行了调研。
③此项**研究的研究者曾参与和主持过多项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和严谨治学的精神。
基于以上各方面的条件,相信实验一定会取得成功。
3、本题目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目前,**外关于课程**、教材、教学、学习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基本上都属于理论研究,能进行实证研究的并不多,此项研究从两种教材对学生成绩影响的独特视角,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深入揭示学习、教学、教材、课程**之间的关系。这正是本题目的创新之处。
本项研究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①通过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②通过对教师**问卷的统计与分析,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③撰写学位论文。
可能遇到的困难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由于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因素很多,因此**获得的数据未必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这就需要操作时尽量要剔除干扰因素,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开题报告怎么写 篇五
体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1】
一、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
[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
[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
[6]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
[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19):107-108
[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
[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77-78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
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
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20XX年1月 查阅文献资料阶段。
20XX年2月 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阶段。
20XX年3月—4月 资料整理阶段。
20XX年5月 最后成文阶段。
开题报告格式要求【2】
一、封面
封面题目:小二号 黑体
封面其他内容:小三号黑体
二、内容
一级标题:四号宋体 如: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级标题:小四号黑体 如:1 关于娱乐排球科研数量的总体状况
三级标题:小四号楷体 如:3.1关于“娱乐排球”运动的研究
(如三级标题为一大段,可用小四号宋体。例:5.3 关于娱乐排球运动形式的研究基本上是从该运动的项目简介、推广的可行性、技战术及规则层面展开的,而很少从全民健身视角下分析其价值的实际推广普及;)
四级标题:小四号宋体
标题下内容统一用:小四号宋体
行距:1.5倍距
对齐方式:左对齐
开题报告怎么写 篇六
2、选题依据,写自己选择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对国内、外的研究做一个仔细的分析和总结。
3、研究的内容,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或进行的调查研究,并介绍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4、时间安排,介绍自己做开题报告、实验设计和书写论文等工作的时间安排。